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鸞由來




2010/12/30 17:30


                         


 


扶鸞之由來,『儒宗神教』自有其傳說,一說始於《漢初》;另一說創於【孔子】。前者見『諸獲麟寶典』一書記載:『大抵謂,鸞,神鳥也,於漢初出西城而棲息西歧,啄雪成沙籇,以傳神意,儆示亂民,匡正世俗;後者見於『大漢天聲』記載:『其更謂孔子周遊列國,偶見靈鸞以尖嘴寫字於沙上,遂啟靈覺,乃命門人做效云云』。


台灣之有『扶鸞會』,依據『台灣省通志稿』人民志禮俗篇云:『乃起於《光緒》未年,由福建傳至澎湖,組成之『降筆會』,既扶鸞也,屬民間『儒宗神教』一系,又有諸多名稱:『鸞門』、『聖堂』、『聖門』、『儒門』、『儒宗聖教』、『儒宗鸞教』等,專指以『儒』為宗以『神』為教,奉祀崇拜『恩主公』之扶乩鸞堂』。


『扶鸞』,又稱『扶箕』、『扶乩』、『神卜』,為一古占法、卜者觀箕府動靜以斷所問事情之行止與吉凶、後漸次發展為書寫、或與關亡術混合、不藉萁府動靜,逕用口說或用筆寫出。據考證,扶寫者本為《唐宋》年間婦女遊戲、僅觀其跳動次數以占卜。依據『月令廣意』記載:『《吳》中舊俗,正月燈節,有箕姑之戲,箕姑,則以箕抽筋,蒙以巾帕,請之至,兩手托其脇、勝能寫字、能擊人或但春與以應卜者所叩』。至《宋代》,扶箕演化成能書畫詩文,而廣泛為士子們喜愛用於聚會雅興。興盛於《明清》幾乎每縣皆有『箕壇』,其活動不出下列範圍諸如『問試題』、『問功名』、『問命運』、『問國事、或與箕仙酬唱詩詞文章,或箕仙與人『談道』、『勸善』、『示人醫藥』等。


《清》【順治】九年﹝西元1652﹞聖祖頒諭成立宣講制度,以廣教化。斯時宣講多由地方士紳組成,初為一社團集會宣講聖諭,而後遂與箕壇相結合,乃著重於講因果說報應之民間思想色彩,一變為民間宗教活動。然證於史實,臺灣民間鸞堂之創立,可分南北二宗,『南宗』始於『澎湖』,正式成立於《光緒》十三年﹝西元1877年﹞之『一新社』,而其身則朔《咸豐》三年之『普勸社』。『北宗』則創於『宜蘭』之『新民堂』,其時為《光緒》十六年﹝西元1880年﹞,二者創立時間雖近,然以其淵源不同,基本上南宗為文人箕壇與宣講制度之相合,而以講『因果說報應』之民間故事為『主』,北宗則是揉雜文人箕壇與民間團體,著重於社會『倫理秩序之道德』文章。但皆以『扶乩揮鸞』,以桃柳倣雕鸞狀為『筆』,由『正鸞生』執筆、任由神靈揮毫題字於『沙盤』,以傳真神意而化人之宗教活動。


以宣展聖教之扶鸞儀式,則更隆重,其程序大致如下:


1、扶鸞前,鸞生『男左女右』分班排列肅靜候駕。


2、恭誦列聖恩師寶誥。


3、獻香。


4、獻茶。


5、獻菓。


6、接駕生分捧『敬果』、『敬茶』,交由正副鸞生。


7、正副鸞生行『三跪九叩』禮入內殿後駕。


8、唱鸞生、記錄生行『三跪九叩』禮入內殿後駕。


9、接駕生行『三跪九叩』禮入中殿後駕。


10、司鐘鼓生鳴鐘畫鼓。


11、全體鸞生恭唸請神咒。


12、聖神仙佛降壇。


13、隨既停唸神咒。


14、聖神仙佛沙盤示名後,終鼓齊鳴。


15、接駕生及全體鸞生,跪地俯伏接駕。


16、祀茶果生獻香。


17、獻果。


18、接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uen796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