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師經法修持及對生命科學的探討

2013/07/18 12:10



 


徐孫銘


吳立民居士對藥師經法及其對生命科學的探索,在中國近代人間佛教改革的歷史上是繼太虛大師、弘一法師、虛雲禪師、趙朴初會長、陳健民居士之後又一卓越成就者。


吳立民(19272009)自幼失怙,是東密阿闍梨顧淨緣(1889—1973)的義子,從顧老修藥師經法三十年,其弘揚佛法重在藥師經法,著有《藥師經法研究》(四輯)。末學雖聞教于吳老有年,愧無實修,僅對吳老弘傳《藥師經》及其對生命科學之探討略有所聞,擇要介紹於此,以就正于方家。


吳立民從孤兒院走進耀祥中學、耀祥書院,受過傳統國學的薰陶,對中國古典學術以及數學、物理等現代科學下了很深的工夫。自謂受顧伯敘的做人教育和佛學的影響,漸漸形成我一種以儒家思想融合近代科學、即體即用的思想。”[1]3045歲,吳立民四次調動工作未成,但其數學、醫學、歷史學、佛學造詣已開始引起數學界、哲學界、佛教界高層的注目。他後來之所以潛修藥師經法,主要緣於:


第一、藥師經法是即人身而成佛的殊勝法門,非追求超越人身的迷信。顧淨緣說:《藥師經》是無神論者。……《藥師經》假設七佛世尊、十二大將、閻羅法王、俱生神等等名相,說明藥師定境之顯現,以破身外之神我,以示妄我之識神;是諸神識,蓋皆我自身之幻化而非實有,是以為無神論也。”[2]其修持《藥師經》密切融會《安般守意經》《請觀世音消伏毒害陀羅尼經》,認為今日談定功者,必須融會《安般守意經》和《請觀世音經》等於《藥師經》中而研究之,何也?《藥師經》唯物故。”[3]認為《藥師經》之十二大願,莫不以眾生生活為解脫基礎。吳立民亦主張會通佛法大乘教義如菩薩行願、莊嚴佛國等來研究,才能打破世間的小我、妄執和主觀等,這便是他的《藥師經》讀法。即人身而修持成佛,是太虛大師人成即佛成的人間佛教改革思想的體現,是以人為本的,不是以超越於人的神我為本的。


第二、修行是從人與自然、社會、宇宙的統一出發的。顧淨緣認為,修行必須把大宇宙與人身小宇宙相聯繫,把自然的氣化與其對人群的影響密切結合加以考察。吳老說:修自己色身的時候,一定跟眾生聯繫,一定跟法界聯繫,你的氣、脈、明點跟大自然的環境聯繫,你的呼吸跟眾生跟宇宙同呼吸,共命運,一定是這樣來修。所以修到一定時候,色身可以透過法界,反過來法界也可以透法身。”[4]


第三、從切身經驗體悟宗教與科學相融通。吳老在《藥師經法研究》序言中說:一九九六年大病,奄奄一息,仰仗藥師加持,仁醫慈護,解業劫氣,起死回生,放琉璃光,使餘得以續來之身,還未了之願,草寫此本《藥師經法研究》……”[5]修藥師法是融通宗教與科學、哲學,從自己的切身證悟而論生死,是實修實證之說,非虛幻之說教。


原始反終,故知死生之說,見於《易經》,是中國古代先哲追求對人生和生命本質解悟的學說,也是吳老終生奮鬥的目標之一。他說:一九四三年我曾經侍候我師傅修過藥師大法,七七四十九天,也修過藥師法的護摩。四十年前專門搞了個藥師年,修了一年藥師法,很多感應,所以我曉得藥師法確實象《易經》講的:先天而天弗違,後天而奉天時,’‘知幽明之故知鬼神之情狀原始反終,故知死生之說’”[6]。聯繫吳老對佛法與生命科學、哲學的融通,此言是真實不虛的。


在談到藥師經法的本質時,吳老說:《藥師經》是藥師法的說明,藥師法是藥師定的作用,藥師定的本質是人體的色、息、心,也就是精、氣、神,也就是飲食、睡眠、呼吸,也就是藏傳密教的脈、氣、明點。藥師法是教人在現實中怎麼生活,怎麼做人的大法。萬物皆備於我。反身而求,人身是小宇宙,宇宙是大人身,要用這個道理去修行,認識人身。”[7]吳老從宗教與自然科學、哲學相融通的角度,進而推進對人類的生命、生死本質的體認。他說:修禪定,修如來禪主要在於息法,修祖師禪主要在於心法,修秘密禪主要在於色法。藥師定是色息心均衡修的,是一切禪定的基礎:以大黑天之法、消化生理學修色法,解決飲食、男女色的問題;以安般之法、迴圈生理學修息法,解決呼吸的問題;以遍行法、大腦生理學修心法,解決睡眠的問題。這就把大宇宙與小宇宙、宗教修持與自然科學、社會科學融通起來。


顧淨緣從自然生化之機說明,修藥師經法,了生脫死,就在於一口氣上下工夫。吾從佛藏中得《大安般守意經》,詳說從這一口氣上修行成道之原理與功法,誠下學之階梯,《藥師經》之關鍵也。”[8]生命在於呼吸。在一呼一吸中間下工夫,即是修藥師經法,在生活中了生死。吳老說:息,是色心之交融點,我們的消化、迴圈、骨骼、排泄,這都是物質的(“”);精神、思維(“”)跟消化、迴圈、排泄靠呼吸、靠息來推動。所以物質和精神交融的地方在息,修法的樞紐在息。心,是色、息之生化機,生化的出發點、控制點在心;色,是心息之依止處,精神、呼吸依靠、住在、停留在色法上。[9]吳老還把色、息、心三者的關係概括為三句話:木道乃生,薪盡火傳,色即是空。東方萬物發生之道——木道,是要與金水火土協調平衡配合,生命的關鍵在於把握物質與精神交融點——呼吸;心理調適是物質和呼吸迴圈的生化運動之出發點和控制點;自性是空,物質沒有永恆不變的自性,對於物質世界包括自己的色身都不要執著。這種基於物質和精神統一,人與宇宙、自然、社會和諧,陰陽五行平衡協調的道理,就是自然萬物的生生之道,就是修持藥師法門色息心統一,以息為關鍵的理論基礎。


吳老在論到如何才能做到一絲不亂時,有一段非常精闢的論述:息與念在一般人身上常常是不統一的。管呼吸的司令部是呼吸神經中樞,管思維的司令部是思維神經中樞,兩個神經中樞不統一,我們大腦皮層得不到好的休息。假使按安般守意的方法:推開尾閭,視鼻端白,安那般那,持出入息,使念頭跟呼吸走或呼吸跟念頭走,使息與念相融合、相協調,息和念就能一致,心息相依,心系於息,息住於心,這樣就把思維神經中樞和呼吸神經中樞兩個司令部協調統一,神經中樞兩個司令部協調統一了,我們大腦皮層就處於最佳狀態,既不是興奮態,也不是壓抑態,而是陰平陽秘的平衡態,這樣才能一心不亂。所以念佛就要心息相依,安般守意。……人臨終時,最後一口命根氣能跟著念佛的念頭走,或者念佛的最後一個念頭跟著這最後一口命根氣走,息念相依相應,那就是臨終念佛,一心不亂,決定往生無疑。這裏既有理論的論證,也有自己和歷代祖師修行的經驗總結,十分深刻。


如同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牛實為教授所說:有些科學家(如愛因斯坦、德國已故數學家外爾等)早已提出,探索真理應該說是兩條道路互補:一條是器證與推理,另一條是悟證與直覺。”“愛因斯坦曾經說過……宇宙的整體性經驗是高出科學研究的最大泉源。”[10]也就是說科學實證、邏輯推理(包括辯證思維)與理性直覺、道德證悟是學術界、科技界公認的相輔相承的科學方法,也是探索生命奧秘的必經途徑。


吳老繼承周敦頤《太極圖說》太極本無極,無極而太極之旨,從人身與宇宙相協調、萬物化生的原理出發,對人體結構的兩個神秘部位下丹田和中脈作了深刻的探討。下丹田關鍵在於不斷蓄積和開發人體腎功能蘊藏的潛能;中脈系統既非經絡系統,又非神經中樞系統,而是一個獨立的人體通道,是命根,是生命之所在。氣、脈、明點三者相互依存,不可頃刻分離;氣不是普通的空氣,而是近乎元氣,近乎現代科學所謂場、能的相狀,運行全身,日夜不停,終身不息,人睡眠時亦在運行工作;經特定條件下的艱苦修持,人體自身即可逐漸轉化為一個人體能量場,而與宇宙的能量場勾通,乃至虹化而與宇宙空間的大氣流行融為一體。”“在禪定深入,能所雙忘的至境中,人體內發生質的變化後,人體的能量場才與宇宙的能量場相互勾通,而後斯人才能證悟到天人合一的一定玄機,改造斯人健康的素質,從而具有智慧為人類造福。”[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uen7969 的頭像
    suen7969

    人生何處不相逢

    suen796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