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土大經解演義  (第八十一集) 

2013/06/18 08:42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大乘無量壽經解》,第八十五面倒數第二行,從經看起:


  「經者,梵語修多羅。直譯為線,義譯為契經。契者,一者契理,理者,實際理體也。二者契機,機者,機宜,眾生根機也,兼指時機,時節因緣也。故契機者,切合眾生水準與時代也」。我們念到這裏。經,是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教化一切眾生的理論、方法這些東西,可是在當時釋迦牟尼佛沒有寫成教材。在古時候大概都差不多,像中國孔子只是言語教導,沒有課本,連個大綱也沒有。我們從這個地方來看,他講經教學四十九年每天沒間斷,過世之後,學生們從記憶當中,把老師所教的用文字記錄下來,流傳給後世,這是佛教經典的來由。經典就是當年他教學的講義,我們現在用講義大家好懂。分量非常之大,結集是個艱巨的工作,由阿難尊者複講。阿難是弟子們,也就同學當中記憶力最好的,他的特長是他記憶好,幾乎聽一遍永遠不會忘記,有這種能力,理解力很強。所以大家就公推他來複講,把釋迦牟尼佛當年所說的重複說一遍。有五百個同學,同學都證阿羅漢果,阿羅漢、菩薩他們在下面聽課,給他做證明他講得沒錯。如果有一個人說,阿難這句話講的,好像佛沒說過,這句就得刪掉,就不能夠流通。所以這樣的嚴格主要的目的是取信於後世,不是多數人通過,一個人有意見就不能夠記錄下來。所以這經典是經過嚴格審查的;換句話說,句句話都是釋迦牟尼佛親口所說的。這是經典的來由。


  「經」這個字是中國字,我們用這個字來翻印度的,印度話叫修多羅,修多羅本來的意思是線。為什麼?因為從前在早時候寫下來這個經,是寫在樹葉上,貝多羅的樹葉,當然那個時候也沒有紙,用貝多羅樹葉,這個樹葉很耐久,能夠放很多年它都不會壞。這個樹葉把它裁成一張一張的,裁成長條,兩邊打兩個孔,一邊打一個孔用線穿上,線穿上這叫一本書,它翻的時候這樣翻法。諸位到故宮能夠看到貝葉經,就是原始的樣子。要翻它的意思,意思應當是用中國的經翻很好,因為中國古聖先賢留下來的教訓,我們都稱為經,所以佛的教訓,也非常寶貴,用這個字來翻是很好。它上面加個契字,這個契就是契理,理是實際理體,理是什麼?理就是事實真相。實際理體,用我們現在的話說,宇宙人生的真相,這大家就好懂。所以一定是講的事實真相,不是瞎說的,不是隨便講的,這第一個事實真相。第二個要契機,就是適合眾生的程度,你講得太深那個聽不懂,你講得太淺那沒興趣,一定要適合,還得要適合時代,所以它這個東西活的。佛經是佛說的,你看這個經典每一個朝代都有很多注解,這個注解是什麼?注解是契機。在每一個朝代、每一個不同的族群社會裏,它需要些什麼,用什麼方法去講,這是活的。佛講的話是原理原則,這些祖師大德他給我們來講解,就把它講得現代化,現前的人都能夠得受用,這叫契機。必須符合這兩個條件。如果說契機不契理,這是魔說,這不是佛說。很適合人,人很喜歡聽,很喜歡但是不合理,不是事實真相,這是邪說。如果契理不契機,那叫廢話,理是很好,大家聽不懂,聽了之後用不上。所以必須要符合這兩個條件,這稱之為經典。這是經的一般介紹這個含義,實際上它還有很多意思,這個我們學佛的同學不能不知道,不知道你就外行。


  「今為省文,略去契字」,中國人喜歡簡單絕對不喜歡麻煩,不像印度人,印度人喜歡麻煩,說得愈詳細愈好。中國人講究什麼?點到為止別羅唆,這中國人。所以中國的語言、文字,在古時候講求四個字的標準,叫簡要詳明,簡單、扼要、還要詳細、還要明白,這樣的言語是好言語,這樣的文章是好文章。可是印度人不一樣,印度人真的叫不厭其煩。我們中國人講東西沒有重複的,文章有重複叫雷同,那不是好文章;但是佛經不是的,佛經是一遍一遍重複。這個重複有好處,對於中下根的人來講好處大,那個簡要詳明真的只有對上上根,中下根的一遍沒聽懂,再去聽不到了。不像佛經,你一遍聽不懂沒關係,後頭還有好多次重複,你慢慢學總會聽懂,這是佛的慈悲,比孔老夫子慈悲多了。孔子、孟子沒有佛那麼慈悲,要求很高,所以「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孔老夫子就不教你,你這個人太笨了。像這房子一樣,告訴你這個角是直角九十度,你就想到那三個角也是一樣。你要沒有想到,一樣一樣的來給你教,孔老夫子不教你,那個人太笨。可是釋迦牟尼佛很慈悲,他教你,他會教你,這個九十度,看看那邊,那邊也是九十度,他不厭其煩,從這個地方就看出佛的慈悲。所以學佛,說老實話比學儒容易,因此佛教到中國來,這佛教是教育,佛教教育比儒家教育發達。為什麼?它方便、它隨和,上中下三根,上上根、下下根他都教。孔老夫子教學,那是總得中上根以上,中上根以下的夫子就不願意教,顯得你太笨了。這是佛教在中國,這個教育在中國推行,能夠普及全民的一個因素,這顯示它的愛心。


  經這個字它有四個意思,這是一般講經一定會介紹的,它有「貫、攝、常、法」四個意思。貫是「貫穿所說之理」,用現在話說,它符合邏輯,它真的是一門高深的學術,現在人講邏輯、講辯證法,在佛法裏用的名詞叫因明。所以佛法裏有因明學有這個科目,因明學就是現在講邏輯、辯證法。這個貫就是它有它的邏輯方法,所以它說得非常有條理、有秩序,中國人所謂是有條不紊,你能很容易聽得清楚、聽得明白。第二個意思,攝,「攝則攝持所化之生(眾生)」,這是攝持,這個持是保持的持,攝持所化眾生。我們中國這些文章,要用這四個字的標準來說,只做到第一個貫,這個字做到,所有文章這個字做到,後頭這三個字未必。這個攝是攝受一切眾生,也就好像是它有一個引力、磁力,你接受之後你就很喜歡它,欲罷不能,這就不簡單。所以佛經讓你看一遍,你還想看第二遍、第三遍,愈看愈歡喜,攝受的力量能夠攝心。但是中國古聖先賢的典籍有,譬如四書五經就有這個能力,你小時候念四書,到七、八十歲的時候念得還津津有味,那就它有這個力量。你看小說,小說看過一遍、兩遍之後,第三遍不想看。再好的小說,我小時候喜歡看,最好的小說像中國這個四部,《三國》、《水滸》、《西遊記》、《紅樓夢》,我大概都看過十遍,可是十遍看了之後一生一輩子再不想看。換句話說,它的攝受力量只有那麼大,超過十遍之後就不想看了。不像佛經,佛經你讀一萬遍都不厭,愈讀愈喜歡,這攝受力量大。第三個字,常,「常則古今不易」,現在人講叫真理,它講的是真理,真理永恆不變。三千年前佛講的是正確的,三千年後的今天還是正確的;在印度教印度人正確的,傳到中國來教中國人還是正確的。也就是說他所說的理論、方法超越時空,這叫常,這一點非常不容易做到。末後一個是法,「法則近遠同遵」,古遠跟現在人,這裏面教給你這些方法,你都要遵守。能符合這四個條件,才稱之為經。一般人寫的文章,它不具足這四個條件,不能稱經;具足這四個條件可以稱經,像在中國四書能稱經,確實四書有貫攝常法,符合這四個條件。講五經裏面,那就有大部分。在現代這個時代,可以用它的精神,不能用它的方法,那是符合於那個時代。這跟佛經不一樣,佛經裏面講的是活的。「上述四字,可盡經字之義」,這是一般人解釋這個經,都用這四個字,貫攝常法。


  「又佛所說者通名為經」,釋迦牟尼佛所講的。「故題中經之一字是通名」。凡是釋迦牟尼佛所講的都稱之為經,所以經是個通名。世間所有一切聖賢它也稱經,但是經不一定有貫攝常法這四個字的意思,雖然都稱經,貫攝常法這個定義,有很多它不能夠符合;那就是佛經比其他經典要勝一籌。這些介紹的這是通名。下麵說「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這十四個字「是本經獨具之別名」。都是佛說的,跟佛說其他經不一樣,這是別名。所以這個經的題目十五個字,有通題、有別題,上面十四個字是別題,下面一個經字是通題。


  「諸經立名,不離人法喻。或單或複,可得七類:單一者三,具二者三,具足者一,共成七類」。這是講佛經的題目它有規矩的,它不是隨便說的。所以內行的人一看,這個經是不是真的,還是偽造的,偽造的搞這個題目不符合這個原則,不符合這個原則就不是真正的佛經。真正佛經一定要符合這個原則,就是七個標準。七個標準,總的來說,不外乎「人、法、比喻」,題目上一定以這個為原則。「單人」,只有用人做題目的,「《阿彌陀經》,阿彌陀是人」,阿彌陀是別題,經是通題,這個經題裏只有人,沒有法、沒有比喻。「單法,《大般若經》,般若是法」,沒有人,沒有喻是沒有比喻。「單喻,《梵網經》」,這個梵網是大梵天的羅網,這是比喻大梵天的羅網,所以梵網是比喻,沒有人、沒有法,這叫單三題。複二題也有三個,複它有人法,題目裏有人、有法,《文殊問般若經》,文殊是人,般若是法,這裏頭沒有比喻。法喻立題,《妙法蓮華經》,妙法是法,蓮華是比喻,這裏頭沒有人。人喻立題,《菩薩瓔珞經》,菩薩是人,瓔珞是比喻,這裏頭沒有法,這叫複三種立題。人法喻統統具足的,這三個都有的,具足人法喻,《大方廣佛華嚴經》,這個題三個都有,佛是人,大方廣是法,華嚴是比喻,所以它人法喻都有。這是佛經立題的七個原則,與這個不相應的話,那一定不是佛經。如果說佛經那是假的,那不是真的;真的佛經一定是不違背這個規矩的。


  「今本經題亦具足人法喻」,夏老居士會集這個經題,人法喻具足。「題中佛字表此土果人」,這個佛是釋迦牟尼佛,是我們這個地方證了果的人,果人是證到佛果的人,是釋迦牟尼佛。我們學佛一定要知道,無論在什麼地方要跟人說清楚,人家要問起佛,佛是教育,我們接受釋迦牟尼佛的教育,這講起來佛不是宗教,與宗教風馬牛不相干。我從接觸佛教,方東美先生介紹的時候,我是學釋迦牟尼佛的教育,我不是搞宗教,這個我們要搞清楚、搞明白。我們這個協會是佛陀教育協會,不能夠含糊不清讓人家產生誤會。佛、菩薩、阿羅漢是佛陀教育的學位名稱,也是通稱,佛是最高的學位,菩薩是第二個學位,阿羅漢是第三個學位,跟現在學校裏面博士、碩士、學士一個意思。釋迦牟尼他修學達到最高的層次,稱他為佛陀;像經本裏面所講的,文殊、普賢他沒有達到最高,修得也很不錯,他是菩薩學位;裏面還有舍利弗、目犍連那是阿羅漢,第三個學位。學位的名稱,他不是神,他不是仙,他是人,總得要搞清楚、搞明白,我們才在佛法裏學到真正的東西,對我們有利益了。


  最普遍的利益,身心健康你要不要?這頭一個,你學這個肯定你得到的。佛家講長生不老,這話是真話,不是迷信,可惜我們功夫不到家,我們功夫要提升,提升到什麼境界?提升到阿羅漢就行了,阿羅漢就長生不老。我們現在是沾一點皮毛,這點皮毛的光,你們大家都看到,年歲是不斷在增長,可不衰不老,這真的不是假的。我是一九九九年在新加坡講經,新加坡有個居士她是天主教的修女,來看我,要皈依佛門,她問我她有沒有條件皈依?我說「沒有問題,你條件具足。」我給她做皈依,她那個時候一百零一歲,號稱一百零一歲的年輕人。她在做義工照顧老人,老人都是七、八十歲,她服務,每天照顧他們,她照顧二十多個老人,很難得!現在身體還非常健康,前幾天我聽說她想到新疆去,一個老人院,到那邊去服務半年。一九九九年一百零一歲,今年二0一0年,應該是一百一十一歲可能是,不止,一九九九年一百零一歲,今年一百一十二歲。一百一十二歲她去做義工,還去照顧六、七十歲的老人,她不老,她說她是年輕人。頭一個你身心健康,你沒有煩惱,你有智慧,煩惱輕、智慧長。你一家家庭和睦、事業順利,你居住這個地區和諧,那怎麼不好!這是佛法現前利益。一個這樣的修行人住在這個地區,量子力學家告訴我們,他住在這個地區,他這個附近的範圍犯罪率肯定很少,什麼原因?磁場好。一個道場建立在此地,真正學習的人很多,這個地區犯罪率就大幅度的下降,這是事實。所以我們說到佛法僧,總要懂得它真正的意思,否則人家叫我們講就是迷信,這是很大的錯誤。所以此地這個佛字,此土果人,就是在我們這個世間,他的修學已經拿到最高學位的一個人。


  「無量壽是彼方果人」,無量壽是西方極樂世界,也是最高學位的阿彌陀佛,阿彌陀就翻作無量壽,佛是學位的名稱,他的學位跟釋迦牟尼佛的學位是相同的、是平等的。「故題中具兩土果人」,這一個經題裏兩個人,不是一個人,是兩個人,都拿到最高學位。「莊嚴清淨平等覺」這七個字是法,「大乘二字」是比喻,「乘者」,古音念勝,我們現在一般都念乘,古音念勝,是車,那個時候是馬車。「此經可運載無量眾生咸達寶所」,這個寶所,用現在話講是寶地,這部經可以運載我們到達西方極樂世界的寶地。如《法華經》裏面講的「大白牛車」,大白牛車就是馬車,馬車在古時候是最大的車可以能坐很多人。我記得我小時候在南京念書,那個時候念初中,南京交通工具很少,馬車很多,馬車很便宜,好像一、二個銅板,很便宜。一個馬車上,我記得常常我們坐十四個學生,小朋友十四個人坐一輛馬車上學。所以用大乘來比喻,大乘就是大的馬車。


  「諸經皆具教行理」,這一切經,一切經的經這個字有四個意思,這裏頭省掉一個,應該是教行理果,一部經一定有這四個意思,它此地把果略掉,果就是證果,拿到學位的。「佛說大乘是教」,這是教學,「莊嚴清淨平等覺是行」,所以那是教經,這是行經,你得做到,你不做到不行,「無量壽是理」,無量壽也是果。經題的解釋,古今祖師大德並不完全相同,有些人他有他的一種講法,但是講的都合理,如理如法都能夠成立。所以一些大乘教我們多看看,古來祖師大德講的東西,你能夠把它融會貫通,多參考幾種的本子。《無量壽經》,在中國古時候有兩個注解的本子,可以參考。日本注解的本子更多,有二十多種,前面我們看到的,黃念祖老居士介紹的,多看看別人對經題、玄義的講法。老修行真正深入經藏的,他往往不看你在經裏面怎麼講法,他不看這個,他看玄義。玄義是什麼?是你修學的心得報告,這個裏面有你自己的境界,老修行喜歡看這個東西;初學的人喜歡看經的一句一句怎麼講法,看注解。


  「無量壽表三際一如、涅盤常住之法身本體」。三際是講過去、現在、未來,也就是說三世諸佛所證的理體,這個理體一般講諸法實相,一切諸法的真相,哪里是迷信!現在科學、哲學所探討的什麼?宇宙萬物的真相。經過這麼多年代,古今中外這些哲學家、科學家在探討,可以說有相當成就可觀。但是還有許多疑問不能解答,講到宇宙的起源,科學家現在以為是大爆炸,但是大爆炸不能自圓其說,是什麼東西爆炸的?什麼原因爆炸的?這講不清楚。說大爆炸只看到一個現象,這是在望遠鏡上看到的,看到所有的這些星球,好像都是遠離我們向外太空飛去,這是一種爆炸的現象,從這個地方。這個不能自圓其說,只是暫時是從這個現象裏面觀察,得到這麼一個結論,還得繼續研究。現代的量子力學又發現,發現什麼?發現物質現象的生起是無中生有,速度非常快,出生之後刹那之間它就消滅。這個說法跟佛經上說法非常接近,所以佛法講宇宙的源起是賴耶源起,就是阿賴耶的源起。阿賴耶是什麼東西?阿賴耶的確現在被量子力學家發現。但是還有一個問題,阿賴耶從哪來的?這他就沒有辦法。佛經能說得出來,阿賴耶從什麼來的,為什麼會有阿賴耶。


  所以方東美先生當年把佛法介紹給我,釋迦牟尼佛是大哲學家,我跟他學哲學,我們要找哲學家,我們不找宗教,我們不找迷信。他說「釋迦牟尼是大哲學家,佛經是全世界哲學的最高峰,學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我被他這樣子改變了以前錯誤的觀念,以為它是宗教,以為它是迷信,這樣把錯誤觀念轉過來。學了,我從方老師那裏開始到今天五十九年,明年就一甲子,這五十九年的學習,證明了老師的話是真的,不是假的。所以對老師的恩德念念不忘,要不是他的指引,我們怎麼知道世界上有這麼好的東西,就在面前當面錯過,你說多可惜,多少人當面錯過。現在我們這五十九年的研究、學習,發現了不但它是哲學的最高峰,它還是科學的最高峰,今天科學不能解決的問題,哲學不能解決的問題,在大乘經上全有。科學家所發現這個問題,我們一展開佛經愈來愈接近,能不能終極到佛的境界?不能。為什麼不能?佛在大乘經上講的,意識就是分別心,意識心能力很大,我們的想像是第六意識,對外能夠緣到遍法界虛空界,這是我們今天科學裏面講宏觀世界,整個宇宙你能夠攀緣得到,對內你可以緣到阿賴耶。量子力學今天真的緣到阿賴耶,講到阿賴耶的三細相,當然沒有佛經上說得那麼清楚、明白。他今天講的宇宙之間發現了,宇宙之間什麼都沒有,只有三樣東西。就跟法相唯識裏面講,法相唯識家不承認宇宙之間有任何東西,他承認是唯識,只有識,唯獨有識,識就是三細相,業相、轉相、境界相,它用這個名詞。現在量子力學家說什麼?物質、能量、資訊,就是阿賴耶的三細相。能量就是阿賴耶的業相,說的名詞不一樣,是一樁事情,資訊就是阿賴耶的轉相,境界相就是現在科學家講的物質。跟法相裏面講的完全相同,不簡單,這是宇宙的奧秘。


  佛說了,什麼時候能見到這個奧秘,什麼樣的人?在佛經上講八地菩薩,那定功。所以科學家用儀器去觀察、去發現;佛法不是的,佛法用定功,他入很深的定,在定中看到了。定中裏面沒有時空的界限,沒有空間維次,他是直接看到的,所以他看得比科學家清楚;科學家是借著儀器,他的念頭沒斷。所以佛說必須把念頭斷掉,你不能用心意識,你用心意識你見不到真相,為什麼?你所見的是幻相,心意識也是幻相,幻相能緣幻相,幻相緣不到真相。所以就是說他決定不能見性,科學家、哲學家如果把分別、執著、起心動念放下,他成佛了,他才能真正見到真相。所以我們可以說,量子力學家到佛法的邊緣上,他能夠真的進一步突破,把起心動念、分別、執著放下,他就證得,不需要用科學儀器,不用那麼麻煩。所以這就講的實際理體,講三際一如。「涅盤常住」,涅盤是梵語,涅盤翻作不生不滅,「法身本體」,這在佛法裏叫做真如,也叫做真心,也叫做本性,名詞很多,幾十個。佛為什麼一樁事情說這麼多名詞?這是他教學的善巧,叫你不要執著名字相,怎麼說都可以,只要說的是這樁事情,破執著、破分別!說一個名詞你就執著、你就分別,說幾十個名詞都說這樁事情,名相是假的,別執著,你才懂得佛講的真實義。


  這個東西,法身本體「亦即眾生本具之佛性」,法身本體就是自己的佛性,「是心是佛之本心。故判屬於理,蓋其為實際理體也」。講到最後宇宙跟自己是一不是二,這是什麼?這把佛法裏面倫理關係說出來,佛法的倫理講得不得了,究竟圓滿。中國老祖宗講倫理,舉現在我們一個家族,從家族推到外頭「凡是人,皆須愛」。佛法的倫理講關係,不但是一切人跟自己是一體,老子所說的「天地與我同根,萬物與我一體」,這兩句話跟大乘佛法所講的非常接近。佛法的倫理講到什麼?花草樹木跟自己是一體,山河大地跟自己是一體,虛空法界跟自己是一體,這把倫理講圓滿,講到究竟。關係搞清楚了,自性裏頭第一個德,第一德是什麼?是愛。佛不叫做愛,因為愛怕人家產生誤會,愛裏面有情,那個愛就有問題,就不是真的,會變;佛法叫慈悲,慈悲就是愛,慈悲裏面有智慧沒有情。覺悟的時候叫智慧,迷了的時候智慧就變成情,叫情識。所以智慧跟情識是一樁事情,一個體的兩面,悟的時候是智慧,迷的時候叫情執。佛叫我們覺悟,不能叫我們迷惑。十法界的眾生都迷而不覺,到什麼時候才真正覺悟?《華嚴經》圓教初住以上覺悟,他心裏面完全是智慧,不再有情執。在十法界裏面,佛法界九分覺悟,還有一分情在裏頭沒斷。到圓教初住菩薩這個地位,情沒有了,十分的智慧圓滿現前,那才管用,才不退轉,才不會墮落。所以佛法的教學,終極的目標是叫我們回歸自性,自性裏面圓滿的智慧就是實際理體。


  「佛說大乘是教,即依此無量壽之理體,直指大乘為喻,為宣說眾生本具之大經,判之為教,義甚分明」。這個意思很清楚、很明白,這是黃老居士說的,這個經他這裏頭一句話說得很好,眾生本具之大經。我們今天學《無量壽經》,學誰的《無量壽經》?不是阿彌陀佛的,不是釋迦牟尼佛的,是自己的。為什麼?我們自己心裏頭,真心裏頭,清淨心裏面本來具足「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我們中國人也講本性,《三字經》上,前面一句「人之初,性本善」,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在《三字經》上用一個字就是善,本性本善。善是什麼意思?就是經題上的十四個字。自己的,不是外面的,學這個幹什麼?學了我們回歸到本善,你就成佛了。我們現在是怎麼樣?現在是我們「性相近,習相遠」,我們的性都是一樣的,都是清淨平等覺,都是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都是。可是現在迷了、偏了、邪了,這偏到習性,習性是什麼?自私自利、是非人我、名聞利養、貪瞋癡慢,搞這個東西去了,偏了。接受佛陀的教育為的是什麼?從我們那些偏邪回頭,回歸到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回到我們本善,從習性回歸到我們的本善就對了,這就叫佛陀的教育。佛陀的教育是什麼?你本來是佛,你現在迷了、偏了叫做眾生,眾生沒事情幹,去搞六道輪回,搞得那麼辛苦還在怨天尤人,不知道自作自受。真搞清楚、真搞明白,原來這是世出世間真是最好的教育。


  方老師晚年在臺灣教書,從我認識他,一直到他過世,二十多年當中,他在學校開的課程全是佛經,但是他不是講的一部一部經,他講大意。他教學也像釋迦,也像孔子,他教學沒有講義的,沒有課本的。好在那個時候他還比李老師開通一點,李老師講經不准人錄音,錄影更不准,你要是帶答錄機去他不講。但是我們方老師准許學生錄音,這也不錯,你看他的《全集》,學生寫的,從哪里?從錄音帶上寫下來的。他自己寫的書不多,只有幾種,現在《全集》那麼大的分量,是他講的記錄下來的。他不喜歡用書,也不喜歡用講稿,跟你聊天叫天馬行空。我跟他一段時間,他是特別為我一個人講的,所以我是很特別的一個學生,同學當中都很羡慕。在香港唐君毅先生是他的學生,早期的學生,這都是很有成就的。所以古人用的方法,現在還是有人用,但是學生要有一定的程度,沒有一定的程度,聽不懂他講的東西,真聽懂了非常有趣味。


  所以要曉得,一切佛經,不單是這一本,全是自性,性德的一分,一分就是全分,《華嚴》說的「一即是多,多即是一」。這樁事情,剛剛好又被量子力學發現,量子力學發現任何一個細胞,一個分子比細胞還小,一個分子這裏面都有宇宙圓滿的資訊,他發現這個。在佛法裏面這個講得很多,佛法講微塵,每一粒微塵裏面都有整個宇宙的全體,微塵裏頭有世界,世界沒縮小,微塵沒放大,裏面就有圓滿的世界。這個世界,《華嚴經》上跟我們說的,我們念過,誰能夠到微塵世界去?普賢菩薩,普賢菩薩能到微塵世界裏面去參學、去教化眾生。每一粒微塵都是這樣,沒有例外的,一即是多,多即是一,一多不二。在自性裏頭沒有大小、沒有遠近,沒有遠近就是沒有空間,沒有先後就是沒有時間,沒有對立,這是性德圓滿的透露。


  下面跟我們說,「又從教起行,故下文中莊嚴清淨平等覺即是佛所教化之妙行也」。莊嚴,我們今天講美好,清淨平等覺就是我們修學的。我也有我的一個講法,我的講法跟他不一樣,我覺得我那個說法大家更容易懂。我把它配在修學的三個階段,阿羅漢、菩薩、佛,放下執著,於世出世間一切法不再執著了,清淨心現前,這就是阿羅漢,你第一個恢復的清淨心;再進一步把分別放下,不再有分別的念頭,你心就得定了,沒有分別了平等心現前是菩薩。阿羅漢還有分別,菩薩沒有分別了,最後起心動念都沒有了,覺那就是佛陀。所以清淨平等覺是修學的三個層次,三個階段,上上根人頓舍,起心動念、分別、執著他一下就斷掉,像禪宗六祖惠能那樣的人,他能夠一下放下那就成佛,凡夫就成佛了。所以在理論上講凡夫成佛需要多少時間?一念。一念凡夫能成佛,那你想我們一念能不能消滅我們的罪業?你不就明白了嗎?無量劫所造的罪孽一念覺就沒有了,就都消了,成佛了。


  佛在經上有個比喻,「千年暗室」,這個房間一千年黑暗,沒燈,燈光照不到。千年暗室比喻什麼?比喻你造作罪業的時間很長,罪是很重,點一盞燈就照亮,黑暗就沒有了。所以我們懂得這個道理,放下起心動念就成佛,起心動念在大乘經裏面叫根本無明。所有一切虛妄的現象,十法界依正莊嚴是幻相,「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這大家都會念,你能感覺到嗎?我們把它分成階段,於世出世間一切法不執著,六道就沒有了。由此可知,造成六道最嚴重的是執著,執著沒有了,六道就沒有了,還有四聖法界,聲聞、緣覺、菩薩、佛,那是什麼?分別,你有分別就有。分別沒有,分別沒有四聖法界沒有了,十法界也沒有了,剩下來叫一真法界。起心動念,起心動念沒有了你超越十法界。我們現在明白,諸佛如來的實報土所以能存在,是因為無始無明習氣沒斷乾淨,他現的這個相;如果習氣斷乾淨的時候,這個相沒有了。所以「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佛沒有說諸佛如來實報土除外,沒說這句話。沒說這句話;換句話說,實報土也是這樣的,也不是真的。無始無明習氣斷盡了,那是什麼樣子?還有,淨土裏面講的常寂光土現前。常寂光就是我們的自性,常寂光就是本際,常寂光就是此地講的本心,常寂光就是此地講的實際理體,回歸常寂光了,常寂光是自性。


  惠能大師明心見性見什麼?見到常寂光,常寂光是什麼樣子他說出來了,這是科學家說不出來的。第一個清淨,「何期自性,本自清淨」,一絲毫染汙都沒有,從來沒有染汙過,在六道沒染汙,在阿鼻地獄也沒染汙,你的真性從來沒染汙。第二個「本不生滅」,不生不滅,永恆的。第三個「本自具足」,常寂光裏什麼都沒有,它不是物質也不是精神,它也不是自然現象,但是這些東西都藏在裏頭,它沒有顯示出來。本自具足,好像我們電視機一樣,我們把電源關掉什麼都沒有,你不能說它沒有,你把電源打開它現出來了。這就佛家講的隱顯,常寂光裏面這隱,它什麼都沒有。如果遇到緣,「能生萬法」,能生萬法是顯,生十法界、生諸佛實報土那是顯。顯的時候你不能說它有,不顯的時候你不能說它無。自性本定,所以這定太重要了,惠能大師講「何期自性,本無動搖」,也就是真心不動的,會動的是妄心不是真心。我們講起心動念、想東想西妄心,不是真心,那是阿賴耶的第六意識,這個要搞清楚。科學充其量,真是如佛所說,能發現阿賴耶,他不能見性,為什麼?見性需要把妄想分別執著放下,科學家沒放下這個東西,所以他就見不了性。科學到這個境界就不能再向上提升,他還想追究,探討宇宙本體,但是找不到,決定找不到;放下就找到,這就是要修定功。所以莊嚴清淨平等覺即是佛所教化的妙行。


  「一句阿彌陀,以之莊嚴自心,清淨自心,是即依教修行也」。這是回歸到淨土宗,回歸到這一部經裏面給我們講的修行方法,就是一句阿彌陀,「發菩提心,一向專念」。特別是在現前這個社會,災難很多,我們放下萬緣,一切放下,真放下像釋迦牟尼佛一樣,心裏面只有一句阿彌陀佛,除阿彌陀佛之外什麼都沒有,你的心好快樂、好自在!那才是方先生所講的「人生最高的享受」。自己有把握決定生淨土,在這個世界上多住一天多努力一天,幹什麼?提升品位。怎麼提升品位?絕不留戀這個世間,你的品位才能提升。對這個世間絲毫牽掛那是一條繩子綁著你,你走不了,你就錯了,一切放下。所以我們生在這個時代,對於一個修行真正想證果、想成佛的人來講,好環境。災難多是好環境,它逼著你非用功不可,逼著你非放下不可,叫逆增上緣。如果是太平盛世,一切都能夠稱心如意,你不想去,還想在這個世界上多活幾年。如果看到現在災難這麼頻繁,心裏想巴不得我趕快去,今天去最好。這種心成就你勇猛精進,讓你在這個環境裏面警覺心很高,絲毫不迷惑。所以我們在講席上常常講,這世間人人是好人,事事是好事,來找麻煩的、來障礙的,都是好人、都是好事。為什麼?讓我們對這個世界一絲毫留戀都沒有,這個對修行人是大好事,你這一生決定成就,而且很快成就。


  下面說,「不假方便自得心開」,不假方便,不需要再藉別的方法來幫助,就這單單一句阿彌陀佛就行了,自得心開,心開就是開悟,這就是明心見性。「圓顯本具之平等覺,是以行顯理也」,我們真念、真幹,你這個念佛裏頭你有定,定就生慧,真放下的時候清淨心現前、平等心現前,哪有不開悟的道理!這一開悟所有業障都消了。我們想想看,唐朝那個時候,惠能大師在五祖方丈室裏頭真的開悟了,業障消盡了,為什麼還在獵人隊裏躲了十五年,法緣才成熟,為什麼?你自己業障消了,眾生福報沒現前,眾生有業障那個沒有辦法,你沒有辦法代他消。必須眾生的業障也消掉,你才能幫得上得忙,這就叫什麼?佛不度無緣之人。眾生有業,眾生可憐,還不能接受,你得慢慢等他,惠能大師能等十五年。以後這些菩薩們都幫助他,印宗就是菩薩,那還得了,一點嫉妒心都沒有,這是菩薩不是凡人。有嫉妒心,打壓他,總想控制他、利用他、佔有他,來搞自己的名聞利養。印宗不是的,印宗發現他真的是從黃梅那裏得法的、傳衣缽的法師,那時候居士沒剃頭,印宗給他剃度。所以印宗是六祖的剃度師,剃完頭之後,印宗拜他為師父,拜他做老師。所以惠能是印宗的傳法師,印宗是惠能的剃頭師,這個不得了。印宗當年在嶺南、在廣東這一帶名氣很高,法緣很盛,他一拜他做老師,把他抬起來,一下抬舉出來了。印宗做他的護法,請他來講經教學,誰不服?誰不聽?印宗帶頭來聽、帶頭來學。這就是佛法講的,「一佛出世,千佛擁護」。


  「又得往生者悟無生忍,從體起用,複以此平等妙法,平等普度一切眾生,往生淨土,同證大覺,複是從眾行顯理也」。往生才真正證得無生,無生法忍地位高了,在大乘經上講的登地的菩薩才證得,真正證得無生法忍七地以上。什麼叫無生法忍?其實我們現在也知道,我們現在不是證悟,是解悟,不是證悟不管用,不是我們境界。我們確實知道,為什麼?你讀了彌勒菩薩跟釋迦牟尼佛的對話,就知道一切法不生、一切法不滅。忍是你承認、你同意、你認可,一切法真的不生。法是什麼?彌勒菩薩跟我們講的,「一彈指三十二億百千念,念念成形」,形是物質現象,「形皆有識」,識是精神現象。精神現象跟物質現象從哪來的?是那個念頭累積連續的一個幻相。這個說法是量子科學家說的,因為他也發現,他發現物質、精神是突然發生,無中生有,時間很短,才生下就滅掉了,就沒有了,這就是無生的現象。科學家是用儀器證得的,還沒有真正搞清楚;但是修行人是定功證得的,定功是什麼?他清淨心現前。科學家跟我們一樣,分別執著沒離開,在儀器裏觀察到的,物質是這麼回事情。


  所以這些科學家說,宇宙之間,根據他研究這個原子,研究這些基本粒子,得到最後的結論,宇宙之間沒有物質這個東西,物質跟精神現象,都是意念累積連續的一個現象。所以我們在《華嚴經》上常常跟同學們提醒,這個現象是個相似相續相,不是真的相續,真的是每一念產生的,物質現象跟精神現象都是獨立的,跟前念、後念都不一樣,念念都不一樣,它相似它不完全相同,所以不能說相續,講相似相續。所以我覺得科學家這個說法說得好,他說是累積,念頭累積一個連續的幻相,這個說法說得很好,講得很清楚。這無生忍你真正承認它,知道這個東西不是真的,包括我們身體,你這就放心,放心就自在了,一放心你整個身體裏面的細胞都恢復正常。你不放心,今天想這個,明天心裏想到肝,明天想到肺,後天想到心,它裏頭總是在緊張,緊張怎麼樣?就容易產生病態,這細胞就產生變化。你一切都知道正常的,一生馬上就滅了,你根本就不再去想它了,事實真相瞭解,隨它去吧!全恢復正常了,本來有病態的細胞都恢復正常。所以這學佛起碼的好處,學到什麼?你不生病!再告訴你,你不死了,生死是假的,這是真的,不是假話,絕對不是迷信。


  所以生死,佛法講了生死,了是什麼?明瞭,對生死是個什麼事情真的搞清楚、搞明瞭了,所以你對它一點恐怖都沒有。生死是什麼事情?換一件衣服而已。這物質的身體使用一段時間不好用了,不好用換一個;就好像衣服穿髒了、穿破了,或者穿了不喜歡,換一件,這很平常的事情。精神不滅,你不但是換,你看這身體丟掉了,還有靈性。我們講靈魂,靈魂在迷,覺悟之後不叫靈魂,叫靈性。學佛不是為別的,提升自己的靈性,身體是個附帶的,靈性附在這個身上,這個身上一點毛病都沒有。因為靈魂有迷,迷了它有妄想分別執著,靈性不迷,所以就形成像佛經上所講的「金剛不壞身」,轉迷為悟就金剛不壞身。從體起用,這是什麼?這是應化在世間,從體起用。再以這個方法,清淨平等覺的方法平等普度一切眾生,這個方法妙極了,清淨平等覺就在這一句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這一句全是梵語,它的意思可以用清淨平等覺來翻譯。阿彌陀佛什麼意思?清淨平等覺,用這個方法來度一切眾生,幫助他往生極樂世界同證無上菩提,大覺是無上菩提,就是回歸自性。這是從眾行顯理,眾行是許許多多的行門,包括我們日常生活、工作、處事待人接物,全都是阿彌陀佛,全都是清淨平等覺。要緊的是我們要真的明白,真的會用,會用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在生活、工作、處事待人接物,心裏有阿彌陀佛,心裏面除阿彌陀佛之外什麼都沒有,就是這句話的意思。心裏不要想清淨平等覺,就想阿彌陀佛,簡單四個字,它就是的,就入這個境界。在生活當中清淨平等覺用上了,工作裏頭用上了,待人接物用上了,眾行當中顯理,這自性。


  「若以經題配三大」,三大是體相用,經題裏有沒有這個意思?「無量壽是體大,莊嚴清淨是相大,平等覺是用大」,真的,三大的意思有,很明顯。我們再看下面,「依《漢譯》無量清淨平等覺即阿彌陀佛義」。五種原譯本裏頭,漢譯本它的經題是《無量清淨平等覺經》,這個題是從義譯出來的,梵文的原文就是阿彌陀。「更可以本經題配三覺。無量壽佛,是我本覺。發菩提心,一向專念,以莊嚴自心是名始覺。始覺合本覺,直趨究竟覺,即題中清淨平等覺也」。這是配三種覺,始覺、本覺、究竟覺,這裏面本覺是理體,始覺是開始修行。我們成天迷而不覺,諸位要曉得,念佛就是覺而不迷。可是你得懂得,如果你不懂,你不聽經,你不學教,你念這句阿彌陀佛還是迷惑顛倒,迷信,阿彌陀佛什麼?不知道。人家說阿彌陀佛是什麼?我家供的佛像當中就是阿彌陀佛,他就指這個,根本不知道阿彌陀佛是什麼。阿彌陀佛是自性,是自己的本性,是自己本性裏面所具足的清淨平等覺。瞭解,他念的時候就相應,就跟密宗那個方法一樣叫三密相應,手結手印,手印就是我們現在講手語,口持咒,心裏面觀想,統統相應這才行。我們念這句阿彌陀佛也是一樣,念阿彌陀佛的時候合掌念也行,恭敬。掐著念珠念也行,念珠拿在手上不掐也行,為什麼?提醒自己,念珠不掐提醒自己,這就等於手印,等於結印。這一句阿彌陀佛不離口,就像持咒一樣,心裏面乾乾淨淨一塵不染,或者口念佛,心裏頭有佛,就是一個阿彌陀佛,知道阿彌陀佛就是自己的自性,知道阿彌陀佛就是自己的清淨平等覺,知道阿彌陀佛就是自己的大圓滿,這不就沒有兩樣嗎?一樁事情。比密教還簡單、還方便,密教裏頭規矩很多,這個沒有,全給你放鬆。所以你要會念,真的一個法門就是一切法門,這一句阿彌陀佛,大乘、小乘、顯教、密教、宗門、教下全都包括了,你說這法門多殊勝,這個法門多微妙!


  下麵「又可解為平等覺是我本覺。起心念佛,以自莊嚴,是為始覺。始本不離,直趨覺路,頓入寂光,證無量壽。如是則平等覺是我因心,無量壽是我果覺。如是妙義輾轉無盡,悉在一題之中」。都在這一個經題的裏面,經題裏面含無量義,這是真的不是假的。「是故《圓中鈔》疏曰:聞首題名字,獲無量功德。鈔曰:如《金光明》,及諸大乘,多作此說」。這個我們在大乘經古大德注疏裏面看得太多了,不但經題具足圓滿的無量義,我們在講席當中給諸位報告過,一句阿彌陀佛具足無量義,這一句阿彌陀佛,裏面具足融攝十二部經的名題,就是這個經十二種翻譯,每一個題目都在佛號當中。所以你念這句佛號,十二部的名題都念到,念名題全部經念到了,這全部經念到,就等於念到全部的《華嚴經》,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說一切經,一部沒有缺。黃念老對於經題的解釋,我們就學到此地。


  下面我把我過去講這部經,我對這個經題怎麼講法,簡單給諸位說說。我們現在講這一部經是第十一次,前面講過十遍,但是十遍我們沒有講黃念老的注解,只是講經沒講注解,參考注解取它部分,這一次注解一字不漏的我們來學習。「佛說大乘」,佛是釋迦牟尼佛說的,這個意思很明顯,佛是釋迦牟尼佛,本師,說是暢悅本懷。佛出現在這個世間目的何在?是為了廣度眾生,是為了幫助眾生快快的成佛。那什麼方法幫助眾生一生就能成佛?就這個法門、就是這部經,佛看到眾生的機緣成熟了。什麼叫機緣?他能信,他聽得懂,他能理解,他聽明白之後他肯幹,肯發願往生,這個機緣就成熟。佛就給大家講這部經,滿你的願,你這一生肯定如願以償,生到極樂世界,親近阿彌陀佛,到西方極樂世界修行證果,跟他一樣成佛度生,這是「佛說」兩個字的意思。


  「大乘」是智慧,因為世尊在《華嚴經.出現品》上告訴我們,「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我就把經題上跟這個融通,相配合,「大乘」就是自性本具的智慧,「無量壽」就是自性本具的德,「莊嚴」就是自性本具的相好,智慧德相這是果。果當然有因,因是什麼?因是「清淨平等覺」,修這三個因,你就證大乘無量壽莊嚴的果,佛果。清淨,我們學佛人修什麼?就是修清淨平等覺。用什麼方法修?八萬四千法門,八萬四千那是方法、門道。修什麼?就是修清淨平等覺的,這個經上直接給我們指出來。清淨平等覺就是三學三慧,三學是戒定慧,清淨是戒,平等是定,覺就是慧,戒定慧三學。清淨平等覺就是三藏,這三藏十二部經典,三藏,清淨是律藏,平等是經藏,覺是論藏,你看三學三藏。又是三寶,清淨是僧寶,六根清淨一塵不染,那叫僧寶,持戒的人。今天問題出來了,在家學佛十善業道做不到,出家學佛沙彌律儀做不到,問題出來了,所以無論在家、出家學佛都不能成就。我們在這幾十年當中看得太多了,想了多少年才想到為什麼會有這種現象,為什麼古人不是這樣的,古人在家、出家都能夠修行證果,為什麼現在人不行?


  想來想去,終於把這個問題的根找出來,我們中國人從滿清亡國之後到現在,這一個世紀一百年,我們把紮根的教育疏忽了。在從前確實,在民國二十年前,滿清亡國之後二十年影響還在,那個時候社會上普遍的人重視倫理、道德、因果教育,很重視。我們小時候沾一點邊,這個紮根教育重要。中國古諺語說「教兒嬰孩,教婦初來」,教兒子是什麼?嬰孩,生下來是嬰孩。教媳婦,你娶太太進門的時候就要教她,教婦初來,否則的話她養成習慣不聽你的了。小孩從生下來就得教他,生下來他眼睛睜開會看,他耳朵會聽,他雖然不會說話,已經在學習,他學什麼?學大人。頭一個是父母天天帶著他,父母的起心動念、言行舉止他都有印象,從出生到三歲這一千天這叫紮根教育。這個一千天教好了,古人講的「三歲看八十」,三歲的一千天教得好,八十歲不會變,有這個底子!民國初年之後中國社會不安定,軍閥割據,接著跟日本人打仗,八年抗戰完了之後,我們中國戰敗了,沒有戰勝戰敗了,敗在哪里?我們中國傳統文化丟掉了,家教沒有了。不但家教沒有了,家沒有了,要知道中國古時候的家是大家庭,五代同堂不分家的,所以家有家規,有家道、家規、家學、家業。全部都沒有了,抗戰勝利之後完全沒有了,這是我們打敗,表面是勝利,實在是打敗。


  如果真的是打勝了,我們今天的社會應該是長治久安,應該是像漢唐盛世一樣,泱泱大國。為什麼今天我們還這麼苦,社會動亂這就敗了,我們表面上是勝利了,精神上完了,這個原因我們不能不知道。所以我就想學佛,我們要把這個紮根教育找回來,紮根用什麼?用儒釋道的三個根,這大家疏忽了。儒的根是《弟子規》,道的根是《太上感應篇》,佛的根是《十善業道》。如果這三個根從小就把他教好,《沙彌律儀》很容易,《十善業道》各個能做到。這才讓我們想到為什麼從前人學佛那麼容易成就,現在不行,現在紮根教育誰在教?電視在教,學生上學了網路在教。教什麼?教暴力、色情、殺盜淫妄。你學佛的根是紮在暴力、色情、殺盜淫妄上,你佛怎麼會學得好?社會怎麼會有安定?怎麼可能沒有災難?這問題全暴露出來,我們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所以這麼多年來,我極力提倡要學三個根,補習得惡補。學佛從哪里學起?從《弟子規》學起,《弟子規》做不到,你學一百年、學三百年都沒用處,你沒根。《感應篇》要做到,《十善業道》就沒有問題;你不在這上紮根,真的三百年,充其量不過是學者而已。頂多像我在英國所看到的,那些漢學家、那些著名的教授,就像他們那樣的,佛法真正的受用你得不到,眼前的利益你都得不到,眼前我講了,健康長壽,煩惱輕、智慧長,這是你現前你得到的。你還是煩惱多,智慧沒有,那怎麼行?錯了!錯在疏忽了根本。這紮根教育多重要,好在這幾年國內的社會逐漸重視《弟子規》,慢慢也重視《感應篇》,這個好!這個國家民族還是有前途的。


  佛重要,我們在前面講過,佛是世出世間第一福報,你不學佛就不修福,不修福就沒福報,沒福報就苦。這個世間大富大貴從哪里修的?過去生中在佛門修的,佛門裏面能修大富大貴的因,感得富貴的果報。現在享富貴不再修了,這個福報很快就享完,享完之後苦難就現前,這是一定的道理,不能不知道。所以三個根紮好之後,你再好好學佛,福慧雙修,你的前途無量好,為什麼不幹?所以佛家修行就是清淨平等覺,清淨就是正覺,平等就是正等正覺,後面這個覺是無上正等正覺。大乘教裏面,經典裏頭常常我們念到的,「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就是清淨平等覺。所以怎樣修清淨?不執著,見思煩惱斷了就是清淨;不分別,塵沙煩惱斷了就平等;不起心、不動念,無上正等正覺就現前。果報大乘無量壽莊嚴就得到了。這個莊嚴意思非常廣,常寂光、實報莊嚴土、十法界依正莊嚴,統統含攝在其中,這是一部經題的略說。我這個說簡單、容易懂、容易體會,才知道這一部經裏面,所教學的內容無比的豐富,真正能幫助我們解決一切問題。對社會哪一個行業出了問題,這裏頭都能找到,在政治上也不例外,出了問題這個地方都能幫助你解決,那你為什麼不學?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uen7969 的頭像
    suen7969

    人生何處不相逢

    suen796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