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空法師:淨土大經解演義(第五集)--上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大乘無量壽經解》第三頁第一行,從第一行看起。
「此一句佛號,正如《要解》所示,即是眾生本覺理性,故知此介爾能念之心即是如來果覺」。我們前面就念到此地,這一句還要詳細說明一下,與我們念佛關係很大,這就是介爾能念之心,這個心是真心也是妄心,妄心裏面跟真心最接近的。為什麼?起心動念,不起心、不動念是真心,起心動念就是妄心,但是介爾是剛剛起心。你看看在真妄的邊際上,這個心難得,用這種心念佛,就是這個地方所說的如來果覺,就是如來果覺,他不迷,他沒有惑,不迷惑,這一念心一起來的時候就是阿彌陀佛,念佛要這樣念法。我們現在是凡夫,道道地地的六道凡夫,這一念之心,如果不是佛在大乘經裏面告訴我們,我們永遠不會發覺,它太微細,介爾就是微細的意思,極其微細,我們沒有辦法想。
因為我們才動一個想的念頭,彌勒菩薩告訴我們,這一個想裏面就有「三十二億百千念」,這是介爾能念之心,我們這一想,才動這個念頭就三十二億百千念。彌勒菩薩告訴我們,一彈指,彈指之間,所以這是沒有辦法體會到的。佛在經上也說得好,到什麼時候你才能覺察到,你感覺到有這個東西存在,這個微細念頭存在,八地菩薩,《華嚴經》上的八地菩薩。七地以前都沒有辦法覺察到,八地菩薩那是什麼樣的定功,我們講清淨心,那個清淨心到什麼樣的純度,他才能感覺到。再往上去九地、十地、十一地,上面就是妙覺,那就是圓滿的,究竟圓滿的果佛。我們今天應當怎麼學法?要在平常訓練。平常訓練的方法,印光大師有個祕訣,我們可以學習,這個祕訣是什麼?生死的死字,常常想到死到臨頭。死不害怕,諸位要知道,死是身有生死,靈魂沒有生死。如果死了以後什麼都沒有,靈魂也沒有,那我們大可不必學佛,也用不著修行,像一般人講的人死如燈滅,死了什麼都沒有了。不是這麼回事,身死,靈魂不死,靈魂又去投胎去了,這就講到六道輪迴,這個事情麻煩。我們真把這個事實真相搞清楚、搞明白,決定不能死。我在過去講經時候講過很多次,死了就不得了!那麻煩太大了,一定要在這一生當中往生淨土,往生淨土是成佛去了!
能不能做得到?人人能做到,只要你懂得印光法師這個啟示,常常想到我的壽命就今天一天,不要想有明天,今天一天,你還有什麼放不下?只有今天一天,今天是最後的一天,我應該辦什麼事?老實念佛,那不就成功了嗎?怎麼個念法?我這個身體每一個細胞都是阿彌陀佛,每一根汗毛都是阿彌陀佛。我再睜開眼睛看看外面的世界,聽聽外面的聲音,六根所接觸的沒有一個不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周遍法界,這就是念佛。佛在大乘經上講得好,一切眾生,這個眾生是廣義的不是狹義的,眾緣和合而生起的現象叫做眾生,那哪一個現象不是眾緣和合的?我們動物這個身體是眾緣和合,四大五蘊是佛學名詞,四大是物質,五蘊是我們的精神受想行識,四大五蘊組成這個身體。花草樹木呢?花草樹木也是,也是眾緣和合而生的。我們看到它的身相,物質現象,它有沒有受想行識?有,沒有動物那麼明顯,它比動物要遲鈍得多,它有。如果沒有,我們怎麼能跟它起感應道交?
最近這個十年我移民到澳洲,在澳洲建了一個道場,澳洲土地便宜,建道場成本很低,土地是特別便宜。我在澳洲住的環境,我住在鄉下,距離城市 十二公里 ,開車十五分鐘。我房子外面是院子,院子多大?合中國一百七十畝,那麼大的院子。院子外面用鐵絲網圍住的,從鐵絲網那裏走一圈一個小時。所以我種了很多菜、很多樹木花草,樹木花草有靈氣,菜有靈氣,植物有靈性,它有見聞覺知,我們以善心照顧它、對待它,它回報好,花開得特別香,果結得特別甜,它的回報。我們沒有農藥、沒有化肥,農藥、化肥是傷害它,它不願意接受。它跟我們人一樣,它有精神這一部分,佛法裏面講心,它有心法。照顧菜園的,我們菜園一個菜頭,菜園很大,我們辦活動,我們自己菜園的菜可以供養一千個人吃的,辦七天活動都可以不要到外面買菜,我們菜園可以供給每天一千人,那麼大菜園,品種很多。悟謙法師告訴我,她管菜園,她有一天作夢,夢到一條黃瓜托夢給她,它說我很老了,你們都不來採。你看看托夢給她,她管菜園。她第二天起來很奇怪,很納悶,天天都在菜園裏頭,怎麼沒有看到?照它指定的位置去看,果然是有一條瓜,在那個藤子的後面沒看到。她一下去看,真的太老了,沒辦法吃了,好,就留了做種吧!你看看瓜會來托夢給你。所以它有靈性,你不能把它輕看、小看了它,你要尊重它。不但樹木花草有靈性,山河大地有靈性,也就說礦物它有靈性。日本江本勝博士做的水實驗,這科學家承認,他不是胡造謠言,他搞了十二年,水是礦物,它能看、它能聽、懂得人的意思。這個資訊傳出來之後,我們佛法裏面講,所有一切礦物、山河大地都有靈性,也就是說都有受想行識。動物之體是五蘊,植物、礦物不例外,還是離不開五蘊,只是敏感程度不一樣。動物是最敏感的、最明顯的,植物次一等,礦物就更次一等,還是有靈性。因此我們才真正能體會到,一粒微塵是不是阿彌陀佛?是。一個毛端是不是阿彌陀佛?是。阿彌陀佛在哪里?遍法界虛空界無處不是!它是我們的自性,是我們的性德。我們這個念頭一起,就跟性德圓滿的相應,這叫念佛,這是介爾能念之心即是如來果覺,這一點都不假。
「是故《觀經》雲」,《觀無量壽佛經》是我們淨土三經之一,這部經跟我們講修行的理論與方法。而《無量壽經》是淨宗的概論,介紹整個西方極樂世界依正莊嚴,《觀經》是專講理論跟方法這兩部分。《阿彌陀經》是《無量壽經》的略本,精簡的一個版本,便利你早晚課學習。它裏面四次勸導,不容易,苦口婆心勸我們要相信、要發願、要求生淨土,這就對了,這是諸佛如來無盡的悲心,希望我們一生成就。其他經典,佛勸我們的話沒有這麼多,《彌陀經》是四次。也就是說這個法門保證你一生成就,只要真正做到不懷疑、不夾雜、不間斷,就成功了,大勢至菩薩為我們做示範。《觀無量壽佛經》上有這樣兩句話,「是心是佛」、「是心作佛」,這兩句話都是經上的原文。是心是佛,我剛才講了那麼多話就是這四個字,我說我們全身的細胞,細胞還是大的,細胞再分析就變成分子,分子去分析變成原子,分到最後是基本粒子,每一個基本粒子都是阿彌陀佛,它是心變的。它是心,是心是佛,它怎麼不是佛!我這身上所有細胞都是佛,你的身上那些細胞是不是佛?是,連樹木花草、山河大地都是,從這個地方你就覺悟,哪一法不是!覺悟了,法法如是。所以佛經一開頭用「如是我聞」,那個如是,就是什麼?如是真如,「相如其性,性如其相,性相不二」。性是佛,相怎麼不是佛!哪有這種道理?是心是佛,哪一樁事情不是佛!我們要明白這個道理。佛是什麼?佛是心,真心,不是我們這個妄心,是什麼?能生能現的心。能變的心是識心,是阿賴耶識,把能現能生的相轉變成十法界依正莊嚴、轉變成六道輪迴,那是識心幹的事情。識是什麼?就是分別執著,第六意識分別,第七識執著,末那執著,第六識分別,千變萬化,《還源觀》上講的三種周遍,「出生無盡」,就講這個意思。是心是佛,沒有一樣不是佛,用這個心來持名、來念佛。
「是心作佛」,怎麼作佛?念佛就是作佛,念菩薩就是作菩薩,念阿羅漢就是阿羅漢。我們現在世間人念什麼?腦子裏所想的是念錢,念財色名食睡,他念這個。念這個就變這個,念什麼變什麼,跟萬花筒一樣念什麼變什麼,這就不是佛,財色是什麼?給諸位說,財色是餓鬼、是地獄。為什麼?你起了貪心。貪心就是餓鬼,瞋恚就是地獄,愚癡就是畜生,愚癡是不瞭解事實真相,叫愚癡。現在這個世間幾個人把事實真相搞清楚?我們要不學大乘經教,我們就無法脫離愚癡,只有大乘佛法這些經典才幫助我們破迷開悟。我們這個悟不是證悟,是解悟,我們明白了,為什麼沒有證得?這沒放下。真放下是什麼境界?剛才我講的,真放下的時候念念是阿彌陀佛,不是我們粗念,是細念,念念那真覺悟了。那個境界裏面沒六道、沒十法界,那個境界是諸佛如來的實報莊嚴土,我們叫它做一真法界,一是真的,二就是假的。你看《還源觀》裏面,賢首大師這篇文章第一段,一真,那是真的,「自性清淨圓明體」,自性清淨圓明體是心、是佛,不二,心跟佛是一不是二。起二用呢?起二用就變了。二用是什麼?宇宙出現,萬物出現,我出現了。我是正報,除自己之外所有一切的環境都是依報,依報裏頭有人事的依報,人事環境、物質環境的依報,這個依正莊嚴,一動念頭依正莊嚴就起來。這個起來的時候沒變,都是自性現的,所以能現能生沒有變化,這就叫一真法界。
可是一起分別就變了,諸位要曉得,分別心起來,實報土就不見了,出現什麼境界?四聖法界,就是十法界上面的四層,有分別,沒執著。稍稍有一點執著,執著是什麼?我想控制它,我想佔有它。有這麼個念頭,四聖法界沒有了,不見了,又出現一個什麼?六道輪迴出現。六道怎麼來的?執著來的。所以六道裏頭妄想分別執著全有,四聖法界裏面有妄想、有分別,沒執著;諸佛的剎土一真法界裏頭有妄想,沒有分別、沒有執著。執著害死人,你活在世間為什麼活得這麼苦?就是執著;執著沒有了,你在這個世間有樂沒有苦,你就離苦得樂。底下這一句「是心作佛」太重要了,你為什麼不念佛?念佛念得自在、念得相應,那愈念愈歡喜、愈念愈快樂,知道遍法界虛空界萬事萬法跟自己是一體,是心是佛,是心作佛,這兩句話你就證得,那就是你的境界。這個人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四土他生哪一土?他生實報莊嚴土。到西方極樂世界就花開見佛,就證無生法忍,那是什麼?真的阿惟越致菩薩,一點都不假。如果沒入這個境界也能往生,叫帶業往生,這是這個法門無比殊勝。八萬四千法門沒帶業的,只有這個法門准許你帶業,帶業往生。生到西方極樂世界方便土、同居土,同居土就是我們這邊六道,方便土就是我們四聖法界。
可是西方的同居跟方便,跟我們這裏不一樣,我們這裏有障礙,等次不一樣見不到,西方極樂世界是平等世界,沒有障礙。這個好比什麼?我們在學校念書,小學、中學不是在一個學校,小學生不能到中學去,中學生他也不會到小學來。小學裏頭還有班級不同,同一個班級是同學,不同班級雖然是同學不常見面,不在一起上課。極樂世界很特別,小學、中學、大學在一個教室上課,所以天天見面,真的是同學,小學一、二年級學生,跟研究班一、二年級的大學長,這是兄弟稱呼,同學,天天見面,這是極樂世界不可思議的地方。十方世界沒有這個狀況,沒有這種情形的,殊勝!所以極樂世界一生一切生,你生凡聖同居土,好像同時也就生方便土、生實報土。這是為什麼釋迦、彌陀勸我們往生,十方世界諸佛也勸我們往生,道理在此地。我們這一生要是不能往生,怎麼對得起釋迦?怎麼對得起彌陀?怎麼對得起十方諸佛?這個話句句都是真話。所以這兩句話,是心是佛,是心作佛,說盡了。
下面這是黃念老的話,「本來是佛,現又作佛,是故當下即佛」。這個話不是鼓勵我們的話,這個話是實實在在的話,問題在哪里?問題我們自己不敢當,我們自己不敢承認。不敢當、不敢承認是對的,怎麼是對的?本來是佛,這沒話說,這話是真的,現又作佛,你是有名無實。念阿彌陀佛想作佛,這句佛號有很多疑問在裏頭,是真的嗎?有很多問題在裏頭。念這一句佛號裏頭有很多夾雜,夾雜什麼東西你自己不知道,為什麼不知道?你愚癡,貪瞋癡。你要不愚癡,你夾雜的你知道,你愚癡你夾雜的不知道,所以你的功力不純。念佛當下真的是佛,因為你功夫不純,你達不到它的標準,是向著這個方向沒錯,達不到這個目標。怎樣做到不懷疑?就得看破。我初學佛的時候老師教我看破、放下,看破就是明瞭,把事實真相搞清楚、搞明白。像我們中下根性的人,只有在經教裏頭慢慢的明白、搞清楚,明瞭之後你就很容易放下,你就自己知道不放下是錯了,大錯特錯。為什麼要放下?因為它本來沒有,它全是假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萬法皆空。到常寂光淨土的時候,因果也空,這個諸位要知道,到常寂光,因果就沒有了。實報土裏頭還有因果,佛門裏頭有一句話說,「萬法皆空,因果不空」,在十法界裏頭因果不空,其實實報土還是因果不空,到常寂光就沒有了。
「直捷了當,方便究竟,奇特殊勝,不可思議」,這幾句話是讚歎這部經、讚歎這個法門,無比的殊勝。我們能遇到,你說你多大的福報;真的,法界虛空界裏多少菩薩想求,求不到。我們這個道場雖然不大,聽眾之多,我們肉眼看不見,如果你要看到的時候,你才曉得聽眾之多,數不盡。我們這裏雖然是開放,歡迎大家,沒有任何條件,可是依然有護法神,有不少眾生被護法神擋在門外進不來。我們給他供個牌位,就是給他設立座位,他有他的坐席,他就能進來聽經,到這個地方來修行。一切法全是幻化,沒有大小,大小隨著你的心量,心量愈大,道場就愈大。心量小,道場就小,大道場也變成小道場;心量大,小道場也變成大道場,這都不可思議。「便以淨土諸經之中,唯此經備攝圓妙」,淨土有三經,前面跟諸位報告過,魏默深居士將《華嚴經》最後一卷,放在三經後面,變成四經;印光大師將《楞嚴經》上的「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附在四經後面,變成淨土五經,圓滿。修淨土的,這五種經那就是圓圓滿滿的。五經裏面,哪一部經講得最圓滿,一絲毫欠缺沒有?那是《無量壽經》,所以古大德讚歎這部經極圓極妙。
「以發菩提心、一向專念為宗,以彌陀十念必生之大願為本」,這兩句話很重要。「發菩提心,一向專念」,在這部經「三輩往生」這一品裏面講得清楚。三輩往生一共有四段經文,上輩往生、中輩往生、下輩往生,末後一段修學大乘佛法的,無論修學哪個法門,將所修的功德迴向求生淨土都能往生,你看淨土這個門多大。慈舟法師在科判裏面,把這一段標一個題目叫「一心三輩」,標得好,那就把佛法全都包括進去。發菩提心,什麼是菩提心?這要常講,《觀無量壽佛經》上講的菩提心,「至誠心、深心、迴向發願心」,經上說的。《大乘起信論》裏面講的菩提心,「直心、深心、大悲心」,把經論合起來看意思就很明顯。菩提心的體,也就菩提心是真心,真心的體是什麼?就真誠,真誠到極處叫至誠,至誠心。《起信論》裏面講直心,一絲毫委曲都沒有,那就是真誠,我們依照經論取它的意思。深心不好講,古大德的解釋,好善好德,深心這麼解釋的。深心是自受用,對自己的;大悲心是對別人,慈悲是對別人的。所以我在二十多年之前講這個經,我就用《無量壽經》上的經題,「清淨、平等、正覺」,這是深心,上面真誠是菩提心的體。清淨、平等、正覺是自受用,慈悲是他受用;換句話說,用什麼心對自己?「清淨平等覺」。用什麼心對別人?大慈大悲。這叫發菩提心。
我們修行修什麼?就是修心。我們心清不清淨?平不平等?清淨心是戒律,平等心是禪定,正覺心是智慧,戒定慧。我們怎麼學戒定慧你就明白了,持戒如果心不清淨,你那個戒白持了;修定沒有開智慧,那個定也白修。因戒得定,因定開慧,所以持戒是手段不是目的,是要達到禪定,就是達到平等,平等才是定。我們果然清淨心得到,給諸位說,這個三災,水災就沒有了。平等心現前,地震就沒有了。今天有個同學拿一篇資料給我看,最近大概不到一個月,六級以上的地震在全世界各地有十幾次,這麼頻繁,什麼原因?六級以上的,多可怕,到八級的。覺悟之後,風災就沒有了,愚癡是感風災。這個心要是證到平等,地球溫度就不會上升,就會恢復正常。所以佛教導我們「勤修戒定慧,息滅貪瞋癡」,貪瞋癡感應的是災難、是反常,戒定慧是正常。所以要發菩提心、一向專念,一個方向「西方」,一個目標「極樂世界」,一個願望「親近阿彌陀佛」,我們這一生就成功了,其他的是假的。廣學多聞是不錯,這來不及了。所以我常常勸一些同學,廣學多聞好,到極樂世界去,為什麼?到那個地方去,頭一個我們得的一個條件是無量壽,再多的東西,行!我有的是時間。這個地方生命太短促,我們不能浪費時間,浪費不起。而且在這個世間智慧沒有開,學東西學得不會圓滿,一知半解,當中還犯很多錯誤,那又何必?所以要老實、要聽話。佛教給我們的一向專念,佛教的,這是《無量壽經》上經文。宗,宗是宗旨,宗是什麼意思?最重要的,這講修學方法,最重要的修學方法,最值得尊崇的方法,十方諸佛都讚歎,淨宗主要修學的方法就是一向專念,宗有這三個意思。
「以彌陀十念必生之大願為本」,這是第十八願,發菩提心是第十九願,四十八願這兩願最重要。古大德說,四十八願哪一願最重要?大家都稱說第十八願,十八願是十念、一念都能夠往生。條件是什麼?條件是具足信願。這一念、十念是指什麼時候?是指你往生的時候,你離開世間的時候,就是最後的念頭,最後那一念是阿彌陀佛,那一念就往生。所以臨命終時最後一念,如果還念著家裏一些財產,那完蛋了,那到鬼道去;要是一念哪個人冤枉我,我還恨他,那到地獄去。最後一念是你從這個地方死到底下的往生,關鍵在那一念,所以那一念太重要了。送往生最重要的,就是幫助他最後一念別忘記阿彌陀佛,我們在他旁邊念念都是阿彌陀佛,提醒他,那個功德無量,叫他不要有其他念頭。古大德做得更好,家親眷屬不准接近他,他在快要斷氣的時候,家親眷屬免得引起他的情執,一引起情執馬上就墮落,就三惡道去了。家親眷屬離開,這些同參道友來幫助他,這正確的。家親眷屬是學佛的,最好也離開,看到是他的兒子、孫子,他會動感情,那個時候一動問題就嚴重,所以家親眷屬避開是非常非常有道理的。
「深明三輩往生之因」,這佛在經上講得很清楚,「三輩往生」、「往生正因」,這兩篇為我們說清楚、說明白。「廣攝九界聖凡之眾」,這個法門太大了,它有能力攝受九法界的眾生,九法界上面三個是菩薩、緣覺、聲聞,我們稱他作聖人,菩薩是大聖,聲聞、緣覺是小聖;六道裏面都是凡夫,凡眾。念佛往生淨土去作佛,人人都有分,鬼神也有分,天人也有分,聲聞、緣覺、菩薩也有分,問題就是你有沒有這個福報,緣分你能遇到,遇到了你相信,你就發願往生,那就成了。照理說應該是菩薩、阿羅漢比我們容易,為什麼經上說十法界往生是以人間為最方便,這什麼原因?《四十二章經》裏有個比喻講「富貴學道難」,富貴人享福,把學佛這個事情忘掉,疏忽了;貧窮學道也難,貧窮他生活太苦,三餐飯他都落不著吃,他忙著生活,沒時間來學佛。而人道呢?不算很富足,但是也不是清貧,就小康之家,容易覺悟、容易修行,方便在這個地方,這個我們能體會到。天人生活比我們好,福報大;三惡道呢?太苦!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