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腸胃茶飲 助消化緩脹氣



分類:輕鬆調理

2011/05/07 06:24


護腸胃茶飲 助消化緩脹氣


搭穴位按摩 紓解腹痛不適

2011年 05月07日

天氣開始轉熱、濕氣漸增,易出現消化不良、脹氣等問題,中醫師鄒瑋倫表示,可依症狀飲用添加藿香、厚朴、烏梅、枳實等藥材的茶飲,調理肝、脾及胃氣,另可按壓中脘穴、豐隆穴等,紓緩腸胃不適。茶飲做法皆為將藥材放入市售茶包或滷包袋,置於保溫壺中加500c.c.熱水燜泡10分鐘,可回沖1~2次,當天喝完,飲用次數不限。報導╱張佩玉 攝影╱高大鈞


消化不良




點下放大

藿香白朮茶


材料:藿香、白朮、柴胡各5克。
功效:藿香緩腸胃痙攣不適;白朮補脾胃、益氣利濕;柴胡助疏肝理氣。



點下放大

中脘穴


作用:和胃行氣、止痛,改善消化不良、胃痛、腹部悶脹感。
位置:肚臍上方4指寬處。
按法:用指腹以畫圓方式按壓,帶痠脹感為宜,每次15下,每天按2~3次。




脹氣噁心




點下放大

厚朴半夏飲


材料:厚朴、半夏、茯苓各5克。
功效:厚朴能整腸健胃、袪濕;半夏可除體內濕氣;茯苓利水健脾。



點下放大

豐隆穴


作用:健脾化濕、促代謝,紓解腸胃脹氣、打嗝。
位置:膝蓋外側與腳踝連線正中間點。
按法:用指腹以畫圓方式按壓,帶痠脹感為宜,每次15下,每天按2~3次。




食欲不振




點下放大

烏梅陳皮茶


材料:烏梅3克、陳皮及砂仁各5克。
功效:烏梅可解熱生津、鎮嘔及促進食欲;陳皮理氣健脾、助消化;砂仁化濕行氣、溫脾開胃及止瀉。



點下放大

足三里穴


作用:調理脾胃機能、促食欲、助消化。
位置:膝蓋外側凹陷處往下約4指寬處。
按法:用指腹以畫圓方式按壓,帶痠脹感為宜,每次15下,每天按2~3次。




排便不順




點下放大

枳實杏仁


材料:枳實、枳殼、杏仁粉各5克。
功效:枳實入脾、胃、大腸經,能清熱通便;枳殼增進腸胃蠕動、行氣除脹,杏仁潤腸,用於改善腸燥便秘。



點下放大

水分穴


作用:行氣消脹、促代謝、改善便秘。
位置:肚臍正上方約1指寬處。
按法:用指腹以畫圓方式按壓,帶痠脹感為宜,每次15下,每天按2~3次。



點下放大

醫師說 吃瓜類除濕瀉熱
中醫師 鄒瑋倫


吃苦瓜、大黃瓜、小黃瓜等瓜類,能袪濕瀉熱、醒脾胃,使腸胃機能維持正常,而油炸、辛辣等重口味食物要避免,以免阻滯脾胃運作,導致腸胃不適。





模特兒╱Sora(小羅家族)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uen7969 的頭像
    suen7969

    人生何處不相逢

    suen796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