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供下施殊勝煙供的功德利益〉 尊貴的 嘎拉多傑仁波切開示
〈上供下施殊勝煙供的功德利益〉 尊貴的 嘎拉多傑仁波切開示
煙供,也是火供的一種,藏語「日哦桑卻」。「桑」,淨除也;「卻」,供養業。
修法時唸「嗡、阿、吽」三字,對一般人而言,較為容易。而其功德利益與 息、增、懷、
誅火供完全一樣,端視個人動機之純正與發心廣大與否。此煙供,不像其它火供,必須把
本尊觀想在火中,可觀想十方諸佛、菩薩在虛空中,正注視著 我們。
修法前,準備乾果、美食、藥材、五色布、奶油、香水…等我們認為這世上最美好、珍貴的
東西置於容器中。
開始修法之時,把自己觀想成本尊,如蓮師。而諸佛、菩薩、護法、空行在虛空中。
此時以虔誠心和信心觀想此諸殊勝美妙之香、樂、果、食、衣等供品充滿虛空中,
然後投入煙火中。在煙火前,觀想自己為蓮師,而虛空中有無數諸佛、菩薩、護法、空行等。
然後開始獻供,觀想從煙火中,出現許許多多智慧空行母。空行母將手中的花朵遍灑,
以諸妙樂和美妙的舞姿,令諸佛、菩薩歡喜。並將佈滿須彌之最勝塗香、華服、美食、燈燭、
藥材、供養三寶,其中包括釋迦牟尼佛、蓮師、度母、伊喜措嘉佛母、金剛手菩薩等以及任何
你的本尊。
由於作此殊勝、廣大、清靜、微妙之供養,一切眾生(包括自己)之業障得以淨除,
並得到十方諸佛、菩薩的加持。
首先應供的是三寶,其次是諸勇父、空行母。我們向祂們祈請一切善願悉成就,業障皆消除。
並經由此煙供,而得其護佑。
再其次是供養一切諸有情。由於他們是我們累世的父母,我們祈請他們前來應供,
以分享諸美食妙樂,以報答他們累世的恩情。
最後則是我們累世的冤親債主。觀想以諸妙樂、華屋、美食,所有世上最美好的事物償
還他們,使他們滿足喜悅。從此我們所欠的債務得以清償,不再與他們有任何瓜葛。爾
後他們不會再傷害或阻礙我們,無論世出、世法,我們才能順利成功。
仁波切特別闡釋,許多人接受了很多的灌頂,或從事修法,乃是為了要成功,但仍舊不成功
,此乃因為前世的債務未了,因此雖然此生做了許多善事,如修法等,但 依舊無法成功。此
非佛法不靈,也非仁波切或上師之誤,而是宿債未償,冤親債主來找之故。因此仁波切期望大
家能以智慧之心來學習佛法,真正了解佛法。否則我 們會後悔,甚至生氣、懊惱所作的善業。
假如我們能如法修持,好好思維佛法真諦,則庶幾可使債務愈來愈少。今生、來生愈來愈好,
最後才能解脫輪迴苦海。
無論我們做任何功德善事,必先了解其義,才能得到真實的利益。這也是為什麼在煙供中,我
們要觀想將華屋、美服甚至生命償還累世冤親債主之故。經由煙供,宿 債清償。由於發此廣大
悲憫胸懷,你才能成功。即使暫時不如意,你還是可以成功,因為業障得以逐漸淨化故。就
此點而言,此「日哦桑卻」與息、增、懷、誅之火 供的功德利益相似,但我們可以
說有過之而無不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