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伽經講記--88

2012/11/30 10:48

12.辨涅槃差別


現在我們接著講是十二個問題了:辨涅槃差別。從這下麵還會講三個大題目。我們先講辨涅槃差別。


爾時,大慧菩復白佛言:世尊,所言涅者,何等法,名?而外道各起妄想。


佛告大慧:聽,善思念之,當為。如外道妄想涅,非彼妄想隨順


大慧白佛言: 唯然受教。


這就是大慧提的問題,什麼是涅槃,究竟怎樣的境界是涅槃?而一般的外道對涅槃也都有他們各式各樣的說法,“各起妄想”嘛,對這個問題怎麼看。佛就講,一般外道講的涅槃都是妄想,因為他們不是實修實證去掉妄想看到諸法實相的。底下佛就說了:


佛告大慧:或有外道,界入,境界離欲,常,心心法品不生,不念去來現在境界,陰盡,如,如種子壞,妄想不生,斯等於此,作涅想。


大慧,非以壞名


“心心法品不生”,就是心、心所不生。這就是說,他們有些外道,就著五蘊、十八界、十二入這些作用好像消滅了,乾淨了,在一切境界上完全離開貪欲了,見一切法是無常的,各種心境心所的法都不生了,也不念過去、現在、未來的境界,各種感覺也都盡了,好像火滅了燈也就息了,種子壞了芽也就不生了,一切妄想不起,以為這就是涅槃了。這是外道的看法。這是一種。整個的這段講辨涅槃差別。因為佛在前面經文已經兩次都說到了涅槃,而且佛的涅槃是什麼境界也說了,這裏說涅槃呢,就因為大慧又問起。為什麼問起呢?因為前面講了佛的聖智境界、佛的化他智,所以大慧又問,因為智慧都是證入涅槃境界的嘛。佛就說了外道的二十一種涅槃,來講這個問題。就是對外道的二十一種涅槃都要決擇,不要被外道所講的涅槃迷惑了。剛才念的這一段,就是第一種外道的涅槃。簡單的也可以這樣說,就是執著“陰界入滅,境界離欲”,以為涅槃,這是一種外道講的涅槃。“大慧,非以見壞名為涅槃,”佛說這還是有生滅法嘛,還是心識的分別,不是真正涅槃。下麵佛一一列舉外道所說的涅槃。


大慧, 或以方至方, 境界想


止。或複以覺見壞, 。或常, 作解


想。或種種相想, 招致苦生因, 是已, 不善知自


量, 怖畏於相, 見無相, 深生愛樂 作涅想。或


法自相共相、去來現在, 有性不壞, 作涅


想。或我人、生、命, 一切法壞, 作涅想。或以


外道惡燒智慧自性及士夫, 彼二有 士夫所出名


性, 如冥初比, 求那轉變 求那是作者, 作涅想。或


福非福 謂諸煩惱盡。或智慧, 自在, 是真


作生死者, 作涅想。或相生, 生死更餘因,


是即是著因,而彼愚癡不能知,以不知故,作涅想。


或有外道言, 得真道, 作涅想。或功德, 功德所起


和合一異、俱不俱,作涅想。或自性所起,孔雀文彩、


種種雜寶及利刺等性, 已作涅想。大慧, 或有二十


五真。或王守護國 受六德 作涅想。或見時是作


者,時節,如是者,作涅想。或性。或非性。


知性非性。或與涅 作涅想。


第二種,“或以從方至方,名為解脫,境界想滅,猶如風止。”這就是外道計著的第二種涅槃,就是有此岸、彼岸,從這一方到那一方。此岸,有境界風起,就生死。彼岸,境界風止,這叫涅槃。這又是一種。


第三種,“複以覺所覺見壞,名為解脫。”就是看不到能覺之心及所覺之境,這個能覺所覺都沒有了,以為這就是涅槃解脫,這是第三種。


第四種,“或見常無常,作解脫想。”見到諸法不分別常和無常了,以為這就是涅槃了。


第五種,“或見種種相想,招致苦生因,思維是已,不善知自心現量,怖畏於相,而見無相,深生愛樂,作涅槃想。”這又是一種。認為世間種種現象、種種妄想是招致苦的原因,由於不能善自心現,不善於覺知自心現量,所以就害怕一切現象,執著追求無相的境界,對於無相“深生愛樂”,以為只要無相了,就是涅槃了。


第六種,“或有覺知內外諸法自相共相,去來現在,有性不壞,作涅槃想。”就是計著過去、未來、現在三世內外諸法都具有不壞的自相共相,都具有不壞的自性,以為這就是涅槃。


第七種,“或謂我人、眾生、壽命,一切法壞,作涅槃想。”這就是抓著諸法皆壞,只有我人相不壞常存,以為涅槃。


第八種,“或以外道,惡燒智慧見自性及士夫,彼二有間,士夫所出名為自性,如冥初比,求那轉變,求那是作者,作涅槃想。”這裏要說明一下,前面我們講過,印度有個數論外道是主張神我的,他講二十五諦。


二十五諦是什麼意思呢?就是他首先有兩個基本的東西:一個是神我,一個是自性。自性是物質的本體,神我是精神的本體。自性是受神我支配的,但是神我他自己不能活動,他要通過自性來活動。他支配自性而活動。就是經上講的“士夫所出,名為自性。”所以這兩個東西,一個精神,一個物質,他就建立一個神我(士夫),一個自性,當然主宰的方面還是神我。這兩種東西一作用起來就生一個“大”,“大”就生“我慢”,“我慢”就生“五唯”(色聲香味觸)和“五根”(眼耳鼻舌身),還生了“五作業根”(舌根、手根、腳根、男女根、大遺根),“五唯”又生了“五大”,地水火風空。這樣子除了神我和自性以外,又生出來二十三個,加上神我、自性,合起來一共二十五個,這個是數論派他的一個系統理論,叫二十五諦。這段話就是抓著數論二十五諦講的神我。神我就是士夫。經上講外道的惡見,“見自性及士夫”,就是數論講的兩個東西,一個自性,一個神我。看到自性和神我,“彼二有間”,就是物質的自性,跟士夫神我這些精神上的東西,這裏頭有能所關係。“如冥初比”,冥初就是自性,二十五諦的第一個。就是抓著第一的自性和神我,這個是能,中間的二十三個法是所,抓著能所不放,就是抓著自性去求神我,以為這個就是涅槃。“求那”就是實性,認為是真實的東西,抓著不放,前面講過了的。


第九種,“或謂福非福盡,或謂諸煩惱盡。”就是說煩惱也好,享福也好,罪惡也好,到時候都自然會停止了。這樣子,就不要再去修什麼行,到時候自然就解脫了,他以為這個是涅槃。


第十種,“或謂智慧,或見自在,是真實作生死者,作涅槃想。”這種是以為大自在天就是造物主,認為大自在天支配著我們的一切,大自在天支配我們的生死,我們都是他所造的。抓著這個大自在天,認為這就是涅槃。


第十一種,“或謂輾轉相生,生死更無餘因,如是即是計著因,而彼愚癡不能覺知,以不知故,作涅槃想。”就是認為眾生輾轉相生,既然是輾轉相生的,那麼生死就沒有其他的原因了。實際上認為生死本身它就是因,他執著這個因而不自知,還以為這樣就是涅槃。


第十二種,“或有外道言,得真諦道,作涅槃想。”這是誤認外道的邪諦以為涅槃,聽了外道的鼓吹,說他講的是真理、真諦,你就認為他所講的是真的,是涅槃的境界,以為照他說的做就可以涅槃。


第十三種,“或見功德,功德所起和合一異、俱不俱,作涅槃想。”這個就是執著功德和功德所起來的和合,它是一還是異呀,是俱還是不俱呀,認為弄清楚了這些東西就是涅槃。


第十四種,“或見自性所起,孔雀文彩,種種雜寶,及利刺等性,見已作涅槃想。”這就是看到自然界它能自然生出來的一些東西,比如孔雀文彩、種種雜寶及利刺等性,好像沒有因緣,不假因緣,就能生出五彩繽紛的自然現象,以為這就是涅槃。


第十五種,“大慧,或有覺二十五真實。”這是一種,計著二十五真實。我前面說的數論派的二十五諦,就是抓著數論外道講的二十五諦,以為是真實的涅槃。那麼前面講二十五諦,講的是什麼呢,講的是能所。自性是能,神我是所。二十五諦的第一諦冥初(自性),能夠緣其他的二十幾個諦,達到神我,那個叫涅槃,跟這個講二十五諦就是涅槃,意思還是不一樣的,還是有區別的。


第十六種,“或王守護國,受六德論,作涅槃想。”這個有兩種解釋,一個是認為六德論,我們前面介紹了的,勝論派他們講的六德論。抓著六德論講的:實、德、業、大有、同異、和合,認為這個就是涅槃,把六德論作為涅槃。因為勝論派他也修行的,怎麼修行呢?禮拜六方。禮拜六方就是拜六德。勝論派以為按他的修行方法,禮拜六方,受六德論,用這個保護國家,死了以後就得涅槃。這是相信六德論,是一種解釋。另一種解釋,認為六德是梵語薄伽梵的六個意思:一是自在,二是熾盛,三是端嚴,四是名稱,五是吉祥,六是尊貴,這六德是佛薄伽梵的六德,六德也適用於王者之德。所以他認為“或王守護國,受六德論,就是涅槃。”這是對六德的兩個不同說法。我的意見是前面用勝論六德解釋,比較恰當一點。因為前面經文好多地方都是駁勝論的,如果這個地方做薄伽梵解釋好像隔著一層了,這是我的看法。


第十七種,“或見時是作者,時節世間,如是覺者,作涅槃想。”就說我們常常講抓住時間,看到時間產生一切,以為抓著時間機遇就是涅槃了。


第十八種,“或謂性”。是指的事物的自性,比如水火,水性是常,以為這個是涅槃。


第十九種,“或謂非性”。比如虛空是沒有自性的,以為沒有自性就是涅槃。


第二十種,“或謂知性非性。”就是執著有歸於無,原來是有但有歸於無,以為這就是涅槃。


第二十一種,“或見有覺與涅槃差別,作涅槃想。”或者看到覺是能生,涅槃是不生。生和不生有差別,他認為看到兩者差別了,就是涅槃。


上面就講了外道的二十一種對涅槃的差別。怎麼來看待呢?佛說:


有如是種種妄想, 外道所 不成所成, 智者所


大慧,如是一切悉,作涅想。如是等外道涅妄想,彼中都,若生若


大慧,彼一一外道涅,彼等自,智慧察,都所立。如彼妄想,心意去,漂 一切有得涅者。


佛說,外道講的涅槃都是種種妄想,“不成所成”,不是涅槃的正智見解,是智者應該拋棄的。為什麼呢?佛告大慧,“如是一切悉墮二邊,作涅槃想。”這些涅槃想都是墮入二邊的,不是生就是滅,不是常就是斷。


佛說,大慧啊,真正用智慧去觀察分析,外道所說的二十一種涅槃相,都是不真實的,都是妄想的,都是他們“心意來去,漂馳流動,一切無有得涅槃者。”那就是沒有一個是真正的涅槃意義。什麼是佛的真正的涅槃呢,佛說:


大慧,如我所者,知自心量,不著外性,離於四句,實處,不自心妄想二不可得,一切度量不所成,愚於真應攝受,舍彼已,得自聖法,知二我,離二煩惱除二障,永離二死。上上地如地,如影幻等深三昧,離心意意名涅


大慧,汝等及餘菩訶薩應當離一切外道


佛告大慧,我講的這個涅槃,“謂善覺知自心現量”,就是四個總的法門上的一句話——善自心現嘛,就是覺知自己心的現量,心識所念的,現前看到的真實的現量。“不著外性”,就是外性非性嘛。“離於四句”,離開四句。“見如實處,不墮自心現妄想二邊,”不墮妄想兩邊,“攝所攝不可得”,能取的所取的,能見的所見的,都不可得。“一切度量,不見所成,”一切妄想推度都舍掉。“愚於真實不應攝受”,這方面應該接受佛的真實涅槃,不應該接受外道的那些妄想的涅槃。“棄舍彼已”,如果丟掉了外道的那些濕檠的看法,那麼“得自覺聖法”,能夠修道。“知二無我,離二煩惱,淨除二障,”清除煩惱障、所知障。“永離二死”,離開分斷生死、變易生死。“上上地”,一地一地的前進,到如來地。“如影幻等,諸深三昧”,能夠得到如幻三昧這些甚深的禪定。“離心意意識”,離開了八識。 “說名涅槃”,這個就是佛的涅槃。佛說,大慧啊,你們應該修學佛的涅槃,迅速離開外道的這些涅槃邪見。為了說明佛的涅槃和批判外道的涅槃,說了個偈子。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uen7969 的頭像
    suen7969

    人生何處不相逢

    suen796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