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戀花”的詩詞原文欣賞及其譯文
“蝶戀花”的詩詞原文欣賞及其譯文
蝶戀花:柳永
佇倚危樓風細細,望極春愁,黯黯生天際。
草色煙光殘照裡,無言誰會憑闌意?
擬把疏狂圖一醉,對酒當歌,強樂還無味。
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譯文]
他久立在高樓上微風拂面一絲絲一細細,
望不盡的春日離愁,面對從遙遠無邊的天際而產生心情沮喪憂愁。
碧綠的草色,迷蒙的煙光掩映在落日餘暉裡,
默默無言什麼人會理解他獨自憑欄的深沉含義?
打算讓這疏懶放縱的心情喝得酒醉,對著美酒要縱情高歌,
但勉強取得歡樂反而覺得毫無意味。衣衫絲帶漸漸覺得松寬了,
可他始終不感到懊悔,寧願為她消瘦得精神萎靡顏色憔悴。
蝶戀花:蘇軾
花褪殘紅青杏小。燕子飛時,綠水人家繞。
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
牆裡秋千牆外道。牆外行人,牆裡佳人笑。
笑漸不聞聲漸杳,多情卻被無情惱。
【賞析】
此作題一作“春景”。上片寫暮春自然風光。
從郊遊少年的視角,由小到大,由近漸遠地展開,極富層次感、
色彩感和運動感。“天涯何處無芳草”,既是對暮春景色拓開一景,
又點化游春少年的惆悵,引發下片境界。下片寫自然背景中的人事:
一道短牆將少年與佳人隔開,佳人笑聲牽動少年的芳心,
也引起少年之煩惱。自然春意與人事春情相綰合,優美地表現出
在流走躍動的春之氣息中,惜春少年微妙的戀情之萌動及轉瞬便迷失
的悵惘。有聲有色,情韻悠遠,頗富婉媚綽約的風姿。
是一篇天韻圓轉的佳作。《詞林紀事》卷五引《林下詞談》雲:
“子瞻在惠州,與朝雲閑坐。時青女(指秋霜)初至,落木蕭蕭,
淒然有悲秋之意。命朝雲把大白,唱‘花褪殘紅’。
朝雲歌喉將囀,淚滿衣襟。子瞻詰其故,答曰:奴所不能歌,
是“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也。子瞻翻然大笑曰:
是吾正悲秋,而妝又傷春矣。遂罷。朝雲不久抱疾而亡。
子瞻終身不復聽此詞。”
蝶戀花:歐陽修(一說馮延巳)
誰道閒情拋棄久?
每到春來,惆悵還依舊。
日日花前常病酒,不辭鏡裡朱顏瘦。
河畔青蕪堤上柳,為問新愁,何事年年有?
獨立小橋風滿袖,平林新月人歸後。
【賞析】
本詞抒寫了一片難以指實的、
濃重的感傷之情,大有“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
的那種對於整個人生的迷惘和得不到解脫的苦悶,詞中也同時包含
著主人公對美好事物的無限眷戀,以及他甘心為此憔悴的執著感情。
“獨立小橋風滿袖,平林新月人歸後”兩句,
表現了主人公如有所待、又若有所失的情狀,語淡而意遠。
蝶戀花:晏殊
檻菊愁煙蘭泣露,羅幕輕寒,燕子雙飛去。
明月不諳離恨苦,斜光到曉穿朱戶。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
欲寄彩箋兼尺素,山長水闊知何處!
【譯文】
清晨欄杆外的菊花籠罩著一層愁慘的煙霧,
蘭花沾上露水似乎是飲泣的淚珠,羅幕之間透露著縷縷輕寒,
燕子雙飛走離開了。皎潔的月亮不熟悉離別之苦,斜斜的銀輝
直到破曉都照入大戶人家。昨夜西風猛烈,凋零了綠樹,
我獨自登上高樓,望盡了天涯路。想給我的心上人寄封信,
可是高山連綿,碧水無盡,又不知道我的心上人在何處。
蝶戀花:納蘭性德
辛苦最憐天上月。
一昔如環,昔昔都成玦。
若似月輪終皎潔,不辭冰雪為卿熱。
無那塵緣容易絕。
燕子依然,軟踏簾鉤說。
唱罷秋墳愁未歇,春叢認取雙棲蝶。
【賞析】
仰望夜空感歎,明月一年到頭東西流轉辛苦不息。
可惜的是好景無多,一夕才圓,夕夕都缺。那一輪明月仿佛化為
她日夜思念的愛人。用她那皎潔的光輝陪伴著她,於是決心不畏
辛苦,不辭冰雪去到自己愛人的身畔,以自己的身軀熱血溫暖她。
無奈一個天上,一個人間,永不相見。室在人亡,一片淒清。
如今一雙燕子出現在簾鉤上,燕子呢喃,似絮語,它們在說些什麼?
是說當年這室中曾有過的旖旎柔情的事情嗎?他癡想,對著秋墳悲歌
當哭。唱罷了挽歌,到不如和死去的愛人一起化作一雙蝴蝶。來年
春日,那爛漫花叢中形影相隨,雙棲雙飛的彩碟。這就是我們倆一
一永遠的解脫悲哀,永遠相依在一起,請旁人明春到此來認取吧。
蝶戀花:納蘭性德
眼底風光留不住。
和暖和香,又上雕鞍去。
欲倩煙絲遮別路,垂楊那是相思樹。
惆悵玉顏成間阻。
何事東風,不作繁華主。
斷帶依然留乞句,斑騅一系無尋處。
蝶戀花 出塞 納蘭性德
今古河山無定拒。
畫角聲中,牧馬頻來去。
滿目荒涼誰可語?
西風吹老丹楓樹。
從前幽怨應無數。
鐵馬金戈,青塚黃昏路。
一往情深深幾許?
深山夕照深秋雨。
蝶戀花:納蘭性德
又到綠楊曾折處,不語垂鞭,踏遍清秋路。
衰草連天無意緒,雁聲遠向蕭關去。
不恨天涯行役苦,只恨西風,吹夢成今古。
明日客程還幾許,沾衣況是新寒雨。
歡迎您的蒞臨,賞文同時,如果您欣賞滿山紅遍 PO的文章,
也請您正確引用帶走,此告示若刪除將視為竊文,別讓它成為孤兒,
本文一律謝絕文章隱藏,文章內容禁止修改盜用,如有觸犯必定加以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