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伽經講記--60

2012/11/04 17:12

3.明名句形身相


底下講,還是應該標個題吧,這個叫明名句形身相。這一大段都是講常聲如幻的,首先辨了常聲,第二個辨了如幻,這個就明名句形身。


這個名句形身,就是要明白名身、句身、形身。這個身是什麼?現在解釋比較容易懂,這個身在這裏就是載體,我們常常說載體嘛。名的載體,句的載體,形的載體。這就容易懂了。身是身體嘛,名的身體,句的身體,形的身體。身體是載體,表示一個東西存在嘛。名,代表名詞,概念。句,一般講的語句。形,就是文字,形象文字。就是講這些名詞、語句、文字,這些載體的問題。其實講這個問題,我們深一層領會,佛在這裏講的就是文字般若。我們看正文:


複次大慧,當說名句形身相。善名句形身菩句形身,疾得阿耨多三藐三菩提。如是已,一切生。


“複次大慧,當說名句形身相。”我應當再跟你說這三個名句形的載體。“善觀名句形身菩薩摩訶薩”,善於觀察這三個載體的菩薩,“隨入義句形身。能夠隨著進入義句形身,能夠深入到名詞概念的語句載體。當然這些名詞概念、語句文字,表達義理的這些載體是世間法,但是如果“善觀”,善於觀察這些載體的東西,你能夠深入進去了的話,“疾得阿跋多羅三藐三菩提。”還能夠迅速證得正等正覺。你看佛說的這段話,強調要善觀,能夠隨入,這個才行,你不善觀你不隨入,你說你能證得,那是不行的。一善觀一隨入了,就是文字般若了。不然的話,還是世間法的講文字學、講語義學、講聲明學、講邏輯學那些學問了。這個地方要注意。


“如是覺已,覺一切眾生。”能夠證得無上正等正覺,如是覺已,你從這個方面悟道了,覺悟了,還能夠運用它,也是方便法門,來度一切眾生。不但是你自覺,還能夠覺他。所以對這些載體應作如是觀,這樣來看。我看這樣的話,那麼我們對現在的電腦電腦這些資訊處理機,這些現代的資訊載體,也應該作如是觀了。就是對世間法的東西,如果能夠善觀,能夠隨入,一樣的。從這裏頭得正知,得覺悟,而且能夠利用它度眾生。這個法義我覺得講得還是比較深的。下面就解釋一下什麼叫這三個載體。


大慧,名身者,若依事立名,是名名身。句身者,句有身,自性定究竟,是名句身。形身者,謂顯示名句,是名形身。形身者即字也。又形身者,謂長短高下。又句身者,謂徑跡,如象等所行徑跡,得句身名。大慧,名及形者,以名說無色四,故名。自相,故形。是名名句形身。名句形身相分應當


“大慧,名身者,謂若依事立名,是名名身。”什麼叫名的載體呢?依一個事情,按那個事情,給它起一個名字,立一個名字,這個就叫名的載體。因為我們的活動,萬事萬物要表達,要說,總要給它起一個名字,由這些名字集攏來形成概念。所以總要有這個載體嘛,沒有這個載體我們就沒有辦法說話,同時按世俗法來說吧,沒有這些名詞概念,不但不能說話,可能你這個思維都沒有載體。因為名詞概念它是思想的載體,它表達意思就是你的思想的載體。既然是思想載體,你這個思想就可以依靠這些名詞概念做推理,做判斷,可以做結論。你要把這個東西否定了,否定了這個法的話,那你就不知怎麼想了,這個就世俗來說。這裏要區別的是,前面講了遠離四句,又講了言說妄想,講了很多,那麼這裏怎麼又說這個呢?所以佛早就交待了,要善觀,你不要混了,不然那大慧菩薩又會問了,剛說遠離言說,你這裏又講載體,這不矛盾嗎,問題又來了。所以釋迦牟尼佛跟大慧菩薩開始就講要善觀,然後隨入。這個是名身,下麵講句身。“句身者,謂句有義身,”句身就是句子,是表達意思的載體,“自性決定究竟,是名句身。”就是說話說出的時候“決定究竟”,你說的意思究竟是肯定還是否定啊,究竟是什麼意思總要表達決定嘛。這個意思,這叫句身。“形身者,謂顯示名句,是名形身。”形身包括了名和句兩種含義,形的載體就是表示上面講的名詞概念和語句。名詞概念語句用什麼來表示呢,是用文字來表示的,所以接著說,“形身者,即字也。”形身就是一段話一段文字了,所以又講“形身者,謂長短高下。”形身可以很長也可很短,表達的內容也可能分出高下,有精妙的,也有粗陋的。“句身者,謂徑跡,”徑就是路,跡就是痕跡,徑跡就是路的痕跡。“如果象馬人獸等所行徑跡。”句身好像象馬人走過的地方留下了一條痕跡,“得句身名。”句子是辭彙連貫起來的嘛。所以得到這個載體的名字。“大慧,名及形者,謂以名說無色四陰故說名。”就是說名跟形是我們用名詞概念以及一段文章來說無色的四陰。本來我們講五陰是色受想行識嘛,除去色陰,受想行識是無色的。所以說我拿名詞言說說無色四陰,說受想行識。為什麼說無色呢?因為名言概念或者一段話、一篇文章的涵義是沒有形色可得的嘛。“自相現,故說形。”事物它自己的形相表現出來,怎麼表現出來,用文字載體來表現它,“是名名句形身。”“說名句形身分齊,應當修學。”“分齊”的意思就是方面,拿現在話說就是我們講的這些方面、這些部分。這裏指這三個部分,名、句、形,你們應當修學。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而偈言:


名身與句身,及形身差,凡夫愚著,如象溺深泥。


對名言概念,對名句形這些載體,凡夫愚蠢執著的話就“如象溺深泥”,好像大象陷入沼澤地或是泥潭裏不能自拔。就是講對這些載體,你要善觀,隨入,你不要執著,不然那就又陷進去了。為什麼這一段在這裏佛又講起載體的問題呢?實際上就是聯繫前面,因為前面一開始大慧就問,有一種外道,聲論派認為聲音是常住不變的,所以釋迦佛就答復他講常聲講如幻。講了這些道理,破了這些執著以後,然後講這個載體。聲音跟文字都是載體。你現在想想看,能夠把我們的思想意識表達出來的載體有哪些?主要就兩個嘛,一個聲音,一個文字,一個音,一個形。我們講形、義、聲。這個義當然是我們意識所分別的東西,所想像的東西,所回憶的東西,對於這個義,怎麼來表達它,用什麼東西來乘載它,這個載體就只有一個聲音,一個形象。我們現在的電腦、數據這些東西也還是形的東西,我們現在的電話、無線電、有線電這些資訊的傳播很多還是聲音嘛,載體的形式主要就是這兩個方面。古時候印度從婆羅門教起,一直也都很重視聲音。為什麼聲音能作為我們思想意識的載體呢?因為它是法爾的。是不是,你怎麼表達呀,比如說小孩子,他不知道這些外面現象,也沒有知識,一生下來的時候他怎麼表達,他就“啊一啊一啊”,用聲音表達我來了。再就是想吃了,“哇啊”,哭了,用聲音表達,他沒有別的能表達他的意思,他又不會寫字,才生下來嘛。所以聲音這個載體是天然的。其實聲音不光是人說話的載體,這些動物也都以聲音為載體呀,所以人有人言,獸有獸語。孔夫子的學生叫公冶長,他就懂鳥語,我們現在還有些人懂鳥語,跟鳥說話嘛。本來這個聲音很多是很自然地傳下來的,但是在後來我們人就抓住聲音的一部分,就是表達義理這一部分,慢慢我們世間常識就流行起來了。還有一部分所表達的意思不是名詞概念能夠說的,但是實際上它的作用還是很客觀存在的,這部分就被人們忽視,慢慢丟掉了。這部分丟掉的東西佛教給它保存了,這是什麼?就是咒語。所以是咒語是不空的啊!我念個咒語,你聽不懂,餓鬼聽得懂啊!現在你念咒語,你倒不懂了,本來是你的,人文的。當然佛也說這個話嘛,佛說的話眾生都能聽得懂,所謂佛以一音演說法,眾生隨類各得解嘛。所以聲音這個載體有一部分而且是大部分,這個資訊在咒語裏頭。因為印度他較偏重於聲音,有什麼東西,都口耳相傳,用文字用得比較少,因為印度很少有文字的曆史記載。


我們中國,華夏的文化就不同,就偏重於形象、文字。你看從結繩創造字,以至最古老的雲書,籀書,然後變成各種的甲骨文啊,金石文啊,後來變成大篆、小篆,直到秦始皇統一文字嘛,以後有了楷書、行書,形成這套文字的形象載體。文字形象載體跟聲音載體一樣有很多種的,不光是我們現在漢字的這個,英國有英文,法國有法文,羅馬有拉丁文,各種文字都形成載體。那是不是就是我們現在世界各國的文字作為文字載體就完了呢?還不是,還有很多的,不過跟聲音載體一樣也丟了。那些丟了的文字載體是什麼呀?我們道教保留了一部分,道教畫符啊。你們以為是鬼畫桃符吧(眾笑)。但那個符畫得真的話,鬼就怕呀。那是種資訊,不是假的。我在這裏不是說迷信,我在說這個道理呀。當然後來有些假道士他真是鬼畫桃符,他沒有真實的修證,不瞭解。真正的畫符是不容易的。符也不完全都是道家道書裏傳下來的那樣子。所以這種載體的問題,我們現在說是資訊時代,真正的資訊時代,聯入資訊,要懂得佛法才好,所以我們佛學院將來在這方面會出人材的。為什麼呢?因為你善觀,隨入,就可以得無上正等正覺啊。不要馬虎啊,你看提得好高啊。這樣子你得了覺以後,還能夠覺一切眾生。經上這麼講的嘛,“如是覺已,覺一眾生。”看我把這一段說清楚沒有。這要搞清楚,不然的話,這裏怎麼忽然又講起名詞概念起來了,而且還要“應當修學”,這怎麼回事呀,我們講如來藏離垢,這麼離垢,這不是越來越污染了嗎?不然,恰恰相反,你善觀隨入的話,你就要懂得這些載體它也無生,它也是如幻。萬事萬物正是因為如幻,所以千差萬別的各種現象都可以搞出來。也正是因為本不生,你才覺悟,才能夠掌握它本體的東西。所以我們學佛法真正有證得的人,在載體這些方面,他一定不會同於凡人。你試試看,你們的學習境界,那樣你們學電腦學什麼就一定會很快,法法相通的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uen7969 的頭像
    suen7969

    人生何處不相逢

    suen796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