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P+標準作業流程+「用心」
奇異前執行長傑克.威爾許曾說:「掌握顧客最好的方法,就是不斷想著,該如何給他們物超所值的服務價值。」在這個重視結果的商業社會裡,光有效率是不夠的,只有那些能創造出讓消費者滿意結果的人,才有可能是贏家。
這些贏家成功的祕訣到底是什麼呢?說破了就是「比SOP多一點」,簡單來說就是「SOP+」。
不幸的是,在各行各業裡,絕大多數的人都已經太習慣SOP的流程、習慣同一種處理事情的模式,習慣把顧客都當成同一種人,用同一種模式去服務;他們不了解SOP標準作業流程,是「規定」,不是「一定」,SOP是死的,客戶是活的!他們只知道死守SOP,按表操課,當狀況超出SOP時,又不懂得用心解決,就像一名「傀儡型的員工」完全不知變通,最後連飯碗怎麼丟了還搞不懂。
附加價值才是真正的價值!
前陣子我去拜訪一位開連鎖麵包店的朋友,正好看到他在教新收的幾個學徒做麵包,其中幾個快手快腳的,很快就把整盤漂漂亮亮的麵包交給我那朋友驗收。
可是朋友把麵包一個個撕開後,卻臉色凝重的狠狠訓了他們一頓:「你們在搞什麼!這種東西你們敢交給我?你們真的知道什麼叫麵包嗎?給我重新做一次!」那幾個學徒灰頭土臉的,看得出眼中還充滿莫名其妙的情緒。
不過我在旁邊也看得糊塗,後來朋友才語重心長的告訴我,那些搶快的學徒,有三件事一定做不好:第一是揉麵糰的時間太短,第二是等待發酵的時間太急,第三則是烘烤的時間太匆促,而這三樣,正是麵包是否鬆軟可口的關鍵。
朋友無奈的說,要是這些中看不中用的麵包上架,他的老客戶消失的速度大概會和這些學徒烤麵包的速度成正比,沒幾個月就準備要倒店了。
「做麵包有做麵包的SOP,但絕對不是把整個流程做完就結束了,一個真正的麵包師傅,應該是站在消費者的角度思考,希望他們吃到的是下次還想再吃一次的美味。像剛剛那些不用心做出來的成品,我用機器做都比那些好吃,幹嘛還要花時間、花精力教他們?」
看著朋友生氣又無奈的表情,這一堂無意中上到的「麵包哲學」,讓我開始思考「SOP」和「顧客需求」之間的互補與矛盾。
美國心理學之父威廉.詹姆斯(William James)說:「每個人都渴望被人關心和注意。」
「比SOP多一點」,簡單來說就是SOP+,它代表的是,你能不能比別人讓客戶覺得更滿意?如同行銷專家科特勒(Philip Kotler)說:「每一個店家都會提供服務,但你面臨的挑戰是,如何陪著你的顧客體驗一個令人難忘的經驗?」
而最難忘的經驗莫過於:我沒有預期你會做這麼多,可是你做了。
企業或各種服務存在的目的,應該就是以這個理想為終極目標,才有可能為自己創造附加價值。
唯有附加價值,才能讓你突破0分
什麼是附加價值?
這麼說吧,一本書原本只能賣三百塊,但只要讓作者簽完名後,身價就漲了十倍;你可以花五元買一堆廢鐵,只要將它磨成零件,一個就可以賣五十元;一張帆布也許不值錢,如果有個名畫家在上面上色,它也許能現身富比士拍賣;一張紙真的不值錢,但如果歷年金像獎得主都在上面簽名,它就變成無價之寶;如果這張紙被送進中央印刷廠,出來更是人人搶著要。我有位好朋友是代理販賣「氧氣」的,大家都覺得奇怪,氧氣隨口吸就有,誰願意花錢買?但他的「氧氣」的確與眾不同,因為他把薄荷、葡萄柚等各種香氛注入這些氧氣中,只要深深吸一口氣,芳香馬上溢滿胸懷,帶來一般氧氣無法給予的愉悅感受。
我認為SOP+指的,也是你能不能讓多數客戶產生「非你不可」的理由和期待?你有沒有體認到,自己該賣的不是產品,而是一個獨特的經驗才對?
當大家都提供相同的服務品質時,你如果能比別人對客戶多說一句「請小心臺階」,這就成為你的附加價值。
當愈來愈多便利商店林立在街頭時,我們除了習慣性享用便利外,有沒有人想過為何它們能生存得如此理所當然?
因為它們不斷增加服務項目,從一開始只販賣物品,後來增加許多代收服務、提供加值,現在甚至有代購基金服務,完全顛覆以往「商店=買賣場所」的印象。
大鷹城集團社長高塚猛是日本的傳奇人物,因為他在一年半內,帶領原本年虧損四十二億日圓的大榮集團起死回生,變成年獲利三十億日圓。
高塚猛的哲學是,要讓公司重新步入軌道,不需要注入新資金,唯一要改變的是「員工意識……把人帶活了,企業體就能重生」,而他最重視的,就是員工與客戶間「服務的感覺」。
據說,有位客人住在集團底下的海鷹飯店時,因為翻譯上的誤會,客人以為小孩也能進入飯店的健康俱樂部設施,於是,小朋友就高高興興的來到俱樂部,最後才發現不得其門而入。飯店解釋說,大家使用運動器材時,小朋友沒有人看護,因此擔心小朋友會容易不小心受傷。
但為了彌補孩子失落的心理,飯店經理邀請他們,隔天早上在俱樂部尚未營業時來玩。這樣的因應狀況,既不違反俱樂部的規定,又能滿足孩子們的心理,補償先前溝通不良帶來的誤會。這種做得比SOP更多的服務態度,就是真正的附加價值,也正是我想強調的SOP+。
客戶想要的,才是價值所在
我在網路上看到一個超搞笑的SOP流程,它的標題是「喝可樂SOP操作說明書」:
操作項目:喝可樂
使用配件:吸管、衛生紙
操作步驟:
取出易開罐可樂,檢視罐子外觀是否正常,有無缺損變形、破洞或刮傷。
取出衛生紙,由上至下擦拭可樂外瓶,將水珠與髒汙擦乾淨,注意不可有漏擦部分。擦拭完畢後,必須以目視方法重新檢視一次,若仍有髒汙,重覆此步驟一次。
以食指對準易開罐拉環,往上一拉,注意只要拉開吸管能插入的小洞即可,不需過於用力。
取出吸管,目視吸管是否乾淨,且無沾染灰塵。之後將吸管一端,插入步驟三所拉開的小洞中。
將衛生紙丟入垃圾桶,即可喝可樂了。
注意事項:
可樂在喝之前不可搖晃,以避免噴到臉。
喝完後,可樂瓶應丟入分類垃圾桶中(鐵鋁罐類)。
這份SOP寫得簡明流暢,完全掌握了SOP的規則精髓,唯一的問題是,到底誰需要這份SOP?這份SOP真的符合多數人的「期待」嗎?
日本設計師吉岡德仁說:「設計不是要做個什麼東西出來,而是去感覺人要怎麼用那個東西。」
同樣的,所謂的服務,並不只是把一套流程做完就好,而要去感覺客戶對這套流程有沒有任何不滿?如果有,該如何修正;如果沒有,我們有沒有辦法做到讓他更想要?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