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伽經講記--53
我說淨慧法師真的是高明,獨具慧眼。《維摩詰經》是密乘的經啊,而且是大乘裏頭首先講密教的經,下面有機會我再說。唉呀,沒有這個見解的人,很難把《維摩詰經》選到禪宗的經典裏頭去。《維摩詰經》不光是入不二法門的,還是密乘的法門。按我們現在的資料所知道的,大乘第一個講密法的是維摩詰菩薩。而且金剛薩埵到人間傳密法,第一個接受的也是維摩詰。將來我們有機會講《維摩詰經》就會很清楚。《維摩詰經》是講如來藏的,他有很多問題講如來藏,跟《楞伽經》講如來藏是可以互相媲美的,他講密法的東西也更突出一些。所以我講秘密禪,這個定中所現的境界都是真實不虛的,不是假的。比如經上說,住大蓮華微妙宮殿,坐大蓮華寶師子座,種種寶瓔珞莊嚴其身,像黃金瞻蔔,像日月光,諸佛菩薩手摩其頂,像這種種境界怎麼說呢?這是真實境界。不然的話這是神話了,不是的。這都是在身上顯現出來的,都是在定中這個菩薩身上顯現出來的。你看我們講宮殿,講寶座,講瓔珞,這些都是講的色(身體)。講蓮花,講日月光明這些方面,不是講息就是講心,這些都是色息心在定中所現。所以我說它不是神話而是真實境界。講這些東西,佛說這些話是表法,表法是抽象的,但又是真實的,這點我們要理會。你像維摩詰菩薩病了,他是真病還是假病?釋迦佛派那麼多位菩薩來慰問他,就有兩種意思,一種是表法,是示現,一種他也是真病,所以這兩種意思都有。這裏也是的,定中種種三昧現象,一
方面表法,一方面是真實的。所以我說這一段是講秘密禪,當然他沒有講怎麼具體修,只提了一點,就是你首先要能夠入三昧正受,能夠登地嘛,就是前面講的那個資糧位、加行位、修習位,要經過那些境界,然後才能夠登地,登地後得神力加持。再還要地地增進修學,才能到究竟位。禪定裏修色息心,其中側重就身體(色)這方面來修的是秘密禪,就息道這方面來修的是如來禪,就心法這方面來修的是祖師禪。因為秘密禪即身成佛,他都是就身體方面來講的。身體裏頭都是以你實際的東西來修的。比如東密講修心,他講修什麼心啊?就是修的肉團心,就是我們這個實實在在的血液迴圈的心臟,不是我們計量分別意識的這個心。分別意識的心,這個心法是祖師禪,要離妄,從這方面講的心。秘密禪他是修肉團心。底下:
大慧菩薩複白佛言: 世尊, 以何因緣, 如來應供等正覺, 菩薩摩訶薩住三昧正受時, 及勝進地灌頂時, 加其神力?
這句話就是講菩薩因為什麼因緣能夠受到佛的兩種神力的加持。就是菩薩住三昧正受的時候,還在他從初地到十地,地地增進的時候,為什麼能夠受到佛的現身加持和灌頂的加持,現一切身面言說神力的加持及手灌其頂的加持。問什麼因緣。
佛告大慧: 為離魔業煩惱故, 及不墮聲聞地禪故,為得如來自覺地故, 及增進所得法故。是故如來應供等正覺,成以神力建立諸菩薩摩訶薩。若不以神力建立者,則墮外道惡見妄想, 及諸聲聞, 眾魔希望, 不得阿跋多羅三藐三菩提。以是故, 諸佛如來成以神力攝受諸菩薩摩訶薩。
佛告訴大慧菩薩有四因緣:
第一個因緣,“為離魔業煩惱故”。為了使得菩薩離魔業煩惱,所以佛來加持。
第二個是“不墮聲聞地禪故”。就是使他不在小乘禪的境界裏頭,免墮二乘的偏證。
第三個因緣,“為得如來自覺地故”。使他得到如來自覺地,就是使他速得自覺聖智,這是三個。
第四個因緣,“增進所得法故”。就是說使菩薩能夠增進他所得的修持。這個可以說顯示大乘的功德。
這是四個因緣,使菩薩遠離魔業的煩惱,免墮二乘的偏證,速得自覺聖智,顯示大乘的功德,這四條。“是故如來應供等正覺”,就是佛,“鹹以神力”,因為不是一個佛,是十方三世一切諸佛,都以二種神力,“建立諸菩薩摩訶薩”,加持這些菩薩摩訶薩。佛接著講,如果不是以這兩種神力建立的,如果不是神力的加持,那就會墮到外道邪見妄想裏頭去,或者墮到諸聲聞裏頭去,或者眾魔所希望,墮到這些魔道裏頭去了,“不得阿跋多羅三藐三菩提。”“以是故”,因為這個原因,所以佛都是以神力來攝受這些菩薩摩訶薩,加持他修證。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神力人中尊,大願悉清淨;三摩提灌頂,初地及十地。
“人中尊”就是講佛,“神力”就是佛的神力。“大願悉清淨”。佛度眾生的大願是清淨的。“三摩提灌頂”,在定中給菩薩灌頂,從初地至十地都是這兩種神力的加持。秘密禪,他是在身體上實際修證,不單純是法界的體來起作用的問題。因為關於修行我前面講了,一個是色身透法界,一個是法界透色身。我們“人之大患,為吾有身”,老子說的。我們煩惱就是我們有身體,沒有這個身體也沒有煩惱。可身體你又丟不掉,死了呢,也拉不倒,所以麻煩來了。那麼只有靠修禪定,禪定就使得我們自己本來有的內在光明跟法界的光明能夠接觸。為什麼平常不能接觸呢?因為身體障礙了,沒有這個身體障礙,光明是相通的,光明是相融的。所以我們通過修證可以通過我們的色身透法界,把我們自己內在的光明給顯露出來。也可以通過法界的光明顯露我們自己的光明,以法界透色身。關健就是去這個障礙,這個身體色身的障礙。這個色身的障礙有兩種。一種是心理上的障礙,抓著有個我,老是我我我,這個界限就分明了,分別我以內我以外,他就障礙了。還有一種是實際身體上的障礙,我們有個身體嘛,這是我們的業報嘛。怎麼辦呢?通過修定把身體內部改變了,不是我們現在的粗身、粗心。他到初地的時候,到大光明定的時候,已經進入微細身微細心了。對這個身體障礙,只要受到法界力量的加持、佛力的加持,他可以突破這界限,逐步顯露他自己的本來面目、內在的光明、原始的覺性。所以我講的宮殿、蓮花、聲音這些東西都是實相,是在定中的實相,不完全是神話的描繪,這一點要弄清楚。這裏也很容易有另外一個想法,想到神通了。我們講六通嘛,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神足通、宿命通,最後一個漏盡通,外道他修前五通都容易修,而且他修有時候還蠻高明,但是他始終不能證得漏盡通。佛菩薩他不但是通,而且他還有明。這個通,一個意思講神通,這是常常說的。另外一個通的意思呢,是講六根通,眼、耳、鼻、舌、身、意六根相互能夠都起作用,根通,這個通就比前面講的天眼通、天耳通更難,更重要。菩薩一般講發通,不是講他的天眼通、天耳通能看得多遠、聽得多廣,還不是這樣子,而是講六根互通。當然我們身體有局限。像我們一般的粗身粗心,我們眼睛看的有限,就是在一定的光波段內我們看得見,超過一定的光波段,看太陽光,紫外線你受不了,紅外線你又看不到,眼睛就有局限性。聽也是,在一定的分貝內我們聽得到,超聲波又聽不到,躁音你受不了,是不是。所以我們的感官都是很局限。假使突破這個局限了,細身、細心了,那麼看的視野就廣了,聽的範圍也就廣了,那個是神通。但更重要的,我講六根互通呢,就是眼睛、耳朵、鼻子、身體都互相作用,六根互用,眼睛可以當鼻子用,耳朵可以當眼睛用。互通互用。所以觀世音菩薩,本來聲音是聽的,該叫聞世音菩薩,但聲音可以看得到,他不僅是聽得到,而且可以看得到。聲音還可以嗅得到,還可以接觸得到。這六根互用這才有神力。佛菩薩六根互用了,他能夠現一切身面言說的神力,所以要理解這個意義上來講的通。這是第二段,明佛的加持。就禪來說這就是秘密禪。
五、結說諸義
下麵就講到第五個大問題了,我叫做結說諸義。這是講離垢講了四個方面,總說四行,別說三位,遠離匹句,然後佛說涅槃,下面就是結說諸義。就是再進一步說一說種種修離垢證如來藏的義理。結說諸義裏頭又分好多段,下面的這第一段就是明緣起性空,佛慈悲還進一步說緣起性空。
(一)明緣起性空
爾時大慧菩薩摩訶薩複白佛言: 世尊, 佛說緣起如是說因緣, 不自說道。世尊, 外道亦說因緣, 謂勝、自在、時、微塵生, 如是諸性生。然世尊所謂因緣生諸性言說,有間悉檀, 無間悉檀? 世尊, 外道亦說有無有生。世尊亦說無有生, 生已滅。如世尊所說無明緣行乃至老死, 此是世尊無因說,非有因說? 世尊建立作如是說,此有故彼有,非建立漸生。觀外道說勝, 非如來也, 所以者何? 世尊,外道說因不從緣生, 而有所生。世尊說觀因有事, 觀事有因。如是因緣雜亂, 如是輾轉無窮。
這一段大慧菩薩來問佛,提了好幾個疑問,問佛您說一切法因緣而起,非自然生的,但是外道也講因緣,外道他也講萬事萬物從哪里來的,萬法從哪里生的。但外道他不是說從因緣生,外道講“勝”,有造物主;講“自在”,大自在天;講“時”,因為有時間而生的;講“微塵”,有四大種而生的。“如是諸性生”,外道講萬事萬物是這些原因生的。“世尊所謂因緣生,諸性言說,有間悉擅,無間悉擅?”但是世尊您所說的萬法都是因緣而生、無自性這些理論,是有間悉擅還是無間悉擅呢?“悉擅”是印度語,翻譯成中國話來講就是宗義,講一個法它
的主旨宗旨是什麼。悉擅有時候叫施設,也叫成就。一個法門的主要的宗旨叫悉擅。“無間”,因為《論語》上有這麼一句話:“於吾言無所不說”。就是孔夫子說顏回,對這個人沒有話說了。就是我們常常口頭講的:“沒的說了”。就是這個東西很完全、很美滿,沒說的了,就是無間。如果還有說的,那麼你這個事情還不完整呢,就是有間。“有間悉擅,無間悉檀”,就是您老人家說的因緣法,諸法沒有自性,是無間悉檀,還是有間悉擅呢?實際也就是問,您是了義還是不了義呢?大慧菩薩接著問佛:世尊,外道他也說有無有生,您世尊也說無有生(無生),您說生已滅。比如世尊說十二因緣,十二因緣大家都熟悉的了。十二因緣,一個是流轉,一個是還滅嘛。大慧問,您講的這些無明緣行乃至老死,十二因緣,此是無因說呢?還是有因說呢?這一段是大慧菩薩提的第一個大疑問。就是釋迦牟尼佛您講因緣法,講因果,你有因有果那麼就不是你自心所顯現的呀,既然不是自心所顯現的,那麼外道他也講有勝、有性,有自在,有這些因,他也生一切法。您不是說萬法是由心生嗎,現在說因果法,都是緣起,那是不是就跟外道說的一樣,都是有一個因而生的一切法呢,這不是有點相像嗎?所以這麼問。“世尊建立作如是說,此有故彼有,非建立漸生”。外道說作者,從無生有,有能歸無;您佛說諸法本來無,是因緣和合而生,生又還滅。您這個跟外道說的也差不多。外道說第一因,我們說沒有第一因。外道說第一因不從緣生,那就是能生萬物而不為萬物所生。能夠生萬物而不被萬物所生,那個他認為就是第一因,實際上這個因沒有的。這個因它能夠生萬物,而沒有那個因能生它。所以外道講的是常住不滅的真因,漸生萬法。而佛說的十二因緣,無明緣行乃至老死,輾轉相因,此有則彼有,行滅了,無明也就滅了,這就說沒有第一因。你輾轉相因,實際上就是沒有第一因。“觀外道說勝,非如來也,所以者何?”外道說有第一因,這不是如來的說法,這是什麼緣故。“世尊,外道說因不從緣生而有所生。世尊說觀因有事,觀事有因,如是因緣雜亂,如是輾轉無窮”。十二因緣互為因果,您這樣的說法建立,因有事,事有因,因果相生,講沒有第一因,輾轉無窮,這個好像比外道說的還雜亂了,還差一點似的。大慧菩薩這麼來問佛。底下佛就正面答復大慧:
佛告大慧:我非無因說,及因緣雜亂說。此有故彼有者,攝所攝非性,覺自心現量。大慧,若攝所攝計著,不覺自心現量,外境界性非性。彼有如是過,非我說緣起。我常說言,因緣和合而生諸法,非無因生。
佛說,我並不是講沒有因,也不是雜亂。“此有故彼有者,攝所攝非性,覺自心現量。”我說的覺悟自心現量,沒有能夠攝取和所攝取的,能攝所攝都沒有自性。“大慧,若攝所攝計著,不覺自心現量,外境界性非性”。你抓著有個能生的,有個所生的,那就有第一因。能生嘛,造物主能造萬法嘛。外道不覺察,抓著能所兩邊,攝受執著心外的一些境界,他不認識,不覺自心的現量,看不到自心真實的情況。“外境界性非性”。外在的境界實際上也是無自性的,還是空的。他不明了緣起性空。“彼有如是過”,這就是錯誤,“非我說緣起”。外道說的東西不是我說的緣起。“我常說言,因緣和合而生諸法,非無因生。”我常常這麼講的,因緣和合而生諸法,不是無因生,我是講沒有第一因,但並不是說就沒有因。法沒有第一因,但是法還是因緣所生的,又有因。這個跟外道說的就不一樣了。外道要麼他不說第一因,說沒有因,或者說有個因的話,他就認為一因生一切萬法,萬法都是一因而生。這都是錯誤的。
大慧複白佛言:世尊,非言說有性,有一切性耶?世尊,若無性者,言說不生。是故言說有性,有一切性。
這裏大慧還是有些東西沒有弄明白,覺得佛講的這些東西只有言說沒有實體,好像有點不合道理。因為你用言語來說話,沒言語你的意思表達不出來,怎麼說諸法呢。如果這些諸法沒有自性的話,那麼你這個言說,言語名詞概念依何而起呢?就是這個意思。前面釋迦佛說過了言說妄想。“世尊,若無性者,言說不生。是故言說有性,有一切性。”您說一切法沒有自性,比如我們講話,這個言語,您說它無自性,但是畢竟還是有這個言語,既然有這個言語,您說它沒有自性,這怎麼說法呢?因為言語它是個客觀存在,人都要說話嘛,所以言語也就是一法,既然言語客觀存在,您說了它無自性,沒有自性,這個怎麼說呢?“是故言說有性,有一切性。”所以言說確實有它的自性,因此一切萬法,也有它的自性。大慧這樣說。
佛告大慧:無性而作言說,謂兔角龜毛等,世間現言說。大慧,非性非非性,但言說耳。如汝所說,言說有性,有一切性者, 汝論則壞。
佛就講,世間法也有這個情況,就是事情雖然沒有自性,但是它還是客觀存在。在言語上來說更是這樣子。比如,我們說話的時候講龜毛兔角,本來龜是沒有毛的,兔是沒有角的,我們講龜沒有毛,兔沒有角,這個叫非性,沒有這回事。但是講非性,並不是名詞沒有啊,雖無事實,卻有它的抽象名詞存在,所以又是非非性。我們講龜毛,龜毛當然沒有這個實體,但言詞有,“但言說耳”。龜毛兔角沒有實體,誰看到過龜的毛啊,誰看到過兔的角啊?沒有。但是我們講龜毛,講兔角,講的時候,這個“龜毛、兔角”在言語上它客觀存在。這就說明事物沒有自性,但它客觀存在。世間法都這樣子,本不生,因緣而生了。本不生是沒有第一因,因緣而生是有緣而生,這個並不矛盾,因此一切法乃至於有言說,“如汝所說,言說有性,有一切性者,汝論則壞”,你認為世間法的言說一定有確實的根據,實際上不是這樣子,你這個論不能成立,因為言說本身它也無自性。因為言說是世間假法而立。下面就講了,也不是所有的法,都一定要通過言說才能表達的。
大慧,非一切刹土有言說。言說者是作耳。或有佛刹瞻視顯法,或有作相,或有揚眉,或有動睛,或笑或欠,或謦欬,或念刹土,或動搖。
大慧,如瞻視及香積世界,普賢如來國土,但以瞻視令諸菩薩得無生法忍,及諸勝三昧。是故非言說有性有一切性。
大慧,見此世界蚊蚋蟲蟻,是等眾生無有言說, 而各辦事。
並不是一切佛國刹土都要像我們這樣的言說,利用語言這個工具表達意思的。“言說者是作耳。”言說是我們造作出來的。“或有佛刹瞻視顯法”,有些佛土佛國,他不是用言語,而是用眼睛瞻視來表情達意的,來說明法的。“或有作相”,或者有動作的表示,或者眉毛眼睛動一動,或者笑笑,或者欠伸一下,或者咳嗽,或者念刹土,或者動搖,用這些種種的動作,來互相溝通。“大慧,如瞻視及香積世界,普賢如來國土”,瞻視的世界和香積的世界。香積世界彼此瞭解的話,就是聞香,聞到香了就知道你是什麼意思。瞻視世界,眼睛一看就知道你要說什麼做什麼,瞻視是普賢王如來的國土。“普賢如來國土,但以瞻視,令諸菩薩得無生法忍及諸勝三昧。”像普賢菩薩的國土,他就以瞻視令這些菩薩就得到無生法忍和各種勝妙的三昧。
“是故非言說有性,有一切性。”所以不是有言說就成就一切事情的,不是不能離開言說。就比如我們現在的世界,“見此世界蚊蚋蟲蟻,是等眾生無有
言說,而各辦事。”蚊子螞蟻等它不說話嘛,你看螞蟻走的時候它碰一碰就曉得食物在那裏,接著去搬運食物,沒說什麼照樣分工協作,做得很好。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