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院不告訴你的40件事 .

分類:網路文章
2012/04/16 12:36

 


網路文章分享

去年曾經看過白袍藥師的黑心履歷,也對一些看診.用藥概念有所認識與了解,更重要的是識破了一些誇大不實的廣告用語.強調看病看醫生.用藥找藥師的概念.


而這本醫院不告訴你的40件事,除了就醫看診,這回也多了解到健康檢查.住院.手術需知….等相關議題. 本書的兩位作者以自身長期所觀察到的醫療糾紛.醫病對立.健保制度….等相關案例,把這些問題整理起來集結成書,同時也期盼醫病之間的資訊落差可以拉近.達到醫病雙贏的結局.


本書的每一篇幅都附上醫院沒告訴的真相.以及保障權益說明.讓讀者淺顯易懂.最重要的是自己生病時,如何獲得更多的資源和保障.本書也分為上下集做介紹,首先主題著重在就醫看診和使用藥物



.不管大病或小病,大醫院的醫師一定比較好?


-國內的大醫院每天總是有許多人潮前來看病,有的甚至只是普通的感冒,但實際上八成五的疾病基層診所即可治療,而大醫院有分不同階級的醫生.包含實習醫生.住院醫生.主治醫生…..每個大醫院都會有資深的主治醫師.但實際開刀的也有可能是資淺的住院醫生.主治醫生就只是在旁指揮協助.


.多重慢性病不能在同醫門診看診治療?


-人上了年紀就會有一堆毛病出現,進出醫院也是家常便飯的事情,往往一週以內掛了三至四科門診.對體力與金錢是一大考驗, 會有這種情形多半也是因為醫院為了多一些收入.連看報告和領藥也得掛號.


.找名醫就能高枕無憂,獲得最好的治療?-


不論是減肥門診.還是個科疾病的醫院診所.都會有名醫吸引民眾朝聖.宛如市集.實際上人潮洶湧,想要名醫專心看診時間也有限.正確的做法是找一位能夠讓人理解自身疾病.又有耐心溝 通的 醫師.想要找名醫也不如找好的團隊.


.VIP特別門診醫定比一般門診仔細又有效?


-最知名的VIP門診莫過於台大的景福門診,通常一些政商重要人物都是此門診的常客,採預約門診制.不但有獨立診間.專人引導.還有名醫看診.而且有的名醫如果沒打好關係,有錢也不一定約的到.而主打自費的VIP門診因為健保不給付,因為成本考量有時候很可能只拿到健保給付的藥物….


.自費的藥一定比較好,而且越貴.越新的藥越好?


-台灣的健保制度入不敷出,卻愈來愈多昂貴新藥上市.有的健保對昂貴藥物支付有限,而一般的診所和醫院想要健保申報也要提出相關實驗證明或證據,所以有的診所也會詢問病患是否想要自費藥.


.吃維x力就能保養骨頭.吃保健食品比較健康?


-健康食品不等於藥品這個概念從以前就時有所聞.其中以維骨力和葡萄糖胺最火熱.近年來也有不少專家指出這類形的產品,無法完全有效防止骨質疏鬆症.而有的保健食品吃多了也會有副作用.尤其之前的塑化劑風波


.雖然醫生開了慢性病處方籤,但還是回醫院拿比較好?


-事實上社區的健保特約藥局跟醫院一樣的品質,有用藥方面的疑問還可以詢問藥師.省去了去醫院奔波的時間,也避免去醫院細菌感染的風險.而醫院為了賺價差也都會努力說服民眾回醫院看診拿藥.


.打針.打點滴一定可以使病情快點好?


-老一輩的人都有一種觀念,那就是特別喜歡打針.讓血中濃度身高,治療速度加快.打點滴也是,點滴的成分包含生理食鹽水.葡萄糖.電解質.維生素…..打完點滴似乎有通體舒暢的錯覺.但實際上有許多替代方案,而且打點滴也有感染的風險.腎臟跟肝功能不好的,也會讓病情惡化.


.不論哪種癌症,使用標靶藥物一定比化療.放療有效?


-標靶藥物的出示,也讓部份癌症患者病情有所控制,之後也被視為救命丹.但實際上也有致命的副作用,依照每人不同的基因.癌症種類.體質,標靶藥物的效果有所不同.藥物本身只有控制並沒有徹底治療效果.


.到急診室等住院.做檢查會比較快?


-國內的民眾特別愛上急診室,也是特有的現象.甚至因為看病做身體檢查不想等門診,直接去急診室報到.實際上急診單位有實施五級檢傷分類標準.依病患的危急程度做優先順序.最不緊急的病人搞不好等待時間比門診時間還要長.


有關於小病去大醫院看診,的確只需要找自己熟悉的診所或 家庭科 醫師即可.比如感冒.腹瀉.皮膚過敏…..多重慢性病看診的議題.健保局近年也試推"以病人為中心之整合醫療照顧".成效如何有待觀察.目的也是為了減少不必要的看診次數.用藥數量.


自費藥物的議題,比如灰指甲使用到的樂指利,使用之前可以多詢問醫生不同的意見做參考.藥物劑量的大小.有無副作用或強烈的後遺症也是必須注意的.國人喜愛吃保健食品一年總花費高達好幾百億.除了之前提到的維骨力.葡萄糖胺.保肝食品也是如此.想要補充各個營養素還是以食物優先,保健品為輔.並且改善生活作息.


慢性病連續處方籤領藥的議題,有的社區健保藥局就可拿到自費藥物.比如糖尿病.高血壓藥物.有的則是去醫院看診領藥,有需求的時候才會服用.比如神經痛. 打針用來預防疾病用途再施打即可.打點滴通常不需要自費,孩童多半會吊大筒補充水分與鹽分.有時給予維生素,達到減少肌肉注射的痛苦.而昏迷休克.有脫水現象.極度低血糖.腸道出血.不方便進食….等現象.才需要打點滴.


花大錢買標靶藥物之前,不如先做基因檢測,目前市面上包含肺癌.大腸癌.乳癌.淋巴腺癌部份已經有明確的基因指標.檢測基因出來必須完全符合藥物本身.若健保非第一線給付標靶藥物.化療還是第一首選. 急診室看診治療的確也應該給予緊急需求的人.比如車禍受傷.野外被蛇咬.火災燒燙傷…..說來急診室醫師的壓力可真是不小.曾經也有發生黑道打傷急診室醫師的情形.


,接著就來介紹健康檢查.住院.手術需知.而這一方面的知識也是目前個人不足的地方.以下就開始做相關記錄.


.到醫院做檢查,至少都要隔週才能看報告?


-預約門診檢查完後看報告,通常都會隔週才會揭曉.但也有醫院會收一百元快速服務費即可得知診察結果.而想要做健康檢查的民眾也必須事先了解.檢查的目的和所需時間.近期有的醫院還透過通訊方式,讓民眾得知健檢結果.不論是電話.書面資料.電子郵件.


.正子斷層造影.全身磁振造穎等高階健檢,能讓癌細胞沒處躲?


-近年來正子斷層也很奔.自己的父母最近就有去大醫院做這項檢查.主打可以早期發現的癌症.但實際上有的癌症還是有百分之十的癌細胞檢查不出來做一次正子檢查等於照了一百張X.先進的機器也必須要有經驗的操作者,患者是否都能靜止不動,都會有不同的結果影響.


.你需要慢性食物過敏檢查?所有被檢驗出來的過敏食物都不能吃?


-文中一位小姐因為身體疲倦.頭痛愈來愈頻繁,於是就去做檢查,卻驚然發現高達二.三十種食物食物都有慢性過敏的情況.不過實際上仍缺乏有力的醫學實證.免疫球蛋白抗體檢出值高,不代表對該食物過敏.飲食還是以不偏食且營養均衡為主.


.一滴血真能驗出癌症?-


一名女子因為胰臟癌指數飆高而去做檢查,儘管戒掉菸酒做了很多檢查,指數還是持續飆高有所焦慮.實際上檢驗指數過高並不代表罹癌.每項腫瘤指標數據所代表的意義也不同. 不論是大腸.直腸癌(CEA).攝護腺癌(PSA).肝細胞癌(AFP)….


.健保有規定住院的天數?為何患者還需要住院必須自費?-健保給付住院天數一到,有的醫院就會要求病患必須轉院或自費住院.由於醫師必須在病例或是申報費用說明病患持續住院的原因.因為程序鎖繁又有可能被刪減費用.醫院便會把成本轉嫁到病人身上.


.生病住院一定要花錢請看護?-


家中一人住院,全家都必須承擔照顧責任.所以有的也會請看護.有的商業醫療險還有支付看護費用的保單.而醫院護理人力不足導致工時長.流動率高.一位護士要照顧十位以上病人時有所聞.病人家屬以及看護也得注意點滴.病患意識.吃藥時間.


.手術同意書和自費同意書簽了就不能反悔?-


一位老人家因為頸椎間盤有問題必須動手術,置換一個人工椎間盤.但必須自費.動手術前必須自費&手術同意書一併合簽.而有關於同意書的書面資料,上面必須記載醫療處置說明,相關注意事項.任何醫療自費除非有緊急性.都能在執行前後悔.


.自費的醫療都可以申請醫療商業保險理賠?


-近年來許多民眾都會購買許多林林總總的醫療保險.為了就是一旦健保不給付,保險公司會理賠.但實際上有的新科技在舊保單上可能拿不到保險理賠. 比如加瑪刀並不是手術,而是放射治療.雷射治療皮膚疾病也稱不上是手術.醫師診斷書的結果也會影響保險理賠是否給付的問題.


.什麼時候應該見到 麻醉科 醫師?-


麻醉的方式和途徑有分很多種,有的甚至還會簽下麻醉同意書.早期在台灣也鮮少有門診服務.都是在重大手術前才會出現.-而先進國家的麻醉科醫生一次只照顧一至兩位病人.國內則是同時照顧三至五間的病人.容易出現麻醉不當死亡或麻醉評估不足的現象.


.動手術時,能夠排第一台刀比較好?


-排刀的順序有時候也成為了貧富排行.關係排行.或是病人挨餓時間短.手術室清潔比較徹底…..要開刀之前會有主治醫師.麻醉科醫師前來與病患溝通做確認.在一定的時間內停用藥物與健康食品.


近年來許多醫院的自費健康檢查是收入重要來源,自己的家人最近就有去做正子檢查.做完檢查後醫院還會將報告寄掛號到住家.至於是否有輻射的危機倒是見人見智.如果已經知道自己的罹癌狀況.比如大腸癌做大腸鏡檢查.肝癌做肝臟超音波.不用花大錢也可以替健康把關.


一般來說發生在小孩身上的食物過敏,都會以異位性皮膚炎呈現,大人則是蕁麻疹居多.但只要吃了沒有任何不適其實都沒有任何關係.申請看護的議題.多半都是夜間看護的需求比較大,畢竟家人的作息也很重要.有關於手術同意書,病患與家屬都得仔細閱讀,必要時向醫療人員.健保局.醫學會查詢.或是請教有經驗的病友,詢問接受手術或自費項目後的生活情形.以做參考.


醫療保險的相關保單含蓋範圍很細膩,病患真的也得多了解保單內容,也得多比較.多打聽.保險理賠的條件有無限制? 麻醉科 醫師在進行評估會依病患飲食習慣.用藥習慣.過敏體質….等進行合宜的麻醉方式.而許多醫學中心都設有麻醉術前門診“.可以多加利用.



892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uen7969 的頭像
    suen7969

    人生何處不相逢

    suen796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