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伽經講記--95
(二)明實無次第
大慧,彼實無有若生若滅,除自心現量。所謂地次第相續及三界種種行,愚夫所不覺。愚夫所不覺者,謂我及諸佛說地次第相續,及說三界種種行。
復次大慧,聲聞緣覺第八菩薩地,滅三昧樂門醉所醉,不善自心現量,自共相習氣所障,墮人法無我法攝受見,妄想涅槃想,非寂滅智慧覺。
大慧,菩薩者見滅三昧門樂,本願哀湣大悲成就,知分別十無盡句,不妄想涅槃想。彼已涅槃妄想不生故,離攝所攝妄想,覺了自心現量,一切諸法妄想不生,不墮心意意識外性自性相計著妄想。非佛法因不生,隨智慧生,得如來自覺地。如人夢中方便度水,未度而覺。覺已思維:為正為邪?非正非邪?餘無始見聞覺識因想種種習氣、種種形處墮有無想,心意意識夢現。
大慧,如是菩薩摩訶薩於第八菩薩地見妄想生,從初地轉進至第七地,見一切法如幻等,方便度攝所攝心妄想行已。作佛法方便,未得者令得。
大慧,此是菩薩,涅槃方便不壞,離心意意識,得無生法忍。
大慧,於第一義無次第相續,說無所有妄想寂滅法。
前一段講有次第,這一段是講沒有次第。前面講八地菩薩的定,是任運無間,他已經離開藏識了,不同於七地以前的菩薩。“聲聞緣覺第八菩薩地”,這句的意思是聲聞緣覺也可以到八地菩薩的境界,但是到了八地菩薩境界,他享受三昧的快樂就想涅槃了。菩薩不作此想,有大悲願。八地菩薩要拔出來不容易,還是要佛的加持,他才能夠不入涅槃,不作涅槃想。前面講了初地到八地這都是有次第的。就是說七地以前他還有分別識,到了八地這個分別識就不起作用了。實際上八地以前無非都是為進入第八地做準備。雖然每一步對修行人來說都是有階梯,有層次的,但是總體來說,這個次第實際上可以說是沒有次第,講這個道理。為什麼呢?因為諸地的次第,一地一地向前進的次第,以及三界(欲界、色界、無色界)的往來,都是自心所現量,凡愚不能了知,所以佛方便地建立了種種差別,一地、二地、三地……,但這些次第還是一個方便,一個假設。
八地菩薩如果沒有佛力的加持就跟二乘一樣,聲聞緣覺就是如經上講的“滅三昧樂門醉所醉”,他沉醉在定中的快樂裏頭,不出來,他“不善了知自心現量”,被自共相的習氣所障礙,就執著兩邊,墮入有無見,妄想自己涅槃了,不知諸法本來寂滅。如果是菩薩,他發過願的嘛,憶念大悲的本願,修無盡行。十無盡句上次已經說過兩次了,按《華嚴經十地品》裏頭所說的十無盡句。他不妄想取證涅槃,他就能夠離開能所,覺法唯心,於一切法不起妄想。內不墮心意識,外不執著有無,以無相的妙慧為佛法正因,畢竟成佛。好像人做夢,夢到自己設法過河渡水,水還沒有渡過去便醒來了,醒了以後,他才能夠思考,這個夢境是正是邪,還是非正非邪呢。因此他才覺悟到過去的見聞覺知都是無始以來的無明妄想而起,都是過去的業種熏習而起,以致於身處大夢中而不覺悟,所以有種種分別境界。八地菩薩見妄想猶如幻夢,看到種種分別意識像幻夢一樣。從初地到七地都是修的如幻的方便法門。因為是分別識,你要使它能夠到無分別,他內識攀緣外境,總以為外境是實有,總是要計較有無、同異、俱不俱、常不常。所以佛法教導修習這些如幻法門,要看到一切法如幻,一切法無自性,一切法不實有,這樣漸次一步一步地使他明白。明白一部分,還有些認不清,再進一步修。
“從初地轉進至七地”,這句話唐譯本上是講,從初地到八地,這比較說得通。從初地到八地,通過如幻法門的修行,能夠離開能所,見一切法如幻,到八地,乃至八地以上成佛,他就能方便利他。七地以前修定,可以說都是自利。從八地到成佛,這就利他了,以種種方便教化利他,普度未得者,哪怕就是到了涅槃的境界,他這個方便不壞呀。因為他證得了無生法忍了。我們講修證有次第,這個次第是就什麼來說的呢?這個次第是就世俗諦來說的;就勝義諦來說,就第一義諦來說,沒有次第。前面講了三乘有次第是就世俗諦來說的,在第一義諦中沒有次第相續可得,也沒有什麼妄想寂滅法可立,這個就是生佛平等,迷悟無差,沒有次第。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心量無所有,此住及佛地;去來及現在,三世諸佛說。心量地第七,無所有第八;
二地名為住,佛地名最勝。自覺智及淨,此則是我地;自在最勝處,清淨妙莊嚴。
照曜如盛火,光明悉遍至;熾焰不壞目,周輪化三有。化現在三有,或有先時化;
於彼演說乘,皆是如來地。十地則為初,初則為八地;第九則為七,七亦複為八。
第二為第三,第四為第五;第三為第六,無所有何次。
這段偈語講,三世諸佛都說諸住諸地無非都是自心現量。第七地叫做心量住。現自心現量嘛,所以第七地是心量住。第八地叫做無所有住。佛地叫做最勝心量無所有住。這些佛菩薩的住地實際上也是唯心而言,也是現行心量嘛。“自覺智及淨,此則是我地,自在最勝處,清淨妙莊嚴。”這是講佛的自受用身。就是他自覺菩提清淨境界嘛,自己享受的嘛,所以叫自受用身。“照曜如盛火,光明悉遍至;熾焰不壞目,周輪化三有。化現在三有,或有先時化;於彼演說乘,皆是如來地。”這個就是講,遍一切處都是光明普照這就是佛的他受用身。以身口意三輪隨機教化,方便說諸乘的次第,在無次第中我們假設了這些次第,所以說有次第也是無次第。大乘菩薩道十地的境界都是自心現量,自己內證現量的境界。“十地則初”,十地是法雲地,初地是歡喜地,十地等於初地。“初者則為八地”,初地又等於第八地,八地是不動地。“第九則為七”,第九是善慧地,善慧地等於第七地,第七是遠行地。“七亦複為八”,七地也等於八地。“第二為第三”,就是二地離垢地等於三地發光地。“第四為第五”,四地是焰慧地,等於五地,五地是難勝地。“第三為第六”,三地發光地又等於六地現前地。所以這就講,不是講每個地有每個地不同的境界嗎,實際上你證得無生法忍的時候,了無所得。在第一義諦當中證得的境界都是無所得的,一無所有。無所得它的前提是無分別,無分別才能無所得,有分別就不能無所得,你講次第就是分別。真正證得的境界
是無所得,無分別的。講次第是為修行人方便而說的,就第一義諦來說是沒有分別的,是無所得的,是沒有次第的。佛說的是這個意思。
下面是第二個大問題了,講證如來藏的第二個大問題。第一個是講滅正受次第。第二個大問題是講如來常無常。
二、說如來常無常
前面大慧已經問了,證如來藏,在菩薩修行過程當中,他們的境界、心識的狀態怎麼樣,佛就說了從初地到十地菩薩的心態。從世俗來說這些境界的修證是有次第的,就第一義勝義諦來說是無次第的。答復了大慧這個問題。
接著大慧在這裏就問了:地地上進,最後到成佛,那麼成佛以後到底又是什麼狀態,是常還是無常呀?這是大慧菩薩問佛的心識狀態,問如來藏的狀態,是常還是無常啊。釋迦佛就答復他:佛的本體是非常非無常,但是就如來自覺聖智所親證的清淨法性而言,從清淨法性上來講可以說為常。為什麼呢?不論有佛也好,沒有佛也好,法性是法爾的、本來具足的、恒常不變的。我們講一切法都是虛妄分別而得的,而佛他所親證的不是由虛妄分別生起的境界。不是問佛的境界嗎,佛的境界不是由虛妄分別證得,而是法爾的自然的證得,所以佛他是常。我們看正文:
爾時大慧菩薩複白佛言: 世尊, 如來應供等正覺為常為無常?
佛告大慧:如來應供等正覺非常非無常。謂二俱有過。若常者,有作主過。常者一切外道說。作者無所作,是故如來常,非常非作常,有過故。若如來無常者,有作無常過。陰所相,相無性,陰壞則應斷,而如來不斷。
大慧,一切所作皆無常,如瓶衣等。一切皆無常過.一切智眾具方便應無義。以所作故,一切所作皆應是如來,無差別因性故。是故大慧,如來非常非無常。
如來是常還是無常?你說常是錯誤,你說無常也是錯誤,“二俱有過”,這二種說法都有錯誤。
你說如來是常,那就跟外道抓著有一個常住不變的造物主一樣了,有個第一因,有個上帝,“有作主過”,那就有造作的主宰,你這是個錯誤的,這是一切外道說的。因為佛講“作者無所作”。所以如來常非常,說如來常,“有過故”,不能這樣說。那是不是說如來是無常的呢?也不是。你如果說是無常的話呢,就把如來等同於有為有作的了,那就好像色受想行識五陰都有相,都有表現,有能作所作,五陰是有生有滅的,五陰壞了,它的作用現象也隨之斷滅了,但是如來不是斷滅法呀,所以如來不是無常的。
就是一切有為有作的事物都是無常的,像瓶子、衣服等等,都是有作有壞、有生有滅。如來一切智具足福慧萬行方便,如果也是無常的話,那如來的佛德莊嚴這些方便就都空了,所以不能這麼說是無常。如果說如來應該和世間上的一切法一樣那就有生有滅、有作有壞,更無差別,那麼一切有作有為的事物都是如來了,所以不能說是無常,所以佛亦非無常。佛答復了這些問題。
復次大慧,如來非如虛空常。如虛空常者,自覺聖智眾具無義過。
大慧,譬如虛空,非常非無常,離常無常、一異、俱不俱,常無常過故不可說。是故如來非常。
佛又跟大慧說,如來也不等於虛空的那種常。就說如來自覺聖智境界,他是具足莊嚴的,這跟頑空、斷滅空完全不樣的。比如我們講虛空的時候都要離四句、離邊見這些錯誤過失,何況如來呢,你怎麼可以拿四句來說他,什麼一異、俱不俱、常不常,不能拿常還是無常來說如來的境界,來說如來藏的境界。
複次大慧,若如來無生常者,如兔馬等角以無生常故方便無義,以無生常過故如來非常。
複次大慧, 更有餘事知如來常。所以者何?謂無間所得智常故如來常。
大慧,若如來出世若不出世,法畢定住。聲聞緣覺,諸佛如來,無間住不住虛空,亦非愚夫之所覺知。
大慧,如來所得智是般若所熏,非心意意識彼諸陰界入處所熏。
說如來是無生常住的,就好比說如來是免馬的角一樣子虛烏有。因為兔馬的角也是無生常住的。所以這些說如來是常的種種說法都是不對的。但是“更有餘事”又可以證明如來是常。為什麼呢?“謂無間所得智常故如來常”。這就是講,在如來自覺聖智所親證的法性境界是可以說常的。因為不論佛在世不在世,佛他的自覺聖智親證的法性境界,這個是恒常不變的。證不證得,都本來如此。不是說你證它就有,不證它就沒有,“法畢定住”,法性畢竟常住。講聲聞緣覺和凡夫,不能覺知這個如來所得的聖智是無間常住的。、如來所得的智是般若的無漏慧所熏習的,是般若種子熏習的,不是三界的有漏心識、不是陰界入(五蘊、十二入、十八界)所能夠熏習的,不是世間的凡夫的心識種子所熏習的,所以應該說常。佛接著說:
大慧,一切三有皆是不實妄想所生,如來不從不實虛妄想生。
大慧,以二法故有常無常,非不二。不二者寂靜,一切法無二生相故。是故如來應供等正覺非常非無常。
大慧,乃至言說分別生,則有常無常過。分別覺滅者,則離愚夫常無常見不寂靜。慧者,永離常無常、非常無常熏。
三界一切諸法都是不實妄想所生。如來不是從不實妄想起生的。佛法是不二的,有二就是有造作。諸法本來都是寂靜的,因為它不二嘛。因為諸法不二,所以是非常非無常,乃至於你稍微說一點,分別生起,那就會有常、無常的過失。所以應該除掉這二分別的妄想,不說常、無常。非常非無常,把兩邊的說法除掉,這樣子才能達到如來境界。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眾具無義者,生常無常過;若無分別覺,永離常無常。
從其所立宗,則有眾雜義;等觀自心量,言說不可得。
偈語重頌再一次講二見和四句的錯誤。講、常無常,分別二見嘛。這個二見、四句都是眾生無實義的言說妄想建立的。若有所立,一切皆錯。應該平等地看到自心現量。這是離開言說的,不是言語能說的。這樣才能體會到聖智境界。這就是前面講的佛的本體。因為大慧問,成佛以後到底是什麼狀態,是常啊還是不常。佛就回答他:佛的本體不是常也不是無常,這個是不可言說的。但是你一定要問的話,那我就告訴你.就他自覺聖智所親證的清淨法性來講,可以說他常。就是有佛也好,無佛也好,佛出世也好,沒有出世也好,他都是法性本然具足、法爾具足、恒常不變的。而世間法,即陰界入這一切有漏法都是因虛妄分別而得名。佛他不是由虛妄分別生起境界的。所以佛可以說為常。佛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