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伽經講記--82

2012/11/23 09:23

爾時大慧菩複白佛言:世尊,惟願為說一切法相續義,解脫義。若善分一切法相不相相,我及善解一切相巧方便,不如所說義計著相,善於一切法相不相相,及離言文字妄想,遊行一切土,量大,力自在通持之印,種種化,光明照曜慧,善入十無盡句,方便行,如日月、摩尼、四大,於一切地離自妄想相一切法如幻等,入佛地身。於一切生界其所為說法,而引之,悉令安住,一切法如幻等,離有品,及生妄想異言說義,其身勝。


佛告大慧: 善哉善哉! 聽,善思念之,當為


大慧白佛言:唯然受教。


大慧請佛講一切法的相續義和解脫義。菩薩怎麼樣去分別一切法的相續不相續,如果能夠善於分別了,那麼菩薩能夠理解一切相續的巧方便,就不陷入前面講的義計著相續,不陷入境界上的執著,在一切法的相續不相續的問題上離開言說文字妄想覺,不但是不依語,也不依識,真正證得了這種智,這樣就“遊行一切諸佛刹土,無量大眾,力自在通總持之印,種種變化,光明照曜覺慧,善入十無盡句。”“十無盡句”,就是《華嚴經》十地品講的。我們上次也講了十無盡句,我講了十大願。後來有的注釋書上講《華嚴經》十地品的十無盡句,這個也可以。講初地菩薩登了歡喜地發廣大的願,以十無盡來成就,說這十句如果有盡的話,我願亦有盡,這十句無盡,我的願亦無盡,這叫做十無盡。我們常常講,虛空有盡我願無窮。普賢菩薩的十大願王也是這樣的。這個十地品講的十無盡是什麼呢?一、眾生界無盡,二、世間無盡,三、虛空界無盡,四、法界無盡,五、涅槃界無盡,六、佛出現界無盡,七、如來智界無盡,八、心所緣無盡,九、佛智所入境界無盡,十、世間轉、法轉、智轉無盡。前面也講過十無盡句,我曾經拿普賢十大願來說這個十無盡。實際上按十地品論講的十無盡句是正解,我那個十大願的解可以說是旁解吧。


大慧希望佛說相續解脫義。什麼是相續呢?我常常講相續是可驚的相續。相續從字面上好解釋,一個接一個,接連不斷,相續不斷。這個相續不斷是我們世界上一切法、一切事物普遍存在的現象。所以《楞嚴經》講三種相續:世間相續,眾生相續,業果相續。有相續才有輪回。現在科學發達都證明瞭,世界上物質不滅,能量不滅。無生滅,但是有流轉,物質、能力都可以互相變化的,有流轉。流轉的現象實質就是相續。《楞嚴經》講三種相續,說一切有部的《大毗婆沙論》是講五種相續:一、中有相續,二、生有相續,三,時分相續,四、法性相續,五、刹那相續。這五種相續都可以歸到一個相續——刹那相續。《楞嚴經》講的世間相續、眾生相續、業果相續也可以歸為刹那相續。所以世界上一切相續的現象可以說都是刹那的表現,刹那的相續。因為一切都是在變易,怎麼變易的呢?是刹那刹那不停地變易的。這個刹那刹那不停,時間是最明顯的,一分鐘一分鐘,一秒鐘一秒鐘,多少分之一秒,……連續下來了。我們甚至於可以像“相對論”講的,空間也是以時間來量度的。一切相續的表現,最明顯的是在時間的刹那刹那。你看我們人,兒童、少年、青年、壯年、老年,怎麼過來的呢?也就是刹那刹那不停地變,今日之我已非昨日之我,現在一刹那之我已非剛才一刹那之我,刹那刹那不停地變,變就是相續。我們講一切法緣起性空,一個是說它沒有脫離它的條件,沒有獨立自主性,再一個講這個法都是變易性,都是刹那刹那變的,沒有不變的。所以相續的現象值得我們注意研究。因為相續,它刹那刹那變,它就無常,相續就沒有永恆性。所以我們在禪門的課誦裏頭,或者宗門的語言裏頭都講這個,是日已過,這一天過去了,念念無常,生命快要結束了,你要抓緊修行啊,時間是不饒人的呀,時不再來,講這些警惕的話。這都是說明相續。你看,年復一年的這些變化。柏林寺十年前是什麼樣,現在是什麼樣,建設快啊,十年也刹那刹那這麼過來的。當然了,這變的現象有各種不同,滄海桑田嘛,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反正都變,沒有不變的,這變都是相續,刹那刹那變的。什麼叫刹那刹那變?它生是一刹那吧,變了,滅它也是一刹那,所以生滅是同時的,一生了它馬上滅了。一生就滅,馬上滅。所以這種刹那,這種可驚的現象,一般人不大覺察,他以為生是這個刹那,再接著一個刹那,他不知道生的這個刹那正在滅,是這種相續。這種細微相續,一般就不大容易覺察。但是相續的現象實際上能表現很多,就拿我們的思想的意識來說,第六意識念念不停,是不是相續啊,一個念頭接一個念頭,這是相續嘛。你總是執著嘛,抓著一個,這麼想那麼想,念念不停的。人的念頭,精神思想活動總是不停的,所以你要化他,你要講識啊智啊,就牽扯了一個問題了,這個相續的現象怎麼解釋,因為迷惑在相續裏面,就受束縛了,就不得解脫。所以大慧菩薩就問了,什麼叫相續,什麼叫解脫,講這個事情。


1)十一種相續相


佛告大慧: 量一切法, 如所說義 著相。所著相緣計著相、性非性著相、生不生妄想著相妄想著相、乘非乘妄想著相、有為無為妄想著相、地地自相妄想著相、自妄想無間妄想著相、有品外道依妄想著相、三乘一乘無間妄想著相


佛告訴大慧,一切諸法如你所說的都是有相續的現象。佛就說


了十一種相續的相。


1.“相計著相續”。相,就是名相、現象,對現象、名相的執著。你看我們意識裏頭,有沒有這種相續的現象,我們抓著一個名詞,抓著一個概念,或者抓著一個現象老是不放,這就是名相、現象的執著相續。


2.“緣計著相續”。就是他所緣的執著相續,就是對所緣的東西抓著不放,還要相續。相續我們要理解為,一個是連續不斷,再一個就是在連接不斷刹那相續當中它起變化,這也叫相續。我們這麼理解就深一層次了。


3.“性非性計著相續”。這就是有沒有自性的執著相續。


4.“生不生妄想計著相續”。就是分別有沒有生,這種執著的相續。


5.“滅不滅妄想計著相續”。就是分別滅或者是不滅這種執著的相續。這方面的意識活動就多得很。生還是不生,滅還是不滅,這種念頭、這種執著他總是不斷地相續下去。就是學佛的人,他也在這方面有虛幻分別,也有執著。


6.“乘非乘妄想計著相續”。分別這是大乘啊,小乘啊,還是非大乘,非小乘,在念上有這種執著的相續。


7.“有為無為妄想計著相續”。就是分別有為和無為的執著相續。


8.“地地自相妄想計著相續”。這就是分別大乘各地的境界這種執著的相續。是在十信位,還是在十相位,還是在十住位,還是在十回向位,還是在十地位,在十地上是初地還是二地,我們有這種執著,這種執著是相續的。在我們修行人中間這種相續是常有的,唉呀,他到了什麼境界啦,有分別吧,這種分別還不是一下子的,是相續的。


9.“自妄想無間妄想計著相續”。抓著分別自己妄想的現狀的這種執著相續。這幾個相續都是複合句,很多複合詞在裏頭,要區分一下。


10.“有無品外道依妄想計著相續”。這就是分別外道依,外道依就是外道的理論根據。你看九種轉變就是外道依,外道依九種轉變論來說他的識,來說世間問題的有無。所以有無品外道依,就是外道用他所依據的理論來講有講無。分別外道有無理論的執著相續,叫有無品外道依妄想計著相續。這幾個都是妄想計著相續,複合詞,妄想計著就是執著,執著什麼呢,就是複合詞前面的東西,把前面的複合詞弄清楚了,再聯繫後面就清楚了。


11.“三乘一乘無間妄想計著相續”。這就分別是三乘啊,還是


一乘啊,各種分別執著的相續。


這個是釋迦佛講了十一種相續的相。


復次大慧,此及餘,凡愚生自妄想相,以此相故,凡愚妄想如蠶作繭,以妄想纏纏他,有有相著。


復次大慧,彼中亦及不相相,一切法寂妄想不生故,菩訶薩見一切法寂


佛講了十一種相續以後,就接著講,大慧呀,上面講的這十一種相續相的情況,都是這些凡夫愚蠢的人自心生的妄想執著。這個妄想執著,相續不斷,念念不斷,就好像蠶作繭一樣把自己的心捆住了,以妄想絲自纏,還要纏他人,“有無有相續相計著”,總在這裏頭相續不斷地計著有無。“彼中亦無相續,及不相續相。”佛說大慧呀,怎麼樣能夠不執著相續和不相續,解脫的關鍵在哪里呢,其實就是“見一切法寂靜”,看到一切法本來寂靜,“妄想不生故”,這個妄想自然就不生起來了。見一切法寂靜,就是寂靜涅槃的境界了。凡是緣生的事物它都有三個特點,第一它無我,它沒有自己實在的體;第二無常,它沒有永恆性;第三寂滅、寂靜,它一定最後總有個歸宿,按它自己的自性,按它自己的規律回歸它自己應該回歸的地方去,這個叫寂靜。所以怎麼讓念頭不生妄想啊,你要看到一切事物它是無我的、無常的、寂靜的。實際上就是小乘講的:一切無我,諸法無常,涅槃寂靜。所以你見到一切法寂靜,妄想它就不生了。“菩薩摩訶薩見一切法寂靜”,所以大乘菩薩都要親自證得一切法寂靜,這樣才能夠解脫,才能夠從相續的現象當中,就是從一切法都是變易的、沒有永恆性的、刹那刹那不停地變化當中得到解脫。


復次大慧,外性非性,自心所有。隨順觀察自心量,有一切性相,故,於一切法不相相。


復次大慧,彼中有若若解。餘不如實覺知,有有解。所以者何?於一切法有有,無眾生可得故。


菩薩摩訶薩見一切法寂靜,妄想就不生了,大乘菩薩都要證得這個境界。“覺外性非性”,證到了一切外物都沒有它的自性。外性非性是一個離垢的大法門,前面講過了,不是講離垢四門嗎,一個善自心現,一個是外性無性,一個是離生滅見,一個是自覺聖智。“覺外性非性,自心現相無所有,”都是自心的現量的現象,本來也是一無所有的。無所有就是這些現象都沒有永恆性,都沒有實在的我。“隨順觀察自心現量”,所以你能夠隨順地觀察一切都是你的自心現量,都是你自心所現。“有無一切性無相,見相續寂靜故,於一切法無相續不相續相。”有和無的一切自性都沒有相可見,在此無可見相中,寂靜相續。因為菩薩已經能夠觀察自心現量了。看到一切法離開有無的相。就是相續的現象也看到它無自性,這樣對一切法你就明瞭,無相續不相續。就是相續不相續,這種可驚的相續變化現象,也沒有永恆不變的實體存在的。這個就是講相續跟解脫的關係,這個地方講得是比較深的。


“複次大慧,彼中無有若縛若解。”就是在這個當中,既沒有束縛的,也沒有解脫的,“餘墮不如實覺知,有縛有解。”這些二乘、凡夫不如實覺知,他認為有束縛有解脫。“所以者何?”為什麼這樣子呢?“謂於一切法有無有,無眾生可得故。”如果沒有證得到這種如實的究竟境界了,那就會出生束縛跟解脫的見解了。因為一切法的有和無沒有獨立自主性,它的體性是不可得的。因此對眾生來說本來沒有束縛的,你又向什麼地方去求解脫呢?下麵佛就說了:


2)凡夫有三種深密纏縛


復次大慧,愚夫有三相謂貪恚癡,及,有喜俱。以此相,故有趣相,彼相五趣。


大慧,相續斷者,有相不相相。


復次大慧,三和合,作方便著,續無問生。方便著,有相。三和合緣識斷 三解 一切相不生。


這個厲害了,凡夫有三個相續,“謂貪恚癡”,貪恚癡就是貪瞋癡了。這裏講凡夫有三相續,就是三種相續的束縛,不得解脫。貪瞋癡是現在的惑,是現在的相續。“及愛未來”,愛未來,是未來的相續,是未來的惑。還有“有喜愛俱”,喜愛俱前面已經說過了,眾生的無明,他在輪回當中,他要投胎的時候,他一定有這個狀況,喜愛俱,瞋父愛母,這個就是男,瞋母愛父就是女嘛。這個喜愛俱是說過去的相續,是過去的惑。“愚夫有三相續”,就是講的,我們凡夫有三種惑,三個相續的惑,都是相續不斷的,這個相續就輪回,就流轉了。這個相續是三世相續,現在、過去、未來相續。眾生的過去的惑——喜愛俱,現在的惑——貪瞋癡,未來的惑——愛未來,三惑相續不斷,這個就生死輪回,不得解脫了。“以此相續,故有趣相續。”因為這種相續,所以才有趣相續。這個趣是六道輪回的趣。“彼相續者”,這個三相續是“續五趣”,就是在五趣裏頭相續不斷。五趣是什麼呢?就是指的天、人、餓鬼、地獄、畜生;為什麼沒說阿修羅?因為在五趣當中都有阿修羅。“大慧,相續斷者,無有相續不相續相。”什麼是斷相續呢?就是沒有什麼相續不相續,要這樣才能斷。沒有這個相續不相續,這就不是空話了,你真正要斷相續好不容易啊!首先你相續不相續的這個分別就要斷,這個不容易。你現在惑,都不容易斷,你還要斷過去惑、斷未來惑呀。這都是修證上的,要實際修證。“複次大慧,三和合緣,作方便計著”,三緣和合就是講根、塵、識嘛,前面講了三世,現在又講三緣,六根、六塵、六識,三緣和合我們經常接觸的嘛,“方便計著”,方便,習慣性地抓著不放嘛,“識相續無間生”,就是在三緣根塵識相和合的這些現象當中,我們的識也就是對著這些現象,相續不斷地起念頭,就念念不停,就生生不已,連續不斷了。“方便計著則有相續。”正是有這些方便習氣上的執著,才有相續流轉。如果“三和合緣識斷”,如果我們根塵識三緣和合起來的這些現象,也就是內心所現的這個識都能夠斷的話,“見三解脫”,我們就進入了三解脫門。空、無相、無願,這三解脫門。進了三解脫門,“一切相續不生。”一切相續的現象不生。這就是得解脫了嘛。證入三解脫,我們現在的惑就空,過去的惑就無相,未來的惑就無作。本來我們講空、無相、無願,也可以說空、無相、無作。無願也可以說無作。所以進三解脫門,前面的三個相續就解脫了。空——是解現在的惑,解現在的相續。無相——是解脫過去的惑,解過去的相續。無作——就解未來的惑,未來的相續。這樣子三個相續都解脫了,是故“一切相續不生。”就不會再有相續現象,就是沒有流轉,也就沒有輪回了。這個是講相續解脫義。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而偈言:


不真妄想,是相;若知彼真,相則斷。於知,


說攝受;譬如彼蠶蟲,網而自;愚夫妄想,相察。


“不真實妄想,是說相續相;”妄想是不真實的,但是一般人看不到它的虛妄,才有相續無間的這種現象,也是作用吧。“若知彼真實,相續網則斷。”如果知道世間一切現象的相續無間都是自心現量上的執著,去掉這個執著了,相續網就斷了。要知道“於諸性無知”,如果不瞭解一切諸法的自性,“隨言說攝受”,隨著自己的言語、意識而緣外境,攝受一切外境界,那就像春蠶作繭一樣,自己束縛自己。所以凡夫不能觀察相續的真實現象,那就在束縛當中不得解脫。這個偈語說得很明白。所以相續的問題。特別是在我們思想意念當中,相續的現象是很值得研究的。時間上我們講刹那刹那不停地變,實際我們的念也是刹那刹那不停地在結的,結念嘛,這刹那刹那地結,很微妙的,你自己在念念不停,你自己不自覺,這個不自覺就是對相續不自覺,對相續不自覺就是束縛。當然了,這就再進一步看到你相續實際上就是你阿賴耶識種子在你意識的流注,我們為什麼會有這種念頭上的相續呢,實際上是種子起現行、現行生種子,是這種子的流注。想想看,種子的流注,所以要清淨意識啊,使意識起的現行慢慢要清淨,自淨其意嘛。意識乾淨不起妄想,那麼現行回過頭來反饋給八識的種子,就不受污染了,他就清淨了。無垢啊,淨意很要緊,不淨意不能離垢,淨意才能離垢。將來我們講離垢證如來藏的時候還會說。


這一段就完了,辨相續解脫。相續相這個問題還是很重要的。下面這一段比較長一點。


剛才休息時有個師父問我:你那天講了初灌、二灌、三灌,沒講四灌。所以我想要講一講,好多人問,借著告一段落時講一講這個問題,下一段經文留著明天講。密教講灌頂,灌頂有多種。一般說,學密的人,要學密不是一下子就成了,總是有一個次第的。學密的人開始要受三昧耶戒。受戒,發菩是心,這是基本的。沒有戒就沒有定、沒有慧。學密的人也是一樣。你不持三昧耶戒不行的。


三昧耶戒的意思指平等本誓。平等本誓,就是一切佛都是這個戒,你也接受這個戒。一切佛他本來的誓願,就是這樣子的,所以叫平等本誓。這種戒,平等本誓,跟諸佛一樣的,這叫三昧耶戒。發誓,誓願。一切佛,三世諸佛的平等本誓是什麼呢?他都是要度眾生,都是要有菩提心,再就是對這法不抓著私有,法都是公有的,度眾生的方法,使眾生了生死的方法,要弘揚的。三昧耶戒主要的精神是四條:


不離開自己的菩提心。


在一切法上不要慳吝,不要捨不得。


不要離開正法去搞邪行。


最後總的一條,不得不饒益眾生,一定要利益眾生。


這是諸佛的平等本誓,你接受了這個平等本誓你也發誓,也是這樣做,這就是跟佛一樣的平等本誓,這就是三昧耶戒。所以三昧耶戒叫佛戒,這就比菩薩戒要高一層。受了三昧耶戒,你自己發了菩提心,你才能夠去學密法。學密法,第一步,一般說要修生起次第。生起來,生起次第。因為所謂學密,就是學跟佛一樣嘛,你現在是身口意三業,你要把你的身口意三業轉成佛的身口意三密,那麼你就口誦咒語,身結手印,意識作觀想,通過這樣的學習鍛煉,修持,慢慢才能把你的身口意三業變成三密。


這個開始怎麼修呢?首先根據你的根器,根據你的種性,看你適合修哪一種本尊,就是哪一種佛、哪個菩薩跟你人的性格比較相應,相適應,你就學他。怎麼去找本尊呢?這個在壇場裏頭,有時候師父告訴你,有時候你自己投花,把布蒙著眼睛,拿一朵花,在壇場裏有很多佛菩薩嘛,你轉幾圈以後你把花一投,投到哪個菩薩,哪個菩薩就是你的本尊。聽著這個好像碰運氣一樣,偶然的,其實不是的。他認為你發了誠心,法界是相應的,所以你一投即中。當然你不誠心,那就是另外回事了。所以建這個壇場,他一定要真正建得好,不是假的,不是說我做個樣子,所以壇場要建得好,塑好佛像。他灌頂開始,四方佛,加上大日如來,五方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uen7969 的頭像
    suen7969

    人生何處不相逢

    suen796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