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生命陷落時
慈悲,是與空性相應的,如果有空性,我們就能得到真正的自由。生命都渴望自由,慈悲的自由,就是最好的禮物。
送自己一份生命禮物
人們收到禮物都會很高興,但是,你曾經送過自己禮物嗎?沒有,常是別人送禮物給我們,我們從沒送過自己禮物。送自己禮物,是很溫馨的感覺。在這世界上,我們最愛的是自己:自己的財產、眷屬、
名聲及自己努力打拚出來的天地,這都是自己的最愛。每個人皆是如此。那麼,可以送自己什麼呢?可以送自己一份「慈悲的禮物」。
為什麼選擇慈悲當作給自己的禮物?常有人認為:我要贏不能輸;我要完美,不能缺陷。就如:媽媽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完美的,聰明、健康;也希望自己健康不生病。每個人都很愛自己及自己所屬的一切,在「我要贏不能輸」的情況下,因為這樣的喜愛與期待,就很容易有求不得的苦迫,愛的背後就會帶來苦。
所以,我們很需要送慈悲給自己。真正的愛,是一種空性的慈悲。有一句話說「愛到深處無怨尤」,這是一種高度的昇華。生命要完美,不要缺陷,是不可能的;人生不可能只有贏沒有輸,不可能是永恆的健康。此時,他人給我們的是支持與照顧,不管自己的狀況是完美或缺陷,我們都要送慈悲給自己,這是很珍貴的生命禮物。如此,就可以「對自己,愛到深處無怨尤」。
慈悲無障礙
佛教有句話:「慈悲無障礙。」這句話,佛陀在二千五百年前就送給我們了。在二十一世紀,還是很適用,是非常好的生命禮物。我們送慈悲給自己,會讓自己沒有障礙。很多障礙,來自於自己的觀點、
心情、感受,每日送慈悲給自己,我們執持的思想與感受,會因為慈悲而融解。慈悲,可以清理很多莫名的壓力跟困頓的挫折感;在我們得到療癒之後,還有能量跟周遭的人分享;也可以把「愛到深處無怨
尤」的禮物,送給別人。
慈悲,是與空性相應的;真正的無障礙,也是跟空性相應。障礙是來自一個「我」、「我的」;當「我」、「我的」,慢慢鬆掉時,就是跟空性相應,可能就可以達到一種昇華的境界--愛到深處無怨
尤。我們是欲界眾生,就是會有愛,但它常常是「染著的愛」、「有執持的愛」。如果有空性,我們就能得到真正的自由。生命都渴望自由--慈悲的自由,就是最好的禮物。
喚醒生命情性的力量
健康或放鬆時,理性可以發揮作用;但是遇到挫折或失敗,理性就會不堪一擊。雖然大腦知道怎麼做,但是心靈還是會深深感受到失敗的挫折「感」。「感」就是感受、心情。挫折的心情、失敗的心情,此時,理性完全不起作用,就需要情性的力量、慈悲的力量。此時你要喚起情性的力量、慈悲的力量,也就是「慈悲無障礙」。
人愈脆弱、愈困頓,愈需要喚醒生命情性的力量,人們不敢接觸這挫折、失敗,不允許挫折失敗的存在,這是情性的不允許。理性雖然知道生命有困頓是必然;但當下自己就是這麼苦迫,就是要成功,不
允許失敗。喚醒情性的力量、慈悲的力量,才能與挫折失敗同步、同處,得到昇華。情性得到安頓,理性就能重新啟動。只有慈悲可以讓情性力量出現,也讓理性力量重新回復。
失去健康也是禮物
身心靈,同時都健康,是不容易的。我舉個例子。
有位先生,年紀約五、六十歲,非常負責任,很照顧家庭,該做的,都盡心盡力。但就在人生的巔峰期,他中風了,整隻左手不能動。中風之後,他就不大願意出門,不想見任何人。太太想帶他來禮佛,他提出條件:「禮佛可以,但是我只見佛菩薩,不見任何人。」太太當然表示同意。
於是這位先生跟著太太來到紫竹林精舍,碰巧遇見我。之前我們就見過面,不過遠看彷彿他跟太太手牽手,沒看出他的左手不能動。但是,可感覺他身體不太舒服。
我問這位先生:「好久沒有見到你,你身體還好嗎?」
他馬上露出有點不高興的表情。
我問:「怎麼回事?你左手是不是不太舒服?」
這位先生突然用力捶打自己的左手,說:「我的左手無法動。」我先是理解他的痛苦:「你的左手生病了,讓你很不自由。連手都不能控制的苦,是非常的苦。」男居士本來很生氣,聽到後便流下眼淚。
我邀夫妻倆坐下,說:「其實你的左手非常辛苦。」然後我握著他的左手,說:「你這一生非常勤奮工作。身體發出訊號:身體太累了,要我們更柔軟地對待它。現在,我們一起念觀音菩薩的聖號,讓觀音菩薩的光照著你的左手。雖然左手現在無法活動,觀音菩薩慈悲的光會幫助你的細胞,讓細胞每一分、每一秒,在變化中得到好的、善意的回應,情形會慢慢改變。」
這位先生靜默了十分鐘後說:「師父!我的手好像沒那麼重了。」
我回答:「非常好!你每天這樣做,送慈悲給你的手,你的細胞聽得見。每天跟他說:『你辛苦了!』就像對自己的小孩一樣。每天一定要送慈悲給左手。你看中指還能動一下,表示細胞還很年輕,要相信:細胞每一天都在再生。要積極配合醫院的復健,我們要有耐心慢慢來,慢慢練習。」
半個月後,男居士打電話給我:「師父!告訴您一個好消息,我可以握拳了喔!」
我更鼓勵他:「這是觀音菩薩送給你的禮物。從現在開始,你要每天走出去,公園有很多人跟你有相同遭遇,跟他們分享你的經驗。自己現身說法,將禮物送給他們。好嗎?」這位先生爽快答應我。
之後,這位先生常到公園,快樂地跟他人分享自己的體驗,整個復健過程也非常好。雖然有些進步,經過一年,到某種程度瓶頸後,他又開始沮喪:「我還是沒辦法開車,還是不能做⋯⋯。」
我還是鼓勵他:「是的!受傷了,無法回復到跟以前一模一樣。然而你只要比昨天、或比中風當天,還要好一點,就是進步了。」
很多困難,好像是身體的傷害,有時心靈也會受傷。雖然有醫生、諮商師、家人、朋友的陪伴,最重要的力量,還是送給自己慈悲的力量。這份禮物很珍貴,當你得到之後,還可以將禮物送給別人。
不管是達官貴人或販夫走卒,每個人此生都會遭遇無常變化,不可能永遠都贏。有一天會輸,可能輸掉健康的左手;或職場競爭落敗。在這些無常變化中,我們要送給自己一份生命的禮物,就是「慈悲的
光」。
慈悲是有光明、有力量的,而這是自己可以做得到的。
困境時,不忘送慈悲給自己
當一個人遇到困境時,就像手機沒電了,需要充電。我們的色身與心靈,也要充電。佛陀提供很多方法,大家可以嘗試看看:
修慈悲觀
我們可以先念佛或觀呼吸五分鐘。現代人非常忙碌,可利用短短五分鐘來慈愛自己。接著,將注意力放在心窩處,用心感受溫暖的感覺:這一顆心,擁有非常慈悲的能量。然後跟自己說:「我願意送慈悲給自己:願我沒有危險;沒有精神的痛苦;沒有身體的痛苦;願我安詳快樂。」
再接著,觀想慈悲的能量,充滿身體每一個毛細孔;再從毛細孔擴散到整個空間;再將它送給所有眾生,天上飛的、地上走的、地底下的所有眾生,包括周遭所有的人。我願意送慈悲給他們:「願他們沒有危險;沒有精神的痛苦;沒有身體的痛苦;願他們安詳快樂。」
觸境當下送慈悲
生活中觸境的當下,會產生很多情緒--有快樂的、懊惱的、也有憂傷的--如果遇到不滿意的情境,不管對自己或別人不滿意,當下若可以,就暫時抽離;若不行,先讓自己深呼吸三次,等時間過後,對自己說:「對不起,我知道你不滿意了,我知道你難過了,我願意慈愛你。」這慈愛,是相應我們的覺性。
認為自己不夠完美時,也是深呼吸三次,告訴自己:「我知道我自己不完美;我允許自己不完美;我願意原諒自己的不完美;我願意慈愛我自己。」遭遇不滿意、不完美、懊惱等等情形,都願意慈愛自己的覺性,慈愛自己。
每天,以慈悲的禮物,清理身心的壓力跟負荷。在觸境當下,可以慢慢練習。若一天結束後,某種情境一直在腦海中盤旋,就對那個情境修慈悲。慢慢地,感覺身心放空,每天都可以重新再來。
生命很像手機,今天用完了,晚上充電一下,明天可以繼續使用。就像有一個慈悲的我,看著生活中現實的我;如同坐在飛機上,在藍天中鳥瞰地面的房子。我們修慈悲,彷彿心靈飛上藍天,看著生命中
的紅塵,不管風雨或天晴,心就是住在藍天。這要每天不間斷地修鍊。非常簡短,每天給自己生命一個十分鐘的禮物。
接著,對一個情境練習約五至十分鐘,持續二十一天,就會有感覺。每天持續,若累了,躺著練習也無妨。我們用慈悲清理生命,生活中以及每天遇到的,不管是快樂、辛苦、壓力,每天都有一個新生命產生。具體透過慈悲的方式,讓自己能持續放空,心,再出發。以下修習慈悲的方法,不限於佛教徒,一般人也能使用。
1.經行:經行就是「走路禪」。將心與注意力,放在腳底跟大地的接觸,順其自然地走路;沒有妄念,慢慢走。很自然的身心合一,你就會感覺到:大地擁有很不可思議的能量,有一種非常廣大的慈悲,正包容、接納自己。
這過程中,所有亂七八糟的想法、情緒,大地都完全接受吸納了。經行大概十五分鐘,放鬆而專注,慢慢你的心就會蛻變了。這是一個很好的方法,即使你沒有佛教信仰也可以用,當作散步。
2.觀藍天:台灣經常有藍色的天,選擇一個沒有建築物遮蔽的地方,讓你的心飛到藍天上。想像你的心在藍天上遨遊,看著紅塵的生離死別,這是一種超脫感。讓你的心充滿著藍色,遍滿著藍;有些沈重的東西,可以因此而破解。
強烈不滿意自己,怎麼送慈悲?
若這個人對自己強烈不滿意,連說「我愛我自己」也沒有辦法,有什麼方式可以讓他送慈悲給自己?
以前面的個案為例,當他對左手失去健康,非常不滿意自己時,先要讓心接受不滿意,背後是一種苦,一種不自由的苦。要對自己說:「我知道你很辛苦,我知道你很受苦。」這句話可以重複講。
包括婚姻的爭吵、或遇上婚外情,也可以這樣幫助自己。常聽到一方說:「我到底哪一點比第三者差?」這也是不滿意自己,好像自己輸了。此時要對自己說:「我知道你辛苦了,我知道你盡心盡力了。你在可能的因緣裡,已經做到最好了。」這樣,心就會鬆掉,柔軟會出現。然後再說:「我對不起你。」這裡的「你」,就是我。對自己的左手或不滿意的部分說:「我很對不起,我願意原諒。」重複講。
我可以輸
心靈有堅固的一面,就是「自己一定要過滿意的人生」。因為我們只允許如意的,不允許不如意的;只允許完美,不允許缺陷。你還可以說:「我允許缺陷存在,我的生命可以贏,也可以輸。生命中不管是贏或輸,我都可以自由。」要很柔軟地對自己講這些話。
這樣的語言,會瓦解我們固執、沒有放空的部分。若有信仰,也可以感受佛菩薩全然愛著你;若沒有信仰,可以感覺天地宇宙中,有種能量,一直愛著自己這個生命。去看看藍天,或看看月亮,連月亮都愛著我的感覺。
遭遇困難時,我們只想聽到:「我愛你。」處在高度不完美、不滿意的狀況時,先對自己有一種同理,對受苦狀況的接觸與允許。之後會發現:心是可以鬆解的,可以過一種比較自由的生命。可以完美,也可以缺陷;可以輸,也可以贏;可以健康,也可以生病。如此就能得到真正的自由,你可以接近一種「活在當下」的滋味。
當下的狀況,不一定是我們想要的。但我的心,願意與它同在。那就是一種--很柔軟的慈悲。
人容易被觀念緊錮
當人被觀念困住不自知時,需要有人聽他說。就像自己鼻子有個黑點,沒有看到,不會去擦它。一個人觀念被困住,我們只要做一件事,拿鏡子給他看,他看到鼻子有黑點,就會擦掉了。所以,我們要做的工作,就是當一面鏡子,很安靜地聆聽,很慈悲地聆聽。讓對方感受到眼前有一面慈悲、清明的鏡子,可以照見自己。再慢慢引導,對方就會慢慢地鬆掉。
這需要時間。聆聽不容易,我們習慣努力地說,要無為、慈悲、耐煩地聽,是不容易的。因為聽的當下,有一個「我」會出現,會對對方所說的內容,產生排斥或不屑,甚至會有「你都知道了,找我做什麼」的想法。要讓對方感受到:你對他是慈愛的。慢慢引導他,有一些堅固的東西,在交流之中會被融解。
總而言之,人有困難時或被觀念困住、打轉時,需要找到一個人去傾訴、表達。如果對方可以充分尊重、完全接受地聆聽,有困難的一方,會像照鏡子般,發現自己一直抓住的是什麼。--一旦發現抓住,自然就會放下。
當一面善於聆聽的鏡子
聆聽對方講述時,常認為對方:「怎麼這麼傻,自己綁自己。」此時,要先進入一種「他被苦所逼迫,正在受苦中」的心情。譬如正受婚外情之苦的太太說:「我先生這樣對我,我一定要把他給殺了。」說得好像非常認真,使人聽得膽顫心驚。事實上,要感受到這位太太被拋棄的苦,感受到她只是表面很強勢,被報復的想法困住,其實心是脆弱的。先接納她的生命正陷入苦迫中,不急著去批評:「你怎麼可以用殘暴的方法,這會對你有好處嗎?不是又造惡業!」要將理性放空,進入這個生命的苦迫。
溝通時,求助者愈被觀念困住,愈不是理性溝通;而是一種「心波溝通」。所以,我才會感受到佛陀所說的「慈悲無障礙」。其實對方也知道報復是不如法,但她抵不過忿怒啊!要溝通至她自己說出:「唉!我也不可以這樣做。」我們不要想說服人;而是在過程中,保持一種慈悲的心波,用心波互動往來。有時,睡了一覺後,她可能就會說出:「師父!我想想,我不要這樣了。」所以,聆聽時,穿過表
面的情境,進入生命的苦迫,就能繼續聽下去;也會願意在當下,不斷送慈悲給對方。
陪他走一段
另外,聆聽時,避免直接說結果,而沒有過程。曾聽過有老參安慰另外一位剛失去親人的居士:「人生無常是正常,節哀順變。」或說:失敗挫折是逆增上緣、失敗為成功之母等,直接進入結果。雖然道理沒錯,有時,人的心會反彈。這是因為我們直接進入結果論,而忽略了過程。
有個年輕人,大學畢業後出國求學。在台灣很優秀,到了西方國家,各種因緣讓他無法名列前茅,因此,他感覺到挫折跟失敗。如果這個年輕人來到你面前,你盡是跟他說:這些能豐富你的人生…⋯這個年輕人的眼睛一定不會亮。
要先陪他進入情境,走一段過程。「你到那裡,有幾個亞洲華人?」讓他講述當地的環境。慢慢講,也才明白自己的英文還不是很好,聽、說有落差,很難跟同班同學同步。挫折、失敗是一個自我定義,要他換一個角度來看待,譬如語言上的挫折。
先肯定他目前已做過的努力,對他說:「你必須給自己時間,你今天聽得懂,不代表明天去學校完全聽得懂。你還願意持續,真是了不起。」從他願意為這件事情付出的努力,去肯定這個年輕生命的能
量。也讓他去接受這個生澀的過程,其實是一種現象;只是我們很容易將它定義為挫折、失敗。
也可以問他之前類似的挫折、失敗的經驗。在回想的過程裡,他可能會理解到:原來生命中,常常有從陌生到熟悉的過程;更多時候,我們還是有很多的不足。那麼,對人就會更柔軟。有時,生命中的不
足,也可能是一樣很好的禮物。這就是佛法所說的「逆增上緣」,使我們對生命更寬容、更慈悲。這都是經過某種內在思惟,再轉化而出的結論。
所以,聆聽,當一面鏡子,我們要先從對方失落、失去的那一點開始,慢慢陪著他走到最後。真理可以講,可是要在最後講;必須先有個過程。因為情境要先安頓--將他的情感、心先安頓之後;才進入所謂的真理。
當我的生命陷落時
這是我個人生命的經驗。
許多人有困難會來找法師談。我曾經跟一個人談話好幾回,他對生命已經是完全的放棄,不管我怎麼苦苦勸說,或轉介心理治療,都無法打動他的心。當時我自己的挫折感一直上升。最後一次,跟他說再見之後,傳來他沒有改變自己的選擇,放棄了生命。當時,我的心情一直往下沈,非常難過。之後,大概有一星期,我拒絕任何來找我協助的個案,可見沮喪之深。
事後,觀察自己的內心,發覺有兩個層面:一是對於一個人要放棄自己的生命,每個人都會很捨不得;另一個是對自己能力的否定,我們都希望能夠幫上忙,結果完全使不上力。懷疑自己能力不夠、知能不夠,會責備自己。
但是,當他放棄自己生命的消息確定傳來,讓我體悟很深:原來我無法改變很多自己想改變的事情;很多事情盡心盡力了,就要尊重他的選擇。
於是,我誦經,將他交給菩薩,請菩薩去幫助、保護、照顧他。我也請菩薩照顧我,因為我的生命也陷落了。突然間,彷彿菩薩跟我說:「傻弟子啊!我也有很多人救不了。他們也不聽觀音菩薩的,也不喜歡看到觀音菩薩。」
在那一刻,我得到釋放。|這過程中,要允許自己有很多事情無法改變;要尊重對方的選擇。我尊重那個人的選擇,也承認自己無法改變所有的事情。放下那種我「一定」能幫忙別人,那個「一定」,破解了。有因有緣,可以互相幫忙;因緣不具足,也是很正常。
觀念一破解後,不斷地修慈悲觀給自己,洗滌心靈。隔天一大早,又有人打電話來,希望跟我談話;我便有勇氣與能量再面對。
心靈經過洗滌後,與人交談過程,發現自己有了新的思路:不會再要求結果;或者一定要談到對方心開意解等等。現在,我自然地與尋求協助的人交談,尊重對方的業力因緣;也看到自己的有限。反而讓自己進入一種無所求,沒有任何勉強的狀態。
我們要幫忙別人或送禮物,不一定都是對方需要或喜愛的吧!這樣的互動比較自然,不是強制對方要怎樣,讓生命選擇他自己的。我們能做的,是一種扶持與祝福。
不要將他人的煩惱留給自己
每天來找法師請益的居士很多,在談完之後,要學會調整自己的身心狀態。這也有幾種情形:
第一種,談完之後,對方心開意解,我也可以從對方得到正向能量。看到他收到我送的禮物,而且很開心的收下,我會覺得:不是我幫他,是他反過來送給我一份厚重的禮物,讓我更肯定佛法可以幫助人們。這促使我好好精進,將功力練好一點、法力練就高強一點,這是一種。
另一種,談完後,對方受苦的狀態沒有解決。無論是他的挫折、失敗,仍然堅固沒有鬆動,甚至因為生病或自我放棄而結束生命。剛開始信心不足時,我會懷疑三寶的力量;懷疑佛陀的力量;懷疑自己的
力量。此時,要先看到自己的生命也陷落了;然後,再回到自己的信仰當中,看到世間都是因緣法。表面看起來好像我同情對方,好像為對方的受苦深深難過;其實背後是一個自大的我,將自己當作神,以為自己擁有改變、扭轉的神奇力量。
消融自我
所以,後來我跟每個個案談完後,我都會禮謝三寶--感恩三寶的力量,不是我的力量。每天向佛菩薩祈願:目前他的生命,跟三寶的力量因緣不相應;有一天他一定會相應,我只是個過客。不管對方好不好,把自己愈放愈淡薄,也會破除自我。這樣的個案,所送給我的珍貴禮物,就是慢慢將自我淡薄、自我消融,是一種無我、慈悲的禮物。--就在與一個生命的互動中,讓我修鍊慈悲。
如果身心極度不舒服,可以透過調身的方法轉化。有時對方低沉的能量或情況,會不由自主吸納進來,就必須透過瑜伽、呼吸來調整。可以先快速呼吸;再調慢呼吸;整個循環幾次後,再修慈悲觀或
禮佛、經行。此時要感謝偉大的佛陀,送給我們這麼多自我療癒的方法。一般的諮商師、輔導老師都可以用。諮商老師自我療癒的方法,大都是自我解嘲、看笑話或看電影,但是電影片子的選擇就很重要。
身為社會服務工作的人,要找一個可以自我安頓的方法。如果有宗教信仰,方法更多。我曾經遇見一位天主教徒,他說唱聖歌或聽聖歌就可以得到療癒。我認為對於個案,一定要不斷給予祝福,交給佛菩
薩或交給上帝都可以。醫生也需要有方法幫助自己,有的醫生發現自己無法救活所有的人時,會感到沮喪。
要知道,其實幫助一個人,對方如果可以改善,走過挫折或失敗,其中三分之一靠佛菩薩;三分之一靠他自己;三分之一靠他人,如諮商者、支持者、家人、親友。我們只是其中三分之一的一小部分,「要全然解決」--這樣的自我膨脹,就會放下,這是一種方便法。佛法是空性的思想,我若遇到自己混沌時,就會誦《金剛經》、《心經》,自我會融解。其實不管助人或被助,因為有個「我」,而帶來
一種苦迫。只要這個「我」,可以淡薄、可以融解,保持放空的狀態,「苦」就可以消解。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