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人薩克斯風演奏-客家本色



分類:我の學習

2012/03/09 12:31





















凡人薩克斯風演奏


客家本色



  
 

唐山過臺灣」的艱辛過程,不但塑造了臺灣客家人的內聚力,也開啟了臺灣客家的新視野:面對臺灣多樣化的自然山川與多元、險惡的族群處境,必須更加落實因地制宜的「移民本色」,因而得以全然不同於中國原鄉的方式,打造了風貌殊異的客家新故鄉。
臺灣客家先民因地制宜之生存智慧,漸漸發展出來臺先祖未曾想像的客家新風貌。來自廣東、福建等以地域與宗族當成自我認同的「原鄉客家」,來臺灣之後終於重新組織、發展與戰鬥,形成了以土地為舞臺、以族群相凝聚的「移民客家」。

新的客家社會整合了原鄉的地域差異,不但擴大了客家族群的寬廣度,也回頭肯定了原鄉的文化價值。例如,新竹縣的關西客家文化,就是融合了四縣、海陸、饒平等地區的客家先移民與道卡斯族原住民、泉州福佬等多元文化而成。中臺灣大甲溪流域的客家文化,融合了大埔、饒平、泰雅族原住民與福佬風味。臺東縣客家文化,則是從西臺灣東遷的客家二次移民,融合了北臺桃竹苗、南臺六堆客家、平埔原住民文化,並與在地的阿美族、卑南族之間密切互動的成果。

想要品味臺灣客家文化的風貌,就得肯定臺灣客家族群的獨特歷史過程。以下分別從飲食、服飾、建築、民俗信仰,以及文化創造等面向,體會臺灣客家的獨特性。


一、 飲食文化

客家美食可說是臺灣客家文化的代表項目,客家文化重建運動的過程中,也把客家美食當成客家文化的中心價值之一,每一個客家運動的場合,都會有幾項特定的「客家美食」,早期有「粑」,近期則是擂茶,這兩個兼具美味與現場表演雙重效益的飲食文化,或多或少鼓舞了更多人參與了客家文化。




  • 一般而言,客家飲食多以傳統的「鹹、香、肥」三個原則,描述客家人的飲食特色,然而,這樣的特色,或許是非客家人在客家庄作客時,體會到的慶典式飲食場面,至於傳統客家人的家常飲食,反而是非客家人較少碰觸的簡單與素樸風貌,甚至,還有勉強僅可裹腹的程度。近年來,隨著社會生活習慣的改變,客家飲食也與時俱變,客家傳統的家常風味重新受到肯定,一躍而成為週休二日的旅遊寵兒,約略可歸納出幾個特色:保持食物原料的原味、特別擅用香料與沾醬、具有獨特的醬漬食品,最重要的是,每個鄉鎮,甚至村里,都可以找到特屬地方與主廚風味〈或稱之為「有媽媽的味道」〉的客家美食,值得大家一村又一村、一鄉過一鄉,追尋各地客家美食。



  • 除了從傳統出發的現代客家飲食之外,臺灣客家人在戰後還吸收了來自大江南北的飲食文化,發展出許多風靡飲食市場的城市美食,例如,從桃竹苗地區移居大臺北地區的客家人,改良了源自中國北方的麵食風味,創造美味可口的「永和豆漿」,近年來甚至成為風靡海內外的都市美食。

    客家人在飲食文化的表現,一方面追溯傳統,吸取養分,開創生機;另一方面則敞開胸懷,廣納各地飲食風味,緊緊地掌握了現代人的口味,秉持樸實的風格,共同參與了臺灣美食創造的行列。



  • 二、 服飾文化

    過去,客家人的確有屬於自身的服飾文化,然而,隨著時代的改變,現代臺灣已很難從穿著習慣,確認客家的族群屬性。而且,最後的傳統客家藍衫使用者在美濃東門樓前消失之後,藍衫就從生活服飾轉變成形象服飾,藍衫成為客家運動場合的「制服」,或者是客家歌舞表演者的象徵性穿著。不過,近年來各界漸漸體認到這個困境,開始將客家服飾從象徵性的標籤,轉回生活化的新時代客家服飾。

    南臺灣從藍染與藍衫出發,舉辦了相當有創意的藍衫服裝秀,積極發展生活藍衫。北臺灣客庄,則從「客家花布」出發,廣泛地運用在各種生活用品上,值得期待,新竹九讚頭社區經過了十多年的社區醞釀,近年推出了以花布製作的九娃娃,相當受人歡迎。



  • 政府部門也在客家創新服飾文化上表現相當積極,嘗試引發領頭作用:行政院客家委員會、桃園縣政府等各級政府與年輕設計師推動的客家花布衣飾創造;苗栗縣政府與苗栗市公所,分頭推動符合新時代需要的「客家衫」,都是值得收藏與欣賞的對象。



  • 三、 建築文化

    臺灣客家建築幾乎和中國原鄉截然兩異,整體而言。臺灣的客家建築從中國原鄉帶來了家神祖先信仰,確立了「宗祠」、「家廟」、「公廳」等客家特殊建築類型。在空間的表現上,具體呈現在「公廳」與「禾埕」,這兩個一虛一實兩個空間所貫串起來的組合,「日字廳、曰字井」,形成了「家族昌盛」的象徵意義。在材料的運用上幾乎都是因地制宜〈從精神的層次,也可說是延續原鄉之傳統〉,用泥土、用火磚、用木、用竹,率都以建築物的在地資源優先考量。在色彩美學上,創造了與原鄉「白牆烏瓦」截然兩異的審美價值觀,逐漸吸收了閩南「紅磚紅瓦」的新風味。



  • 在空間格局的設計上,一方面堅持著公廳的家族性公共空間的規矩,另一方面也因地制宜形成南北分殊、西東各異的在地化客家建築風格。著名的新竹縣北埔天水堂姜屋、屏東縣佳冬蕭屋、六堆夥房與美濃菸樓等等優秀的客家傳統建築,都可以看到臺灣客家建築落地生根的具體軌跡。



  • 在客觀的空間文化的欣賞上,也可以結合不同地區與家族的產業型態,瞭解每個在地性客家建築的價值所在。例如,北臺灣因為清末、日治時代初期樟腦產業之故,建築從農業型態的居家規模轉變為與其他族群更緊密互動的多元產業生活空間,紅磚的運用結合原鄉宗族空間的營建文化,型塑出極為優異的客家庄建築美感。南臺灣最具特色的空間形式,應可說是創造了正身與橫屋之間的「廊間」〈或稱「廊仔」〉,廊間相當程度反映了原鄉中國所未有的熱帶性氣候的生活空間需要,相當開放的空間〈三個經常不關闔的門、兩個室內間門、兩個透空式窗戶〉,經常當成家庭內客廳、灶下或餐廳等最主要生活核心。深具在地風味,值得拜訪。



  • 四、 民俗信仰文化

    臺灣的客家信仰,與其他族群也有若干異同之處,不同的節氣、不同的地區,都能感受得到深深影響著客家人的信仰與慶典。

    臺灣客家的信仰與早期社會的形成有密切關係,幾乎每一個客家村落都有護佑村民的土地伯公,每一個客家聚落都有屬於自己的守護神,除了從中國原鄉帶來的觀音、三山國王、三官大帝、關聖帝君、媽祖等神明之外,還有在臺灣形成的本土神明義民爺、萬善爺、以及每個來臺家族都真誠崇拜的「來臺祖」信仰。不管是在地發展出來的宗教信仰,還是從中國原鄉引入的神明,經過兩三百年的落地生根,都已經過化存神,成為臺灣本土精神的支柱。



  • 農曆過年,不但是漢人普遍的傳統,也是客家人的重要節日,而且至今仍是臺灣客家最重要的團聚、祭祖之日。農曆元月二十日,是客家人的「天穿日」,傳說那一天是「天穿地漏」的壞日子;也有人認為是為了紀念女媧補天,農業時代的客家人認為,經過一整年的辛勤,這一天是必須休息的日子。竹東地區每年舉辦山歌比賽,慶祝這個獨特的日子,已經超過三十年,也是臺灣地區規模最盛大的客家山歌盛會。農曆過了正月半,一直到清明,都是客家人掛紙〈掃墓〉的日子,也是逐漸都市化的客家族群一年一度家族聚首,規模最大的時節,有許多家族的「祖塔」供奉來臺祖以來的所有祖先,祭拜時,常可見到數百人甚至上千人齊聚山頭的壯觀場面。



  • 五月節,客家人所稱的端午節,民間傳說乃是為了紀念昔日「走黃巢」之故,這一天必須懸掛菖蒲和艾草等避邪植物,另一方面也連結到屈原投江的歷史傳說。中元節〈農曆七月半〉,是客家人自然崇拜的年中重要祭典,是地官赦罪之日,以釋、道兩法普度眾生〈十方孤魂野鬼〉。北臺灣以新埔義民廟為中心,在農曆七月二十日還發展出一個獨特的「義民節」,紀念歷年來為了保鄉衛土而犧牲的地方先烈,成為客家地區相當隆重的地方節慶。此外,八月半中秋節、十月的平安戲〈或收冬戲〉都是客家地區重要的民俗節令。



  • 五、 文化創新

    除了延續原鄉傳統之外,臺灣客家最令人矚目的可說是文化創新的勇敢表現。舉凡文學、音樂、戲劇、大眾傳媒、建築設計與近年來的社區營造,都可以看到臺灣客家文化的獨特表現。尤其在一九八八年十二月二十八日客家「還我母語」運動之後,客家意識覺醒,客家文化逐漸受到國人普遍重視,長期累積起來的能量,終於有了表現的舞臺,全國各地幾乎都能看到客家相關的藝文與產業活動,近年,行政院客家委員會成立,相繼舉辦「客家桐花祭」、「臺灣客家文化藝術節」,並創設「客家電視頻道」,更加強化了客家成為臺灣多元文化價值的重要性。



  • 六、 結論

    從最基層的在地觀點來看,臺灣客家文化具有全球獨一的特色。因為文化形成的特殊性,使得臺灣客家尤其具有極為特殊的風貌。不管客家文化的起源地是中國的廣東、福建、江西,還是幾乎快成為定論的「中原」,兩百多年來,臺灣客家的獨特歷史脈絡已經創造了客家文化的獨特典型。在客家的定義上,除了對悠久傳統的血緣式探究之外,還從文化創新、文化運動的角度從事自我認同的定位。因此,不斷開陳出新、創造客家文化的論述課題,已經成為臺灣客家學的新取向。



  • 美濃紙傘很有名其他資訊:http://www.mhps.ttct.edu.tw/hakkafa/hakka.htm
         http://www.meinung-folk-village.com.tw/village/index.htm
         http://land.ihakka.net/mainpage.aspx
         http://land.ihakka.net/stationList.aspx?classID=1
         
    http://www.hakka.gov.tw/ct.asp? xItem=26780&ctNode=358&mp=346&ps=1



  • 客家文化是要多加接觸的
    不是像上課一樣硬背讀來的



  • 前面先為你簡介
    雖然是用複製的
    但我都看過一遍
    十分適合不是客家人閱讀



  • 關於節慶:http://liouduai.tacocity.com.tw/



  • 台灣客家網站:http://www.taiwanhakka.com/



  • 世界客家網站:http://www.hakkaworld.com.tw/



  • 世界台灣客家聯合會:http://www.hakkaworld.com.tw/THAW/



  • 客家庄:http://www.haga.com.tw/ec99/shop1213/default.asp



  • 客家山歌:http://zh.wikipedia.org/wiki/%E5%AE%A2%E5%AE%B6%E5%B1%B1%E6%AD%8C



  • 客家人的由來

      客家人根在中原,後來,客家先民因為 中原戰亂而南遷,先後遷徙到了贛江、濘江、梅江流域以及南方各省的山區。他們在那裡披荊斬棘,開山造田,落地生根。相對當地原居民,他們被稱為客家,後來也自稱客家。



  •   客家的形成和發展與中國的移民運動緊密相連。在歷史上,客家先民及客家人,曾先後經歷過五次大規模的遷徙運動。 南遷漢人渡江後,集中匯聚於贛、閩、粵三省邊境山區,隨著人口的增多,逐漸占了優勢,並形成自己的大本營,客家民系始得在此形成。



  • 遠播海外

      客家人在向南方各省遷播的同時,又基於國內政治,經濟和家庭等原因,從南宋末年以來的700餘年間,各地客家人先後分別由廈門、汕頭、廣州、海口、虎門、香港和台山赤溪的家沖等港口乘船,冒險到達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泰國、澳大利亞、新西蘭和南、北美洲。 現在客家後裔已遍及五大洲的80多個國家和地區。 正所謂“凡海水所到之處,就有華僑,有華僑的地方就有客家人”。



  • 經過1600多年的發展,因內外客家人總數已達6560多萬︰分布在國內大陸17個省、180多個縣市的約有5512萬人;分布在港澳台地區的有595萬人;散居在海外84個國家和地區的約有454萬人。因此客家人被譽為“日不落”民系。



  • 臺灣的客家分布:

    四縣腔

    桃園縣:中壢、龍潭、平鎮、楊梅。

    新竹縣:關西(部份)。

    苖栗縣:苗栗市、公館、頭份、大湖、銅鑼、三義、西湖、南庄、頭屋、卓蘭(大部份)。

    屏東縣:竹田、萬巒、內埔、長治、麟洛、新埤、佳冬、高樹。

    高雄縣:美濃、杉林、六龜。

    臺東縣:池上、關山、鹿野、成功、太麻、碑南。



  • 海陸腔

    桃園縣:觀音、新屋、楊梅。

    新竹縣:新豐、新埔、湖口、芎林、橫山、關西(部份)、北埔、寶山、娥眉、竹東。

    花蓮縣:吉安、壽豐、光復、玉里、瑞穗、鳳林、復金。



  • 大埔腔

    苗栗縣:卓蘭(中街、內灣、水尾)

    臺中縣:東勢、石岡、新社、和平。



    紹安腔

    雲林縣:崙背、二崙、西螺。



    饒平腔

    苗栗縣:卓蘭(老庄)。



  • 其他還有永定腔、豐順腔等散居各地。



    客家話的語音特點

      由客家人的來源中我們知道客家人多半是在唐朝、宋朝時由中原遷來的,所以使用的語言也接近唐、宋時所使用的語言。接下來的中國受到元朝、清朝等外族統治,他們所使用的語言大量地影響了中國北方的漢語系統,形成了今天所謂的官話。我們的國語就是官話體系中的一種–北方官話。官話中遺失了許多古漢語的特點,其中最明顯的就是入聲字的消失及捲舌音的大量出現。入聲字的消失讓許多古詩詞中激昂、快速的節奏感完全失去,也使平仄脫離了實用的範圍而變成非查書不可的情況。



  • 客家話產生在這樣的轉捩點上,可說是最接近現代漢語卻又保存有古代漢語特色的中國方言了。所以用客語唸唐詩、宋詞特別有韻味,而以之為基礎來學官話也較其他方言容易。



  • 客家文化

    *客家山歌 *

      客家山歌具有獨特的藝術風格,與鮮明的地方色彩,在體裁上,分為傳統山歌、道情、敘事與新的山歌,由於客家人所居住的地方寬廣,加上受到各地語言、文化所影響,所以,客家山歌的曲調、節奏、結構和演唱風格也有些許差異。



  • 客家山歌透過優美的旋律來表達演唱者的情緒,同時也透過生動而貼近生活的語言來表現內容,而山歌中所選用的節拍,十分多樣化,但用得最多的2/4和4/4拍子。

      客家山歌在臺灣流傳三百年,雖幾經演變,但鄉音未曾更改。臺灣的客家山歌歌詞,一般為七字一句、四字一句。從歌的種類來看,大致分為過山調、山歌仔、平板調三種。



  • (俗稱老山歌),旋律起伏較大,高亢遼    闊,古時候都為扛擔走路,或上山勞動、翻山越嶺時所唱的山歌。

      2.山歌仔:由過山調演變而來,大部分為即興創作,平穩而動聽,一般    為採茶時所唱,一人唱而多人附和,生動而活潑。



  • 3.平板調:由過山調與山歌仔演化而來,曲調輕快而流暢,也廣為年輕    一代所接受。

      最近,一種更輕快的小調,也逐漸在客家山歌中佔有一席之地,由於隨性所唱,經常可以舒吐心中鬱悴,也成為現代客家人的文化資源。



  • *客家美食 *

      客家族群由於長期在遷徙中漂泊,養成了吃苦耐勞的習性,對於吃雖不十分講究,但是,卻十分具有特色。客家族群分佈大多聚集於丘陵地,語言以海陸與四縣為主,而在客家菜上也有些許差別。如北部餐廳出現的客家菜,經常以「金桔醬」為主要的沾料,沾拭著各式肉類,風味絕佳。南部餐廳則以九層塔加醬油沾拭各種肉類,香味四溢,別有一番滋味。從北至南,客家餐廳一家一家矗立於街巷中,因風俗習性的不同,所以,口味也有所不同。



  • 一般而言,客家菜最大的特色,是烹調技巧:燜、炒、燉,和醬料的使用恰到好處。豬的內臟也是客家人拿手的好菜之一。如豬的大腸,經過客家人手藝,配上剁得細而短的嫩薑絲,與分量剛剛好的醋、調味料,就成為楊梅鎮客家庄的名菜,許多慕名而來的外地人,過境楊梅用餐時,一定少不了點一道正宗風味的客家菜--炒豬腸。

      吃遍山珍海味之餘,是否很久沒有嚐一嘗客家菜了?路過客家庄,路過楊梅時別忘了嚐一嚐客家菜你一定會覺得不虛此行!



  • *客家族群的信仰 *

      千百年來,宗教信仰是中國人的心靈生活依據。客家人也不例外,逢年過節,或紀念日祈福還願,都會到廟宇、佛堂燒香拜佛,以求順利平安。在眾多神祇仙佛中,客家族群祭拜的有義民爺、三山國王、三官大帝、媽祖、伯公。另外,釋迦牟尼佛、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關聖帝君、神農大帝、王母娘....在這麼多神祇中,以義民爺、三山國王為客家信仰之代表。在臺灣只要有客家人開墾的地方,就會有三山國王廟,三山國王是從廣東省揭陽縣傳來的,在臺灣客家鄉鎮,至少會有一座三山國王廟。



  • 另外,從桃竹苗地區跟鄉鎮與跟縣市的十五大庄慶讚中元的祭典中,可以溫馨而親切地感受到客家族群對義民爺的尊崇與信仰。義民爺廟自清朝道光十五年(西元一八三五年)舉辦公祭,至今已有一百六十餘年。義民廟總廟,懸掛有清朝乾隆皇帝御筆「褒忠」敕旨,而總廟座落於竹縣新埔鎮下寮里四十三號,義民爺在客家人心目中的地位,神聖而崇高。



  • *客家人的婚喪禮俗 *

      客家人的婚喪禮俗,都遵照傳統家禮或習俗而進行,雖然有許多觀念不再那麼保守的人,開始為這些繁雜事項進行改革,動作卻不敢太大,因為兩件被視為人生重要的事,在上了年紀的人之心目中,絕對不容許有任何草率的行為發生。

      如婚禮中的講起、偷看、合婚、過定、圓聘、迎娶、謝媒、回門....都有一定的步驟,不能輕易跳過迴避。以「過定」來說,男方要準備的東西不少,除了依女方要求的聘金之外,還要有金器(如金戒指、耳環、金項鍊、金手鐲)、備辦壽金、禮炮、糖果、米糕、冬瓜、茶燭之蔬盒,依女方要求的禮餅,與六個紅儀。



  •   在客家族群喪禮中,從遮神位、關貓、乞水、壽衣、套衫、倒食、報白、至棺、小殮、停柩、哭喪、辦盛、帶孝、孝服、做齋、大殮、出殯、安靈、器路頭、做七、開青....都有一定的規矩和儀式,決不容許有差錯,否則對後人不利。

      隨著環境的變遷,也隨著教育程度的普遍提昇,與西洋文化的侵襲,許多習俗已不再被過度堅持,如公證結婚、火葬....隨著習俗的改變,許多年輕客家族群,也不再抱著農民曆行事,而且有更多的人至今仍然看不懂農民曆,無疑是文化轉變過程中一件憾事。



  • 客家傳統服飾

      中國的服裝形制大多在漢朝就確立了,雖然日後有多次分合和外族入侵,增加更多 變化,大抵上仍是上身為衫、袍,下身為褲或連身的長袍。客家人也一樣,雖經多次戰 亂遷徙,服裝還是很古典,樸素是最大的特色,這是受到性格保守和節儉的緣故。



  • 孔子曾經說過︰「微管仲,吾其被髮左衽矣。」由於這句話,「左衽」成為中國服 飾上的大忌,因而大部分衣服是開右衽的,所謂右衽就是衣鈕不在正中間,而由領中向 右延伸,到右脅再向下扣。這樣形式客家人更尊稱為「大襟」;穿上大襟衫一方面表示 尊重傳統禮法,一方面對保守的客家婦女而言,大襟衫比較不會凸顯胸部,亦不容易在 工作時暴露出來,還有一個說法,就是右手扣鈕比較方便;不管如何,客家婦女以穿大 襟衫為榮。



  • 到了清朝,雖然沒有特別要求婦女改著清裝,但多數婦女浸染已久,也開始 穿著旗人的袍子,也就是旗袍;即便如此,客家婦女仍然堅持她們從明代(或更早)承 襲下來的大襟衫,由此可以看出客家人含蓄而強烈的自尊心和保守的態度。



  • 都是維持天足;況且客家人大部分居 住在山區和丘陵地,三寸金蓮是寸步難行的;雖然客家人沒有精緻的三寸繡花鞋,但是 在一天勞動後,洗完澡她們也穿「拖鞋式的繡花鞋」,既美觀,又輕便。勞動的確深深 影響著客家婦女的穿著,如採茶姑娘所戴的竹笠,還用藍布包起來,稱作「涼帽」,涼 帽可以避免強烈陽光的曝曬,又達到通風的效果。為了下田,女人穿和男人相同的褲子 ,都是褲管很寬鬆的長褲,因為褲頭往往會被上衣遮去,所以褲頭常用較粗的,而且 會比腰寬很多,穿的時候要先摺到適合的腰身,再用腰帶綁好,這種褲子的包容性很大 ,男女適用,懷孕也不用換。



  • 在操家務的時候,女子要加上一層上尖下闊的「圍身裙」 ,和現代廚房中的圍裙功能相同。從客家婦女的工作服中我們可以發現,婦女在家族中 絕對不是花瓶,而是重要的生產力,她們節儉,樸素而重實用,在內操家務,出外也要 像男人一樣下田,磨鍊出她們堅毅不慕虛榮的美德。



  • 由於清朝的禁令以及客家男人和閩南人共同做事的影響,男性的客家服飾並沒有特 別特殊之處。但是有個有趣的地方,就是客家人把當時的長袍馬褂改製成「節衣」,顧 名思義就是節儉的衣服,原來就是把馬褂會遮去的部分用較粗的質料代替,可以節省綢 緞的布費;後來馬褂乾脆不穿了,露出中間大片質料不同的部分,這種穿著就是節衣, 節衣後來還在客家庄流行一陣子呢﹗



  • 緄邊(滾邊)在中國服飾上是重要的一環,在台灣,對閩南人和客家人也一樣重要 ,但也有很多不同︰在領口的緄邊,閩南人喜歡做得很華麗誇張,所以還出現為了表現 緄邊的高領,但對客家人來說,平領及無領比較適合勞動,而且也比較便宜,緄邊自然 就收斂多了;在袖口一樣,閩南人重袖紋帶來的氣勢和富貴的感覺,客家人的袖口除了 樸素外還可以反摺當實用的口袋,有的客家緄邊還是用碎布一片片拼起來的,就知道他 們節儉到什麼程度。



  • 但不管是閩南緄邊或客家緄邊,都是以黑色為主,他們認為黑色是 正色,而且也用黑色來壓抑其他麗的顏色;還有一個共通點,就是這些紋飾都含有祈福 避禍的性質,這也是因為生活條件不佳的緣故,台灣初墾時,「沿海多風,近山多瘴」 ,再加上和原住民的衝突,怪不得他們用那麼多吉祥的紋飾來趨吉避凶了。



  • 客家人並沒有什麼特別形制的盛裝,只要是質料好的如絲綢一類就可以算是隆重的 衣服了,這也是因為台灣不產絲,綢緞都是由大陸進口的,所以比較貴,通常閩南人比 較富裕,較用得起,客家人簡樸,也不常盛裝,自然少用絲綢。甚至把棉布染成藍色的 衣料稱作「藍百永」,象徵著永永久久,百穿不厭。裁縫的部分,客家服飾多由左右兩 大片拼成的,這種寬大的衣服和民初有腰身的洋裝截然不同,顯示萬事萬物一以貫之, 不做細節分明的裁剪縫綴,反而具有更大的包容性。



  • 從服飾上就可以窺探一個民族的民族性,就像我們看客家人的服裝也能了解客家人 的節儉、樸素和勤勞、固執的性情,因為服飾已經不再只是保暖的工具,而愈來愈能表 達人心風俗。也可以說,文化是生活堆砌而成的,而服飾就代表著生活。




  •   按一般的說法,所謂的「客家」,乃指東晉時「衣冠南渡」以來,陸續流徙到福建 龍巖、漳州及廣東梅州、潮汕一帶的 。



  • 客家婦女做月子的藥草浴 --- 大風草

      在客家及原住民社區,皆有使用大風草作為沐浴藥草的習慣,通常栽種在田野駁坎間,實為絕佳天然藥浴聖品。



  • 產婦坐月的標準裝扮

      一般人都知道婦女坐月子有許多禁忌,包括不能洗頭洗澡、全身都要包得密不通風等等,聽老一輩的人說,因為生產後,全身筋骨鬆散,需要一段時間恢復,所以這段時間千萬不能吹到一丁點兒的風,否則將來會有筋骨酸痛之虞。於是,從臺大醫院返回台中婆家的路上,也是戰戰兢兢,深怕受到一點風寒。長袖、長褲、襪子、手套、帽子、口罩,再加上一件大外套,只露出兩個眼睛。穿戴這麼多,跟路上還是穿著短袖的人比起來的確很怪異,但是在媽媽的反覆叮嚀之下,即使裡頭已經汗流浹背了,仍然不敢吭一聲,怕的就是萬一將來哪裡酸痛就怪不了別人了。



  • 認識民族植物

      這幾種民間的藥草都很有意思,也都有它的功用,像是香茅的香氣很濃,香茅油有防蚊蟲叮咬的好處;抹草的用途也不少,除了可以止癢、促進血液循環外,最常見的是用來避邪,用抹草水洗身洗面,據說可以洗去不好的「氣」;而什麼是「大風草」呢?根據林業試驗所的資料提到:「大風草又叫艾香納,屬於菊科,雙子葉植物。」並具有袪風除濕、發汗袪痰、消除疲勞及恢復體力等作用。



  • ◆ 禮俗 ◆

    客家人的一年



  •   過完新年後,真正的一年開始了。年中逢本庄的主神千秋日,客家也和福佬一樣,熱烈慶賀。但是對於攸關全社區命運的神聖節奏更加重視。   比較起來,臺灣的泉州後裔非常重視天公玉皇大帝,而包含福客兩族群的漳州移民則還加上對於天、地、水「三官」的崇敬,客家這點與漳裔相同,所以正月十五的上元天官誕辰,慣例是「起福」或「祈福」的日子。南北客家所謂的「福」,東勢客稱「太平福」,用現代的話來說就是社區全體的福祉命運。所以在年初要向天地諸神祈福,庇佑全年風調雨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uen7969 的頭像
    suen7969

    人生何處不相逢

    suen796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