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讓快樂的心境常存

分類:心靈分享
2013/04/16 06:44

 


 



 


 ( 佛家 ) 
 


人人都希望快樂、希望追求幸福,不論主觀上是否意識到,所有的行為都歸結到這一目標。
 
快樂有時很容易,有時候卻很難。
 
快樂的時候,即便是看起來不如意的事或是不美好的景觀,也影響不了快樂的心情;
 
不快樂的時候,就算是平時喜歡做的事,都不會引起興趣,改變不了心境。

 
當特別期盼、在乎某個人和事的時候,就很容易陷入煩惱的困境。
 
照理說追求自己的理想應該是件快樂的事,但是如果非常急躁,
 
心就會不自覺地處於焦急、憂慮、擔心當中,全部被不好的情緒所控制,而且會越來越嚴重。
 
心裏的壓力越來越大,雜念越來越多,最後因內心承受不住而崩潰。
 
都說現在的人壓力大,有很多是因為這個原因。
 
我們內心渴盼的是輕鬆、自在,體驗的應該是澄清和寧靜。

 
有人說“壓力才是動力的來源”,仔細想想,雖然壓力能夠策勵人努力,比如說現代人,
 
因各式各樣的壓力,房子、車子、孩子、權位、財物等等,就像套上枷鎖的騾馬一樣,
 
不得不邁著沉重的腿前行,但內心很痛苦、不快樂,
 
我們看到很多權位很高的人,或是財物很富足的人都不快樂!
 
相反,有些人似乎生活的很不易,卻很滿足、很快樂。
 
其實,快樂和外在的身份、地位、境遇沒有必然的聯繫,是一種心境。

 
有人會說:“如果一貧如洗,吃喝都很困難,那麼還會快樂嗎?”
 
這個問題的回答是,如果明白事物的真相,就不會影響快樂。
 
藏地有很多瑜珈士,他們一生的目標就是修行,也沒有什麼營生,
 
每天都是風餐露宿,而且是吃了上頓沒下頓,可他們心裏快樂的程度是我們無法想像的。


事物都有其各自的規律性,很多時候是人力所不能及的,
 
最好的方式就是自己盡力,但不要勉強;
 
任何事物都受當時種種條件的限制,這是客觀的真相。
 
雖然我們都想把事情做好,希望早日達到自己預定的目標和心理的期待,
 
但做事也必然受個人的智力、才能、時間、環境等種種條件的限制,這是沒辦法的事。

 
世人可能會用“機遇”這個詞來解釋這個現象,佛法中用“因緣”來闡釋這個規律性。
 
“機遇”這個詞,帶有偶然性、主觀的無力性;
 
“因緣”帶著主觀的能動性,告訴我們只要努力,促使各種因緣的實現,就能成功。
 
從這點可以看出,佛法是積極的。

 
明白這個道理,我們就會知道,在我們的眼裏為什麼看似應該憂慮的人卻很快樂?
 
因為有很多事情是既定的事實。
 
用佛教的說法就是出生時就帶來的前生的業力。
 
我們盡努力,能改變就改變,不能改變就坦然接受,況且,一切困難都會很快過去的。


有時候人的雜念特別多,很怕有想不周到的地方。
 
常常越想越多,越想越擔心,越想越不知所措,最後陷入其中拔不出來,自己很苦惱。
 
其實,事情的成敗不是靠想出來的!
 
是因緣的和合促成的,但對佛教徒來說,在佛菩薩的加持和護佑下,做起事來就容易成功!


該怎麼做呢?用“追求是動力的來源”來做事,
 
不把做事當負擔,轉變成個人的主動、積極的行為,
 
把對社會、家庭的責任看做是對社會、家庭的奉獻,
 
把內心的被迫調整為內心的渴望,在做事中實現心中的希願,自然就會體驗快樂!

 
做事時可以忙些,身體可能勞累些,但是心不要累,心要放輕鬆,不要焦慮。
 
在做事的間隙中,念念佛號、誦誦咒子或是進行觀想,放鬆一下!
 
佛法是要我們在做事的過程中,進行內心地體驗和內心地訓練,這點是世間法沒有的。
 
 
 
文章作者:如願法師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uen7969 的頭像
    suen7969

    人生何處不相逢

    suen796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