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劍解義》 --3

2012/09/22 08:41

第三課


下面從空性勝義的角度宣講勝義法爾。


壬二、從空性勝義角度而宣說:


因果體之法,真實中觀察,
能生不可得,觀待生亦無。
雖現各自體,體性本為空,
三解脫法界,勝義之法爾。


前面講了名言中的三種理,作用理是依靠因的作用產生果,觀待理是果觀待因而產生,法爾理則指緣起生諸法皆具不共之法相。在名言中,因能生果,果觀待因,一切諸法皆具依各自之本體分別安住的不共法相,這樣的道理確實無誤存在。而今天,我們要從勝義空性的角度,對因、果、本體三方面作全面觀察。



  首先觀察因:前面講依靠種子而產生果,即依靠因的作用產生果,以《入中論》所講的金剛屑因對因進行觀察:因生果是自生、他生還是共生、無因生?自生是不可能的,因為自己產生自己會變成無窮無盡;他生的話,火焰當中也應產生黑暗……通過這四種方式反復觀察,就能產生這樣的定解:依靠因的作用產生果根本不成立,這樣的道理連微塵許也得不到。



  其次觀察果:前面講果是觀待因而產生的,現在用《中論》破有無生因來觀察:有則不生,有的緣故;無則不生,無的緣故;有無二者以外也不可能以其他方式存在,所以果觀待因而產生的道理絕不可能成立。



  最後觀察本體:用《中觀莊嚴論》所講的離一多因來觀察:一不成立的緣故,多不成立,多不成立的緣故,一不成立,故諸法的本體及所謂的名言法爾根本不成立。



  既然因、果、本體皆為空性,那一切萬法就不會存在,因為根本不會有不是因、果、本體所攝的法。故世俗中似乎實實在在存在的一切萬法,在以勝義量進行觀察時,則如虛空一樣遠離一切戲論,根本找不到它們的蹤跡。



  我經常這樣想,如果能運用這三種推理來進行觀察,自相續一定會生起萬法都是空性的定解。其實空性就是一切諸法的本體,對此一定要生起穩固的定解。名言中雖然有各種各樣的顯現,但這些顯現都經不起正理觀察,而在不觀察的時候,這些如夢幻泡影般本不實有的現象卻又似乎真實存在,這就是凡夫人的悲哀。



  雖然在名言中,我們也不得不承認因、果、本體三者,並運用三種推理來進行推斷,但真正依靠勝義理證來進行觀察,就全部變成了空性。其實,因、果、本體不存在,就是所謂的三解脫:因不存在的緣故是因無相,果不存在則為果無願,體不存在是體空性。三解脫乃一切諸法的本體,即勝義的法爾,也就是所謂的法界。就像名言法爾火是熱性等不可遮破一樣,勝義法爾三解脫也絲毫不可否認,因為這是聖者各別自證智慧了悟的行境,也即以現量無誤成立的。



  實在說,學習這部論典非常有必要。因為現在很多人連名言的真理都不懂,更不用說勝義的真理了。即使是佛教徒,也有很多人不知道勝義的真相,甚至一些寺院的大和尚,對勝義的道理也一竅不通。不懂勝義不足為怪,但不懂名言的真理就非常可怕了。因為名言中,人有前世後世,業因果真實不虛……這些在能取所取沒有消於法界之前都真實存在;而一切諸法的本體勝義法爾,唯有聖者入根本慧定時才能親證。當然,想證入聖者境界者,就必須懂得勝義空性。



  雖然一切諸法皆是空性,但這種空性並不離開大光明,也就是說,一切諸法的本體唯是遠離戲論的現空無二的雙運法界。其實,這種本體就是萬法的法性,它並非由分析或修行之後才重新產生。這方面的殊勝教言不但密宗有,顯宗也有,《入中論》雲:“若諸佛出世,若佛不出世,一切法空性,說名為他性。”意思是說,諸佛出世也好、諸佛不出世也好,一切諸法的本體就是空性,它就是一切諸法的法性,也就是勝義的法爾。雖然在迷亂者面前有各種各樣的顯現,但這些都如夢幻泡影般不真實,它們的本體唯是明空雙運的法界實相。



  對於《解義慧劍》,大家一定要好好背誦,背完了之後還要再再思維。對很多沒有聞思時間的人來說,我覺得即使只把《解義慧劍》搞明白,也能對佛教產生不退轉的正信。當然,這一方面是麥彭仁波切的加持,另一方面,麥彭仁波切所講的這些教言的確非常殊勝。因此大家一定要好好學習。



  庚三、隨同三理而攝義:



  作用觀待理,有實之法爾,
理終歸法爾,緣由無所覓。



  前面已經講了,因有產生果的作用叫作用理,果依靠因而產生叫觀待理,實際上觀待理和作用理就是所有有實法的本性。名言中因有產生果的作用,果依靠因而產生,這兩者都是自然規律,也就是名言的法爾。因此,前面所講的兩種理——作用理和觀待理都可以歸在法爾理當中。只要到達了法爾理,就再沒有要尋覓的道理了,也沒有必要再去尋求。比如有人問:“青稞的種子產生青稞的苗芽,青稞的苗芽從青稞種子中產生,這是為什麼?”你是不是沒有事情做?沒有什麼可問的,法爾如是!



  有些愚者經常這樣問:“為什麼造善業產生快樂、造惡業產生痛苦?我不相信。”不相信你就造惡業吧,到時候你會相信的。世間有很多這樣的愚者,他們都不懂法爾理。如果懂得法爾理,當有人問“火的本性為什麼是熱性”時,就可以這樣回答:“這誰也答不出來。”不要說一般的普通人,就是很多人非常崇拜的愛因斯坦和牛頓也沒辦法。你說:“愛因斯坦,你好!為什麼火是熱性?”他也只會說,這是自然本性,除此之外,根本不會去研究原因。如果去研究,最後他也會糊塗,因為根本得不出一個滿意的結論。



  現在很多世間人,該研究的地方不研究,不該研究的世間法爾理卻經常研究:為什麼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為什麼青稞的種子產生青稞的苗芽?為什麼人產生人,不產生犛牛?……現在西方有些人好像沒有事情做,一輩子當中一直在森林裏觀察:這棵樹到底有多少樹葉?有多少樹枝?有些人拿著一個照相機到處拍一些動物,終生都以這樣的方式混過。其實這沒有必要,值得觀察的唯有真正的正理,正理方面應該去觀察,但歸入法爾理後誰也沒辦法,所以沒必要再去尋覓它的緣由。



  前面講的是作用理、觀待理和法爾理,這三個理已經講完了,現在講第四個理——證成理。



  己二(說證成理)分二:一、略說;二、廣說。



  庚一、略說:



  二諦之法爾,隨同而衡量,
事勢理成故,即是證成理。



  前面講了勝義和世俗的法爾:勝義的法爾,就是遠離一切戲論的空性;世俗的法爾,就是諸如火的本體是熱性的、水的本體是潮濕的、風的本體是動搖的等名言本性。雖然現在有很多智者都在各自領域拼命研究、探索,但得出來的結論,最多的是名言法爾。不可否認很多學者在這方面的確做出了一些貢獻,但勝義的法爾他們根本沒辦法通達。而且名言也有兩種法爾,一是聖者智慧前淨見量所顯現的法爾,一是凡夫根識前觀現世量所顯現的法爾,雖然他們能通達凡夫觀現世量前的部分法爾,比如牛頓在物理學方面所作出的偉大貢獻,但是這些法爾在聖者的智慧眼裏是什麼樣,他們一點也不清楚,那聖者入根本慧定前的法爾,他們就更不可能了知了。所以我們要對佛法的殊勝性生起信心,因為這並不是沒有理由的空口讚歎。



  上述世俗和勝義的法爾,如果依靠切合實相的正理來觀察,就能無誤通達,也就是說,它們以事勢理成立。什麼是事勢理呢?就是完全符合實際的道理,即真正的正理——觀察名言量與觀察勝義量。在事勢理面前,任何人根本說不出與之相反的道理,這叫做“以事勢理成立”。比如,用五種抉擇勝義的理證進行觀察的時候,一切萬法的本體完全成立為遠離一切戲論的空性,這是誰也沒辦法否認、推翻的事實,即以事勢理成立。這樣的事勢理,也就是證成理。



  這樣的道理非常重要。我們在座的道友,以後在弘揚佛法的過程中,如果沒有宣講《量理寶藏論》這種論典的機會,自己講不來,別人也聽不懂,就應該以《解義慧劍》來開示別人,尤其對比較聰明的人,以因明或中觀來引導非常有必要。



  我有時候有這種感覺:很多道友特別傲慢,當然這不僅指學院的個別道友,還包括外面網上的很多道友,他們認為自己是博士生,覺得很了不起。而現在遇到因明,所有的傲慢竟蕩然無存,不要說辯論,就連因明所講的基本道理也搞不明白。有人認為:“我已經學佛很多年了,對佛法沒什麼不精通的,而且像我這樣以前在學校得過多少獎的人,學佛應該很容易。”在座個別大學生也說:“我是什麼什麼學院畢業的,在學校的成績數一數二……”那很好,既然你學得那麼好,那就應好好學一下因明,過段時間跟其他道友比一比,看筆試怎麼樣、背誦怎麼樣、探討怎麼樣?那個時候不要說超出所有人,可能連因明到底講了什麼,也不一定懂,雖然看了好幾遍、想了很長時間,但最後只有責備自己:“我認為自己智慧不錯,原來並不是這樣啊!”



  現相與實相,自體現量顯,
或依現量見,無欺比量他。



  “現相”指名言中火的本性是熱性等顯現,而“現相的實相”就是遠離一切戲論的空性,它們兩者的自體,以兩種途徑可以了知:一是現量,一是比量。也就是說,現相和實相依靠現量來了知的也有,依靠比量來了知的也有。



  名言中眼睛看見紅色的柱子,這就是現量見到;名言中也有比量來了知的,如以現量見的煙為因,推出山上有火,或者以現量見的所作為因,推出柱子是無常,等等。可見,在名言中由根識親自見到的現量也能得出結論,有些雖然根識見不到,但是通過比量的推理也可得出結論,有這兩種情況。勝義的法爾或法性也要通過現量和比量來成立。通過現量怎麼成立呢?聖者入于根本慧定的時候,一切萬法的本體如理如實地現見,這種遠離一切戲論、無有任何執著的本體就是以現量成立。通過比量來推知勝義諦,就像《入中論》和《中觀根本慧論》所講的那樣,中觀宗用共同和不共同的因來進行推斷的時候,完全知道一切萬法都是空性。由此可知,現相和實相通過現量和比量完全可以了悟。



  麥彭仁波切所講的這些道理,從文字上看特別略,但實際上,我們很多人依靠這樣的竅訣,以前不太清楚的很多道理,現在完全能通達,所以大家要好好領會。對我們來講,聞思也好、修行也好,懂得這樣的道理很重要。否則,聞思多年連基本的要義還沒有通達,口頭上說什麼也不起作用。如果你真正懂得這樣甚深的道理,永遠也不會退失正見,不僅今生不退失,憑藉阿賴耶上種下的非常穩固的習氣,生生世世對大乘佛法的信解也不會退轉。



  庚二(廣說)分二:一、現量證成理;二、比量證成理。



  辛一(現量證成理)分三:一、總說;二、別說;三、攝義。



  壬一、總說:



  現量共有四,無誤根現量,
以及意現量,自證及瑜伽,
現彼境自相,是故無分別。



  關於現量,在講《量理寶藏論·現量品》時作了詳細分析,故這裏不廣說。概而言之,現量有四種(如果觀待所見二諦,能見之現量則有名言現量和勝義現量兩種):第一種叫根現量,即不被眼翳或因坐車船等產生的眩暈之類的迷亂因所染,根識直接緣取外境的自相,比如正常的眼睛看見柱子。也就是說,根識不被任何錯亂因所染,真實見到了外境自相,這就是根現量。第二種叫意現量,即相續沒有瘋狂的因,意識明明清清緣取所見的對境。第三種叫自證現量,即不依靠其他因,心完全能領受到自己的本體。第四種叫瑜伽現量,即修行人通過修行(包括修禪定、念咒語等),起現超越凡夫根識能力的、能知道萬法真相的境界,瑜伽現量有很多層次。



  不管是哪一種現量,它的對境完全是自相,不像分別念的對境是總相,所以它必須離分別。分別念有三種:第一種是本性分別念,它包括所有的心和心所,從這個角度來講,世間無分別都包括在本性分別念中,但這並非所離的分別。還有一種是尋伺分別念,這在《俱舍論》中有廣說,即對粗法有尋思、對細法有伺察,比如了知瓶子是尋思,了知瓶子的裂縫以及瓶子上細微的花紋是伺察,這樣的分別念也不包括在所遠離的分別念中。第三種是名言和意義混合為一體的分別念,這種分別念就是要遠離的分別,現量絕對不會將自相和共相混為一體而取境。因此,遠離分別且如理如實照見自己對境的識就是現量。



  下面講沒有四種現量的過失:



  設若無現量,無因無比量,
因生彼滅等,凡現皆不容。



  這裏是說,上面所講的四種現量非常重要。如果照見事物自相的現量不存在,煙等因就不可能存在,由此而產生的果——火等比量也就成了子虛烏有。《釋量論》也講比量的根本是現量,即:如果顯現的東西不存在,那與它相關的隱蔽之法就根本沒辦法推出來。也就是說,沒有看見山上有煙,就沒辦法推出山上有火;不了知柱子是所作,它的無常就沒辦法成立……所以,比量的推演一定要依靠現量。如果現量的部分沒有,那隱蔽的部分就沒辦法推出,由此也就沒有所謂的比量,故現量非常關鍵。但很多人都不明白現量的概念,所以他們得出來的比量結論也就很難圓滿。



  再者,如果現量不存在,因生果滅等一切顯現也就不可能容有;顯現見不到,那以因知果、依果推因等邏輯關係也就不復存在。所以,一切顯現及其內在的邏輯,都要建立在現量的基礎上,故現量極其重要。



  若爾彼空等,依于何者知?
不依名言諦,不得證勝義。



  綜上所知,現量必須成立,如果現量不成立,那柱子的顯現等名言現相,以及萬法無常等名言實相就無法立足。進一步講,現量若不成立,萬法的勝義空性則沒辦法了知,因為遠離一切戲論的空性,實際上就是一切顯現法的共同實相。



  我們是這樣抉擇萬法為空性的:柱子、瓶子等顯現法(有法),是毫無實質的空性(立宗),因為遠離一體多體之故(因),就如幻化的象馬一樣(比喻)。通過這樣三相推理,就能了知柱子等一切顯現法皆是遠離一切戲論的空性。如果現量見到的世俗顯現法沒有,那抉擇空性也成了不可能的事情,因為現空雙運之故。既然所見所聞的對境全部都不存在,那誰是空性呢?可見,不依靠世間顯現這一名言諦的方便,就不可能證悟方便生的空性勝義。



  比如,天空當中有一輪明月,但我們既沒有用語言來表達、也沒有用手指來指示,那可不可能讓人了知呢?不可能。或者說,我要為一個人指示天空中的月輪,但我手也沒有、口也沒有,那有沒有辦法指示呢?絕對沒辦法。如果有口有手,那我就可以為他指示:你看,天空中有一輪明月。所以現量非常重要,如果沒有現量,那依靠表示來指示空性就根本沒辦法。薩迦班智達講,用手指來指月亮的時候,有些人不看天空中的月亮而只看手指,這是非常愚笨的行為。



  總之,證悟勝義諦必須要依靠名言諦,不依名言諦絕不可能得到超離分別思維的勝義境界。龍猛菩薩也說:“若不依俗諦,不得第一義,不得第一義,則不得涅槃。”因此,沒有通達世俗諦,第一義的勝義諦就不可能得到。月稱論師在《入中論》中也這樣說:“由名言諦為方便,勝義諦是方便生,不知分別此二諦,由邪分別入歧途”。所以,我們一定要依世俗諦的方便來證悟勝義諦的方便生。如果對顯現和空性的關係一無所知,也就是不知道二諦,那就非常危險,因為這完全有可能以邪分別而入邪道。因此懂得二諦很重要,尤其現量和比量的關係必須要瞭解,否則通達空性的本義就有一定的困難。當然,如果是密宗,上師就會通過各種表示方法來讓你認識心的本性,如:你現量所見到的東西是如何如何……依靠這樣的方便就能讓弟子的相續產生勝義諦的智慧。



  壬二(別說)分四:一、根現量;二、意現量;三、瑜伽現量;四、自證現量。



  癸一、根現量:



  五根所生識,明瞭受自境,
根現量彼無,如盲不覺境。



  五根所產生的五種識,是依靠眼根產生的眼識、依靠耳根產生的耳識、依靠鼻根產生的鼻識、依靠舌根產生的舌識、依靠身根產生的身識,這五種識明明了了領受自己的對境:依靠眼睛,色法上的白色、紅色等完完全全在眼識前顯現……這就叫做根現量。當然,這樣的根識(根現量)一定要有,如果沒有這樣的根識,那世間人全部都會像盲人、聾子、啞巴等一樣,根本不可能了知名言萬法。



  沒有眼根就是盲人,正因為盲人沒有眼根,他就見不到色法;而聾子沒有耳根,所以他根本聽不到外面的聲音;有些人的身體沒有知覺,現在有些病人下身癱瘓、上身癱瘓,什麼知覺都沒有,這就是身根已經毀壞;還有舌根毀壞的、鼻根毀壞的,什麼味都聞不出來、也不能品嘗。現實生活中這樣的人還比較多,這給他人和自己帶來了諸多不便,很多人還不太理解,其實這就是他們的根已經壞了,我們應多多給予幫助。



  其實,根現量在名言中是實實在在存在的,它並非依語言假立或通過理證的管道重新形成。如果在本質上根現量根本不存在,那聾啞等就不應該存在;如果是語言假立,那就會像所取的名稱一樣;如果是通過正理剖析後重新形成的,那就不是實相。但實際上並不是這樣,它就像倉庫裏面本來放著的東西,點亮燈後才發現一樣。以前,很多沒有學過因明的人對根現量、意現量等都不了知,現在通過學習才知道名言中有根現量,依靠根現量,色法也好、聲音也好……它們就能被親自領受。依靠諸佛菩薩的加持,現在很多人終於有緣了知這樣殊勝的正理了!



  雖然大多數人現在只能通過凡夫現量和比量來了知,但若真正精進實修,不可言說的勝義諦就一定可以享用,這一點大家要深信不疑。我相信,聞思時間長的道友都有這樣的信心,只要依照大慈大悲佛陀的教言如理如法修持,證悟空性勝義諦就沒有任何問題。



  癸二、意現量:



  意根所生者,明斷內外境,
意現量彼無,共知法識無。



  所謂意現量,就是依靠意根而產生、對內外法明斷的意識。“斷”在藏文中有知的意思,也可理解為判斷或斷定。它明明斷定內法和外法,色法等外法,境相完全能明白,意識方面的內法,像夢中之境,這些也完全能了知。對外也了知、對內也了知,這樣的現量就叫意現量。如果沒有意現量,那就不可能有共同了知內外一切法的識,這也就是意現量存在的必要。



  對任何一個眾生來講,意現量的存在都有其重要意義。就像一位家庭主人,如果他對自己的家庭狀況比較清楚,對外面的世界——社會、國家的情況也比較瞭解,那他對裏裏外外的事情都能弄得明明白白。而根識只能了知各自之外境,所以必須要有了知內外一切法的意現量。現在有些企業專門有一些專案經理,做這個專案就用這個經理來管,做那個項目就用那個經理來管,很多集團的管理方式都是這樣。我們的眼識、鼻識等五識,就像執行不同工作的“專案經理”一樣,它們只能在特定的範圍內適用,比如說眼識,雖然對色法完全都能瞭解,但是對聲音卻一點都不知道。內外全部都要知道的話,那就一定要依靠意識的“總經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uen7969 的頭像
    suen7969

    人生何處不相逢

    suen796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