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王論》
《君王論》
這位偉人的名字使任何墓誌銘都顯得多餘。
--Niccol Machiavelli 的墓誌銘
陰險狡詐、口是心非、背信棄義、殘暴無情的Niccol Machiavelli 。
--莎士比亞
Niccol Machiavelli 等前人致力於觀察人類曾做了什麼,而不是強求人們應該怎麼做,使後人得益匪淺。
--英國哲學家 培根
這是一次人類從來沒有經歷過的最偉大的、最進步的變革,是一個需要巨人而且產生了巨人--在思維能力、熱情和性格方面、多才多藝和學識淵博的巨人的時代。
--恩格斯
Niccol Machiavelli 自稱是在給君主講課,其實他是在給人民講大課。
--法國啟蒙思想家 盧梭
歐洲歷代君主的案頭書,政治家的最高指南
後世統治階級鞏固其統治的治國原則
一本毀譽參半、不可不讀的奇書
人類有史以來對政治鬥爭技巧的最獨到、最精闢、最誠實的"驗屍報告"
影響世界的經典巨作
人類三部具有永恆價值的處世智慧奇書之一
哈佛大學113位教授推薦的最有影響的書
16世紀30年代起,《君王論》風靡一時,但在50年代末 被列為禁書,直到19世紀70年代才得以恢復名譽,進而暢銷世界。歐洲的若干學者都相信,千百年來,《君王論》是人類寫過的三部具有永恆價值的處世智慧奇書之一。
據說,法王亨利四世被殺時,人們發現他貼身帶的,竟然是一部染血的《君王論》;路易十四,這位赫赫有名的法國君主,每晚必溫習此書,其言:不讀此書不能高枕而眠;拿破侖對《君王論》也百讀不厭,勝利的聯軍在清掃滑鐵盧戰場時,從繳獲的拿破侖的御車中,發現了一本他寫滿批注的《君王論》……可以說,現代政治首腦無不是從《君王論》中汲取治世的精髓。即使他們不當眾承認,也在秘室中聆聽過Niccol Machiavelli 的教誨。直至上個世紀的80年代,西方輿論把《君王論》和《聖經》、《資本論》擺在一起,列為影響人類歷史的十部著作之一。
歐洲的若干學者相信,千百年來,人類寫過三部具有永恆價值的處世智慧奇書:一是《君王論》,二是《孫子兵法》,三是《智慧書》。--《紐約時報》
http://zh.wikipedia.org/wiki/%E5%90%9B%E4%B8%BB%E8%AE%BA
文章背景
文藝復興時期的義大利割據勢力十分嚴重,各城邦國家間的彼此仇視使義大利喪失了中世紀時期在商業和貿易方面的領先地位,而且因沒有形成統一的民族國家而倍受西班牙、法國和神聖羅馬帝國的蹂躪。馬基亞維利主張建立統一中央集權的民族國家,結束義大利的分立狀態。
編輯
文章目錄
- 第一章 君主國的種類及獲得方法
- 第二章 關於世襲君主國
- 第三章 關於混合君主國
- 第四章 為什麼亞歷山大征服的大流士王國在亞歷山大死後沒有反抗其繼任者
- 第五章 對於被佔領前生活在各自法律之下的城市或君主國該如何統治
- 第六章 關於依靠自己的軍隊和能力獲得的新君主國
- 第七章 關於依靠他人的武力或憑藉好運取得的新君主國
- 第八章 關於依靠邪惡之道取得君主國的人
- 第九章 關於市民君主國
- 第十章 關於衡量所有君主國之力量的方法
- 第十一章 關於教會君主國
- 第十二章 軍隊的種類和僱傭軍
- 第十三章 關於援軍、混合軍以及本國軍隊
- 第十四章 關於君主對於軍事藝術的態度
- 第十五章 關於世人特別是君主受褒獎或斥責的原因
- 第十六章 關於慷概與吝嗇
- 第十七章 關於殘忍與仁慈,以及受人愛戴和被人畏懼哪一個更有利
- 第十八章 關於君主守信之道
- 第十九章 君主應當避免受人輕視和憎恨
- 第二十章 城堡以及其他許多被君主們經常採用的手段是有利還是有害
- 第二十一章 君主獲得聲望的行事準則
- 第二十二章 關於君主的大臣們
- 第二十三章 如何避開謅媚者
- 第二十四章 義大利的君主們喪失國家的原因
- 第二十五章 命運如何影響世事及如何抗急
- 第二十六章 將義大利從蠻族手中解放的勸導
文藝復興雖然沒產生重要的理論哲學家,
卻在·政治哲學中造就了卓越無比的一人——Niccol Machiavelli 。
一般人驚訝他荒謬絕倫,已成慣例;他有時候也的確是荒謬驚人。
但是,旁的人假使同他一樣免除欺瞞人的假道學,有不少個會同樣如此。
Niccol Machiavelli 的政治哲學是科學性的經驗學問,
拿他對事務的親身經驗作基礎,力求說明為達到既定目的所需用的手段,
而不講那目的該看成是善是惡這個問題。
他偶而聽任自己談到他希求的目的,那就是我們大家完全能鼓掌稱讚的一種目的。
慣常加到他名字上的譭謗,一大部分出於惱恨人坦白自供壞事的偽君子的憤慨。
固然,真正需要批評的地方還是很多的,但是在這一點上他是當時時代的表現。
對於政治中的不誠實這種在思想上的誠實,在其它任何時代或其它任何國度都是不大可能的事,
也許在希臘,從智師派學者受了理論教育、由小城邦戰爭得到實際磨煉的那些人屬於例外;
小城邦間的戰爭,在古典的希臘正如同在文藝復興時期的意大利,是和個人天才自然伴連著的政治背景。
Niccol Machiavelli (1469—1527)是弗羅稜斯人;
他的父親——一位法律家,不富有也不算窮困。
當他二十多歲的時候,薩萬納羅拉主宰弗羅稜斯;
這人的悲慘下場顯然給了馬基雅弗利深刻的印象,
因為他說:「一切武裝的先知勝利了,沒有武裝的先知失敗了」,
隨即舉薩萬納羅拉作為後一類人中的實例。
在相反方面他說到摩西、居魯士、泰修思和羅繆魯斯。不提基督,這正是文藝復興的表徵。
Il Principe又譯《霸術》或《君王論》。
義大利政治思想家Niccol Machiavelli 的代表作。寫於1513年。
Niccol Machiavelli把此書獻給當時佛羅倫薩的統治者洛倫佐‧美第奇﹐但未能獲得重視﹐直至作者死後﹐1532年才得以出版。20世紀30年代便有中譯本問世﹐1985年﹐商務印書館又出版了新的中譯本。
全書共26章﹐從大量歷史事實和實際經驗出發﹐論證了新君主的建立﹑保有及君主的統治方法。該書把君主國分為世襲君主國和新君主國兩類﹐認為前者易於統治﹐後者難於保有﹐提出要建立並能長期保有新君主國﹐君主必須懂得的統治術主要有﹕
1.改革軍制﹐拋棄傳統的依靠外國援軍和僱傭軍隊的辦法﹐建立由臣民﹑市民和屬民組成的國民軍﹐維護自身的統治。
2.君主應閱讀歷史﹐仿傚偉人﹐通曉世故﹐明晰人性﹐精通軍事﹐整軍經武。
3.為了國家的強大和安全﹐君主要拋棄虛名﹐注重實際﹐可以外示善良﹐內懷狡詐﹐只問目的﹐不擇手段。
4.君主要明智深思﹐高瞻遠矚﹐洞察危機﹐採納忠言﹐防範謅媚。
此外﹐Niccol Machiavelli還提出了人們應當依靠自身的智慧力量﹐征服命運﹐有所作為。
在書的最後一章﹐作者表達了以武力統一和拯救義大利的主張和願望。
《君主論》問世後對西方政治思想產生過巨大影響﹐
直至20世紀80年代仍被西方一些國家輿論界譽為世界十大名著之一。
該書擺脫了神學和以往道德觀念的束縛﹐
明確指出政治問題的核心是權力﹐
這為近代西方政治學的發展開拓了道路。
淺談《君王論》 田潤
《君王論》是Niccol Machiavelli 的代表作之一,文中作者以其平實的語言、驚世駭俗的觀點,論述了為君之道。
淺讀《君主論》一書,我以為其中的焦點有二:一為政治理論部分,一為軍事理論部分。
在政治理論部分,Niccol Machiavelli 毫不掩飾他對道德的唾棄。
他以人性惡的觀點為基礎,指導為君者為達到目的不必顧及道德。
此觀點歷來所受非議頗多,也正是如此,Niccol Machiavelli 被稱作把政治學與倫理學分離的第一人。
Niccol Machiavelli 在其多年的個人政治生活經驗以及對古代歷史研究的基礎上,
得出結論:為了政治目的,道德的善惡是沒有必要去過問的。
但正如羅素所說的:
「不過有時候,當他肯讓自己說出他所希求的目標時,這些目標卻是我們大家都能贊成的。
附麗在他這個名字上面的習見的醜詆,大多乃是由於為善者的憤怒--這些人是最恨將壞事坦白認做壞事的。」
在這一點上,羅素對馬基雅維裡的《君王論》顯然是抱著贊成的態度。
羅素說的或許有理,的確有很多偽善者最恨將壞事坦白認做是壞事的,
但維繫人們基本生活的倫理道德絕不是如此簡單的就可以被一句話概括成道德就是偽善的。
關於這一點,我以為,Niccol Machiavelli以人性惡為基礎,進而揭示了政治的規律,
的確應該說他發現了真理,這是他的貢獻。
但是同時,他卻又向君主宣揚了這一真理。
宣揚真理就是好的嗎?我們知道真與善是兩個不同學科的不同概念,
真的東西絕不一定是善的,恰恰相反,很多真的事物卻是醜陋的。
Niccol Machiavelli向君主宣揚他所發現的真理並非是宣揚善良之道,
而是在宣揚邪惡之術,儘管這是真理,但絕沒有人會認為宣揚邪惡之術是正確的,只是被它的真理表面所掩蓋了。
Niccol Machiavelli發現了政治學的真理,這是他的偉大;
但他沒有努力向善的方面努力,卻反過來宣揚這樣的真理,
我以為,不能不算是其人格的缺陷。
儘管如此,Niccol Machiavelli 的最後目的似乎是好的、是善的:無疑,這是典型的功利主義思想。
為了終極目標的功利主義是不是可行我們暫且不論,就眼前目標而言的功利主義絕對是行不通的。
Niccol Machiavelli 寫《君王論》不過是為君王牢固其統治而寫,
再進一層亦不過是為佛羅倫薩、為意大利而寫,
就算Niccol Machiavelli的目標實現了,
他考慮過他的這一套理論的負面效應嗎?
如果這一套思想不僅為君主們所用,
而且流毒於全人類,一切人眼中將只有"利慾"二字,這個世界將成為什麼樣子啊!
物質文明之崩潰尚可"復興",但是精神呢?事實上《君王論》確有其負面效應。
在Niccol Machiavelli 死後400年,
意大利在法西斯統治下,曾經隆重重印《君王論》獻給墨索里尼。
這難道還不算是負面效應嗎?
如果這也符合Niccol Machiavelli的本意的話,
那我無話可說了。
Niccol Machiavelli的政治理論部分雖受非議頗多,
也的確值得去商榷,但他的軍事理論部分還是說得十分在理的。
在軍事上,Niccol Machiavelli強調君主要重視軍事,
並且要以自己的軍隊為後盾。正如Niccol Machiavelli自己所說的那樣:
「君主除了戰爭、軍事制度和訓練以外,不應該有其他的目標、其他的思想,也不應該把其他的事情作為自己的專業。」
[1]「革新的記憶與原因,由於統治已經年代久遠並且連綿不斷而消失了。」
人們一旦習慣了某種統治秩序,他們的反抗意識就會處於惰性狀態。
這對統治者來說,是最安全的。而要做到這一點,最有效的辦法,一是封閉,二是「洗腦」。
統治者一方面對外界的消息進行嚴密封鎖,一方面則源源不斷地灌輸現行制度合理性的觀念,
致使治下之民記憶缺失,認為現行的統治秩序就是天底下最理想最美好的政治模式,
從而放棄了對更優越的社會制度和更合理更公平的社會秩序的瞭解與追求。
[2]「對人民應當加以愛撫,要不然就應當把他們消滅掉。」
這句話完全是「順我者昌,逆我者亡」的翻版,
只不過聽起來更加令人膽戰心驚,不寒而慄。
Niccol Machiavelli指出:「誰是促使他人強大的原因,誰就自取滅亡。」
意思是說,對於威脅到統治安全的勢力,絕對不能心慈手軟,一定要心狠手辣,斬草除根;
誰縱容自己的敵對勢力,誰就為自己培養了掘墓人。
Niccol Machiavelli認為,這是一條「永遠沒錯或者罕有錯誤的一般規律」。
是規律就得遵守,否則必遭懲罰。
[3]「所有武裝的先知都獲得勝利,而非武裝的先知都失敗了。」
暴力對維護君主的統治地位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Niccol Machiavelli在《君主論》中,花了大量篇幅來闡述武力和軍隊的重要性。
他認為,君主的「唯一專業」,就是思考戰爭、軍事制度和武裝訓練問題;
軍事訓練在和平年代比在戰爭時期更值得注意;
國家的主要基礎是法律和軍隊,沒有良好的軍隊,
就不可能有良好的法律,而有了良好的軍隊,就一定會有良好的法律;
當君主樹立的「信仰」對人們失去約束力量的時候,必須動用武力來說話,迫使人們就範。
武力使人類社會的秩序產生了深刻變革,
「古之取天下也以民心,今之取天下也以民命」,
唐人皮日休這句話,我以為其精闢程度並不亞於Niccol Machiavelli。
[4]「人們忘記父親之死比忘記遺產的喪失還來得快些。」
因為人天生是邪惡的,所以在他們眼裡,財產的得失比親人的死活更值得關心。
這是一種「精彩」而刻薄的「性惡論」觀點。
《君主論》裡有很多權術,正是基於這種「性惡論」而提出來的。
君主必須比所有人都凶殘邪惡,統治地位才能有所保障。
拿破侖的「親密戰友」塔列朗是一個很好的例證,
他和拿破侖密謀發動「霧月政變」,最終卻出賣了拿破侖。
塔列朗的人生信條是:「與人為善便是惡,作惡多端才是善。」
[5]「君主必須是一頭狐狸以便認識陷阱,同時又必須是一頭獅子,以便使豺狼驚駭。」
君主所處的環境,決定了他的多重性格。
君主不是君子,但卻必須是偽君子。
君主是人性和獸性的統一體,雖然幹的是男盜女娼的勾當,但卻要裝出道貌岸然的樣子,
「做一個偉大的偽裝者和假好人」。
為了達到鞏固政權的目的,君主可以不擇手段。
君主的一切行動,都必須以是否有利於統治為標準,
如果遵守信義對自己不利,「一位英明的統治者絕不能夠,也不應當遵守信義」。
Niccol Machiavelli對君主本性的深刻認識,連君主都感到害怕。
這部獻計之作,生前並沒有給他帶來好處,
但在他死後四百多年,《君主論》卻被作為禮物獻給墨索里尼,
並且在德國,成為希特勒施行專制極權統治的「思想奶娘」。
更完整的呈現在史大林的一切作為上。
[6]「君主務必把擔待責任的事情委諸他人辦理,而把布惠施恩的事情自己掌管。」
Niccol Machiavelli認為,君主如果不能贏得人民的愛戴,
那麼他至少應該避免引起人民的憎恨。
把壞事交給奴才去辦,而好事則留給自己來做,
人們就會覺得,君主總是好的,只是奴才把事情搞砸了。
歷史上「只反貪官不反皇帝」的有趣現象,大多得益於這種高明的籠絡術。
犧牲幾個貪官污吏,藉以保證君主統治的體制安全,
這就是「清官政府」、「好皇帝政府」的奧妙所在。
要有唱紅臉與白臉的分工。
[7]「一切良好的忠言,不論來自任何人,必須產生於君主的賢明,而不是君主的賢明產生於良好的忠言。」
這段話的言外之意是,君主永遠都是正確的。
即使這種正確是別人發現的,也只能通過君主的嘴巴說出來。
世界上有不少「永遠正確」的東西,實質就是權力正確。
任何人的智慧勞動成果,都可以貼上權力標籤,集中到君主一個人身上,
以此樹立君主的威信——所謂「權威」,不過如此。
深度思考
由《君主論》看馬基雅維裡 作者:朱傑
初讀Niccol Machiavelli的《君主論》,
第一感覺——難。話難讀,意難解,真是一件苦差事。
然而,當我再讀第二遍的時候,那種感覺卻又另當別論了。
而後的第三遍,第四遍更是小有心得。
談到《君主論》,就不能不談到它的作者Niccol Machiavelli。
Niccol Machiavelli 作為意大利梅迪奇時代的一個沒落貴族後裔。
雖身處當時的黃金時代,卻也在同時經歷著亡國奴式的生活:
意大利的分裂、外國僱用兵的肆意橫行,
使Niccol Machiavelli 深刻認識到建立一個強大國家的重要性和緊迫性,
尤其是建立一支屬於自己的軍隊的重要性,
而這一切又都須在一個明智君主的支持推動下進行。
我想這與他定名《君主論》應不無關係吧。
而在政府工作的十四年從政生涯又恰恰為他作了充足的各方面的素材準備。
當然,他的思想也必然受到其中某些因素的影響。
我們必須明確,Niccol Machiavelli寫《君主論》的動機,
完全是一個對國家忠心耿耿的意大利公民在建立一個怎樣的國家以及如何使意大利變得強大的想法上的充分體現。
眾所周知,Niccol Machiavelli 十分嚮往的是羅馬的共和制,
但為何卻寫出了舉世聞名的《君主論》,
而且在書中詳盡地闡明瞭一個怎樣的君主才可以統治意大利,
可以毫不誇張地說,Niccol Machiavelli 已將一個他心目中的完美君主從頭髮梢一直分析到了腳後跟,
即使每個毛孔的汗漬亦未放過。
他不是唯美主義者,他卻真的希望能有一個君主能做得更好一些,
僅此而已。也正因為好勝,狡詐陰險,毫無道德意義可言的博爾賈才會成為他異常推崇的「良好」君主,
或者說在他看來,意大利的救世主就該使那個樣子的。
以Niccol Machiavelli 的生平及其不懈的追求我們不難看出,
他是一個純粹的愛國主義者,甚至是過於狂熱的,
但在我看來,給他冠以這樣的美名是毫不過分的。
Niccol Machiavelli是一個執著的追求者,
他為了實現自己的政治抱負,哪怕在瀕臨死亡的時候也毫不在乎,
「黃昏時分,我就回家,回到書齋。在房門後,我脫下滿是塵土的白色工作服,換上朝服,整我威儀,進入古人所在的往昔的宮廷``````四個小時裡,我毫不感到疲倦。我不怕窮,也不怕死,我完全被古人迷住了。」
在生活極其貧困潦倒的境況下,
仍忠貞不渝地堅定自己的信念,執著追求,其可嘉精神由時也可見一斑了。
但我又要說Niccol Machiavelli 是一個固執者,甚至有點頑固不化。
既然胸有治國大略,只要遇上明主,一般而言,那種亂世之下,是極易成就偉業的,
而索代裡尼還是這樣一位君主。
的確,Niccol Machiavelli在索代裡尼的支持下組建了本國的國民軍,造就了收復佛羅倫薩的輝煌。
然而當索代裡尼辭去 正義旗手之職出逃時,
Niccol Machiavelli卻抱著被梅迪奇家族重用的幻想,
固執不走,結果淪落鄉村,甚至一度面臨投監受死的窘況,
或許我們說他是食了過分現實主義的苦果也好。
從這點上講,我們可以說他簡直是個不切實際的虛無幻想家,太過於天真了。
即使在其作品不受當權者重視時仍固執地等待、渴求。
無論怎麼說,我們後人評價一個歷史人物,均不應以個人主觀願望來臆斷,
而應將其放在歷史發展進程中考慮,不應忽視人民才是歷史真正的推動者。
我們說,不管人們借「 Machiavelli 主義」、「Machiavelli 式的人物」等怎樣來抨擊Niccol Machiavelli,
我仍認為他是一位偉大的政治思想家、軍事家、外交家、詩人、劇作家。在他身上,有太多的閃光點值得我們去學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