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生活札記/史作檉

分類:嘉篇選粹
2012/12/08 07:12



道德生活札記



史作檉



1
、什麼是「道德」。人活著,再也沒有比道德的感召力,給人帶來更大更真實的安慰了。今天我走在路上,心中空無一物,但它卻是再充實也不過了~~摘錄《九卷》頁78


2、假如你已擁有了充分的「德性」,卻缺少某些才能與知識,那麼在你的生命中,就不會再有任何破裂不智之事了。相反地,假如你有很多才能與知識,卻沒有充分的「德性」,那麼在你的生命中,隨時隨地都會形成各式各樣的爆裂與不智。因為真正的「德性」,就是整體生命之徹底的完成,而生命之徹底的完成,就是以一毫無貪欲之心,並傾向於寧靜中之神聖的仰望。~~摘錄《九卷》頁104


3道德,它根本就不是世間的人為物,它來自上天。而上天之事,卻是人在絕對的孤獨與寧靜中修證的。除此以外,便無真正的道德可言了。~~摘錄《九卷》頁123


4、真正的道德,就是真正的生命。真正的生命,就是從人到天,通達而無誤。而人天間之通達無誤,就是無慮,就是無欲。否則人就會被任何事物所阻止,那也就無以言通達之事了。其實那就是鬆弛,就是墮落,就是沒有真正徹底純粹的道德。那就是沒有生命。~~摘錄《九卷》頁126


5生命中唯一準確之事,唯「道德」罷了。因為它令人專注,徹底,並傾向於神聖。除此之外,無非是些人性中之爆裂之事--甚至連哲學的思考都是。~~摘錄《九卷》頁135




宗教對談


史作檉


1、所謂「頓悟」,在我來說,並不是一悟即成聖的意思,而是說,人一旦弄清楚了「成聖」之事,他就會毫不猶豫地,勇往直前,再也無所回顧的意思。所以說,所謂「頓悟」,假如並不含有這種意思,那麼在人類中,再也沒有一悟而聖這回事了。~~摘錄《九卷》頁83


2、真正的神聖是有音樂感的。雖然它沒有聲音,但是它卻是那麼深透地,貫穿了我們的存在,並令人沈默而流淚,或佇立而不動,或清明而徹底,其實都是同一種音樂所達成的同一種效果。~~摘錄《九卷》頁124


3、人如果能真知並確認了什麼是神聖,那麼除此以外的任何事物,就都不再是阻擋他的事物了。而神聖本身,就是人於孤獨與寧靜中之徹底、真實而明晶之德性的面對。~~摘錄《九卷》頁107


4、領悟一個超絕或空然之理並不難,但果然能看破世事,不為一切所動,而底定一個金剛不欲之身才難。~~摘錄《九卷》頁26


5、向人展示道理,並令人有所領悟並不難,但果然能以一大解脫之身,向人傳播大愛大歡喜之生命本身的消息才難。~~摘錄《九卷》頁26


6、現在有太多的人喜歡講佛教中頓悟而空的真理了。其實這種真理,若以其實質來說,那真是難得不得了的程度。若只是憑了一點領悟能力來說一說,那麼我們只要憑了一點不二法門,否定法或矛盾法,就可以將它形式地逼現出來。可是那個能令人獲得了生命之徹底解決之生命本身呢?它裡裡外外,又何止千層萬層!所以有時面對了這種問題,我真不知說什麼才好,我只好說:我不要當「神」,更不要「成佛」,我只要當「人」。除此以外的事,我一概不知。但正因為我無知於此,所以我寧願崇拜。同時在我來說,真正的崇拜,就是將人之唯一純然無他之天真之性,持存並鍛鍊到對神聖之事物,自知其無知的時候,才能出現。因之,人也只有在日日事事之自我鍛鍊中,果能將純然無他之天真之情,鍛鍊以至於與神聖的事物稍有契合的時候,才是我們唯一接近空然而涅槃之邊沿的時候,除此之外,就非我所能知之於萬一了。~~摘錄《九卷》頁174


7、「禪宗」雖為「教外別傳」,那亦只是宗教中之別傳。若果離開宗教本身而談禪宗,則全無高致之歸趨矣。唐朝大珠和尚則常謂之「樞要同」。無他,六祖慧能和尚嚴正、平直之德性世界不可失也。所以說,宗教若失其充分而徹底的道德世界,則不成為空然的神話,亦必僅剩辯證的外殼罷了。~~摘錄《九卷》頁213


8、所謂相信上帝的事應當是這樣子的:
人只要相信自己,或對自己懷有希望,乃至於僥倖心理的,那麼你就再也不會相信上帝了。因為相信上帝,固然是信,但真正的信,其實是竭盡自身的意思。而人之竭盡自身,即在於不任憑外物的存在或追逐,而尋求人自身的靈魂。而人之尋求自身的靈魂,就在於摒除一切不智與外欲,而完成人自身裡面的德性。所以說,只有將自身的德性都加以竭盡的人,才是有能力有資格,接觸到人性最大理想的邊緣,而向上天發問的人。而人之有能力發問的本身裡面,已經包含了全部的信仰與上帝存在的可能了。因為人之將自身裡裡外外統統加以竭盡的意思,就是連殘存在人性裡面的一點空虛感,都已加以翦除的意思。~~摘錄《九卷》頁216


9、所謂上帝、神、天、絕對、自體等,根本就不是人的理智、道德甚是信仰所能到達的事物。而人所信的絕對物,那仍只是以人而知者,仍非絕對本身。祂遠超一切之上。所以有時我想,假如我們撇開傳統性的宗教本身不言,若只就人性的本質來看,耶穌所謂的「父」,和孔子所謂的「天」,並沒有什麼不同。甚至耶穌基督最後承認是「彌賽亞」,而孟子亦言「天降大任於斯人也」是相同。所以有時我們不必過份注重宗教中之「神蹟」,而更應注重人性本身裡面的「神秘性」才對。所以說,我寧願將宗教中之神秘之事如天國或屬靈、審判等,當作是人性裡面的範疇,而不能把它當作宗教中之神秘事物。因為假如宗教中之神是存在的,則無論如何人必須先要「盡」人才行。其原因有二:
一、固然說,人可因「信」而得救,但到底那個倡導以「信」而得救之人的信,絕非只是一個信字可了,其中必包含了整個道德或超越之道德的完成在裡面了。
二、人將「道德」竭盡,才有真正的「信」。同樣地,人要將「信」竭盡,才會有真正的「神」。但人的存在,卻永遠離不開一個盡人知天之大肯定的「信」字,否則人本身就是「神」了。但是也惟其如此,才能說明人所信之神,只是人所信之神,並非神本身。而神的存在及其偉大性,在人來說,就是以人之「信」,或人所信之神,而呈現出來的。~~摘錄《九卷》頁217~218


10、 以「方法」而導人於絕對者,哲學之務也。信仰者,「道德」之務也。所謂「宗教」,即「哲學」與「道德」合而為一之物也。~~摘錄《九卷》頁238


11、所謂「禪」,也無非是離開文字、理論與說明,而恢復到自然純經驗之自身而已。看起來,一種純自然之經驗可任憑自己,其實不然。因為一般所謂之經驗,實際上,多半仍舊只是一種文字性之生活方式罷了,若果能盡脫於此,則近純經驗之自我。~~摘錄《哲學美學與生命刻痕》頁52


12、假如我們根本就沒有一種將生命追求到底的心,那就什麼也不要談了。反之,假如我們肯這樣做,我想誰都知道,這就是一件近於宗教之事物。但是所謂「宗教」,往往有兩種不同的情形,一種是說,人可以去信仰由別人所創立的宗教,一種是人竭盡一己之存在內容,然後才以一種極限式之心懷,所完成之一種永恆性的信念。至於第一種,我不想在這兒來討論它。至於第二種,所謂盡己而有之永恆之信念者,往往也有三種不同的方式,藝術家以其直覺經驗之極,以創造其永恆之信念。科學家以其形式與對象間之推演之極,以建立其永恆之信念。哲學家以其整體性之辯證之極,以呈展其永恆之信念。除此之外,在今天假如有真正偉大的宗教家,大概就是比以上三者更偉大的靈感,並統合此三者而有之最高神秘性之信念。其難矣哉!~~摘錄《林布蘭藝術之哲學內涵》頁125


13、記誦經典者,是永遠不會真知那經典之精義的。我總覺經典的瞭解需要三個
基本條件:
一、有一種向「人類智慧」追求到底的「能力」。
二、要有穿透文字性歷史的「能力」。
三、要有一種破除一切中間性的阻隔,向人與自然宇宙間之直接關係不止而契入的「能力」。
但一旦我們的心靈被現實或社會性的事物所阻隔而佔據了,那麼以上三種基本能力通通都不要談了。




專書介紹


《憂鬱是中國人的宗教》


目錄
第一章 憂鬱是中國人之宗教………………………………1
第二章 哲學之為物…………………………………………34
第三章 從美學觀點看古典中國哲學中之幾個基本概念…68
第四章 哲學介於基礎與形式之間…………………………103
第五章 人怎樣走一條哲學的道路…………………………149
第六章 以形上學之觀點略談哲學之本意…………………174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uen796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