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黑社會



分類:台灣之美

2010/04/09 18:57


 


台灣黑社會

遠在17世紀清朝初期,台灣明鄭時期就已有洪門兄弟在台灣活動的蹤跡。在18世紀中到19世紀末(台灣清治時期)發生的泉漳械鬥,更漸劃分出各個區域的在地勢力。根據史料記載,目前公認的台灣第一個秘密幫會是建立於1726(雍正四年)的「父母會」,而在清代末期,中國古老幫會洪門與青幫份子也實際在台灣活動。
19
世紀末,台灣進入日本統治時期後,大多數幫派勢力為之解散,少量留下來的幫派勢力成為日本對付台灣人民的工具。而其中也有一些角頭勢力發展起來,在國民黨政權撤台後以各種形式繼續生存至今(如牛埔幫、華山幫、芳明館、大龍峒)。
1950
年代,隨著國民黨撤守台灣的古老幫會,洪門與青幫也迅速在島內找到了新的生存形式,以及往後台灣光複時期興起的外省子弟等勢力,改變了台灣黑社會的生態。這些外省子弟為求生存、及對抗強勢的本地勢力,他們聯合外省子弟們形成一個團體,並承襲古老幫會洪門與青幫的組織概念,創立擁有組織架構的幫會。台灣黑社會開始發 展,各幫派爭相擴充地盤,勢力逐漸壯大。
這些具有組織架構的幫派,在近年更甚轉型為企業型幫派,也影響本地兄弟的傚法與模仿,更有許多發展為國際性幫派,橫跨多數國家。

近代

1960
年代中期以後,隨著台灣經濟情況好轉,社會逐漸對外開放,文化娛樂業普遍興起,台灣黑社會得到了進一步擴展,至1970年代,台灣黑社會已成為嚴重的社會問題。1990年代,台灣黑社會進入一個新的發展階段,大肆向政治、經濟等領域滲透。而後,台灣黑社會向社會各領域的滲透程度前所未有。另外,黑社會組織團體極力向島外擴張,竹聯幫、四海幫與天道盟等三大黑幫三走向國際化,勢力延伸至美洲、歐洲、日本、東南亞、非洲及港澳與大陸地區,並與島外黑社會組織建立了密切的合作關係。

活動
早期的黑社會份子多以經營特種行業,如酒店、色情、賭博,或吸收商家保護費、勒索、討債,以及充當傭兵進行保鑣、地方圍事、調解糾紛...等活動為主要資金來源。近年來許多幫派更企業化,以企業養小弟經營幫派的理念來運作,在台灣,著名的四海幫可說是此一概念的先驅。
早期台灣兄弟有著嚴謹的倫理道德觀,大多數不經營毒品生意。但在一清專案後,台灣當局嚴厲打壓黑社會份子,許多兄弟失去目標與活動資金來源,漸漸墮落接觸走私毒品、軍火等活動。尤其在1987年台灣政府宣佈解嚴後,導緻走私管道更加簡易,使得走私毒品與走私軍火邁向另一個高峰。

也因解嚴後開放人民有選舉參政權,許多黑社會份子介入政治活動,在政治面又捲起一股派系鬥爭的角力,許多大哥也借由選上民意代表來掩飾違法的活動。為求自保與利益,更有許多黑白兩道合作經營違法的情況,如進行工程綁標,賺取營利回扣、介入政治、金融等體系,照成台灣當局嚴重的「黑金」現象。

1996
年全台灣800多位縣市議員中,有200多位有黑道背景,儼然台灣已快變成西西裏島第二,漸發展成黑道治國的現象。

犯罪團體種類 在台灣,政府也將犯罪團體歸為三大類:
組織犯罪型
這些團體比起其他兩類團體,具有較大、較完善的組織,從前成員多數是外省籍。在台灣具有規模勢力的幫派如竹聯幫、四海幫、天道盟、松聯幫..等等。儘管這些幫派成員擁有上百、上千更甚上萬人,即使這些幫派在台灣與海外有許多分部,但通常他們沒有自己的地盤。
角頭型
這些團體在性質上是地盤型,成員主要都是台灣本地人,他們並沒有組織架構,團體較小,核心成員僅數十人,具規模的角頭勢力頂多高達百人。角頭團體內一般隻有二個階層,老大與小弟。知名的角頭型團體如:牛埔幫、七賢幫、芳明館...等等。一塊區域就能分出一個角頭勢力,更甚一條街上就有好幾個不同勢力的角頭。而天道盟就是角頭型的聯合犯罪團體,是由各地角頭勢力以結盟方式所創立具組織架構的團體。
組合型
這些團體甚至比角頭型更小,一般成員從個位數到十多位而已。他們不屬於哪一幫哪一派,或者是不同勢力的成員為了同一目標所組成的小型犯罪集團,大多成員也都是台灣人,他們多數並不是在自己生長的地方上犯罪,也沒有所謂自己的地盤。此類型組合多半是強盜、竊盜或綁架集團,有時他們的手段比幫派組織及角頭團體還要冷酷、惡劣,較不注重社會與黑道的倫理與價值觀。

台灣黑社會的獨特名詞
外省掛與本省掛
1950年代,二戰後,國民黨在國共內戰戰敗後撤守台灣,當時跟隨國民黨來到台灣的人民被稱為外省人,而居住在台灣本地的人民則被稱為本省人,當時台灣的地理名稱為台灣省,因此才有這名稱出現。
當時外省子弟多數居住在眷村裏,為了生存與利益,以及為對抗本地勢力的兄弟,這些外省子弟漸漸聯合眷村與其他外省子弟形成一個團體,來與本地勢力相互抗衡,而這些外省勢力的兄弟便被統稱為外省掛,相反的,本地勢力的兄弟則被稱為本省掛。當時外省掛兄弟,大多都是承襲古老幫會的制度,發展為具有組織架構的幫派,如竹聯幫、四海幫、松聯幫、北聯幫。而本省掛兄弟多數都是角頭型團體,各據一方,如牛埔幫、七賢幫、芳明館、華山幫、大湖幫。

早期在台灣黑社會中,這兩派兄弟水火不容,引發許多抗爭等社會事件,讓台灣治安極具不安。但現在台灣社會的觀念裏,大多數已經沒有外省人或本省人的區別,而是「生長在台灣這塊土地上的人,就是台灣人」的一個觀念。

但是現在因為政治的惡鬥,讓這族群對立的戰火又稍稍燃起,2000年開始執政的民進黨,公然評判國民黨是外來政權,因為政治惡鬥又再一次挑起族群上的對立,許多台灣人民的政治論調更分為外省派與本省派,這一現像也讓許多台灣人極度反感與不安。

角頭

在各地雄據一方的本地勢力,此勢力之首領皆被稱為角頭,角頭勢力是沒有組織架構的黑社會團體,團體裏隻有簡單的倫理輩份,兄與弟。而一般角頭勢力的區分是以該勢力活動的區域名,或者該勢力角頭大哥的名號,來作為勢力區分。如早期台灣黑色喜劇電影「英雄無膽」,廖峻所演的角色:「菜市場口的黑龍」,就是一例子。
而依地區人口與勢力的不同,更衍生出一個地區就有好幾位角頭勢力的情況,未免混淆,現今多以地區名或勢力名加上幫來統稱這些角頭團體。這也是台灣黑社會裏的一個獨特名詞。
縱貫線大哥
縱貫線是台灣鐵路管理局,對縱貫線及屏東線的總稱(西部幹線)。
縱貫線大哥在台灣黑話裏指的是,活躍在南北兩路(如同縱貫線般,從南到北)的角頭大哥,在台灣南北兩路的黑社會份子都知曉的人物,在國內擁有高知名度,數一數二的角頭大哥,即使在非自己地盤活動也都令人尊敬三分的大人物,其他更有縱貫線大哥大等尊稱。這也是台灣黑社會裏的一個獨特名詞。

但此一名詞現在大部份都遭台灣媒體所濫用,隻要是活動在縱貫線上的黑社會大哥皆被稱為縱貫線大哥,其社會地位與身份資曆是否尊長已不重要,如今此一名詞已被廣義的使用著。

台灣各大幫派
竹聯幫
竹聯幫,是台灣著名也是國際性知名有組織性的廣域黑社會團體,以台灣台北為主要據點。主要活動在台灣中部以北,全島自北至南以及國外中、美、歐、澳皆有其據點。主要核心成員約2萬人,一般認為包含準成員與關係合夥人,總成員數號稱高達10萬人。
與四海幫、天道盟被並稱為台灣三大黑幫。

沿革

1953
年左右,孫德培於中和鄉(今永和市、中和市)成立中和幫。之後在孫德培的帶領下開始一連串的擴大地盤勢力,兩年內中和幫的活動勢力擴及中和、闆橋等地。但是在1955年時,幫主孫德培在一次糾紛中殺死了一名少年,最後遭到逮捕入獄。在其他幫派勢力得知中和幫幫主遭逮捕的消息之後,隨即不斷瓜分其原有地盤,而中和幫內部也形成各派系互相惡鬥,幫中幹部潘世明於1955年率先出走組成萬字幫;另一位幹部湛洲吾也於1956年另組成三環幫。
至今,竹聯幫已成為國際性的黑社會組織,一般認為包含準成員與關係合夥人,總成員數號稱高達10萬人,是台灣最大的黑社會組織,成員分佈遍及歐、美、澳及多國家政府內的機要首長。

2008
5月國外雜誌「外交政策」評選台灣竹聯幫為世界前四大危險組織之一,竹聯幫名列第四,與日本山口組並列同名。
四海幫

四海幫,台灣著名的廣域黑社會組織。主要活動地域在台灣北部與中國大陸。台灣從北到南,甚至國外都有其據點,實際的成員數不明,一般被認為人數應有數萬人的勢力。目前與竹聯幫、天道盟並稱為台灣三大黑幫。
四海幫經過多次的解散與改革,現今在台灣的勢力雖不如早期來的強大,但也是一個不容忽視的黑社會組織,畢竟是三大黑幫之一。現在的四海幫,雖然是已解散的名義,但實際上組織內各個勢力都有一定的版圖勢力存在,並暗中行動。經過多次的解散危機與改革,四海幫的架構與內部有許多問題存在,傳聞四海幫多位大老正積極改革當中。

略史

1953
年,馮祖語與一群學生及眷村的朋友們,以格言「四海之內,皆兄弟也」來訂立幫名(一說是因為以當地四海籃球隊為名)。最初,四海幫勢力並不強大,隻在台北市的西門町與車站一帶活動,四海幫當時的成員主要是一群品行惡劣的學生與政黨人士的子弟;因為政黨人士子弟的參加,而讓四海幫有穩固的基礎。數年後,四海幫發展成員,募集各地黑社會份子與外籍人士來加強自己的勢力。1960年,人數號稱近萬人的四海幫也被政府視為監控以及掃蕩的重點對象。
政府強力的掃蕩,四海幫在1962年面臨遭強制解散的危機,內部發生分裂與動亂讓四海幫狀況極度不佳。其他的黑社會勢力與幫派更趁這次機會,大力攻擊四海幫並不斷瓜分四海幫的勢力版圖(竹聯幫也趁此次機會展露頭角,取代四海幫),更讓四海幫顯得衰弱而一度解散。
天道盟
天道盟是台灣三大黑社會組織中地緣關係最強的角頭聯盟。相較於竹聯幫、四海幫的組織發展是「由上往下」形成核心集權領導的形式,天道盟則是「由下往上」發展的聯盟集體領導體制,這與美國紐約「黑手黨」的發展相似;權力核心為各會系(家族)之主流高層領袖,會系彼此間共同設立一協調機構作為各組織之間溝通、協調的「最高仲裁單位」。就其成員出身來看,屬於「本省掛」幫派。除了台灣本土外,天道盟在海外均有活動,包括亞洲其他國家及美國等。估計在台灣本島約有數千名活躍成員、以及約萬餘名的合夥關係人。
簡史

1984
年一清專案後,被掃入獄的角頭不滿竹聯幫仗勢欺人,獄中角頭便提議共組聯盟。
天道盟成立初期,正當台灣經濟蓬勃發達。短短幾年,天道盟不但有民意代表撐腰,幕後更有財團金援;除了南北角頭串聯的武力作為後盾,再加上將南部風行一時的餐廳秀搬上有線電視頻道,並從日本引進柏青哥 ( 小鋼珠 ) 以及之後全台「六合彩」連線的資金運作關係,將天道盟事業推向高峰。正當天道盟勢力如日中天、欲一統江湖之際,卻因黑道利益分配不均,引起江湖風波不斷。
隨著時代的發展,90年代的天道盟也逐漸自我「提升」,轉而介入公共工程圍標、股票炒作、房地產、媒體報業、後因股市獲利轉向船運、期貨證券、娛樂及影視業等等,並成功介入政治選舉。
中和幫
中和幫,1953—1956年。台北縣的中和、永和一代的小規模黑社會團體,是現在台灣最大的廣域性黑幫竹聯幫的前身。當時中和幫主要活動範為在中和、永和及闆橋。
北聯幫
北聯幫,台灣著名的黑社會團體,主要據點在台北市北投區,總成員數不明。
略史

1958
年,台北北投區以婦聯三村為主等的七個眷村,眷村內的軍人與青少年共同成立北聯幫。當時北投區是風俗行業的主要據點,北聯幫除了從事暴力討債以外,及吸取色情業的保護費為主要資金來源。
太陽會
太陽會是台灣三大黑社會之一天道盟旗下分會;屬於廣域性黑幫。
七賢幫
七賢幫,是台灣著名的黑社會團體,發跡於高雄市鹽埕區一帶的本省掛勢力。實際的成員人數不明,勢力範圍包含高雄、台南等南部地區。
七賢幫並無組織型態,而是由各個角頭大哥所帶領的本地勢力,當時在隸屬於七賢幫或在其勢力範圍內活動的黑社會份子,皆被稱為七賢幫,是台灣黑社會團體中曆史悠久的本地勢力之一,在現今七賢幫的勢力在南部地區也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略史

七賢幫勢力發跡於高雄市鹽埕區的七賢三路一帶,傳聞「七賢」一名由此而來。早期鹽埕區的七賢一帶是高雄最聲色也最複雜的地段。當時七賢幫以充當特種行業的保鏢為主要活動,可說是個傭兵集團。
七賢幫雖然已無早期的風光,但其勢力與人脈在台灣南北皆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uen7969 的頭像
    suen7969

    人生何處不相逢

    suen796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