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靜的魔力

2013/03/27 12:29



安靜的魔力

作者:蕭富元
圖片來源:天下雜誌

台灣人一年吃掉十三億顆安眠鎮靜藥,每四人,就有一人有焦慮、憂鬱等精神疾病。景氣低迷,前所未有的「心靈海嘯」,襲捲全台。


外界愈紛擾,愈需要安靜思考。九個名人,分享安靜領導與安靜心法,教你認識「聽比說更有力」的成功哲學。


精神科醫師楊聰財在新店的診所,總有看不完的病人。他每天要面對好幾十個情緒焦躁不安的病患。到了晚上,楊聰財會讓自己安靜三十分鐘,寫寫日記,恢復能量。


「台灣社會就是靜不下來,愈來愈焦躁,像是碰到心靈海嘯,」楊聰財說。他身兼精神健康基金會精神健康指數組召集人。過去十年,他八度調查台灣民眾的精神健康狀況。他的筆記型電腦,儲存著各種心理健康指數。


最近,他觀察到,台灣人「不煩躁、不焦慮」、「心神安定」兩項得分,比兩年前的調查還要低。


去年,中研院生物醫學研究所特聘研究員鄭泰安,公布近二十年來,台灣精神疾病的盛行率,成長了一倍。大約每四人,就有一人有焦慮、憂鬱等精神疾病。


「無法安靜,代價就是自律神經失調,」楊聰財指著電腦說。台灣人一年吃掉十三億顆安眠鎮靜藥,嚴重到健保局去年開始控管醫師開藥。


臨床經驗豐富的楊聰財分析,失眠的源頭,其實就是焦慮、無法安靜。


對此刻景氣低迷、改革擾攘的台灣而言,尤其需要安靜。


安靜,和好的決策品質很有關係。愈是吵鬧,愈需要安靜思考做決定。


台灣高鐵董事長歐晉德的辦公室牆上,掛著一幅書法「靜觀風雲」。歐晉德回想過去幾十年,最關鍵的幾個決定,都是在靜心思考後做出來的。


七○年代,他從美國回來,第一份工作是規劃中山高速公路、北二高等交通網絡。那時飽受批評,罵他圖利有錢人。


他沒有忙著解釋,而是默默地做他覺得對國家長遠發展重要的規劃。


窮於回應 無法判別未來


歐晉德也在高鐵虧損七百多億、藍綠吵鬧不休的艱困時刻,從殷琪手中接棒董座。


他靜靜協調銀行團融資,建立營運體系,逐步完成高鐵各階段任務。二○一一年,高鐵首度由虧轉盈。獨創的自動查票系統,還變成各國鐵路公司觀摩學習的範例。


「在混濁中吵成一團,如果疲於奔命地回應,那是應付別人的需求,不是在判別未來,」歐晉德體會。思想未來,一定要沉澱。安靜中才會看到穩定的方向。


安靜的魔力,讓歐晉德成為具有執行力的政務官、有方向感的企業領導人。


在美國,商業界愈來愈重視安靜的效用。


去年,《安靜,就是力量》一出版,立刻登上《紐約時報》暢銷書排行榜第四名。


作者坎恩(Susan Cain)擔任企業商業顧問多年。她觀察,資本主義強調外向、積極自信、社交能力、善於言辭。


但是,有許多研究顯示,內向安靜的特質被低估了,而且,可能更適合當前複雜多變的競爭態勢。


因為,安靜的人,通常較深思熟慮、注意細節,能夠耐心解決問題。


兩年前,賓州大學華頓商學院教授葛蘭特(Adam Grant),和哈佛商學院副教授季諾(Francesca Gino),研究發現,外向好動的領導人,如果搭配積極主動的員工,比較容易引起衝突;工作成效與創造的利潤,不如安靜內向的領導人。


「內向安靜的人,有較強的感受力,他們懂得傾聽,」季諾在論文〈逆轉好動外向的領導優勢〉裡說。


在商業世界,靜靜傾聽,往往比滔滔表述,更容易達成目標。


卡內基訓練大中華區負責人黑幼龍,分享了一個「聽比說更有力」的故事。


黑幼龍的二兒子,在美國華盛頓大學附設醫院當醫師,三十幾歲被董事會提拔為副院長,成為自己老師和其他資深醫師的頂頭上司。


董事會告訴他,因為他在會議上,總是傾聽別人說話,能歸納各方意見,做出總結。


「成功不見得要會說話,會聽人說話更重要,」黑幼龍說。


在激發創新思惟上,孤獨安靜的魔法,並不亞於集體腦力激盪。


集體決策 扼殺效能


坎恩根據多年研究,質疑「集體討論」的成效。


她提醒,商業界強調的腦力激盪、集體決策,反而可能扼殺工作效能。


因為,人都不喜歡被評價,習慣順著他人的意見說話。而且,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獨處才有辦法獨立思考,進行用心練習(deliberate practice)


明尼蘇達大學心理學教授杜奈特(Marvin Dunnette),曾找了四十八個科學家,和四十八個3M行銷主管進行實驗。


結果發現,單獨思考比腦力激盪時想出更多點子,品質也比較好。


團體決策的迷思,是導致政府施政缺乏魄力的原因之一。


政府各種政策,常常找一堆人開會決議。開發案,要經過環評委員會決議;評估決策、方案,要委託專家委員會審查。最後,卻沒有人負總責。


台東美麗灣開發案僵局、公視董事會難產兩年多,都是委員會制的代價。


政大法律系副教授廖元豪,曾在《天下》專欄批評,「現在政府機關委員會之多,簡直到了委員會治國的地步。」其結果,是不用負責的決策模式。


「我不相信有哪種革命性事物,是靠什麼委員會發明出來的,」蘋果電腦發明人——沃茲尼克,在回憶錄《科技頑童沃茲尼克》也說,能夠安靜獨自工作,是創新的重要催化劑。


黑幼龍大半輩子都在教人說話,他的說話技巧也廣受歡迎。


他不諱言,他維持創造能量的方法,是一週一次靜默,坐在教堂裡沉靜三十分鐘。


「這段時間太寶貴,因為人會感恩、反省,多半是在安靜的時候,那時候要面對真實的自己,」黑幼龍說。


黑幼龍在卡內基創建的一些訓練,如角色扮演,是他在安靜時發想的。


「安靜是給自己充電、調劑,不忘初衷,這對企業家非常重要,」黑幼龍強調。


一手建立台灣流通事業、商業發展研究院董事長徐重仁,是典型的安靜領導人。


三歲時,徐重仁被送到廟裡,養成沉靜獨立的習慣。後來學習禪修,深刻體會淡定、簡單的力量。


徐重仁表示,因為靜定,才能化繁為簡,讓他隨時對市場產生創意與行銷力


「我的心境就是一種禪定,我不會很浮躁。很多不高興、煩的事情,一下子就讓它過去了,」徐重仁說。


煩惱、焦慮就像落葉,要不斷有意識去掃除。要深入洞察市場變化,就要讓自己持續保持安靜。


面對變革,尤其需要安靜沉穩的心態。


去年,獲得「台灣傑出女科學家獎」,台大生命科學院院長羅竹芳,是靠著安靜,度過她人生最「慘烈」的改革歷程。


六年多前,她剛當選院長,打算收回院裡被佔用的公共空間,改建共同科技平台,開放給院內所有老師使用。卻遭來物議,說那是她私人的「御用實驗室」。


她主導動物研究所併入生科院,面對尖銳挑戰,反對者在校務會議上攻擊她,甚至當面丟公文在她身上,批評她不會批公文。


停頓三十秒後,她默默撿起公文,冷靜地問反對者,「公文哪裡批得不好,請你教我。」


「我面對衝突,馬上安靜,因為煩亂中講出來的話,最容易有漏洞,」羅竹芳平淡說起這段往事。


如今,台大生科院按照她原本規劃的方向往前進。


從醫學角度來看,安靜有益決策。


精神科醫師楊聰財分析,噪音、焦慮會讓身體分泌可體松,傷害記憶中樞,混亂人的免疫能力,干擾心臟血管、腸胃道,造成壓力性潰瘍。


但在安靜時,大腦會出現α(alpha)波,讓人清醒、放鬆,又能保持對外界警覺。


α波讓人清醒


去年,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發表一份報告,長期靜坐冥想的人,大腦皮質皺褶較多,這表示他們能快速處理資訊。


「人在安靜時,是比較『額葉型』的,」楊聰財說。額葉掌管理性、客觀分析。安靜並不是消極不動,而是不躁動,能集中精神在長遠的事情。


華碩董事長施崇棠閉上眼睛,盤腿而坐。《天下》攝影記者快門按個不停,他這般禪坐入定,五分鐘動也不動。


施崇棠每天工作到深夜十二點多,隨時有空就打坐幾分鐘,讓自己在「動中修行」。


「你看所有的佛,眼睛都不是緊閉的。佛法不是迴避現實,而是用開放清明的心智,面對一切,接受一切,」施崇棠有感而發地說。


○九年,華碩遇到庫存危機,出現單季虧損。外界批評華碩養了太多研發人員,應該效法其他品牌廠,把研發外包給代工廠。


外界指指點點,施崇棠並不動搖,安靜思考問題本質,是出在庫存管理而非投資研發。


因此,他非但沒縮減研發經費,反而更重創新,每半年推出一個創新產品。去年,華碩逆風高飛,躍為全球第三大筆記型電腦廠。


事實上,管理大師柯林斯(Jim Collins)早就指出,商業界最具績效的執行長,多半是內向安靜的「第五級領導人」。


他們外表謙沖安靜,骨子裡卻有強烈意志,能夠排除周圍的噪音,靜定在長遠的目標。


對生性靦腆沉默的李安來說,安靜是大爆發前需要的空白。


李安的許多電影,都是安靜後的產物。拍完《少年Pi的奇幻漂流》,他告訴《天下》記者,他現在處於空白狀態。


「我也不會很急,空白是很需要的狀態。不能一直做一直做,沒有生活、沒有醞釀、沒有思考,」李安正在享受安靜空白,為下一個創作打底。


新年到了,爆竹聲後,讓我們安靜一下,想想這一年,想想未來,蓄積下一次的爆發能量。


--------------------------------------------------


BOX:校園安靜學習風


印度國父甘地,從小害羞安靜,上課不敢發言,開會不敢開口。但他卻有獨特的堅毅力量,能判斷事情真相。


「靜默,是追求真理的人所需的精神訓練……,衝動的話對世界沒有助益,只是浪費時間。」這是甘地的體悟。


現在的學習主流,卻不一定歡迎甘地這樣安靜內向的小孩。


坎恩在《安靜,就是力量》中提到,目前學校的學習,是採群體學習、小組活動。這可能會剝奪孩子將來在社會上追求卓越的技能。坎恩觀察,在美國校園課堂上,安靜寡言的孩子,被認為是參與感很低、不合群,並不受老師歡迎。美國學生從小就必須訓練自己踴躍發表意見。


不過,群體學習的制度不見得更有成效。在美國校園,強調聆聽、書寫、閱讀、背誦的安靜亞裔學生,成績表現往往更突出。「西方價值觀強調大膽和言談技巧,這些都是能使個體脫穎而出的特質。亞洲人讚揚安靜的個性、謙虛和敏感纖細,這些特質可以加強團體的凝聚力,」坎恩歸納。


在獎勵勇於表達意見的活潑學生時,也要包容那些文靜、不出聲的孩子。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uen7969 的頭像
    suen7969

    人生何處不相逢

    suen796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