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智慧過生活



分類:心靈之音

2011/03/10 07:01
















































大智慧過生活


 


聖嚴法師/著





何謂四要
想要是一種痛苦的事、需要是一種快樂的事。
想要和需要僅僅是一線之隔,


有時候想要的,往往不是真的需要。


的確,我想要很多東西,


可是再仔細考慮一下,就不見得非要不可了。


想要的東西得到了是很快樂,而要不到卻很痛苦。


比如說:我需要一頂帽子,


也買了一頂帽子,這不是累贅。


但是如果我看了人家的帽子都想要,


一頂一頂的買,


那麼我就要想辦法來保存這些帽子、


照顧這些帽子,這就是累贅了。


所以想要是一種痛苦的事,需要是一種快樂的事。


需要並不是罪惡,想要可能也不是罪惡。


如果說我想要,要到了以後,


我同時也把它分享給需要的人,


這是他人的需要,不是我的需要。


我當然可以想要,


但必須在該要、能要的前提之下。


什麼是該要?


也就是理所當然的,應該得到的、份內的。


比如說:你的薪水。


是不是能要?


有很多人不考慮自己的能力、自己的職位,


還有整個大環境的因緣。


不許可我要我還在要,這是一樁非常痛苦的事。





欲望取捨
需要的不多,想要的太多。
我們講人的問題


,就是想要的太多,需要的並不是很多。


如果想要的太多就會造成貪得無饜,


而自己就變成了物質的奴隸,掉進痛苦的深淵裡去。


我舉一個例子:


曾經有一個太太帶了很多錢去逛百貨公司,


她看到這個也想要,看到那個也想要,


衣服、化粧品她樣樣都要。


她想一想之後,因為曾經聽到師父講過,


需要的不多,想要的太多,


結果她一樣東西也沒有買,拿著錢就回家了。


後來她把錢拿來做功德、做好事。


她現在更高興,因為第一她心裡沒有了負擔,


第二她做了好事,也覺得高興。

處事四態度
面對它、接受它、處理它、放下它。
遇到事情的時候,特別是比較嚴重問題的時候,


我通常用四個態度或者四個層次來處理。


第一個就是面對它;


第二個接受它;


第三個處理它;


第四個放下它。


這個很好用。


任何問題發生的時候,


特別是嚴重的問題、困擾的問題,


逃避是沒有用的,所以面對它是最好的。


然後你面對它的時候,你要接受它。


你不接受它,這個問題還是在那裡。


接受它以後,如果你用方法來處理,


能夠處理的當然是非常好。


但如果是不能處理的,


你面對它的時候,這就是處理了。


你接受它的時候也就等於是處理。


然後可能你覺得非常懊惱,


心裏面忿忿不平,老是心裡邊掛著那件事,很痛苦。


這時候你走不下去了,


但另外一條路來了,那就應該放下。


所以任何事情發生以後,你處理了就把它給放下。

感動
欣賞別人的成就是感動,也叫做見賢思齊。
我們不會欣賞他人的成就,


自己就不會感動,就變成妒忌人家。


看到人家得到了榮譽,得到了光榮或者是成就,


還會酸溜溜地說:沒什麼了不起。


這種人是最沒有出息的。


如果經常能夠欣賞人家的成就,


讚嘆人家的成就,看到人家的光榮,


看到人家的好事,覺得好感動,


心想這個人真是了不起,能夠這般努力,


完成了這樣好的成果,那真是好啊!


這個叫見賢思齊。


我們讚嘆人的時候,自己也希望能夠向他學習,


還有我們讚嘆人、欣賞人的時候,


也影響其他的人來欣賞值得我們感動的事、或者感動的人。


這對於生活環境來講,對自己,


對當事人,以及對週遭的人都是正面的。

心靈環保
心靈環保就是慈悲心。
我講的心靈環保是從自己做起。


心靈環保並不是期待你要做,


他要做,所有的人都要做。


而是說我自己要做,自己如果沒有想要做,


只是希望人家做﹐這一定是落空的。


我常常反省自己是否能夠提供更多的東西給人,


而不是從別人那裡取得什麼東西。


心靈環保就是慈悲心,這是非常重要的。


所謂慈悲心,


就是如何讓人家得到福利、得到平安、


得到歡喜,這就是心靈環保。


心靈環保是由我們自己做起,


那麼環境會因為我們自己的心是清淨的、


平安的、快樂的、歡喜的,而受到我們的影嚮,


也變成了清淨、安定、平安。



這個叫做心。


 



 葳葳整理編輯~~與您分享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uen7969 的頭像
    suen7969

    人生何處不相逢

    suen796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