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放
一位醫學家說了一句話:
「癌症是沒有哭出來的淚水。」
一語道出醫學界多年來的研究心得。壓抑的情緒容易引起癌症,
暴發的情緒容易引起心臟病。適當的疏解和表達情感是養生保健的重要知識。
情感是自然的,如果不能適當的表達,不但造成身體的干擾,也是開心的障礙,
甚至於會破壞和睦的人際關係。
積壓的傷痛會使人透過看電視、工作、過度沉迷於口腹之欲、情慾來麻痺自己。
長時間下來會使人情感麻木。
我們情感表達方式來自幼小的教育,當我們受傷、受委曲、難過或受挫折時,
父母親有沒有容許我們疏解情緒?
或他們用一些轉移注意力、恐嚇、打罵、羞辱、欺瞞等方式阻斷我們的哭鬧,
因而傷痛深藏在內心。
這些沒有疏解的傷痛積存在體內做怪;世俗眼光裡,
男孩不許哭、女孩不許發脾氣,因而許多男性心中積壓了悲傷,女性積壓了憤怒。
我們小時候所被教導的情感壓抑方式也會教導下一代。
然而這些沒有釋放的情感很容易被觸發,可以因一句話或一件事而傷心,或發脾氣。
這些累積的傷痛一旦被觸發時,就像洪水氾濫,傷自己,也傷了別人。
當孩子表達情感的時候,我們的反應是什麼?
如何疏解自己的情感,如何教導孩子們疏發情感?
帕姆 是一位幼兒教育專家,也是托兒所的老師,當孩子哭時,
她會提醒自己『哭是康復,不是疼痛。』
她的經驗是孩子需要在關注下才能疏解情感,特別是哭鬧的孩子。
有位小女孩在娃娃車還沒到托兒所時就大聲哭鬧,因為出門時,
她所準備要帶到學校的幾個洋娃娃和衣服放在門口,忘了帶上車,發現時已快到托兒所了。
帕姆 抱著哭泣的孩子詢問她忘了帶什麼,小女孩說:
「洋娃娃!」
「還有呢?」
「娃娃藍色的裙子。」
「還有呢?」
「紅色的衣服。」
「還有呢?」
孩子邊哭邊說,在十分鐘的關注下淚水發洩完了,小女孩說:
「我要去玩了!」
一個小孩不乖時往往是因為有傷痛,如果出手打其他小孩,也許因為他之前被打,
或內心有傷痛,才會打其他小孩。幫助孩子疏解情緒才是正確的根治方法。
不但小孩需要在關注下才能釋放情感,成人也一樣,
傾吐心聲是最有效的方法,聽的人盡量不要表達意見,只要聽。
失去近親的人的傷痛,需要在旁人關注下二百小時,才能哭完淚水。
因為每一個人都有累積的傷痛,一旦旁人與我們談心時,
我們常迫不及待地告訴他們我們的體驗,能靜心聆聽的人會有最多的朋友,
情感的反應是在靜下來時才能感受到。
在忙碌中這些都不會被察覺到,這也是為什麼很多人很怕靜下來,
會不斷地找熱鬧,忙碌是因為無法面對內心升起的感受
人之所以有一張嘴,而有兩隻耳朵,原因是聽的要比說的多一倍。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