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德凡
【靜思小語】
推動社會「均富」——
人人富有愛心、願意付出助人,
社會即能平安祥和。
安人心、做環保,及時救援
來自大陸廣東、北京等省市三十三人
組成的「京劇交流團」,
昨天晚間在花蓮縣豐濱鄉發生翻車意外,
志工立即啟動緊急關懷,
除了致贈傷者慰問金、協助聯繫家屬,
也為傷患及其他旅客送上盥洗用具、
餐點及保暖衣物。
中美洲宏都拉斯則在 二月十四日 發生監獄大火,
火勢迅速蔓延,以致三百多位受刑人逃生無門,
喪生火海,是全球百年來最嚴重的監獄火災。
張鴻才師兄前往關懷罹難者家屬時,
發現臨時廚房缺乏食材,趕緊請志工們
將十一箱香積飯運送到救難中心應急。
「在不同的國度、不同的環境,
只要有一顆愛心種子落地生根,
就可以產生無量愛的種子,幫助當地苦難人。」
早會時間,
上人感恩警消人員與志工們及時動員救助,
也叮嚀慈濟人在平安時應照顧好心念,
時時戒慎虔誠,安定人心、愛護大地,
災難發生時才能及時動員救助。
上人提及,國際慈善團體發出警訊,
由於氣候變遷影響糧食產量,
未來將有更多貧苦乾旱國度的人民
遭遇糧荒飢餓:
「欲求得天地平安無災,要從調整人心開始做起,
及時發揮愛的力量,在人與人之間相互關懷;
不只安定人心,更要保護大地。」
「重視環保、節能減碳,才是有智慧的人生。」
上人言,全球各地因人心不調而致人禍衝突,
因氣候不調而災難愈益頻繁,
當務之急是為人心導正向,
「安人心、做環保,事故發生要及時動作、
予以支援,這就是慈濟人必行的三步驟。」
「請大家培養好習慣、用心耕福田,
在心靈中培育粒粒福種;
人人少欲知足,回歸勤儉的生活態度,
就能有效節能減碳,保護環境。」
愛心平等,心靈均富
「『因』就是種子,
一顆種子能成就未來的果實;
要得到好的結果,就要先種下善因、福因。
所以要為社會人群付出、造福;
唯有社會祥和,才能保障平安富裕的生活。」
十九日早會時間,上人指出,
慈濟人致力於「教富濟貧」與「濟貧教富」,
即是要推動社會「均富」——
人人富有愛心、願意付出助人,
社會即能平安祥和;
若只有少數人富裕,而社會普遍貧窮,
無法成就富足的大環境。
四十多年前,
慈濟人即開始引導
平安人、富有者「見苦知福」,
以感恩心為苦難人付出。
「要讓富有者知道自己的富裕,
是來自許多人付出
——企業經營者事業有成,
是許多員工合和互協、付出勞力所成就;
企業能在當地立足,有賴社會祥和,
所以要以感恩心回饋這片土地與居民。」
「慈濟人將愛的力量會合起來,共同幫助苦難人,
為缺乏資源之處補其所需、用愛付出。
在慈善濟貧的過程中,不僅照顧孤苦、
貧病、老弱者的生活,
也輔導其心靈、啟發其愛心,
所運用的方法就是日存點滴的『竹筒歲月』。」
上人表示,慈濟成立之初,
其教導三十位家庭主婦
「每天存五毛買菜錢救人」,
經過主婦間口耳相傳,逐漸吸引愈多人響應,
在不影響生活下,日日啟發善念,
讓慈濟慈善志業
在克難中集合點滴善念邁開步伐。
「所注重的不是善款數目多寡,
而是希望種下愛的種子與善因,
讓人日日行善、時時啟發愛心。」
「人人都有平等的愛心,
即使本身接受幫助,也能樂於助人;
所以,莫輕視小善而不為,
再微小的善因,也能成就大善事。」
上人籲請大眾把握當下的好因緣,
成就永恆的希望。
知己知彼,深植善因
九二一大地震之後,人間菩薩從地涌出,
為慈濟團隊增加力量,
尤其慈誠師兄人數年年增加;
與在座慈誠師兄談話時,
上人期勉資深者作為典範,
以身作則帶動後進,使「質」與「量」並重,
開闊生命、共同成就慈濟的大慧命。
上人說,先「知己」
——了解法親們的想法,將來才能「知彼」——
以同理心、用適當的言談態度接引新夥伴。
「佛法流傳迄今,此時正是弘揚大乘佛法之時;
慈濟不只在口頭說佛法,更注重實踐。」
上人感恩弟子們都很貼心,
只要師父輕輕說,大家便重重聽入心,
像是去年要求人人齋戒茹素入經藏,
大家也都能遵守;
希望師兄們更加深入了解素食的意義,
為個人身心環保與天地環保而努力。
志工早會時曾分享,
一位年長的環保志工病重住院時,
談及往生後要做大體老師,
請師姊勸慰子孫放寬心,圓滿其心願。
師姊詢問其將來要到東方琉璃世界
或是西方極樂淨土?老菩薩回答,
東方與西方淨土都沒有辦法做環保,
而此生在娑婆世界投入環保志業
已經做得「慣勢、慣勢」(閩南語:習慣)了,
還是趕快再來娑婆跟隨師父,
再投入環保比較好。
當天正好是 農曆正月初九 「天公生」,
師姊與老菩薩分享上人在早會的相關開示後,
老菩薩說:「今天是『天公生』?
那麼今天是好日呢!」即閉眼安詳而去。
上人舉老菩薩灑脫而去的實例,
指出慈濟宗門修行之法無他,
就是在實踐過程中體會道理,
修得心懷寬廣、輕安自在。
「生命長短無法預知,
不過我們可以把生命拓寬、加深,
共同成就慈濟大慧命。」
上人敦囑師兄們認知慈濟就是修行道場,
大家在此共聚,是可遇不可求的因緣,
希望人人在此生深植「慈濟基因」。
有愛有福,快樂之源
「苦與樂在一念間,知福、知足,
則做任何工作,都能覺得幸福。」
慈濟醫療志業人才培訓共識營圓緣,
上人舉述,慈濟人認為能夠付出就是有福,
即使勞心勞力、汗流浹背,
都能在忙碌的工作中維持快樂心境,
而致諸事「美滿」。
「雖然慈濟人的貧富程度參差不齊,
在我眼中看來都平等——
富有的人能夠放下身段,與眾合心,
共同為苦難人付出,具有品德修養;
窮困人克服物資匱乏的困難,
用愛付出,做苦工、辛勤工作也要捐款助人,
亦令人讚歎。」
末法壞劫、人倫道德喪失之際,
上人教眾靜心深思身處此一大時代,
應該如何承擔?
「面對天災人禍的大劫難,
要培養『人傷我痛,人苦我悲』的大慈悲心,
拯救苦難,還要教育人心、啟發智慧,
引導明辨『是』與『非』,
帶動付出無私大愛。」
上人進一步說明,靜思——
靜,就是不動亂;思,就是用心慎思,
用最清淨的心來看世界,
引導世間人能從動亂中穩定。
「普天之下四大不調,
加上人心混亂以致地球動亂頻生;
在此大動亂時刻,要加緊推動大懺悔,
深切省思、靜靜思量,才能對準正向。」
上人說,慈濟人文不離法脈宗門精神,
但是意義深廣、內容豐富;
猶如「人」之筆畫簡單,但是「人」也很複雜,
要將複雜化為簡單,
就要在人與人之間運用「感恩、尊重、愛」,
以達合和互協。
上人勉眾從培養愛心做起,
在繁忙的工作中達到布施、
愛語、利行、同事,相互勉勵。
「祝福大家日日用愛付出,在忙碌中感覺幸福,
得到美滿而踏實的人生。」
2‧18~19《農正月‧二十七至二十八》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