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糊塗”

分類:掌故軼聞
2013/01/27 11:28



“糊塗”


鄭板橋(1693—1765),名燮,字克柔,號板橋。清代著名畫家、書法家和詩人,“揚州八怪”之一。江蘇興化人,應科舉,為康熙秀才,雍正十年(1732)舉人,乾隆元年(1736)進士。歷經三朝盛世,曾任山東范縣、濰縣縣令,書畫史。有政聲,後以歲饑為民請賑,忤大吏,遂乞病歸。
據說鄭板橋任山東萊州府濰縣知縣時,最為喜愛府治所在掖縣東南雲峰山中鄭道昭北朝摩崖刻石碑林,公餘,常至此山,流連陶醉於其中。
乾隆十六年某日,鄭板橋於登雲峰山觀《鄭文公碑》時,借宿於山間茅屋。屋主老翁自謙係一“糊塗老人”,言談舉止頗為高雅不凡,兩人交談十分投契。
老人家中有一塊特大硯臺,石質細膩、鏤刻精美,鄭板橋看了大為讚賞,老儒趁此難得機緣特請鄭板橋留下墨寶,以便請人刻於硯臺之上。
鄭板橋遂題寫了“難得糊塗”四字,並蓋上“康熙秀才,雍正舉人,乾隆進士”署章。
硯臺有方桌大小,老人因見還有很大一塊空餘處,於是也提筆寫了一段跋語於其後曰:“得美石難,得頑石尤難,由美石而轉入頑石更難。美於中,頑於外,藏野人之廬,不入富貴之門也。”寫罷也蓋了一方“院試第一,鄉試第二,殿試第三”朱章,顯然乃是一位告老退隱之高官。
鄭板橋驚覺之餘,見硯臺還有空處,便又提筆補寫了一段文字曰:“聰明難,糊塗尤難,由聰明轉入糊塗更難。放一著,退一步,當下心安,非圖後來福報也。”
鄭板橋的這段文字與“難得糊塗”後來被老人做成條幅,因此而流傳開來,廣為人知,且被奉為圭臬。
其實,關於“糊塗”的研究成果,古今聖賢、智者,對此也都深有研究,並取得了豐富的成果。
當年至聖先師孔子發現了“糊塗”,特予名之曰︰中庸!
道家老子發現了“糊塗”,特予名之曰︰無為!
莊子發現了“糊塗”,特予名之曰︰消遙!
墨子發現了“糊塗”,特予名之曰︰非攻!
西方釋家如來也發現了“糊塗”,則予名之曰︰忘我!
迨至近時中國一般普羅大眾醬缸文化發現了“糊塗”,另予易名之曰︰和諧!
世間萬事,唯糊塗難得,難得糊塗也。
祝大家︰來年幸福得一蹋糊塗!


以上內容係 夢舟兒 e.Mail 轉寄提供,由 夢筠 整理編輯增益圖文分享!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uen796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