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敦頤所傳之《太極圖說》




2010/01/08 02:26



 



 


太極的概念,比較早使用的,有《莊子》和《易傳》,一般在宇宙論、方法論上用的太極概念,主要繼承自《易傳》。《易繫辭傳》︰「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意思是《易》成卦的過程,先是有個太極,尚未開始分開蓍草(易占用蓍草做工具),分蓍占後,便形成陰陽二爻,稱做兩儀。二爻相加,有四種可能的形象,稱為四象。由它們各加一爻,便成八卦。


這裡講是八卦畫出的過程。不過在中國的典籍中,《易》素來是作為窮盡天地之奧秘的哲理書的,對成卦過程的分析,根本說來,也是對天地開闢的概述。太極生兩儀,便是由太極的分化形成天地的過程,兩儀,即是天地。前面提到的對太極的各種說法,便都是基於這一點。


太極的概念經常與《易》學一起出現。道教的《易》學有自己的獨特體系,太極的概念始終是道教《易》學的重要概念,也是其宇宙論、宗教修養理論和法術理論的重要的基本概念。
道教長期以來在自己的修行實踐中,和理論探索中,使用太極的概念,並且大大地豐富了太極的內涵,形成了以太極為核心的系統學說,最重要的,便是《太極圖》。


《太極圖》最初由陳摶傳出,原叫《無極圖》︰陳摶是五代至宋初的一位高道。他是位傳奇性的人物,對內丹術和《易》學都有很深造詣。據史書記載,陳摶曾將《先天圖》、《太極圖》以及《河圖》、《洛書》傳給其學生種放,種放以之分別傳穆修、李溉等人,後來穆修將《太極圖》傳給周敦頤。周敦頤寫了《太極圖說》加以解釋。現在我們看到的太極圖,就是周敦頤所傳的。


周敦頤寫下《太極圖說》,解釋太極的奧秘,文章很短,但提綱挈領,十分精到。他的解釋,第一句是「自無極而太極」,意思是從無極生出太極,但南宋著名的理學家朱熹整理注解《太極圖說》時,刪去了「自」字,改成「無極而太極」認為無極只是形容太極,說明它之上沒有更高的本原。這並不符合陳摶所傳《太極圖》的原意,而且抹去了它出自道教的事實。同時,朱熹對圖也有個別改動。

 


周敦頤所傳之《太極圖說》原文:


“自無極而太極。太極動而生陽,動極而靜;靜而生陰,靜極復動。一動一靜,互為其根。分陰分陽,兩儀立焉。陽變陰合,而生水、火、木、金、土。五氣順佈,四時行焉。五行,一陰陽也;陰陽,一太極也;太極,本無極也。五行之生也,各一其性。無極之真,二五之精,妙合而凝,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二氣交感,化生萬物,萬物生生而變化無窮焉。惟人也,得其秀而最靈。形既生矣,神發知矣,五性感動而善惡分,萬事出矣。聖人定之以中正仁義而主靜,立人極焉。故聖人與天地合其德,日月合其明,四時合其序,鬼神合其吉凶。君子修之吉,小人悖之凶。故曰︰‘立天之道,曰陰與陽;立地之道,曰柔與剛;立人之道,曰仁與義’。又曰︰‘原始反終,故知死生之說’。大哉易也,斯其至矣!”

 


《太極圖說》白話文:


(從無極化生太極。太極運動產生陽性,動到極點,轉化為靜止;靜止產生陰性,靜到極點又重新運動。一動一靜,互相做對方的根據。分出了陰陽,天地兩儀也就確立了。陽與陰變化相交合,於是產生水、火、木、金、土。五行之氣依著順序流行佈化,四時便運行了。五行統一於陰陽;陰陽統一於太極;太極是根據於無極的。五行產生後,各有自己的性質。無極的真性,陰陽五行的精華,玄妙地結合凝聚,由乾健之性生成陽男,由坤柔之性生成陰女。陽男和陰女二氣交接感應,化生萬物,萬物生生不息,於是變化無窮了。只有人類,得到無極真性、陰陽五行的精粹,因此最是靈慧。形體一旦生成,他的神明產生了知識,生活中的萬事也就生出了。聖人定下中正仁義的原則而以靜為主張,這就確立了做人的根本準則。所以聖人的德性與天地相符,其明智與日月相合,行事的秩序與四時的推移相合,趨吉避凶,與鬼神的不測功能相合。君子照它來修身,所以總是吉利,小人違背它行事,所以不免於凶險。因此說︰確立天行的準則,叫做陰與陽;確立地處的準則,叫做柔弱與剛強;確立人事的準則叫做仁與義。又說︰推知其本始返回到最終的道理,所以能夠明白死與生的學說。偉大啊,易,這就是最高明的真理了!)

 


周敦頤的《太極圖說》,以簡潔的語言解釋了太極圖,基本上是符合道教的思想的。後半段比較多地講了儒家的仁義道德思想,但一般來說,道教並不反對這些思想。前半段,則相當顯明地表達了道教的哲理。所以,道教界人士,從宋以後也都認同其觀點。比如南宋時的蕭應叟就將之採入自己的重要著作《元始無量上品妙經內義》,以後四十三代天師張宇初也都採納其圖與說。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uen796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