如何走向光明 / 微笑
如何走向光明
『善緣的結合能成就一切,惡緣的結合卻會分化一切。』
佛教常說「業不重不墮娑婆」,業從何而來?業是從欲望而來。
人只要來到娑婆世界就有很多的痛苦,
不只是沒錢的人為錢所苦,有錢人也有痛苦,而名人也有盛名之累。
若有人不覺得人生是痛苦的,
其實,不是沒有苦,而是尚未遇到或感受到而已。
例如,在人的生命期中就會面臨
生、老、病、死、愛離別、怨憎會、求不得、五陰熾盛等八苦,
這人生八苦皆是由欲望而生,欲望是人對生命的一種期許,
這種期許促使人的欲望愈來愈大愈強,
當想要得到的欲望無止盡時,就會造了無量的業障。
在造業的同時,卻又不知自己已在造業,
這是因為沒有找到好的方法和學習的場所,陶冶我們漸受污染的心,
甚至有些高知識份子認為宗教是一種迷信,
所以很多人在一生中,
不敢很坦誠地接受宗教的洗禮和淨化,可說是人生中最大的缺憾。
「只要知足,心靈的快樂就會呈現出來」。
心靈如不安就無法讓自己找到安住心靈的住所。
萬法因緣生,業障是由自己愛比較的心而起,
有了比較的心,欲望就會增加,煩惱痛苦就伴隨而來。
只要懂得這個道理,參與修行,學習放下,
把無限的欲望降到最低,心靈經過淨化就會自在。
若是沒有真理滋潤我們的心靈,要超越欲望其實是困難的。
心念是安定的力量。
只要有善念就是觀世音菩薩的化身,善念常存心中,社會也才能安定。
若是心中無善念,不僅做不到善行,也無法主動關懷他人。
能為社會付出也是行菩薩道的另一種展現,
而行菩薩道一定要先培養這份善念,才能無時無刻以歡喜心來為人服務。
人,一生所求無非是追求快樂和幸福,
但要得到幸福快樂就必須先離開煩惱和痛苦。
一念間若心存善念,行於善事,快樂就常相隨。
念念善念,事事善行,從沒有惡的念頭,就會很快樂。
相反的,若是一念間的念頭是不好的,日後就會走上痛苦的路。
要讓自己快樂或是痛苦,選擇權其實在自己。
『有事沒事心中過,心中不留舊事愁。』
很多人不論是在工作上或與人相處上,常以個人的主觀意識來做事,
堅持自己的想法和做法,產生與人對立的情形,
而事的對立和人的對立越來越嚴重的話,自己的路就會越走越狹窄。
瞭解此一道理,
我們做任何事就會很客觀,才能圓滿每一件事情。
保持客觀的看法和做法,就要參與修行,
在修行中去除我執,生出智慧,進而覺悟,
但從修行到覺悟的過程,其實還有段很大的距離。
很多人把修行看成迷信,尤其在末法時期,能透徹瞭解修行意義的人畢竟少數。
佛家說:煩惱即菩提、生死即涅槃、行事坐臥皆是禪意,
我們也常聽很多人把這幾句佛語掛在嘴邊。
但是,能把最高境界的方法說出來,是否就真的能徹底瞭解其修行的涵意呢?
若非深入研究,很難體悟其中的奧秘。
總而言之,修行是生命的一種延續,要延續生命力,人格也要成長。
『人格是有生命力的』,人失了格就比任何都不如。
我們以真理來成就自己,人格增長,人人就會主動敬仰與親近,
在社會上也會得到大家的尊重和敬愛。
要得到別人的尊重和敬愛,一定要經過改變才能達到,
這個改變就是靠修行才能覺悟,這是生命的延續。
簡單譬一例,若能保持『惡念不生,善念不滅』這就是菩提心,
只在一念之間而非二念。
又以海水為例,在靜態中看到的是水,在動態時是波,物一有動與靜,
性 ~~ 有迷與悟,但其實都只有一沒有二。
所以說,若從修行來看善惡也是一念非二念,
以此觀點來改變自己的思想及做法,這是我們修行的目地。
若能依此而行,今生或來世,對生命的延續,
不再是以追求名利為目的,不再為追求不到的名利而煩惱痛苦。
福報有限,追求卻無限,
在追求不到的當下會馬上產生煩惱和痛苦。
修行就是把最主觀的心靈環境改變為最客觀,也就是中道的思想。
有了中道思想即能改變思想和做法,心就不會被境轉,也不會為名利所縛。
如此,心清清淨淨,明明白白,
壞的事或計較的事都不會去想也不會去做。
這是一種要成就智慧增長的方法,
若沒有到道場參學,無法長期保持菩提心。
現今大多數人著重自修,但自修的方式要改變自我較為困難,
自己很難看到自己的缺點,更遑論要檢討和改進個人的缺失。
共修要改變自我會比較快,因為藉由共修的力量,
同修之間在互相督促、互相鼓勵中,可以把我們從事境中帶出來。
人生的價值我們要真正瞭解,很多人都是無常來臨時才知道要改變,
在我們的生活面面觀裡,
執著於可用的肉體、執著於個人的看法、執著於聽聞的法‧‧‧
可以說樣樣都執著。
等到無常一到,生命即將結束,才能打破對生命的看法和執著,
但也為時已晚。
在經歷過人生的種種痛苦,結過無數的緣份,
許多人期許人生若能重來,要走修行這條路;
人生若能重來,要萬緣放下;人生若能重來,他要行功立德。
但是,說這些話的人,都是看到無常,身體已起了變化,生命為期不長。
要修行、要行功立德、要做大慈善家,把錢布施給最貧窮的人。
把握當下機會,趁還能做的時候、還能說的時候、
還有福報行一切善的時侯,要加緊腳步趕快做這些工作。
不要有「人生若能重來」的遺憾,
才發願要行善、要修行、要出家、要行功立德‧‧‧,
『善緣的結合能成就一切』,
能成就自己的幸福、就能成就自己以後的歸處。
人生免不了生死的程序,所謂「萬法因緣生,亦從因緣滅」,
我們的念頭也是一樣有生滅,
所以大家要『惡念不生,善念不滅』,才能保持一顆清清淨淨的心。
無常到就有生滅,有生滅就有輪迴。或許有些人會懷疑真的有輪迴嗎?
若是沒有輪迴,
為何有些人會走修行這條路;為什麼要行善?
為什麼要保持一顆慈悲心?為什麼要聞聲救苦?
就是為了讓我們下一回合的歸處更好更美滿,沒有痛苦的康莊大道,
輪迴的作用是在六道(天、人、阿修羅、畜生、餓鬼、地獄),
六道的最高境界也只停留在天界而已,仍需輪迴。
修行是為了成就更高的境界,也就是出離六道,超越三界,
從修行中深思靜悟,進而覺悟,
如同玄空法門的教理「離一切相,行一切善」為教法,
離相行善就是沒有分別心,不會心存是為誰而做,
所做的每件事都認為是為自己,而不是為別人而做。
今日的煩惱痛苦都是由自己這顆心而生,並不是別人加諸在我們的身上,
所以說,最大的敵人是自己,自己願意給自己煩惱和痛苦,這叫做業。
我們娑婆世界是因地之所,是造因的地方,造什麼因即得什麼果。
今生種善因若尚未得到善果,來世絕對會得到回報,不會有所差池。
神佛觀看眾生的業障深重,也是無能為力,
要轉惡緣為善緣一定要經過修行,因為藉由修行,心的觀念才會改變,
有改變才能見到光明。
偏偏人性的弱點就是喜歡怪罪於別人身上,這就是構成了六道輪迴。
所以說,我們一定要好好修行,才能見到光明。
佛說一切法是為了度眾生離苦得樂,為了要改變我們的觀念,
只要觀念正確就能離苦得樂,如心經云:『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
人之所以會痛苦,是因為無法從五蘊中得到解脫,
唯有藉由修行的改變,使我們念念皆善念。
今生所作、後世受,在今生的第八意識中所結的都是善緣,
就沒有痛苦,一生清涼自在,
而修行就是要讓我們這顆心見到光明,
光明是生命最大的圓滿,人生的價值才能顯現。
網路收集彙整 如有侵權請告之-必會刪除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