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唯心,萬法唯識

分類:法相宗
2013/02/15 11:26


按照佛經上說的,我們的身心,是由五蘊組合而成的,這五蘊即是色、受、想、行、識五類東西。蘊就是聚積的意思,可以說世界上所有的物質現象以及人的心識活動,最後都可以歸納成這五個大類,而由五蘊的緣起和合,從而產生我們現在生存的這個物質世界。五蘊具體是:
1、色蘊—— 這個色,就是物質的意思 ,構成色蘊的內容是地、水、風、火四種基本元素。從究竟上講指的是堅、濕、動、暖四種特性。此四性,正是構成宇宙萬物,包括我們肉體 這個色身。
2、受蘊——受蘊是人體感覺器官接觸外部環境而引起的感受。此種感受,有樂受,苦受,和既無樂亦無苦的舍受。通常就是我們平常說的感情。
3、想蘊—— 想蘊是知覺作用表現,因為人的感覺器官通過接觸外境,從而心識上生起分別、認識的作用。簡單講就是通常理解的概念。
4、行蘊—— 行蘊是人的意志活動。行就是所謂行為,佛法稱之為造作,行為的直接後果按照佛法來說就是,業有身、語、意三種。
5、識蘊—— 識蘊就是我們認識作用的主體,也就是所謂心識。小乘佛教時代,只涉及了六識”——眼、耳、鼻、舌、身、意六種,大乘佛教講了八識,加了末那識、阿賴耶識。
識到底是什麼東西呢? 其實,所謂識只是一種功能而已。唯識學的基本理論,就是一切唯心,萬法唯識,唯識學認為,我們這個宇宙間一切現象 (正規名稱叫法相) ,都是識所變現,宇宙萬有的一切現象,從究竟上說並非外在客觀的真實存在,而只不過是識所變現出來的幻境。再進一步講識就是心,但這個心可不是那個肉團心,肉團心,只是一種人體器官,它本身沒有了別認識的作用。同時也不是人的大腦,大腦並不是識。
識還有四個名稱,即心、意、識、了。譬 如我們碰見了一個多年沒有遇到的熟人,一眼就認出了他,這就是明瞭, 再想起了他的名字性格等等特徵,這是分別。嚴格說八種識都具有這四種功能,都同樣可以通稱為心、意、識、了,然而以功能之殊勝來看,第八識阿賴耶識能夠積集諸法種子,生起諸法,名之為心。 第七識末那識能夠恒審思量,執著自我,名之為意。前六識能夠了別各別粗顯之境,名之為識。唯識深義,是用即顯體 ,其用,叫能變;其體,叫如如 。識其實就是所謂種子起現行,種子起現行必待緣起。識是一種功能,這個功能在沒有起現行時,不叫識而稱它為種子。一旦 種子起現行時,則不叫種子而稱之為識。因此,種子即是潛在的功能,識則是潛在功能發生的作用,如此而已。
唯識說的第八識名阿賴耶識,能夠含藏萬法的種子。藏是儲藏意思,有能藏、所藏、執藏三種意思。能藏,是指它能儲藏萬法種子 (種子,見第二講第二節。) 生起宇宙萬法。這時,第八識是能藏,種子是所藏。在種子起現行 (發生作用) 的時候,受到前七識雜染法的薰習,現行種子受薰成為新種子,仍藏於第八識中。這時新種子稱為能藏,第八識稱為所藏。至於執藏二字,又稱我愛執藏,這是因為第七識誤認第八識為自我,對於自我妄生貪愛,執著不舍,這稱為我愛執。這時第七識是能執,第八識是所執。第八識有許多異名,譬如叫種子識。因為此識含藏萬法種子,能生起萬法,故稱種子識。又叫本心(識),因為它 是萬法的根本,故稱本心(識)。叫異熟識,因為此識是前生業力的異熟果報體,所以是異熟識。叫轉識,因為能夠轉有漏的第八識為無漏的大圓鏡智故。叫現識,因為萬法都是由本識現起,故稱現識。叫阿陀那識,因為阿陀那是執持之義,此識能攝持根身不壞,令種子不失。還叫無垢識,因為 此識能夠憑藉修持力,轉染成淨,轉識成智,所以稱之為無垢識等等。其實,修學菩提道次,由凡夫、二乘行人的有學位、大乘七地菩薩,阿賴耶、異熟、阿陀那三名都具備。到了二乘無學位,八地以上菩薩,就舍去了阿賴耶識名稱,只剩下異熟識及阿陀那識二名。而 到了究竟佛果位,異熟一名也舍去,就只稱阿陀那識了。佛世尊在《金剛經》裏雲:如是,如是。須菩提!實無有法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須菩提!若有法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然燈佛則不與我授記:汝於來世,當得作佛,號釋迦牟尼。以實無有法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故然燈佛與我授記,作是言:汝於來世,當得作佛,號釋迦牟尼。何以故?如來者,即諸法如義。
若有人言: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須菩提!實無有法,佛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須菩提!如來所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於是中無實無虛。是故如來說:一切法皆是佛法。須菩提!所言一切法者,即非一切法,是故名一切法
我于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乃至無有少法可得,是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故佛說:阿陀那識甚深細,一切種子如瀑流,我於凡愚不開演,恐彼分別執為我。這個世界,能夠悟入的學佛人畢竟是少數,絕大多數還是應該按照宗喀巴大師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uen7969 的頭像
    suen7969

    人生何處不相逢

    suen796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