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如何養氣
做人如何養氣 氣欲柔旋‧不欲剛硬 草木活著的時候是柔軟的,死了才變得堅硬; 人活著的時候,身軀是柔軟的,死了就堅硬了。 所以柔乃是生氣,硬是死氣。 做人, 就要多溫柔, 少抵觸頂撞他人, 少與他人爭執, 少強硬的態度, 把好鬥好諍降下來,這可以使我們生氣充沛,壽命延長。 老子說:善者不辯,辨者不善。好辯論口舌鬥諍的,不是善者。 氣欲暖‧不欲寒 大家可以想一想,為什麼春天是萬物回生的時節呢? 因為春天氣暖回陽,所以暖是代表生機的。 之於我們做人,心地就要暖, 冷冰冰的心腸, 沒有溫暖的心, 這是沒有生氣的。 對於人來說,死了才是冷的, 所以冷就是生氣不足,這個人的福祿壽都有問題。 氣欲有情‧不欲無情 在風水上,一條直直的水流,叫做無情水,屬於破格。 一條彎彎曲曲,迴旋曲繞的河流叫做有情水, 這才是藏風聚氣的善象。 之與我們做人,就是為人處事,注意婉轉的表達方式, 這樣能使氣流迴旋盤繞,這就叫有情。 命格要無破,先學會婉轉的做人表達,說話,做事, 顧及一下他人的立場和感情,尤其是說話。 說話是最容易增長福德,也是最容易削祿削福的。 你說話割傷其他人,就是破自己的命格。 氣欲通‧不欲滯 醫書上說:痛則不通,通則不痛。 這也是說做人要圓融,對待周圍的人, 多多通融,理解, 不生彆扭,不故意為難,不認死理。 我們不這樣阻礙他人, 他人也就不會阻礙我們, 讓我們“不通則痛”。 常常幫助他人達成心願,幫助他人通達, 比如上班,如果有能力有機會就要幫忙同事, 幫助上司分憂分責任,幫助他們順利通達; 比如在路上不扔垃圾, 幫助清潔工減少工作量,維護他的工作成果; 比如十字路口遵守交通規則,讓車輛和行人都多一些方便‧‧‧ 這些都是非常細微的實際養氣。 我們能這樣盡量成全他人的通達方便, 不有意無意阻礙他人,氣就會暢流無阻,命運就會通達。 氣欲上升‧不欲沉降 降下去就凝滯了,上升才是有生命的。 這是說遇到困難, 要保持樂觀向上, 樂觀就像熱度, 氣體遇熱就會頂氣上升。 但是又不能驕傲,把氣體加熱過度, 它的體積會擴大,像熱氣球停不住,飄走了。 驕傲狂妄的人,留不住福份,就是這個原因。 也不能過度的快樂歡喜,歡喜也是傷五臟氣的, “怒傷肝,喜傷心,思傷脾,憂傷肺,恐傷腎”, 最養五臟的,就是保持平靜的內心, 不要隨人轉,隨人轉沒出息。 氣欲厚‧不欲薄 不欲薄要厚,就先要有容納的空間, 這個容量也是容納福祿的容量。 做人要有空杯心態,有容納他人、他物的心胸,容納他人, 不只是容納他的惡行,還有他的善行,他的思想,他的立場, 即使你認為很錯很幼稚,一人一種角度,一種智慧。 有個成語叫做:虛懷若谷。 講的是謙虛,謙虛就能使胸懷像山谷一樣大, 所以謙虛是擴大納氣容量的好方法。 氣之明暗 明就是不做慚愧事,暗則相反。 但是我們不能要求別人, 否則自己就成了三百瓦的燈,不是明,是刺眼。 有的人,做得很光明磊落很正義,但是他為什麼有災難呢? 因為他顯示自己的智慧襯托別人的愚昧, 修養自己的清淨品行以顯示別人污濁, 光明顯赫的樣子像舉著日月行走,襯托別人的晦暗, 這樣沒有中途聾啞盲瘸,那就很不錯了,所以就不能免於災難。 所以老子說:混兮,其若濁。 他將自己混合在污濁的環境中,就像自己也是這麼污濁一樣。 這應該指順應環境的意思,書上解作: 聖人不自以為自己是高尚清淨的人,所以才能成為聖人; 凡人自命高尚清淨,看別人都不清不淨,所以才越像一個凡人。 氣之清濁 清氣上升,濁氣下降。 天清無物,地濁而載萬物。 天上住的是神仙,在人受人福,在仙受仙福。 神仙不能受凡人的福,凡人也不能受神仙的福。 所以太清的人,往往做了修道者,享受不了凡人的福。 做人不能太清明,太明察, 不應別人一點小過小性就覺得眼裏生刺, 這樣的體質就承不了凡人的福。 每個人有自己的特長和謀生方式, 有的人特長是關係, 有的人特長是美貌, 有的人特長是父母, 有的人特長是讀書, 有的人特長是做事, 沒有高下,都是上天賦予的才能, 他們以此來與你競爭,雖然表面上不是拿知識和你正當競爭, 但大家都是在用自己的長處來競爭。 但也不能盡是濁氣,否則就像泥土, 泥土沒有清氣來交泰,它什麼也不能生發, 少了生氣,泥土有阻滯的作用,盡是濁氣,智慧也被阻塞了。 做人常是不好的念頭,智慧會越來越阻。 比如流行的批評抹黑,宣揚其他人的小過惡小缺陷,非常折福, 每向一個人宣揚,就削下一祿,網路流量太大,削祿很快。 揭別人的缺點、小過失,到處宣揚, 這會像官祿氣上的黴斑,逐漸腐蝕掉官祿氣, 不只是你的,而是你整個的直系血脈家族官祿氣。
圖檔:─she |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