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楞嚴經》==3

2012/06/11 17:47

〈耳根圓通章〉說什麼?


楞嚴會上,在廿四位修學者提出自己修行方法入門的報告後,觀世音菩薩在最後,也向佛陀及與會大眾說明了自己的修行方法:「世尊!憶念我昔無數恆河沙劫,於時有佛,出現於世,
名觀世音。我於彼佛,發菩提心,彼佛教我,從聞思修,入三摩地。初於聞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動靜二相了然不生。如是漸增,聞所聞盡;盡聞不住。覺所覺空,空覺極圓,空所空滅。生滅既滅,寂滅現前。忽然超越世出世間,十方圓明。」



總說修行過程


觀世音菩薩在久遠劫因地修行時,於觀世音如來前發了菩提心,古佛觀音如來因此教導他從聞法開始,思惟法義,然後如法修證。若進一步從觀世音菩薩所修行的耳根圓通的角度來看,觀
音古佛的教導為:「聞」是向內不隨耳識起分別,對外不攀緣聲塵,一心只觀能聞的聞性;「思」是維繫心平靜的狀態,反聞自性,不著空有,繼續專注在修法上;「修」是不斷地維持方法,念念不離聞與思。這樣不斷地「聞」、「思」、「修」,待功夫純熟,就能明心見性,名入三摩地;於三摩地中,從根解結,漸次深入,即證圓通。



漸次解結


耳根圓通的修證,可以說是一個漸次解結,破除五蘊假相的過程。結分六段,即:一、動結。二、靜結(耳根色蘊)。三、根結(受蘊)。四、覺結(想蘊)。五、空結(行蘊)。六、滅結(識蘊)。從修法的次第,先解動結,依序而到滅結。愈往裡面愈深邃幽微,不易察覺釋結。



〔入流亡所〕


「入流」是向內調伏,而什麼是「亡所」?「所」就是所聽到的聲塵。一般人一聽到聲音,很自然地就會分辨它是什麼意義。如果將聲音先從分別相中跳出來;然後不管它的大小、遠
近、高低等,在這階段,將只剩下有聲與無聲的差別;最後連聲音的有、無都放下,就是「亡所」的境界。如是內伏耳識的分別相,反聞耳根的自性,以耳根聞性為觀境,外脫離聲塵的誘惑,即是「入流亡所」。



〔解動、靜二結破色蘊〕


色蘊,義為質礙,相狀為外界明暗通塞等,及人體內之五根,都屬色蘊。當心從所緣境返照聞性,所緣境識寂然,一片清明,即經文:「所入既寂,動靜二相,了然不生。」菩薩初於聞
中,反聞自性,寂然不動,不覺有動相可得,即是所入既寂,已經解「動結」,但靜相猶存。再加深觀行後,定慧力增強,了達動靜二相,緣生無性,當體即空。不但動相不生,靜相也亡,故動靜二相,了然不生。亦即是明暗等十二諸有為相,悉皆不生,便破色蘊,而解靜結。



〔解根結破受蘊〕


「受」的意義為領納,見聞覺知等六根的功能,皆屬受蘊。「如是漸增,聞所聞盡。」依著觀行之力,心心寂靜,念念空明;定力漸漸增勝,觀行轉深,而至「聞所聞盡」。聞,是耳根
當中「能聞」的功能;所聞,是所聞的動靜二相。前面提到動靜二相,雖然已經了然不生,但仍有「能聞」的根存在,現在把能聞的功能─那個根的「受」也滅了,能所俱寂,至此即破受蘊,而解根結。其餘見所見,嗅所嗅,嚐所嚐,覺所覺,知所知,也如這樣的寂滅。這也是經文中所提到的所謂「一根既返元,六根成解脫。」



〔解覺結破想蘊〕


「想」的意義為分別覺察,一般人多以妄想識心為能覺,根塵為所覺。
在前面的修行階段中,雖然「聞所聞盡」,解根結,證我空,但是仍又執著有能盡的覺智,所以還存有法執。「盡聞不住,覺所覺空」:「盡聞不住」,即是不住於空,繼續加功進
修,觀行深入,不但所覺的境空,能空此境的覺智也空了,即是覺所覺空。也就是將你心中各式各樣的「想像」給放下,如此則妄念頓息,而破想蘊,解覺結。



〔解空結破行蘊〕


「行」的意義為生滅遷流,一般人多認為「有」是生,「無」是滅。「空覺極圓,空所空滅。生滅既滅,寂滅現前」:「空覺極圓」的空,是指前面所說「覺所覺空」之空;覺,是能空此境的覺智。在前一階段,雖然是能覺所覺都已空,但能空此能所的覺智仍然存在,亦屬「法愛」,則空覺不極不圓。在觀行力轉勝後,因為不住於空,空覺極圓,不但空能覺所覺之智境
空,即能空此智境的空亦滅,如是不住人空,不住法空,不住空空,即是「空所空滅」。故能解空結,破行陰。
「生滅既滅,寂滅現前」,前面所說的都是生滅法,如動滅靜生,靜滅根生,根滅覺生,覺滅空生。現在談到空所空滅,則空滅滅生,至此可以說是:生滅既滅,寂滅之識蘊,得以現前。
但這個「無為的不生滅相」還不是真如,它還是識蘊。這個識蘊,即是真妄和合的第八識,亦即是滅結,還須解除,若以為這就是究竟真如,仍是修習圓通法門的障礙。



〔解滅結破識蘊〕


「識」指第八阿賴耶識,為世出世間有情命根所依處。「忽然超越,世出世間,十方圓明」是顯修證之功。寂滅現前,只是行蘊盡、識蘊顯現的境界。必須於此百尺竿頭更進一步,破識蘊,解滅結,忽然超越,世出世間,真如本性然後顯現,而得十方圓明。在寂滅現前的當下,將這「寂滅相」的假象也放下,超越世間的「有為諸相」,也超越出世間寂滅的「無為」的功德。


學習解結


觀世音菩薩「反聞聞自性」的修行過程:解六結及超越三空─超越人我執、法我執、空執;而證得人我空、法我空,連空亦空─放下不可得。這樣的哲理解析是知的層次,只有實踐用功才是真功夫─把結打開。與其說是解開結,更確切地說︰是把外境造成的煩惱、身心的苦迫看清楚,放下執著。眾生的心念不斷在動靜、能所、苦樂、人我的生滅中糾纏,不得超越。當
我們能放慢腳步來靜觀自己的身心,探尋自己內在世界的糾葛,就更能了解干擾我們的,其實不是外境,而是自己這顆不斷攀緣追逐的心。學習放下多少,即清明多少;還它真實狀況,水到渠成,既圓且通,自然圓成。



耳根圓通的修證過程

修證過程


破五蘊假相


解結


初於聞中,入流亡所


破色蘊


解動結


所入既寂,動靜二相,了然不生。


破色蘊


解靜結


如是漸增,聞所聞盡。


破受蘊


解根結


盡聞不住,覺所覺空


破想蘊


解覺結


空覺極圓,空所空滅。生滅既滅,


寂滅現前。


破行蘊


解空結


忽然超越,世出世間,十方圓明。


破識蘊


解滅結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uen7969 的頭像
    suen7969

    人生何處不相逢

    suen796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