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伽經講記--64

2012/11/06 09:30

2 別示二覺


複次大慧,有二種謂觀,及妄想著建立


大慧,者,性自性相,選擇離四句不可得,是名


大慧,彼四句者,離一異、俱不俱、有非有非、常常,是名四句。大慧,此四甸離是名一切法。


大慧,此四句察一切法應當


佛說了四果之外,又說有兩種覺,有兩種覺相吧。一是觀察覺,觀察覺是就凡夫的智慧境界講的覺,不是講佛的正智的觀察覺。這是一種解釋,南先生他們就這樣解釋。再另外一種解釋呢,這個觀察覺不是講的凡夫的觀察覺,而是講菩薩所修的,觀察一切法離四句相而不可得的這種觀察覺。我覺得後一說比較正確一點。要說是凡夫的,倒是下面的你說是凡夫覺還可以,“妄想相攝受計著建立覺”,這倒可以說是凡夫的覺,二乘外道都是這個覺。頭一種觀察覺就是菩薩的。因為後一種覺他拿四大種認為實有,他還按因明立宗、因、喻,拿言語建立他的理論,生妄想計著。這些都是心外求法的過失。這種覺是二乘外道凡夫覺,我覺得這樣解釋可以。前面那樣說二種覺有欠妥當。還可以研究了。看經文:“觀察覺者,謂若覺性自性相,選擇離四句不可得,是


各觀察覺。”這講得很清楚,這就不是凡夫的相似的覺了,而是實在的菩薩覺了。遠離四句,不可得嘛,覺自性相,知道緣起性空的了。“大慧,彼四句者,”離哪四句呢,就是:“謂離一異、俱不俱、有無非有非無、常無常。”離這四句,這四句實際上跟我們說過的是一樣的,《楞伽經》都是講的這個四句,一異、俱不俱、有無非有非無、常無常,前面好多講四句也是講的這個四句。“大慧,此四句離,是名一切法。大慧,此四句觀察一切法,應當修學。”你看,如果是凡夫的怎麼還要修學,這個就是菩薩的,一切法應該修學。這是講菩薩的觀察覺,再看下麵講的。


大慧,雲何妄想相著建立妄想相著,堅濕妄想相四大種,宗因相譬喻著,不建立而建立,是名妄想相著建立。是名二種相。


“雲何妄想相攝受計著建立覺?謂妄想相攝受計著。”根據他的分別執著而建立種種言論、理論的。這種覺是因為“妄想相攝受計著”,什麼“妄想相”呢?比如看到四大種性,堅濕暖動,就是地水火風四大種不實的妄想相,他看到四大種不知是因緣生,以為實有抓著不放,還有“宗因相譬喻計著”,按照因明的方法,立他的宗,講他的因,就是用五分法:宗、因、喻、合、結,五法來執著,“不實建立而建立”,不是真相,而他建立這種學說,這就是“妄想相攝受計著建立覺。”這種覺是二乘凡夫的覺。


若菩訶薩成就此二相,人法我相究竟,善知方便所有察行地,得初地,入百三昧,得差三昧,百佛及百菩,知前後各百劫事,光照百土,知上上地相,大願殊勝神力自在,法雲灌得如地,善系心十無盡句,成熟生,種種化,光明莊,得自三昧正受。


“若菩薩摩訶薩成就此二覺相”,就是菩薩摩訶薩在這兩種覺相裏頭能夠了知分別清楚,菩薩修觀察離過,前一種觀察覺就是要遠離四句,對後一種覺也一樣要遠離四句,那就能夠通達。後一種覺遠離四句了,就不是二乘凡夫的覺了,就成了菩薩覺了。而且後一種覺在離四句的基礎上又要掌握世間法的東西,又不離四句,要學會掌握四大及因明這些理論、方法、技能來普度眾生,我們講了文字般若嘛,離言說又不離言說。所以前一種覺是根本智,後一種覺是後得智,成就這兩種覺就是菩薩的境界了。在這個境界上那就“人法無我相究竟”,人我執、法我執都斷了,得“善知方便無所有覺”,他就能夠得通達人法無我智慧,就是遠離一切疑惑登入初地,就是前面我們講過的慧境界。然後“入百三昧,得差別三昧。”進入初地以後得差別三昧,我們前面講了如幻三昧。“見百佛及百菩薩”,登地的菩薩在歡喜地,可以得佛兩種神力的加持,所以他能夠見百佛及百菩薩。“知前後際各百劫事”,就是宿命通嘛,知道前幾百劫後幾百劫的事情。“光照百刹土,知上上地相。”就是在初地基礎上一地一地向上證得不同境界。“大願殊勝神力自在”,具有發大願殊勝神力自在。“法雲灌頂,當得如來自覺地。”一直到究竟位。“善系心十無盡句,成熟眾生”。什麼叫做“十無盡句”呢?就是《華嚴經》講的普賢菩薩十大願,就是我們經常早晚功課裏講的,一者禮敬諸佛,二者稱讚如來,三者廣修供養,……十者普皆回向,十大願王。就是離不開十大願,諸佛菩薩的通願。這樣來成熟眾生,度眾生。“種種變化,光明莊嚴,得自覺聖樂三昧正受。”


這是講了四果之後又講兩種覺。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uen7969 的頭像
    suen7969

    人生何處不相逢

    suen796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