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服暈輪效應 冷靜客觀看待第一印象

分類:生活美學
2013/04/20 12:49

一好百好,一錯百錯…你對任人或事物留下的最初印象將會影響到你對此人或此事件其他方面的判斷。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愛德華·桑戴克經過研究發現,人對事物和人的認知判斷往往從局部出發,推及整體而得出全面的印象和結論,就像月亮的暈輪一樣。由此他提出:「你對任人或事物留下的最初印象將會影響到你對此人或此事件其他方面的判斷。」這就是心理學上經常說起的暈輪效應,以點概面、以偏概全,是這種認知和判斷的主要特徵,結果常常是瑕也掩玉,一隻老鼠壞了一鍋湯。


另外,美國心理學家凱利,也曾在麻省理丁學院的兩個班級做過一個有名的試驗,他臨時請了一個研究生給學生上課,上課前,他在兩個班分別介紹了這位研究生的情況。在第一個班他介紹說,這位研究生熱情、勤奮、務實、果斷;在第二個班,他將熱情換成了冷漠,其餘各項沒變。結果在下課之後,出現了不同的情況,兩個班的學生對待這位研究生的態度迥然不同,反差強烈。第一個班的學生與研究生一見如故,熱烈交談,氣氛相當融洽。第二班的學生恰恰相反。對研究生敬而遠之,冷淡迴避。形同陌路,僅僅一詞之差,學生對人的整體印象竟會發生那麼大變化,態度迥異,不得不令人感嘆。


以點帶面,從某個特徵推導出一系列其他未知的特徵。因局部特點得出整體的印象,而對人做出判斷,產生整體的態度,反過來再由這些整體態度影響到對這個人具體行為的判斷,是我們為人處世常常不自覺的做法。愛屋及烏,恨烏鴉拔大樹,都是暈輪效應的鮮活例子。


一個人一旦被認為是好人,貼上好人的標籤,就會得到人們的認可,一切好的素質也會加到他的身上,成為完美典型的人物,容不得再犯半點差錯,暴露半點缺點,否則就會讓人難以理解,被人痛斥為變質墮落。而一旦被認定為壞人,就會一無是處,再努力也改變不了人們的觀點和看法,就會被打倒在地,永世不得翻身。所以,縱觀古今,拼命維持自己的形象的人物,不在話下!甚至不惜弄虛作假,文過飾非,掩蓋罪惡,費盡心機極盡偽裝之能事,目的不過是保持一們良好的形象,獲得人們的信任。滿口道德仁義,滿腹男盜女娼。古人總結的非常精闢。


「說你行你就行,不行也得行;說你不行你就不行,不行就是不行。」這就是暈輪效應所起的作用。我們一旦對一個人產生偏見,就會不斷地尋找證據證實自己偏見的「正確性」。你對某個人有了懷疑,就會用懷疑的眼光去看人,就會用不信任的方式去處理和這人的關係,時間久了,對方自然察覺,也會對你失去信任,產生疏離和戒備,開始離心離德。而對方這種不信任的表現,反過來又加深你對他最初的印象和判斷,使你對自己當初的結論深信不疑。這就陷入了一種悲性循環,雙方互相推動,又互相印證,一方的感情偏失導致另一方感情偏失,而另一方的感情偏失反過來又加深了一方的偏失。久而久之,就會給人不思悔改的感覺。


而日常生活中,我們常常會遇到「門縫裡看人,把人看扁了」的現象,例如某個上司對年輕人的業餘生活習慣、衣著打扮、言行舉止看不順眼,就會把他看件無是處,認為工作也不可能做好,往往有工作也不肯放心地讓他們去做。相反,看某人中規中矩,外表得體,就認為這人思路清晰,認真條理,辦事果斷,沉穩幹練,願意把重要的工作交給他。這樣的做法,往往就會影響到許多人的事業和前程,把他們推向相反的兩條人生之路,推物及人和推人及物,愛屋及鳥,會不知不覺促使好的人更好,壞的人更壞。


由此可見,冷靜客觀地對待第一印象,深入暸解一個人的行為思想,克服暈輪效應;對我們為人處世,正確地處理人際關係,有著多麼重大的現實意義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uen7969 的頭像
    suen7969

    人生何處不相逢

    suen796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