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空老教授與王財貴博士談話

分類:自性論說
2012/06/25 15:31


  在座者:淨 空老 教授、 王財貴 博士、 溫金海 先生


   王財貴 博士在最近兒童讀經教學上遇到瓶頸,有心向淨 空老 教授請益。淨 空老 教授為澳大利亞格里菲斯大學 榮譽 教授、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客座教授。在 溫金海 先生主動聯繫下,於200488日 上午9:30, 王財貴 博士與 溫金海 先生專程拜會淨 空老 教授,並 向老 教授請益。


   王 博士一見到老教授,立即就 向老 教授頂禮。


  以下是淨 空老 教授、 王財貴 博士與 溫金海 先生的談話內容:



讀書志在聖賢,讀經貴在將聖賢之道落實在日常生活中



  溫先生:今天因緣很殊勝,兩位大德都在這裏。


  老教授:哪里哪里,不敢當、不敢當。


   王 博士:老教授,西方人他們有他們良好的東西。


  老教授:對,是,現在問題也嚴重了,現代都是隨著科學技術走,人要征服自然嘛。


   王 博士:其實這兩方面是可以協調的,這兩方面是可以同時的。


  老教授:不容易!


   王 博士:就是人的心念,人的心念很難調。


  老教授:對,非常不容易,難在哪里?他們若能放下名聞利養,這些問題就容易解決了。但是他們今天爭的都是名聞利養,要的是名聞利養,你要打擊他的名聞利養,你就是他的敵人,他不會跟你合作的,問題在這裏。


   王 博士:所以要從小教起。


  老教授:從小教起,現在實際上有困難,社會是個大染缸,你怎麼樣能把這些小孩不讓他受污染?


  現在美國的小孩幾乎全部受污染,打電腦,電腦裏總是教人邪知邪見。他從小學一年級就使用電腦,所以到三、四年級就全部被染汙。我估計美國三十年後,社會必有嚴重問題,他的下一代怎麼辦?我也曾在美國給他們作出警告,這個事情要重視,但是現在沒有人講。


兒童讀經成敗關鍵:須 家長與 老師配合,以身作則。



  溫先生:所以現在王老師他是提倡從小的時候,就給小孩子文化最菁華的東西來學習。


  老教授:對,是的,最菁華的東西,但是他不容易保持,他接觸社會就麻煩。你看幼稚園教他的,他到小學的時候問題就來了,到中學的時候完全否定。當他走向現代社會(功利社會),人人都爭名爭利,你叫他不爭利、放棄名利,那是聖人,不是凡人,我們佛家講,他是再來人。


   王 博士:現在培養一批可以抵擋污染的,所謂具有免疫能力的人……


  老教授:不容易。


   王 博士:不容易。


  老教授:我們也是這樣想,所以我這個想法就是辦學,從幼稚園到大學、研究所,辦一個完全的學校。學生統統住校,由學校的老師好好來管理,讓他有二十年的長時間不受社會的染汙,這樣才行。但是培養到二十幾年之後,能不能在離校之後還能抵抗名利、五欲六塵、財色名食睡的誘惑?好難!這個事情實在是不容易。現在從小教,問題在哪里?家長不能配合,老師不能配合。


  我在六歲時曾受過短期的私塾教育,是在家鄉的時候,四個月教育紮的根。這麼多年在世界上沒有受到染汙,就是四個月私塾教育,我印象深刻。所以家庭教育重要,我是從三歲得父母之教,父母是兒女的表率,老師是學生的表率。所以講《弟子規》,《弟子規》不是叫你讀的,是叫你做到。字字句句要做到,養成習慣,一生都不違背,這就成功了,你一生一舉一動都有規矩。


  古雲:教兒嬰孩。父母影響力太大了,小孩向父母看齊。所以今天教學不成功,是父母不跟著學,小孩看了,你教人學,你為什麼不這麼做?老師教人,為什麼你不這麼做?他的疑問就來了。現在小孩很聰明,天天看電視,他的問題很多,他質問你,父母你教我這樣做,你為什麼不這麼做?


   王 博士:不過也有一種情況,當然是少數,也有一種情況是,這個小孩子還會過分地說,那你做錯了。他還反過來,慢慢地……


  老教授:對,是反過來做錯,慢慢地、慢慢地觀看,錯了都是對的,對了又是錯的,他慢慢地看到的是這樣。為什麼?他看看所有人都是這麼做的,積非成是,你一個人單獨這樣做,你很難生存。那要怎麼辦?要有非常堅強的毅力,才能把教學的事做好。


   溫 先生:我們大概現在只能播種,我們播種,播了一片田地,可能有一棵是或兩棵是、三棵是……


  老教授:對,不錯,你希望十萬人當中能夠有一個成就,一個,你的功德就不得了。你不能期望多,十萬人當中有一個那就成功。但是這一個你要記住,他的家長一定要配合,家長不配合,成功的很少。


  所以我們教的時候,像《弟子規》,一定要父母跟子女同時學習,要注重這一點。你真正愛你的小孩,你就要給他做好樣子。


  你看我小時印象最深的是,中國儒家教人,根本就是孝敬。孝順父母、尊敬師長、尊師重道,這是根。我上學念私塾是六歲,很小,我父親帶著我去拜老師(私塾的老師)。私塾設在祠堂,祠堂的大殿當中供奉大成至聖先師孔子神位。先向孔子行三跪九叩禮,清朝最重的禮節,那是民國二十一年。拜完之 後請 老師上座,也是我父親在前面,我在後面,對老師行三跪九叩禮,尊師重道。


  家長能這樣表現,就是教兒女,這是表演給小孩看,這個印象永遠記在小孩心中。我的父母對老師尊敬,所以養成我一生尊重老師,無論在哪個學校,對待老師,我都會像小時候父母教給我們的樣子。


  印光大師講得好,一分尊敬得一分利益,十分尊敬得十分利益,這些話我們在這麼多年來,真得利益。我們對老師尊重,十分尊重,老師教一班學生,我們得到十分利益,其他同學只得到二、三分,不一樣。如果說我的父母不這樣表演一下給我看……。要是教我們怎樣尊師重道,就一定要做樣子給孩子看。


   溫 先生:言教不如身教。


  老教授:對,現在哪個父母能這樣做法?所以現在家教沒有了,現在小孩就沒有我們童年的幸福。我以後也沒有私塾了,改變成短期小學,這種禮節就沒有了,真的是一代不如一代,這使我非常感慨。我弟弟小我六歲,他就沒見到,我上那所私塾,我弟弟還沒出世。



延續中國兩千多年傳統教學:教之道,貴以專



  老教授:台中李老師,我跟他十年,他的教學完全是遵從自古以來的傳統,傳統的觀念、傳統的方法。實際上傳統觀念是什麼?很簡單,《三字經》前面八句話:


  人之初,性本善這個理念要肯定了,你教學的熱心才能生起來,所有一切人的本性是至善。你必須要肯定,就是世間上沒有惡人,人人都是善人。他怎麼會變成不善?原因是性相近,習相遠。習性,習性就是染汙,變成這樣的不善,於是距離就愈來愈遠了。苟不教,性乃遷。教之道,貴以專,這兩句很重要。怎麼教?,這是二千年來最重要的教學指導原則。


  所以 李 老師當年教我們,我們跟他學經教只准學一種,想學兩部,老師不教,他就是一門深入,長時熏修。而且佛經上講得很好,《金剛經》上講:法門平等,無有高下。只要一門深入,深入到一定程度,智慧開了。譬如說你這五個指頭是五門,你從任何一門下手,只要深入到掌心之處,五指全通了,全都通了。如學一門沒有通達一切法門,是你深入的程度不夠,就如同你只知道在手指上轉,你怎麼樣轉都沒能抓到重點。所以他教學生定要一門深入,非常嚴格。


  我到台中跟他的時候,拜他為師,他開了三個條件。第一個條件就是、你跟我學,從今天起聽講經,只可以聽我一個人的, 任何 教授大德講經不准聽。第二、從今天起你看文字,無論看佛經、看一般書籍,要我同意,我不同意你不准看。第三是、你從前所學的我不承認,一律作廢,學習從頭開始。


  我接受老師的約法,直到三十多年之後我才明瞭,這就是中國自古以來師承的教法。老師對學生負責,一定把你帶出來,期限一般皆是五年,五年之內必須百分之百地服從。真的,他這個教學法就是戒、定、慧三學一次完成,眼睛不准你看,耳朵不准你聽,你的心慢慢就靜下來了。真的三個月之後就看到效果了,為什麼?妄念少了。六個月之後非常明顯,煩惱輕智慧長,這個方法好,以前真的沒有想到。所以跟一個老師是走一條路,兩個老師兩條路,三個老師三岔路口,四個老師十字街頭,你怎麼學?讀書也是這樣,兩門兩條路,三門三條路。


  所以他說一門,真有道理!一門通達之後,到一定的深度,我有能力辨別真妄、邪正、是非時,則完全解放。什麼人說的都可以聽,什麼書都可以看,這是成就你的後得智。


  般若經上講:般若無知。先培養你的無知(戒、定、慧),然後你在外面一接觸,自然無所不知,則般若無知,無所不知。無所不知是你真正的智慧起作用,起作用是無所不知;不起作用是無知,心地清淨一塵不染,那就是戒、定、慧。戒、定、慧是一而三,三而一,它不是三個東西,它是融合成一體,你才真正得受用。縱然是你沒有接觸過的,人家一提起,自自然然能解答,不必要學。


   溫 先生:對了,教授當時您為什麼有這麼大的信心、勇氣,去接受 李 老師的栽培?


  老教授:這是我從小學的,就是我父親為我示範, 向 老師磕的三個頭,教導我一生尊師重道。所以我的哲學是跟 方東美 先生學的,我的佛法是 方 先生介紹的。 方 先生給我講《哲學概論》的時候,最後一個單元是佛經哲學,他告訴我:佛經哲學才是世界哲學的最高峰。他又告訴我:學佛是人生最高享受。這兩句話把我帶進佛門,要不然我對佛教一向是非常排斥,我認為這是迷信。所以沒有想到這裏有這麼好的東西,因為你在外面看不到,寺廟裏頭看不到,出家人講不出來。


  所以他這麼一介紹之後,我在臺北走了幾個寺廟,以後常去善導寺,善導寺有個太虛圖書館,到那裏去找經書看。我讀這些經書,有問題我請教 方 老師,我請教章嘉大師。我跟章嘉大師三年,我學佛的真正基礎、底子是章嘉大師給奠定的,所以到 李 老師那裏才會有成就。如果沒有章嘉大師三年的磨煉,到 李 老師那兒也不行,這是尊師重道的果報。


  現在的社會跟從前不一樣,人心薄,就是讚歎你的少,譭謗你的多。你說我跟 方 先生,誹謗 方 先生人很多,誹謗章嘉大師、誹謗 李 老師的人也很多。我沒有動搖信心、尊重心,這一點很重要;你的信心一動搖,對老師有疑惑,你就吃虧上當了。堅定不移,別人說老師怎麼不善,我沒有看到,我跟他接觸過,這個信心比什麼都重要。所以尊師重道,真的是印光大師講的:一分誠敬一分利益,十分誠敬十分利益


  學佛經教要專、專攻。所以我在台中跟 李 老師十年,十年只學五部經,人家五部經半年都學完了,我這五部經學十年。一部學完之後,老師認為可以了,再可以學一部。我學的四部都是小部經:《阿難問事佛吉凶經》,薄薄的經,五張紙;《阿彌陀經》也不長;《普賢行願品》份量比較多;《金剛經》5000個字,這四部小的。最後學一部份量大的,《楞嚴經》,學十年。


   溫 先生:《華嚴經》您是在……


  老教授:不,學教不能離開修行,解行並重,只要有一定程度的契入,自然就通了。我現在講《華嚴經》,照目前的進度大概需要兩萬個小時,講得很詳細。過去我講的經論有幾十種,展開經文的時候字字句句皆現無量義,所以真的,學習不可以不深入。


  修學最大的障礙,我常跟一些年輕人講,這個障礙不除掉,連邊都沾不上。必須是決定沒有自私自利、沒有名聞利養、沒有五欲六塵享受、沒有貪嗔癡慢,你才能契入。這是修學第一重障礙,這個關口你不能突破,你就得不到受用。


  學經最要能行,經學了之後你能信、你能理解、你懂得,落實在日常生活中依教奉行,行了之後能證。你不深入不行。要深入,你一定要放下。我這個看破放下是章嘉大師教我的,我第一次第一天跟他見面,我說, 方東美 老師介紹佛法很好,有沒有什麼方法很快就能夠契入?他就告訴我,看破放下,你就入進去了。我說,從哪里下手?他說:佈施。什麼東西都舍,什麼都能舍,身心世界一切都舍掉。這個很難,非常難。尤其現在這個花花世界,這些出家人跟我十幾年,天天聽我講經還是放不下,有什麼用呢?記住一些名詞術語,思想行為沒有改變,不得受用。儒跟佛教學都是啟發智慧,智慧開了之後自然就通了,所以從小的時候要從這裏下功夫,一定要家長(真正好的家長)配合教學。


  我們家鄉文風很盛,屬於桐城派,就在三個地區:廬江、桐城、舒城。這三個地方距離大概都是三十幾公里,都是古城,多是漢儒學家,所以文風就很盛,鄉下小孩都會念一些書。這裏私塾很多,一般祠堂裏都辦私塾。


   溫 先生:對大人,教授你就給他們講經說法,讓他們理解;對小孩子,教授你看應該怎麼講明?


  老教授:對小孩應當從《弟子規》下手,從《弟子規》、《三字經》下手。《三字經》是中國學術概論,《弟子規》是德智的根。


  所以在今天我教出家人,出家人為什麼不能持戒?佛法最基本的戒就是三皈、五戒、十善,為什麼做不到,為什麼從前人能做到?從前人比丘戒、菩薩戒很難持,但是基本沙彌戒都做到了,什麼原因?都是小時候家教紮的根。現代從小不學了,社會也都沒有人再提倡了,不但沒有人提倡,看不到持戒,也聽不到持戒。所以現在我教出家人從《弟子規》下手,而且《弟子規》讀兩年,兩年從頭做起。你做不到,那是學假的,真的就是以兩年時間把《弟子規》落實。這是做人學佛的基本教育,往後持戒一點都不難。


  所以我還是用 李 老師教給我的老方法,澳洲的學院學程是九年,前面兩年就是打基礎,重點就是修學《弟子規》、三皈、五戒、十善業道、《沙彌律儀》。我的要求就是這些東西,不能再少了,兩年當中是一定要做到像個樣子。修學必須有個基本概念,你要認識名利害人、五欲六塵害人,必須要放下。我們不為名、不為利,我們只有一個方向、一個目標,就是求生極樂世界。


  我們向佛學習,不能向人學習,向人學你就錯了。世尊教導我們的四攝法,四攝法也就是跟一般人往來,用現在的話說就是公關法、交際法,這個交際法裏頭是佈施、愛語、利行、同事。最後同事這一條,我說從前古人是跟大眾同事,和光同塵;現在不一樣,現在跟大眾同事沒有不墮落,你決定受不了誘惑。現在我們要跟佛同事、跟菩薩同事,不能跟人同事。我介紹給其他宗教,我說你們要跟神同事、跟上帝同事,可不能跟人同事。


   溫 先生:我們的學會提出一句話,就是要以聖賢為師、經典為友


  老教授:對,不錯,這是正確的,決定正確。你看我學佛五十三年,我沒有一天離開經本,我每天讀書。但是我講經很多沒有依古人批註,我完全講現實生活,我們接受經典教誨的指導,怎樣生活、怎樣工作、怎樣處事待人接物。


   王 博士:現在有沒有培養年輕人講經的?像以前 李 老師培養您這樣?


  老教授:講經的很難,不容易、不容易。問題在哪里?就是放不下,自私自利放不下,這是障礙。所以我的成就是得力于章嘉大師,我跟他學的時候,他就是培養我要能夠犧牲奉獻,要能夠捨己為人,這是從他那裏學來。


   王 博士:現在的小孩子,兒童開始讀經的,這一批長大以後或許有一些人可以培養,將來在……


  老教授:一切眾生的福報,你看國家的領導人,人民有福,領導者就出好人;人民沒有福報,那個領導人就有問題,眾業所感。


   王 博士:現在大陸不錯,現在大陸這幾位領導人他們的思想比較開明。


  老教授:對,佛說,眾業所感,這個關係很大。所以有很多人問我,我就勸他自己要努力勤修德,勸人斷惡修善,國家自然就出賢明領導,社會大眾就會團結。若是只從外求就很困難,沒有這個道理。佛法不從外求,佛法從內求,從自心性中求,有求必應。


   王 博士:現在我是這樣想,就是年紀比較大的人,他多多少少接受一些以前的教導或是環境影響,但是這個要紮根,很難紮得很深。從兒童開始給他紮根,將來如果他的智慧本身就高,他自己就可以抵擋這些污染,他自己成為一個清淨的人。要不然就是,因為讀的人很多,讀這些書的人很多,大家有互相的一種(這也算是)共業,增長善業。如果是他還遇到有人指點,比較有根基的人再遇到有人指點,這樣的機會也比較大。


  老教授:現在中國社會算是很難得,很多人已經覺悟了,已經開始在轉變。最近我到北京,聽說中央已經下命令給電視臺,一些色情暴力的影片都不准在黃金時段播放。所以放一些老片子,他找不到正面教育影片填補時段,於是老的片子, 游本昌 先生告訴我,他的《濟公》又搬出來再演了。現在演老片子能夠有一點教育意義,這都是很好的轉機。


  所以我就想到,我最初到香港講經是一九七七年,我講了四個月。兩個月在九龍界限街倓老教授的中華佛教圖書館,後兩個月是在香港藍塘道壽冶老和尚的光明講堂,都是講《楞嚴經》。


  因為在圖書館看到弘化社出版的經書,弘化社是印光大師辦的,印得好,錯字很少,近代來講算是善本。它的東西出得很多,很令我非常驚訝的,《了凡四訓》、《感應篇彙編》、《安士全書》這三種的分量特別多,我從版權頁給它稍稍計算一下,這三種書總的量超過三百萬冊。在那個時代(民國二十幾年),印這麼大量的書是很令人驚訝。印佛經都沒這麼大的數量,佛經多是兩千冊、三千冊,四、五千冊都有,沒有這麼大的數量。


  所以我就是想了很久,猜不出,想了又想才發現,他老人家提倡因果教育以挽救劫難。這個社會亂了,用儒教來不及了,用佛教也來不及了。如果大家真正能夠懂得因果的理論與事實,則你起心動念自然會收斂,這就能收到救劫的效果。所以他老人家特別提倡因果,我深深感到老和尚用心良苦。


  今天的社會災難更明顯,太需要因果教育,所以我就想到他老人家當年為什麼印這麼多東西。但中國人還是太多,而且這個文字雖然是很淺顯的文言文,現在人看不懂。所以我就想到應當把它改編成電視連續劇,用電視劇的方式以達到因果教育的目的,這才是真正報佛祖之深恩。


  現在到哪里找到一個對老師百分之百地服從的學生?找不到。所以我就曉得難,古人講,師資之道,可遇不可求,很不容易。一般學生陽奉陰違。真正能夠順 從 老師教誨,老老實實去落實的人,真能落實,真有受益。


  所以現在最重要的就是教授大眾明瞭孝親尊師,這是根本。而孝親尊師就是《弟子規》的根、《弟子規》的精神所在。所以我們非常重視,這門功課沒學好,其他功課就暫停,先要把這門功課學好。


  理念要清楚、要肯定,一切教誨要做到。雖說不容易,我自己的例子就是一個榜樣,我是這樣做出來。你們大家對我是感覺到很羡慕,你就照我這樣做,我這個方法很簡單,一點都不麻煩,很簡單。


  人最重要心地不能染汙,心不染汙,你的身心自然健康。所以我出去的時候,跟國際上一些人接觸,這個形象就很難得。他們這些人(在聯合國參加會議的人)年齡都比我小,我今年七十八,再過兩年就八十歲了,他們站在我旁邊,都是小我十幾歲、小二十歲、小三十歲;他們看起來都覺得比我老,他們的身體體力沒我好。這就說服他們,這形象他就接受,我說,這是我老師教我的,學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我說,我很感激老師,人生最高享受我找到了。這是真學,你才能證得,你不真學你得不到。


  所以佛法的基本沒別的:三皈、五戒、十善。可是三皈、五戒、十善要有《弟子規》的基礎。所以《弟子規》學了之後不只是當小學,活一天就要做一天。你從小學會一直到老死不能離開,一定要守這個規矩,對你的身心決定有好處。
  所以我覺得學習《弟子規》就像蓋大樓一樣,它是鋼架、骨架。骨架好,其他課程的學習即是爾後慢慢補充,成就美輪美奐,那就好了。


   王 博士:我是想在大陸幼稚園這樣子來做,小學就稍微困難一點。


  老教授:慢慢做,幼稚園做的時候再提升到小學,小學再提升到中學,慢慢做。


兒童教育父母須負全責, 通力與 老師配合。委與他人不負責任



  王博士:現在我就一直想做,有一些事情可以做,……


  第一個胎兒教育,從胎教開始,它是紮根的教育,嬰兒零歲到三歲。這比較苦,但是現在的父母說,言教不如身教,要父母去身教,父母已經根就爛了,怎麼教育?所以我們總是要想個辦法,就是父母沒有學問,品德不夠高……


  老教授:要教,要教!


   王 博士:他也能教出有學問、品德高的人?所以這個怎麼教?要教他一個簡單的方法,或是說他送到保姆那邊,所以我有一個想法就是有讀經胎兒、胎兒讀經教育。保姆有讀經的保姆,就是保姆不需要有學問,但是她可以放給學生看(教學光碟),就不要到保姆家整天看電視。有些保姆帶著別人的孩子去打麻將,那這個孩子在保姆那裏三年,三歲就看大,他就學壞了,所以這個必須告訴家長,要找到好的保姆。然後再來是幼稚園,幼稚園其實也很好教,幼稚園的時候他學習能力很強。但是現在幼稚園都教他一些很無聊的東西,沒有東西可以教他,就教他玩。


  所以幼稚園就可以做,我最近幾年實驗的結果,其實幼稚園三年就可以把四書背完,還背完《老子》。幼稚園就可以奠定他的第一個文學學問的根底;第二個、幼稚園如果照老師所說的《弟子規》這種規矩來要求他,那到了五、六歲的時候就已經有一個樣子。


  從小學一年級到六年級,現在小學一年級到六年級的功課,在臺灣跟大陸,尤其大陸功課很重,就是學生學得很困難,回家做很多功課,有的學生都是十點、十一點才能夠睡覺。天天忙、天天忙,但是忙了六年,他所學到的東西是很少,不如您以前學四個月。學六年不如學四個月,你看這個教育不是浪費了嗎?


  薰陶就是從文字開始,文字薰陶就是讓他去讀,就是去讀吧,去背吧。他讀多了,多多少少都能夠受到這些經典、聖賢指教的感動。


  而且教學的老師跟家長,據我的經驗,老師跟家長跟孩子一起讀的時候,這個家長也能夠相當起作用,他也能夠受到教化。所以老師也在這個情況、這種經典的氣氛當中,家長也在氣氛當中。所以是成人他們陪著孩子,其實是成人跟孩子一起成長。


  現在我想只好用這個方法,尤其是兒童以下的教育是可以很快普及的。最近十年來,大概中國大陸跟臺灣,還有海外少數華僑,大概有一千萬的孩子接受這種教育。剛才說的,十萬個人裏面如果有一個能夠站得出來,他就是中流砥柱。


  所以目前我是有相當的緊迫感,是想把這種教育大力地推廣。這個就是從兒童開始給他經典的薰陶,包括經典的音樂、經典的美術,還有這些經典的文章、著作,甚至還有體能的訓練。體能,現在我就要提倡,從孩子開始讓他練練武功、紮紮馬步或是練練瑜伽,這比西方去打球可能對體能的訓練效果應該比較好。像這樣就是往(將)一種經典,往(將)一種最有價值、最好的東西先給孩子。其實就文字來講就先塞給他,中國古人的教育就是把好東西先塞給你,不要問懂不懂;西方人就是教一句,問你懂不懂這句,懂這句再教下一句。


  老教授:中國傳統的教導,無論儒、釋、道都一樣,對初學則是先培養其根本智。這是很有道理,是戒、定、慧三學一次完成,所以這種教學才是真正的基礎。學生遵守老師指導的方法去學就是持戒、守法。老師怎麼樣教你,你決定遵守奉行,不可以違背;你一心、專心在裏面則是修定;叫你讀一本書(古人讀書都用此法),這一本書你讀下來,讀得很熟,沒有念錯、沒有念漏句子、沒有念顛倒,這就是慧,這就是般若無知,這是根本智。只要求學生能完全把它背誦、記住,一本學完之後再學第二本,不可以同時學兩本。同時學幾樣東西,精力分散,破壞意志集中,精神意志力不能集中就收不到學習成果。這是我 從李 老師那邊學來的,這是中國傳統的教育。


  所以我在台中學習的興趣很高,非常歡喜,真有成就感。我那 時跟李 老師學教,一個學生只能學一經,每個學生所學的經都不相同,我們同學必須去聽。我在台中是旁聽生,沒有輪到我,因為我是最後入學。他有二十多個學生,我最後去的,學習是按先後順序,所以沒有輪到我。但是我的能力比較強,我的記憶力好、理解力好。所以我聽老師所講的東西,第二天就能複講。我可以講到百分之九十五,跟他講的一樣,真是可以做到不增不減,有這種能力。所以學得就很快,他教同學,學生沒學會,我已經學會。


  我們老師教人,教人很簡單,叫你全部精神貫注,你沒有聽懂,他不會再講一次給你聽。所以他罵你、打你,打了你還不給你講,你就沒法子。不是說打了之後還是給你解釋,是打了也不講。這意思是教你要專心聽,學的人很苦、很難。所以我在那裏等於是做助教,他們不會的時候都來問我,所以我對班上同學們幫助很多。老師是很嚴格的,是決定逼著你非專心不可。你學習經教必須全部精神貫注,真的在學習過程中你沒有心思吃飯,吃飯不知道什麼味道,你晚上也睡不著覺,全部精神貫注。


  就是學習時間太短,如果時間長的話,教職的人員就多了。但是還有一個困難的地方,這些人他都有家庭、都有工作,他們 都是 居士,都有工作,就比較困難。我在那時也有工作,於是決心出家。別人說,你為什麼出家?我說,我不出家跟不上。我說,老師已經教了十年,我如果出家,不要工作,每天至少有十個小時可以學習;我有工作的時候,我工作要八個小時,每天頂多三個小時學習。所以我說,我為這個原因,一定要把工作放下,專心來學。我的說話都兌現了,兩年真的趕上。學習經教法門要全心全力,最重要是要有興趣、要有信心、要生歡喜心、要法喜充滿。《論語》頭一句,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你那個樂,別人力量擋不住你的,不需要勸你,你就會成就,所以這就是


  所以以後我就想到,我們今天學校的教育設計失敗,原因是什麼?方法錯了。學校一個學期有六門功課,你把六門功課分成六個階段,好象六個星期,第一個星期就專門學這門,第二個星期學那門。六門功課可以同時半年學完,成績不一樣,他那一個星期頭腦就專注。你現在六門功課分開同時上,上一堂這個課程,下一堂那個課程,他腦子亂,損失很大。


  所以中國教學幾千年的經驗,全世界找不到第二家。中國不是不教你讀,但是它分開學,它不是一次全學。就是一部經沒有學完,不能學第二部,然後真的是部部都通。


  這就是聰明人學三部、五部,其他的不學都通;中等人學十部、八部也都通了,所以沒有學過的東西也能通達明瞭。我跟老師學這五部經,其他的經教自修即可。《華嚴經》我只聽他講一卷,八十卷怎麼講法,我聽一卷,一卷聽了之後行了,後面經自然知道怎樣講了。


   王 博士:其實道理都是一樣的。


  老教授:一樣的,《法華經》我沒聽老師講過,我講《法華經大意》一點障礙都沒有。所以就是要專精,這比什麼都重要;不能亂,一亂就沒效果,你什麼都得不到,決定不可以同時學幾門。所以老師這一條要求非常嚴格,你同時學兩部經沒有用。


   王 博士:還是深入經藏才能成為龍象,將來才有弘法的人。所以還是要培養,培養還要從文中開始。您的機緣這麼大,其實是可以宣導。


  老教授:我也是在各地把這些理念、想法、看法向大家介紹,真正有此認知,好好地學,才是挽救劫運的良藥。


一經通,全部皆通,貪多嚼不爛



  王博士:不管儒、釋、道三家,要出真的大才,要學所謂的經典,像儒家就是經、史、子、集,我們佛門就是三藏經典。至少要有五六部、十幾部全部放在頭腦裏面的,這樣發揮才大。所以像藏傳(西藏)他們還沒有恢復,他們還在變遷。佛法僧這個三寶,法就在經典裏面,若有明師來指點,他就真的能夠接近佛的智慧。所以我編的這個讀經的教材課本,我除了儒家、道家還有一些文學(像詩詞),我也編了一本佛經,現在還在編,還沒有出版。我是覺得不管是佛弟子還是非佛弟子,其實這智慧是共同,這是眾生共有的,不關乎你是不是信佛才要這樣學。所以每一個人都至少對於一些重要的一些篇章,是要熟記在心中。


  我們現在有一個很奇特的想法,就是介紹我們孩子讀西方的經典。那現在是英文的經典讓孩子讀,因為你要瞭解西方,這也是一條路。所以西方人現在也很少讀他們的經典,我們做示範來讀他們的經典,我想帶動西方的人,他們也開始注重他們從古以來的經典。這個經典我有兩個標準去想,第一個、具有人性光輝的,就是人性正面的東西。第二個、就是它流傳久遠,就是影響人心很重的,像他們《聖經》,有許多也是人間共同體認的博愛精神,耶穌的燈盞寶訓,它也都是教人孝敬,要愛人、愛鄰居乃至愛世間。


  像他們的文學作品(有一些詩),還有一些他們近代的政治的理念,像美國的《獨立宣言》。其實美國現在他們喪失他們的開國精神,他們應該把他們開國精神找回來,把華盛頓的智慧找回來。所以我說,像讓中國的孩子及早就讀像這一類的東西(美國《獨立宣言》),讓他們知道其實美國開國的時候,也是很有良心的,可以這樣講,比較好調教。我是替西方人再重新把這些撿回來,如果西方人也能夠從經典著手,其實如果要教育他們,教育他們的下一代,如果下一代從他們的祖先的智慧、智慧的書開始,開始著手,他們以後的孩子比較好調教,甚至自己就能夠有獨立自主。


  我在到處演講的時候,很多人都說他是聽淨 空 教授的影帶來看兒童讀經,所以他更容易接受這種想法,要把孩子教成一個有德的人。但是還有一些家長跟我說,我的孩子如果去讀這些經典,他將來如果做成一個好人,他不是被欺負了嗎?有人就問這個問題。


  老教授:香港亞視 何守信 先生訪問我時,曾經提出這個問題。他說社會上諺語常講,人不為己,天誅地滅,自私自利他說這是合理合法的。我就告訴他,這句話誤導很多很多人,以後不可以再這樣說。我跟他講,我說孔子沒有為自己,天也沒誅他,地也沒滅他,後世這麼多人尊敬他;釋迦牟尼佛、耶穌都沒有為自己,所以可見得這句話有問題。


  我說我這一生接受聖賢教育,我也不為自己,從來沒有為自己想過,天也沒有誅我,地也沒有滅我,我活得生活很快樂、很好。世界動亂我不怕,你們有很多憂慮牽掛,心裏很煩惱,我心地乾乾淨淨、一塵不染,這是事實,證明你這話說錯了。這個事情,所以印光大師提倡因果的書,不說別的,《了凡四訓》他推行是最大力的。《了凡四訓》深信因果,一飲一啄,莫非前定。你今天得財富,無論你用什麼方法得到,都是命裏頭有的;你命裏沒有,偷也偷不到,搶也搶不到,偷到、搶到還是命裏有。


  你要曉得,你命裏既然有的,你不用這些非法的手段,你得來是正常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uen7969 的頭像
    suen7969

    人生何處不相逢

    suen796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