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談陰陽的概念




道家最為注重陰陽學說,認為人身自有陰陽存在,要達到陰陽平衡,才能達到真正的健康。中醫是道家醫學,當然也脫離不了陰陽的範疇。陰陽是自然界相互關聯的對立性的概括。

陰陽最初的涵義是很簡單的,是指日光的向背而言,朝向日光則為陽,背向日光則為陰。由此再引申,如向日光處溫暖、明亮;背日光處寒冷、晦暗,於是就以光明、黑暗、溫暖、寒冷分陰陽。由此再不斷引申,就可以把自然界所有的事物和現象都分為陰與陽兩個方面。

《周易‧系辭上》中提到,「一陰一陽之謂道」,把陰陽的存在及其運動變化視為宇宙的基本規律。宇宙間凡屬相互關聯且又相互對立的事物或現象,都可以用陰陽來概括其各自的屬性。如天與地,日與月,水與火等,寒與熱,升與降,明與暗等。一般地說,凡是運動的、外向的、上升的、溫熱的、無形的、明亮的、興奮的都屬於陽;相對靜止的、內守的、下降的、寒冷的、有形的、晦暗的、抑制的都屬於陰。如以天地而言,則天為陽,地為陰;以水火而言,則水為陰,火為陽,由於水性寒而潤下故屬陰,火性熱而炎上故屬陽。在人體中,具有中空、外向、彌散、推動、溫煦、興奮、升舉等特性的事物及現象統屬於陽,而將具有實體、內守、凝聚、寧靜、涼潤、抑制、沉降等特性的事物和現象統屬於陰。

陰陽學說在中醫的應用方面,以人體部位而言,上部為陽,下部為陰;體表屬陽,體內屬陰。就其腹背四肢內外側來說,則背為陽,腹為陰;四肢外側為陽,四肢內側為陰。以臟腑來分,五臟屬裏,藏精氣而不瀉,故為陰;六腑屬表,傳化物而不藏,故為陽。再如五臟分陰陽:心肺居於上屬陽,而心屬火,主溫通,為陽中之陽;肺屬金,主肅降,為陽中之陰。肝、脾、腎居下屬陰,而肝屬木,主升發,為陰中之陽;腎屬水,主閉藏,為陰中之陰;脾屬土,居中焦,為陰中之至陰。

人體經絡系統分陰陽:其中十二正經中有手足三陰三陽經。屬腑而行於肢體外側面的為陽經,一陽分為三陽,因行於上肢與下肢的不同而分稱為手足陽明、少陽、太陽經;屬臟而行於肢體內側面的為陰經,一陰化為三陰,分稱為手足太陰、厥陰、少陰經。奇經八脈中的蹺脈與維脈,行於身之內側者,稱陰蹺、陰維;行於身體之外側者,稱陽蹺、陽維。督脈行於背,有總督一身之陽經的作用,稱為「陽脈之海」。任脈行於腹,有總任一身之陰經的作用,稱為「陰脈之海」。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uen7969 的頭像
    suen7969

    人生何處不相逢

    suen796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