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念恭敬觀世音《〈大悲咒〉》---10
《大悲懺》作用有哪些?
自修度他的大悲懺
《大悲心陀羅尼經》:「若能精誠用心,身持齋戒,為一切眾生懺悔先業之罪,亦自懺謝無量劫來種種惡業,口中馺馺誦此陀羅尼聲聲不絕者,四沙門果此生即證,其利根有慧觀方便者,
十地果位剋獲不難。」
《大悲懺》正是依從這番教導所制定。引導信眾精誠用心,身持齋戒,將懺悔與〈大悲咒〉的誦持相結合而設立儀式,期許在此生證四沙門果,利根有慧觀方便者,甚至能達到十地果位。
很多信徒為了超薦亡靈而參加大悲懺。《大悲心陀羅尼經》:「若諸人天,誦持大悲章句者,臨命終時,十方諸佛,皆來授手。欲生何等佛土,隨願皆得往生。」大悲懺確實有超度的功德,但如果只為亡靈設懺,就窄化大悲懺的意義了。
有些信徒為了現世利益,想要消災祈福而參加大悲懺,經上說:「誦持大悲神咒者,於現在生中一切所求,若不果遂者,不得為大悲心陀羅尼也。唯除不善,除不至誠。」所以平日持戒行
善,對大悲咒深具信心,參加懺會確實可以消災祈福,得到現世的利益。
《大悲懺》文:「唯願大悲觀世音菩薩摩訶薩,千手護持,千眼照見,令我等內外障緣寂滅,自他行願圓成,開本見知,制諸魔外,三業精進,修淨土因。」
《大悲懺》的修持,除了仰仗觀世音菩薩的慈悲智慧,及〈大悲咒〉的廣大功德來消除罪障,得到現世利益,還有更深的意涵:藉由儀軌的修持,透過懺悔而清淨身、口、意,進而發起
善根,逐步斷除煩惱,直至開悟證果,成就佛道。
懺悔三法
知禮法師《修懺要旨》中,將懺悔分為三種:「懺悔之法,運想相起為期;三無生懺,謂了我心自空罪福無主。觀業實相,見罪本源,法界圓融真如清淨。法雖三種,行在一時。」
作法懺為身、口的懺法;取相懺為定心的懺法,無生懺則「觀業實相,見罪本源」,已達「法界圓融」的境界。
這三種懺法,都含融在《大悲懺》儀軌之中。例如:禮三寶的儀式。信眾在禮拜三寶時,除了須身、口清淨,意念上要加上觀想,以增智慧。《修懺要旨》說明如何觀想:
「初禮佛時,深知佛體不離我心,同一覺源,圓照諸法,諸佛悟起同體悲,眾生迷強受諸幻,悲苦相對感應斯成;一身遍至諸佛之前,一拜普消無邊之罪。故默想禮佛偈(云云)。
次禮法時,深知諸佛所證果德,眾生所迷理心;一切行門無邊教道,離染清淨,能軌聖凡,稱此法門,三業致禮。故默想禮法偈(云云)。
次禮僧時,即三乘聖賢也,雖是因位,已到真源同佛,無緣之慈同佛,不謀而應。我今三業致感聖眾,四誓所熏滅我罪根,生我樂果。故默想禮僧偈(云云)。」
禮拜三寶時,觀想諸佛與眾生的差異,在於悟與迷、淨與染;從禮拜三寶中,堅固道心,滅罪生樂,成就菩提。
依十種心修持大悲咒
《大悲心陀羅尼經》記載,觀世音菩薩解說大悲咒的的形貌:「大慈悲心是;平等心是;無為心是;無染著心是;空觀心是;恭敬心是;卑下心是;無雜亂心是;無見取心是;無上菩提心是,當知如是等心,即是陀羅尼相貌。汝當依此而修行之。」
觀世音菩薩殷切提醒要依這十種心來修持〈大悲咒〉。因此在參加大悲懺法會時,必須時時不離這十種心,方能與觀世音菩薩相應,見到大悲心陀羅尼的形貌相狀。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