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識之異說
大乘經論有九識之異說淵源於楞伽經及真諦法師,如《大乘入楞伽經》卷6:“由虛妄分別、是則有識生、八九識種種、如海眾波浪
。”(實叉難陀譯)
《顯識論》卷1:“顯識者有九種。一身識。二塵識。三用識。四世識。五器識。六數識。七四種言說識。八自他異識。九善惡生死識。其次分別識有二種。一有身者識。二受者識前九識中。 ”(真諦譯)
《轉識論》卷1:“具有八種異。謂依止處等。具如九識義品說。 ”(真諦譯)
《攝大乘論釋》卷5:“身識謂眼等五界。身者識謂染汙識。受者識謂意界。應受識謂色等六外界。正受識謂六識界。世識謂生死相續不斷識。數識謂從一乃至阿僧祇數識。處識謂器世界識。言說識謂見聞覺知識。如此九識是應知依止。 ”(真諦譯)
但實際上真有九識嗎?楞伽經說九識者乃兼說識性(真如),以第八識有染分、淨分之別,而別開所以說九識。如
《成唯識論述記》卷1:“廣決定有八種識故。一類菩薩說識唯一。諸小乘等。執心.意.識義一文異。又複彼執識唯有六。則是減數。楞迦經說八九種種識如水中諸波。說有九識即是增數。顯依他識略有三種廣唯有八。離於增減故說唯言。楞迦經中兼說識性。或以第八染.淨別開故言九識。非是依他識體有九。亦非體類別有九識。小乘根淺不知心.意.識三種體別。又未除所知障。不了依他故唯說六”
但真諦法師的九識說則是誤說,實非有九識,以是之故,于南北朝時有地論宗(菩提流支為主)與攝論宗(真諦法師為主)之分裂事情發生,地論宗以阿賴耶識為染淨和合識能轉為佛地真如;攝論宗以第八識為染汙識,立庵摩羅識為清淨之第九識,有關二派之歷史記載如下:
《法華文句記》卷7:“菩提流支法界論雲。佛成道後四十二年說法華經。北人者。諸文所指。多是相州北道地論師也。古弘地論相州,自分南北二道,所計不同,南計法性生一切法。北計黎耶生一切法。宗黨既別釋義不同。”
《法華玄義釋簽》卷18:“地論有南北二道者。陳梁已前弘地論師二處不同。相州北道計阿黎耶以為依持。相州南道計於真如以為依持。此二論師俱稟天親而所計各異同於水火。加複攝大乘興亦計黎耶以助北道。又攝大乘前後二譯亦如地論二計不同。舊譯即立庵摩羅識。唐三藏譯但立第八。”
《妙法蓮華經玄義》卷9:“如地論有南北二道。加複攝大乘興。各自謂真,互相排斥。令墮負處”
《法華玄義釋簽》卷6:“真諦所譯則依庵摩羅。後代諸譯並依黎耶。如其各計成自他性。一論二譯。尚生二計況諸部耶。論師以黎耶依持破於地論。故雲翻宗。翻者改也。令地論宗破歸我攝宗。次明今家斥中為八”
又真諦法師認為阿陀那識為意根,如
《佛性論》卷3:“釋曰。心者即六識心。意者阿陀那識。識者阿梨耶識。”
但菩提流支所譯的深密解脫經認為阿陀那識能持身,亦名為阿賴耶識,如
《深密解脫經》卷1:“廣慧。彼識名阿陀那識。何以故。以彼阿陀那識取此身相應身故。廣慧。亦名阿梨耶識”
玄奘菩薩所譯的解深密經亦說阿陀那識為阿賴耶識,如,
《解深密經》卷1:“廣慧。此識亦名阿陀那識。何以故。由此識於身隨逐執持故。亦名阿賴耶識。何以故。由此識于身攝受藏隱同安危義故。亦名為心。何以故。由此識色聲香味觸等積集滋長故。”
是故真諦法師判阿陀那識為意根,判庵摩羅識(無垢識)為第九識,實乃誤判之說,也導致後來于唐朝的玄奘 菩薩為八九識之疑惑,乃艱苦西行至天竺求法,與戒賢論師修學十七地論‘瑜伽師地論’,又于曲女城舉辦無摭法義辨正大會,矗立‘真唯識量’大纛而無人能破之,如此繼承起“第一義天”。玄奘菩薩回國後著作《成唯識論》一書以立佛法究竟宗旨,也因此故而重譯真諦法師已譯之《攝大乘論》及《攝大乘論釋》。玄奘菩薩摩訶薩的宗門正義,確立“識唯有八,並無九識”之論說,確立“阿賴耶識乃染淨和合識,能轉變成佛地無垢識;真如者乃假名施設,為阿賴耶、異熟、無垢識所顯示出來之真實性,是第八識所顯示之純無漏、純無為法。”
如窺基 法師于成唯識論述記如是說:
《成唯識論述記》卷3:“唯無漏依。體性無垢。先名阿末羅識。或名阿摩羅識。古師 立為第九識者。非也。然楞伽經有九種識。如上下會。此無垢識。是圓鏡智相應識名。轉因第八心體得之。”
真諦法師九識說的依據是依決定藏論的九識品而立九識說,但決定藏論,實無九識品,如唐朝的遁倫法師于瑜伽論記如是記載,
《瑜伽論記》卷1:“真諦師引決定藏論九識品立九識義。然彼決定藏即此論第二分曾無九識品。備師又雲。昔傳引無相論阿摩羅識證有九識。彼無相論即是顯揚論無性品。然彼品文無阿摩羅名。今依楞伽經等有九識義。第九名阿摩羅。此雲無垢。基師雲。依無相論同性經中。彼取真如為第九識。真一俗八二合說故。今取淨位第八識本以為第九。染淨本識各別說故”(遁倫法師著 )
至於第八識因地與果地的名稱有阿賴耶識、異熟識、庵摩羅識、無垢識等名,如
《瑜伽師地論略纂》卷13:“阿賴耶名狹。唯至有學二乘大乘八地。異熟識等即寬。乃至大乘金剛。二乘無學若入無餘界。二乘畢竟如來示相中第四句。通滅定等。論言及如來等。非不退菩薩。及如來實亦入無依涅槃。此約六轉識。不約第七。亦庵末羅識。此雲無垢識。唯在佛果。即第八異名。有雲第九識。”
《大乘百法明門論開宗義決》卷1:“開阿賴耶染淨分位說九識者。真諦三藏譯九識論亦同楞伽。其前八識與此不殊。第九名為阿磨羅識。意說賴耶離生滅染。即是真如名阿磨羅識。而亦不離第八淨分是故無別第八識也。”
《止觀輔行傳弘決》卷3:“真諦三藏雲。阿陀那七識。此雲執我識。此即惑性體是緣因阿賴耶八識。此名藏識。以能盛持智種不失。體是無沒無明。無明之性性是了因。庵摩羅九識名清淨識。即是正因。唐三藏不許此釋雲。第九乃是第八異名。故新譯攝論不存第九地論文中亦無第九”
以是之故,識唯有八,實無九識,第八識有染淨之分,以因地染分多,果地純淨無染之無垢識轉為九識說,實乃同一識也。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