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嚴思想教判之殊勝價值

分類:華嚴部
2012/09/16 12:28

  ● 釋成一
  一、 前    言
  佛教教主釋尊入滅之後,所遺聖教原本一相一味,後經數百年的衍化,由上座、大眾兩部發展成本末二十部。此為歷史所謂的部派佛教時期。至四、五百年期間,有無著、世親兄弟出,依深密經等思想,開展出有部大乘佛教。六、七百年間,有馬鳴、龍樹菩薩應世,據般若經等思想,發展出中觀學派,稱為無相大乘佛教。有部大乘佛教經戒賢傳我玄奘大師,創中國大乘法相唯識宗;無相大乘經我吉藏大師,開創成中國的三論宗。中國佛教除上述空、有兩宗外,更有杜順大師等依大方廣佛華嚴經創立之華嚴宗,判釋如來一代時教,為三時五教,主伴圓融,理事無礙,成為修學佛法者最極肯要的指導原則,以其統含性相、空有、權實、大小之教義也。
  茲將華嚴思想教判之殊勝價值簡介如下。
  二、華嚴思想的殊勝價值
  佛陀自內證的境界是遠超過我們思慮的範疇,言說亦不能及。這叫做性海果分不可說。可是佛陀慈悲,應機施教,在無相法中,炳現萬象,於無言說境中,圓音頓演。所以當初佛在菩提場內、正覺始成之際,為普賢等到四十二位法身大士,開示了一乘圓頓的的根本法輪。這叫做緣起因分可說。在緣起因分可說的情形之下,複更生出各種義門,演成無量的教法。對於上根利智的頓機者流,說出圓融無礙、一乘不共的法門。這叫做別教一乘。而對於中、下二種根機者流,說出開權顯實、會三歸一的依本起末法門,引之漸入圓教,這叫做同教一乘。那麼,在這個同別二種教判裏面,華嚴宗乘的學者們特別崇重別教一乘的殊勝。這是華嚴判教的第一個特質。其次,在五教十宗判釋裏面,特別強調一乘圓教的殊勝,則是華嚴判教的第二個特質。最後在本末二教判釋裏面,特別推尊稱性直談的本教的殊勝,約化儀而對辨本末時,將華嚴經視為根本法輪。除了華嚴之外,再沒有什麼可以叫做本教的東西了。這是華嚴判教的第三個特質。以上三點是從判教的立場上所顯出的華嚴殊勝的價值。
  其次,我們再從教理方面看。華嚴經是佛陀海印三昧中一時炳現的無上法門。海印是以譬喻而表示毗盧遮那世尊大覺的內容。蓋毗盧世尊大覺果海是物我一如的,也就是所謂天地與我同根,萬物與我一體的境界。借用大乘起信論的話來說:依不覺故,說有始覺,又以覺心源故,名究竟覺。此究竟的覺悟,是即大覺。這個大覺的當體,也就是一法界心。在這個絕對的一法界心中,所有時間性和空間性的一切無量無盡的現象,都能夠同時印現出來,如大海上的風平浪靜時,天際的眾星,無不印現。在毗盧世尊的大覺心海中,一切萬有,無不印現。華嚴經的內容,就是描述著佛陀所印現的諸法實相境界。佛陀海印三昧中的實相境界微妙不可思議,一即一切,一切即一,相即相入,圓融無礙。而此無礙不惟是理事無礙,而且更進一步達到了事事無礙的境界。所以華嚴法界緣起論的究竟,可以說,就是事事無礙論。事事無礙論又可以稱之為現象絕對論,或名之為現象圓融論。這現象絕對論並不是唯物論,也不是一般的唯心論,同時更不是一元論,因為它主張一即是多故;又不是二元論,因為它主張多即是一故;當然也不是多元論,因為它主張一多相即故。無以名之,名之為一真法界論。這個一真法界論,也可以說,它是如實知見的一心宇宙論。換句話說,它是佛陀海印三昧中的一心妙有論。這個一心妙有論乃是現象絕對論的根本要義全部內涵。
  那麼,什麼叫做海印三昧呢?什麼叫做一心呢?關於海印三昧的意義,我在上面已經講過了,下面應該要說一說一心的意義。
  三、 一法界心的哲理
  心的自性本來是不可得的。因為這一法界心原是宇宙、生命的本體,它僅可具有著無邊的微妙勝用,但是絕無實體可資捉摸。它那無比靈活的(神變難測的)微妙勝用是超越空間和時間的,也就是經論所常說的的思想。可是這絕對的的思想,也就是絕對的的思想,換言之,一法界心相即的,動、靜一如的,妙用無邊的。因之,此一法界心是即事、即理、相即相入而圓融無礙的,與天地以同庚,隨萬象而存在。換言之,具體的萬象本身,即是此一心的現象。萬象即是一心,故稱之為一法界心。華嚴世界觀的根本原理盡在此一法界心之所含攝。
  一法界心。原無本質(實體)可言,只可以說,它是如實空性的一種自覺作用。這個自覺作用的基本型態,華嚴經把它叫做海印三昧。經中所說種種三昧,均是同此空性的自覺作用的種種型態,也可稱之為眷屬三昧。由此可知,諸法空性有甚深的自覺作用,種種境界(世界)是此空性經由自覺作用所幻現出來的各種具體現象。而此之諸法空性並不是事物的否定,而是無自性性(無實體)的意思。無實體是沒有固定不變的東西的意思,也就是無常法的意思,而無常法又是幻相性的、遷流不住的生命的意思。遷流不住的生命本身是最究竟的因緣法。因緣法是此有彼有此無彼無的無實體的虛幻狀態(如幻如化的狀態)。是相對性的。本身有無盡的因緣。本身也有無盡的因緣。這個無盡發展起來的因緣世界,乃是宇宙萬有的實況。在無盡緣起的根源裏,有一種相即性原理在作用,那就是:一即一切,一切即一。這個是平等性的。而這個一切,它是差別性的。平等性是全體性,差別性是個別性,而每一事物都有這個全體性與個別性。在物理的空間及時間的原則之下,一切事物似乎不能夠相即相入,因為有質礙的關係。但如將時間、空間的物理界限撤銷,站在[緣起性空]的理性立場,由於無形象的一法界心來融會作用,即能呈現出一多相即、大小相融的微妙境界。即一夜之夢飛行百年,一尺之鏡見千里影,一毛孔中能容入三千世界,乃是這個一法界心全體大用的具體表現。
  一法界心是無實體的,是非有、非無的,同時也是亦有、亦無的。因為心有超越性,所以非有;但心又有內在性,所以非無。這個狀態,只好說是一種中道的象徵,而此中道的象徵是以諸法空性為自性的一種覺體。諸法空性即是覺性,是表示因緣法的本身有覺性的意思。因緣法是現實萬象的本性。因緣法有覺性,是表示萬象有覺性的意思,而萬象有覺性,是表示自覺作用的普通性,同時也是表示吾人意識的自覺作用,並不是單純的主觀性,而是具有無盡的客觀性。因此,吾人主觀上的智慧源出於一法界心。一切現象,均由此一法界心展現,所謂:無不從此法界流,無不還歸此法界。此義甚深,不可說不可說(非思量分別之所能及)。所以佛在演說此華嚴經以前,先入海印三昧,然後從其智海流演妙法。這就是一心法界的不思議境界。
  站在如上萬法根源的一法界心的境界來看,萬法無自性,心與物不即不離,不一不異。但此一法界心能顯現一切色相,猶如工畫師。可是工畫師本身,他也不能自知其畫作之心。一切萬象,其性亦然,只是如是如是地在顯現一切色相而又各各不相了知。大經雲:心佛及眾生,是三無差別,唯是一心轉。吾人現前的一念,也是一真法界的分顯心,所以它能夠究竟圓融無礙。大經雲:諸法無作用,亦無有體性,各各不相知,妄心分別有。其實無所有。是一切萬法,但有假言說。這是華嚴經明法品所指示的宇宙萬象的究竟狀態。一切皆無自性,是離開兩邊的中道境界,而"各各不相知"是表示,現象界各自具有絕對特質的意思。這個無性而且又是絕對特性的世界,是有、無相即、一切如如、真空妙有的一真法界的境界。此境界,只可說是絕對的一法界心。在這法界緣起的真理之下,一切現象都在發揮著它的個別性(特性)及其全體性,故雲:一即一切,一切即一,差別即是平等,平等即是差別,圓融無礙。由此法戒妙心而幻生萬物。因之,煩惱與菩提、超越與存在、主觀與客觀、必然性與自由性,均能相即相入而無礙。華嚴事事無礙的境界,即是從此一法界心的哲學而展開出來的由此一法界心而緣起萬法事相,叫做性起。這性起與一般所說的緣起,意義又稍有不同,即:緣起是待他緣而生起,例如中觀論等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的思想說法,而性起乃不待他緣,則直接由其自性本具的性德而生起。假如自性根本不具此性德,即使他緣具備,亦不得生起。本來不改名,由性顯,稱之為。這是探玄記第十六卷裏解釋華嚴經性起品所標示的性起的意義。所以華嚴的法界緣起論,實在應該是一種法界性起論,而此性起的性,當然也是原無自性的空性,並不是實體的自性,故不違背性空的原理。同時,事事無礙的根本原理,也是從此性起而來的妙談。上來所說,是從一法界心的立場所建立的華嚴思想原理的蠡測。
  四、華嚴是佛法的大本
  再從佛教思想史上看,華嚴宗是成就了佛法大本的宗派,即:原始佛教的根本思想是在於四法印(諸行無常、諸法無我,一切皆苦、涅磐寂靜)無常是表示因緣變化的緣起法,而華嚴法界緣起論是此無常法(緣起法)的教理系統的大成就。無我是無自性()的意思。華嚴思想是經由此無我”()的思想而表現出佛陀自內證的妙有境界的。事事無礙乃是這妙有境界的極致。緣起法(無常)即是實相法(無我),所謂因果緣起,理實法界,是賢首大師的華嚴經觀。這是充分表示著華嚴經為佛法大本的意思。其次,從涅磐二句來看,華嚴經處處都設有圓融無礙的大行,以破各種煩惱及固執。以苦練行,不以苦為苦,甚至將苦轉為安樂,以得解脫,是華嚴修行的大本。同時以種種三昧而表示佛陀心內自證的各種境界,終於歸納為佛海印三昧的大覺境界,是涅磐思想的極致。所以華嚴思想是秉承佛陀苦、空、無常、無我及涅磐寂靜的思想,而加以發揚廣大的。所以說,華嚴是佛法的大本。以信、解、行、證而組織華嚴經的思想,是華嚴宗的殊勝方法。因之,華嚴經是最綜合性的我佛根本大法輪。
  五、結 語
  基於上面各項的敍述,吾人已知華嚴思想的殊勝價值(判教上的價值)、一法界心的哲理(教理上的價值)和華嚴為佛法大本(思想史上的價值)三點內容。由此三點來看,吾人可知,華嚴是值得研究、值得推廣的最有價值的佛法教義。關於這一點,本人很希望這次與會的、各國華嚴學的專家們,今後能夠繼續研究華嚴的思想,發揚華嚴的教義。我及日、韓諸國都有許多很有價值的華嚴學的資料。如能將此寶貴的資料提供給世界各國的學者們研究、發揚,使華嚴圓音響遍塵刹,則功德無量矣。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uen7969 的頭像
    suen7969

    人生何處不相逢

    suen796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