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花系列 -- 菜根譚
 參禪如果對過去所知、
所學不能捨去怎能入禪?
如茶杯已留有其他汁液,
如今再裝茶水總會變味。
 處處與人計較,猜疑忿恨,
心中充滿貪瞋癡,就是地獄;
念念行戒定慧,慷慨布施,
心中充滿真善美,就是天堂。

明心見性的人,
了知萬法不離一心,
所以能不惑於外相的變遷,
能不受時空的限制,
住於如如不動的佛性中,
把握自己的立場,
認清自己的價值。

山河大地、宇宙虛空乃至一切眾生,
都是從我們清淨自性所湧現出來的,
山水不再是心外的山水,
而是我們心內所流露的智慧活泉。

功名富貴轉眼空,唯立功、立德才是真受用;
世間三界皆火宅,唯安身、安心才是好淨土。

佛教徒的生涯規劃,
以自利利他為根本,
不求速成,不急功好利,
以知苦惱、知慚愧為內學,
莊嚴成熟美好的佛國淨土。

找到自己,能尋回生命的本質;
擴大自己,能延長生命的價值;
昇華自己,能體會生命的自在;
圓滿自己,能覺悟生命的真諦。

求淨土就是要明心見性,
心外無法,心外也無淨土。

天堂、地獄有什麼不同?
只要肯容忍、幫助人,那就是天堂,
反之,自私、執著、計較,那就是地獄。

有很多人尋求人間淨土,
其實淨土不單在天國,
就在我們的周遭,
眼光放遠,心胸放大,
就可以建設當下美好的人間淨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