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伽經講記--52
四、說佛涅槃
下麵講第四個問題。第三個問題講的說四種禪,第四個問題,說佛涅槃。說佛涅槃不是說釋迦牟尼佛涅槃了,而是說佛的涅槃。因為外道他也講涅槃,二乘也講涅槃,但是這裏著重說的是佛的涅槃。
(一)明涅槃真義
佛涅槃,首先要明涅槃的真義,明白涅槃的真實意義。說佛涅槃是從兩個方面說的,一個是講涅槃的真義,一個是講佛力加持,佛的力量加持,這一段是從這兩個方面的意思來講佛的涅槃。首先我們講:明涅槃真義。
爾時大慧菩薩摩訶薩複白佛言:世尊,般涅槃者說何等法謂為涅槃?
涅槃如果作為一個名詞來說就是不生不死,了脫生死的境界。涅槃跟生死是相對的,就等於菩提跟無明相對的一樣。這是有聯繫的。我前面說過嘛,無明是無始,但是有終。如果無明沒有終的話,那我們就永遠不能覺悟,不能成佛了。所以無明無始,但是有終。涅槃是有始無終。因為生死跟涅槃是一起的,無明跟菩提是一起的,所以兩者一接起來了,還是無始無終。我前面說過了,涅槃作為一個名詞來講是涅槃,他真的涅槃了,叫般涅槃。前面的般是一個動詞,後面涅槃是一個名詞,般涅槃就是進入涅槃了。大慧菩薩問怎麼樣才能叫做涅槃。
佛告大慧:一切自性習氣,藏意識見習轉變,名為涅槃。諸佛及我,涅槃自性空事境界。
這是說佛講涅槃的真實義的第一個意思,說“一切自性習氣”,就是阿賴耶識裏頭的一切種子,你藏識裏頭,意根和意識裏頭,“見習轉變”,那些種子轉變了,這叫做涅槃。一切自性習氣,就包括有漏種子也好,無漏種子也好,有漏種子罩面的名言種子也好,業種子也好,一切種子,包括第八阿賴耶識、第七末那識、第六意識裏頭的種子習氣,都轉變了。都怎麼轉變了呢?清淨了,離垢了,沒有污染了,就是涅槃了。心識一污染,就生死。本來清淨,或者離垢了,沒有污染了,這就是涅槃。這講的是一個意思。 “諸佛及我,涅槃自性空事境界。”諸佛跟我都是這樣的境界在涅槃自性空的境界裏頭。
複次大慧,涅槃者, 聖智自覺境界,離斷常妄想性非性。雲何非常?謂自相共相妄想斷,故非常。雲何非斷? 謂一切聖,去來現在得自覺,故非斷。
釋迦牟尼佛又講了,說涅槃是自覺的聖智境界,“離斷常妄想性非性”。就是非斷非常,離開了斷見、常見這些分別的自性,無所謂有,也無所謂無。“雲何非常?謂自相共相妄想斷,故非常。雲何非斷?謂一切聖,去來現在得自覺,故非斷。”沒有自相共相的分別,所以叫做非常。過去現在將來的聖賢雖然離開了妄想,而能夠親證第一聖智,叫非斷。非常是故非有性,非斷是故非無性。所以講聖智自覺的境界離斷常的分別想。這是第二點。
大慧, 涅槃不壞不死。若涅槃死者, 複應受生相續。若壞者, 應墮有為相。是故涅槃離壞離死。是故修行者之所歸依。
第三點,講涅槃不壞不死。如果說涅槃是死,那就他還要再來,還要受生,還要相續,習氣種子還是流注不斷。所以他不是死。若壞呢,他應該墮有為相。但涅槃不是有為相,所以涅槃離壞離死,是修行者之所歸依,是修行者應該求證的。這是講的第三個。
複次大慧,涅槃非舍非得,非斷非常,非一義,非種種義。是名涅槃。
第四個,“涅槃非舍非得,非常非斷,非一義”,不是講你證得一個什麼意思,“非種種義”,也不是說證得種種義,這個叫涅槃。佛講涅槃的真實義有這四種,名相上這麼解釋說一下,但都是要靠你證得的,你不修是證不得的。我體會釋迦佛說涅槃的真義,實際上就是講了涅槃的四種德性:常、樂、我、淨。第一句話,“一切自性習氣,藏意識見習轉變”,就是你阿賴耶識的一切有漏、無漏種子都轉變了,這不就是淨嗎,常樂我淨的淨。“聖智自覺境界,離斷常妄想性非性”,像這樣子自覺聖智境界是不是樂啊,前面講“得自聖智善樂”嘛。這是樂,第二個。第三個,講“涅槃不壞不死”,遠離壞死,你看這是常。後面這個“非舍非得,非斷非常,非一義,非種種義”,是我。什麼東西抓不著?法身的我嘛。講了涅槃的真義就是講涅槃常、樂、我、淨,四種德性。也可以說是對涅槃的三種德相,般若、解脫、法身的說明。前一個“淨”實際上就是般若,後一個講的“我”實際上就是法身,“常、樂”就是解脫。所以涅槃真義和別的經書講的還是一致的,不過在這個地方,他從離垢的這方面來說了涅槃的真義。佛的涅槃跟二乘、外道修證的涅槃不一樣。因為外道二乘他也講修證,也講證涅槃,所以佛又講了 :
複次大慧,聲聞緣覺涅槃者,覺自相共相,不習近,境界不顛倒見,妄想不生。彼等於彼,作涅槃覺。
這段就是講二乘緣覺聲聞他們所講的涅槃。他們講的涅槃就是看到一切法自相共相“不習近,境界不顛倒見,妄想不生”,認為就是涅槃了。“不習近”就是遠離世間的紛擾。聲聞緣覺二乘的涅槃境界,只是覺悟到自我,離了貪著外界的愛染,舍離了習氣,再不生起顛倒的妄想。他以為這就是涅槃了。這是有餘涅槃,很有限的,不是佛的涅槃。佛的涅槃叫無餘涅槃。因為聲聞緣覺他只能夠斷煩惱障,但不能斷所知障;他斷了我執,但沒有斷法執;他了分斷生死,但沒有了變易生死;所以他還不是無餘涅槃,不是佛的涅槃,不是常樂我淨的涅槃。
複次大慧,二種自性相。雲何為二?謂言說自性相計著,事自性相計著。言說自性相計著者,從無始言說虛偽習氣計著生。事自性相計著者,從不覺自心現分齊生。
釋迦佛說有以下二種執著的自性相。前面是講聲聞緣覺,他們的“涅槃”不是佛的涅槃。這個講兩種自性相,但並不是重複前面講的言說自性相、事自性相。就是說外道他講的涅槃實際上就是“言說”和“事”這二種自性相的計著,言說自性相的執著與事自性相的執著。什麼叫言說自性相的執著呢?就是無始以來的言語理論熏習的習氣積累而來,因此就產生了虛偽的執著習氣。比如我們常常先入為主,固執己見,自以為是,都是這麼來的。什麼叫做事自性的執著呢?就是不知遒自己分別心所見到的各種外界的差別境界都是妄相,認為這些東西都是事實,都是實在的,
不知道那些都是遍計所執,而非真正實有的。這兩種實際上都是外道講的涅槃的東西。佛為什麼說這一段呢?就是講外道的涅槃、二乘的涅槃,都不是佛說的涅槃。因為佛講了四種禪定,大慧就想到外道也說涅槃,二乘也說涅槃,您現在講禪定,因為禪定最後都是要證得涅槃,所以大慧在佛說了四種禪定以後,問涅槃。釋迦牟尼佛就說了佛的涅槃跟聲聞二乘、外道講的涅槃的差別。這是講涅槃的真實義。
(二)明佛力加持
下面這一段講佛力加持。大乘菩薩因為有如來的加持力,入於三昧。諸佛手灌其頂,他受到加持,他就能夠不墮聲聞地,不停留在聲聞緣覺講的涅槃境界,能夠入如來地。這一段明佛力加持,我認為就是講的秘密禪。我們先看看經上怎麼說的。
複次大慧,如來以二種神力建立,菩薩摩訶薩頂禮諸佛, 聽受問義。雲何二種神力建立? 謂三昧正受, 為現一切身面言說神力, 及手灌頂神力。
就是如來以兩種神力使一切菩薩都能夠“頂禮諸佛”,都能夠“聽受問義”接受佛的教導。就是菩薩受了佛的兩種神力的加持,修持證果就快。“雲何二種神力建立?”什麼叫做二種神力建立呢?“謂三昧正受”,三昧就是定,三摩地,在定中的正受。菩薩怎麼能夠接受如來神力的加持呢?是在三昧正受,是在正受的定境當中,佛給他現兩種神力:“現一切身面言說神力”,還有一種“手灌頂神力”。這點要明白,就是說佛力加持菩薩,菩薩是在定中,在三昧正受的時候,這兩種神力顯現加持。這要弄清楚,是在三昧正受的定境,跟沒有入三昧是不一樣的。我們常人也是這個情況嘛。我們生活上,我們心識的境界不是定心而是散心。我們心識是散的,是攀緣心,不是攀緣如禪,他是攀外緣,心攀到外緣,隨著外緣轉。這是我們常說的受到環境的支配吧。想東想西,想南想北,心是散的。平常活動當中,我們心是在散位;睡覺了,意識有時不活動了,但是心還是個散的,一般都做夢,做夢就進入了夢位,夢位還是散心啊;俗人、凡夫好喝酒,一喝醉了是醉位;還有的顛倒妄想,神經錯亂,得精神病,那就進入狂位,發狂發癲哪。散位、夢位、醉位、狂位,這都是散心,不是定心。恐怕有的凡夫一輩子都是散心,他沒定過,沒有入過定。入了定,到了定位就不同了。一進了定位,他是三昧正受,定裏頭當然還有種種境界。一般修定的方法有止有觀有舍,梵文叫做:毗摩他,毗摩舍那,優毗舍。就觀行的境界來說,跟一般人也不一樣。比如做夢,我們有修行境界的人,他晚上睡著了,他有時也要做夢,但是這個夢,因為是在定心上的夢,不是散心上的夢。散心上的夢,就是講因緣相講的夢見城,夢見森林啊等等,那個是夢幻的夢。那麼在定中定心現的夢境他就不同了,這個叫遍行。我們很多經上講,在夢中,比如文殊室利菩薩在《藥師經》就講,我在夢中為你說法。還有《地藏經》很多也都講夢中遍行。遍行的本質跟夢一樣,但是作用跟夢是兩回事,就等於無明跟菩提一樣,本體是一個東西,但是兩回事。所以定心進入夢境界,有時候聽到佛講法。當然這個要區別,有時候夢境是一種幻覺,它還是夢境不是遍行。遍行是法界的力量、神力的加持,神力就是法界的力量。佛以二種神力,就是佛以法界的
二種力量加持,這種力量能夠遍行。不然的話,那都是夢,夢幻泡影的夢,所以經上講這句話,“謂三昧正受”,他入定了,在定裏頭“為現一切身面言說神力,及手灌頂神力”,現這兩種神力。
大慧,菩薩摩訶薩初菩薩地住佛神力,所謂入菩薩大乘照明三昧。入是三昧已,十方世界一切諸佛,以神通力,為現一切身面言說。如金剛藏菩薩摩訶薩,及余如是相功德成就菩薩摩訶薩。大慧,是名初菩薩地。
初地菩薩,只要登了地,“住佛神力”,這就可以受到佛的這兩種神力的加持。怎麼入三昧正受來受神力加持呢?“所謂入菩薩大乘照明三昧。”就是菩薩首先要修禪定,先入三昧,然後再斷分別障、所知障、煩惱障,登地了,那麼佛就用兩種神力,現一切身面言說的神力及手灌頂的神力來加持他。前面我們講過,我們參禪的時候,有時候會“磕著”了,這是禪宗的語言,就是我們俗話說的碰上了。一下子,一刹那,好像證得無分別的境界。怎麼說呢,因為證得的東西不好說了。我那天講了,佛的心識境界,那一刹那見性嘛,身界呀,界沒有了,跟法界接觸了那麼一下。大光明啊,旱地白牛。我上次說了這個。菩薩到了這個時候,登了地了,他就“入菩薩大乘照明三昧”,大乘照明三昧就是大乘的光明定。這大乘光明定,我前面講了如來藏它是六道眾生的內在光明,光明定就是進入這個境界。當然這還是初步的,但就在這裏他登地了。“入是三昧已”,進到這個大乘光明定,安住在這個定裏頭,這個時候,“十方世界一切諸佛,以神通力,為現一切身面言說。如金剛藏菩薩摩訶薩,及余如是相功德成就菩薩摩訶薩。”金剛藏菩薩摩訶薩,在密教裏講金剛藏菩薩有胎藏界的,也有金剛界的。一般在佛經裏,顯教說的金剛藏菩薩,就是講這個菩薩他的堅固性像金剛藏一樣,所以叫金剛藏菩薩。就是入定,這種三昧堅固如金剛,當然這不是講的金剛喻定,金剛喻定那是到了究竟位的時候才能夠證,這裏還只是大光明定,但是這個就能夠像金剛藏等菩薩一樣,有種種的境界吧。這是佛加持使這個菩薩成就。“大慧,是名初地菩薩。”這個是初菩薩地,登地菩薩進入的初歡喜地。所以登地菩薩他一定要經過這個境界,這個大光明定,我們禪宗所說的一刹那的見性,內在光明現了一下。
菩薩摩訶薩,得菩薩三昧正受神力,於百千劫積習善根之所成就,次第諸地對治所治相,通達究竟,至法雲地,住大蓮華微妙宮殿,坐大蓮華寶師子座,同類菩薩摩訶薩眷屬圍繞,眾寶瓔珞莊嚴其身,如黃金瞻卜日月光明,諸最勝子從十方來,就大蓮華宮殿座上而灌其頂。譬如自在轉輪聖王,及天帝釋太子灌頂。是名菩薩手灌頂神力。
菩薩得三昧正受,受佛神力加持,無量劫以來,他聚積的善根,他修行所得的成就,然後一地一地的修行,次第諸地,對治心識上的污垢、污染。這個是總的來說了。初地對什麼,二地對什麼,前面也說了,一般,初地能夠證得慧境界,到二地三地他才能夠智境界嘛,再就是見境界、超二見境界,次第“對治所治相”,最後“通達究竟,至法雲地。”法雲地是十地。“住大蓮華微妙宮殿”,到了通達究竟的法雲地的時候,他就住在大蓮華微妙宮殿裏,“坐大蓮華寶師子座,同類菩薩摩訶薩眷屬圍繞”,跟他相同的那一類的菩薩摩訶薩,成為他的眷屬,圍繞他。“眾寶瓔珞莊嚴其身”,種種寶物瓔珞莊嚴他的身體。他的身體“如黃金瞻卜,日月光明。”像黃金一樣。瞻蔔是印度有一種樹,叫金婆羅花樹,這種樹顏色是金色的,非常好看.像純金的一樣,像日月的光明一樣。“諸最勝子從十方來”,最勝子就是佛,從十方來,就在蓮花宮殿的寶座上,給他灌頂。“譬如自在轉輪聖王”,好像世間法的轉輪聖王一樣的,還好比“天帝釋太子灌頂”,也好比仞利天這些天為太子灌頂。過去印度國王傳位給太子的時候要行灌頂禮,表示太子可以繼承王位。這個儀式,後來被佛教接受了,把它改造了,利用了,佛傳法給法王子,也要灌頂,堪為法器嘛,使他繼續弘法,續如來家業。
“是名菩薩手灌頂神力。”這叫菩薩手灌頂神力。
大慧,是名菩薩摩訶薩二種神力。若菩薩摩訶薩住二種神力,面見諸佛如來。若不如是,則不能見。
菩薩因為這兩種神力加持,就能夠看到諸佛如來,就能夠看到無量數的世界,否則沒有這兩種神力就不能見。
複次大慧,菩薩摩訶薩,凡所分別,三昧神足諸法之行,是等一切,悉住如來二種神力。
“凡所分別”,就是菩薩在定中的這種正智的分別,以及“三昧神足諸法之行”,要到哪里,就到哪里為眾生說法。這都是依靠佛的這兩種神力加持而得實現的。
大慧,若菩薩摩訶薩離佛神力能辯說者,一切凡夫亦應能說。所以者何?謂不住神力故。
菩薩如果離開了佛的神力他能夠辨說,那一切凡夫也都能夠說。為什麼一切凡夫不能夠說呢?受不了加持。為什麼他受不了加持呢?“謂不住神力故”。他不能入定,他不在定中。菩薩是能夠在定中,而且是在三昧正受的大光明定,大乘照明三昧,入的是這個定。所以佛要加持,他也是有條件的,有緣的。你沒有(入定)這個條件,佛要加持你,他加你不持啊。加持嘛,佛進入你的身體給你東西,這是加,你接受了,這是持。不是不加給你,加而不持,你不持,怎麼加持啊。
大慧,山石樹木,及諸樂器,城郭宮殿,以如來入城威神力故,皆自然出音樂之聲,何況有心者。聾盲喑啞無量眾苦,皆得解脫。如來有如是等無量神力利安眾生。
就是蒙如來神力加持後,一切無情之物,像山石樹木,還有些樂器城郭宮殿,因為如來威神的加持的緣故,都自然地發出動聽的音聲。這些無情之物都能出聲響,更何況有情有心者,無論你聾盲也好,喑啞也好,無量的眾苦都能得到解脫。“如來有如是等無量神力,利安眾生”,為眾生做利益。這一段講神力加持。佛以兩種神力來加持菩薩,使菩薩能夠進入如來的境界。前面講了如來禪,我說這一段就是秘密禪。就是密
教所講的灌頂啊、現身啊,現身的神力,灌頂的神力,這兩種神力都是密教的。所以我說《楞伽經》,不說是純密部的經典吧,至少也是跟密部非常有關係的經典。前面講第一品“羅婆那王勸請品”,就是講的密乘的一些境界,還有後面“陀羅尼品”,這中間又講了這些神力,佛力加持。所以禪呀密呀,實在是很有關係。我剛才休息的時候,在F面走了一下,看見你們編的《禪宗七經》,我隨便翻了一下目錄,目錄裏有《楞伽經》,還有《維摩詰經》。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