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福報】陳福蔭‧隱者書風
| |||
|
陳福蔭(1916年-2009年),安徽省巢縣人,民國五年生於北京,初名福雍,入學時改名福蔭,字墨緣,號佛印。
陳福蔭五歲(1921年)隨祖父伯銘公,由北京返巢縣學習經、史、詩文及書法,十七歲(1923年)進入學校就讀國小,二十一歲(1937年)入安徽省立蕪湖高中就讀,旋即因避戰火而淪為流亡學生。戰後,1946年奉資源委員會之命來台任「台灣糖業公司」會計員一職,1980年因推行中華文化復興有功獲頒社會教育獎章,1981年於台糖公司屏東總廠副總廠長任內屆齡退休,隱於自宅讀書著述,以詩文、書法著名。
陳福蔭精通各種書體,無論古籀秦篆,魏晉氣韻,唐宋風骨,明清新意多有浸染。尤傾慕米芾能「每出新意於法度之中,絕去筆墨於畦徑之外」之逸趣。他認為書法求變,要能學得眾家之長,鎔於一爐之後再以新面貌展現,才是正道。
於其著作《墨緣書法瑣談》中敘述:「米芾自幼勤練各家(群玉堂法帖中自述),至中年評者謂其為百家雜陳,至晚年人始覺其不知所宗。書法之所以要求變就是要變得與眾不同,才有自己的特色。綜觀我國書法史自古迄今能流傳後世的大名家,書法風格無一不是自有其面貌,但還有一個重要條件,就是要夠好。」
陳福蔭書法是傳統的中鋒用筆,與清中葉以後出現的北碑側筆,所表現的形態完全不同,他所寫的語句也充滿了個人風采,流露出明亮豁達的風格。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