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若放在慈悲喜捨,就不會有不安

分類:心靈分享
2013/07/01 22:10



 

我們若不能慈悲喜捨,
 
就不得不選擇貪、嗔、癡、慢、疑,心若是放在慈悲喜捨,就不會有不安,
 
(要有定力,最基本的就是不能有不安),心有不安就很難打坐。

你白天沒有慈悲喜捨的心,晚上要打坐就很困難。
 
我們會想到我們怨恨別人,別人也在怨恨我們,
 
一想到別人也在怨恨我們,你說你的心要靜下來很困難的。

 
我們若住在充滿慈悲喜捨裏面,打坐時,都會感覺有護法神的保護,
 
要不然越靜越危險,你很自然就會胡思亂想。
 
慈悲喜捨是一種保護自己,若沒有慈悲喜捨要勉強靜下來打坐,那不太容易。

有戒、有定,
 
我們的智慧就容易開展(因此慈悲喜捨能幫助我們開展智慧)。

什麼叫智慧?
 
佛教所講的智慧是有看破、看透,
 
把世間的苦看得透透徹徹,看到世間為什麼沒有快樂,
 
而有苦,能讓世間少苦,就是智慧。

 
世間有什麼苦,苦包含生老病死苦,喜歡的人不能在一起,不喜歡的人卻偏偏碰在一起,
 
這是苦。
 
所求的東西得不到也是苦,認為色身是我、我的,用我、我所與人對立,
 
這也是苦。無常變異也是苦。

若再講深一點的,就是所有的欲望都是苦。
 
我們沒有辦法在當下得到快樂,就是苦。
 
當下不能坐著不動,心不能集中就是苦,身心不能不動就是苦。

佛教所說的身心不能不動,講話講到一半被切斷,剛要說話時,對方卻說他要走了,
 
這也是苦。
 
每一個動作的變化都是苦。

 
你若覺得當下很好,你又為什麼要動,你要動是因為你覺得苦,覺得不舒服,
 
睡覺睡到一半起來上衛生間也是苦,早上被鬧鐘吵醒也是苦,
 
起床很趕時間,上班遇到塞車也是苦,你不覺得苦,
 
那是因為你身心粗重,所以你不覺得苦。

 
那已經這麼苦了要怎麼辦,你說,那麼苦那我用怨恨心來對待,那樣會更苦。
 
我們若能說這些苦就是我想要的,意思是說,
 
你已經遇上了,你離不開這些境界,所以這些苦就是我們要的,
 
你非要不可。

 
你若不想要,要有能力離境,
 
而且是心甘情願的離,沒有能力離境,就要歡喜接受。
 
不能更好,現在就是最好,境界已經夠糟糕了,不能再苦上加苦,
 
這就是智慧。

 
慈悲喜捨的另一個涵意,感情若不能無條件就會苦,
 
想愛又愛不著,愛到了卻又黏著都是苦。
 
如何處理感情問題,除非把感情轉為慈悲喜捨。
 
感情若不能轉為慈悲喜捨,就表示它是有條件的,只要是有條件的,它就很容易變化。

 
當條件變化時,我們會有恐懼不安、痛苦,我們把它轉為慈悲,能做多少就做多少,
 
對方如何對待是對方的事,他不能慈悲他也苦,
 
我們不能慈悲,我們也苦。

所以我們只能選擇慈悲喜捨,
 
若不能慈悲就要退出境界,
 
若不能退出就要選擇慈悲喜捨、歡喜接受。
 
 
 
 
 (大卿法師)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uen7969 的頭像
    suen7969

    人生何處不相逢

    suen796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