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用FAST口訣 中風及時搶救
▲利用「FAST」辨識中風徵兆。(圖洪菱謙提供) |
文/洪菱謙
一名49歲男性某天傍晚使用手機談公事時,突然左側肢體無力合併麻木,連步行都需要同事攙扶才能上車,在數十分鐘內緊急送醫急救,且緊急完成抽血、神經學及腦部電腦斷層檢查,診斷為「急性缺血性腦中風」。
經過醫療人員立即詳細地評估後,這名男子得以在中風黃金3小時內接受「靜脈血栓溶解劑」治療。慶幸地,這名男性幾乎完全恢復正常,無任何中風後肢體癱瘓或步態不穩等後遺症。
這名男性有糖尿病、高血脂及抽菸的中風危險因子,住院中,給了藥物、飲食控制後,病人於一週後出院,可以再度回到職場工作,且沒有任何障礙。
這名男子是腦中風個案中,少數擁有非常好結果的病例。然而,大多數腦中風後的病人在肢體及生活上,總是會造成不同程度的障礙。
腦中風是指腦血管或腦循環出現異常,導致腦部組織受到傷害所造成的各類臨床表現。
黃金3小時急救得宜 後遺症少
腦中風可分為缺血性腦中風及出血性腦中風,臨床上,又以缺血性腦中風居多。
在台灣,住院的急性腦中風中,約有70%為缺血性腦中風。治療缺血性腦中風,除了傳統口服抗血小板藥物,研究指出,在發病3小時內,接受靜脈血栓溶解劑(rt-PA)治療,可顯著降低中風後的殘障等級,進而降低長期照顧成本,並可促進病人生活品質。
血栓溶解劑的作用在於溶解血栓。因僅限於發病3小時內使用,因此能夠得到此種治療的病人有限,主要原因還是中風病患到院前的時間延誤。
建議民眾可以活用「FAST」口訣,即突發性臉部歪斜(Face)、手臂單側無法高舉(Arm)、或說話含糊不清(Speech)、記下發作時間後立即就醫(Time),以便能早期發覺中風徵兆,搶在發病後3小時內完成送醫、抽血、檢查(含神經學檢查與腦部電腦斷層)及詳細的風險評估,儘量提高施打靜脈血栓溶解劑的可能性。
當然,血栓溶解劑並非萬靈丹,治療過程亦可能伴隨潛在風險,除了發病後3小時是必要條件外,有許多狀況並不適合使用,如太過嚴重的中風或本人有其他易出血的疾病等,須專業的醫師加以評估是否適合使用。
由於「時間就是大腦」(Time is brain),在中風的黃金3小時的救援時間內,愈早送醫,才能有愈好的治療方式來搶救我們的大腦。
(作者為財團法人嘉義基督教醫院神經內科醫師)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