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曼的純而不雜和他的音樂



分類:音樂舞蹈

2010/01/08 07:35


~取自愛樂電子報~


各位,請脫帽向他致敬!











1810年,同時誕生了兩位鋼琴詩人。



 


 


 


 


 


 


 


 


 


過去許多人在介紹作曲家舒曼時,都習慣強調他罹患家族性遺傳精神病,及與妻子克拉拉、布拉姆斯三角關係。舒曼儼然成了配角,不盡公平!


舒曼被視為十九世紀德國浪漫主義嫡系傳人,大器晚成,自學成材。他的父親是書店老闆,所以自幼喜歡讀書,涉獵廣,文筆佳,善於內省、幻想,完全符合當時的德國文學主張,所以他和許多優秀作曲家不同處在於,他是在二十歲時才立志當音樂家,自主性強,完全清楚自己要的是什麼。


在古典時期,寫歌劇和交響曲大型作品,才是作曲家的「正業」,可是舒曼偏偏喜歡從「小處著手」,寫了許多幻想曲,並經過串連,成為他的「音樂日記」。此外,他反對古典時期標榜的「奏鳴曲式」、「不可將所有想法,都塞入一種固定形式!音樂一定要有內容,更要有自己的形式!」


舒曼承認自己的音樂「不容易理解」,那是因為他受到了德國浪漫主義,神秘、象徵風格的影響,「音樂的氣氛、色調、暗示、聯想,應比以往的賦格輪旋曲、奏鳴曲徒具形式更重要」!


舒曼曾想成為全方位的音樂家,但是在指揮、演奏、教學上都不算成功,只有作曲和樂評十分出色。「報紙只是像鏡子一樣反映事實是不夠的,樂評家應走在時代尖端,找到未來!」於是他開始辦雜誌、寫樂評,告訴世人蕭邦、布拉姆斯即將一鳴驚人,告訴世人不可輕忽巴哈舒伯特的重要,李斯特華格納白遼士孟德爾頌這些同輩亦公正引薦…完全推翻當時樂評,「尖酸刻薄」、「踩在他人肩膀上往上爬」的變態心理。


舒曼是一位個性單純,心無雜念的讀書人,他的作品像是自傳式的音樂,他的文字則和音樂一樣熟練,具有其他作曲家少見的利筆,同時「筆鋒常帶感情」!不過,「音樂怪異,無組織」,「感情氾濫,自我陶醉」,也是反對者對他的形容。


能成為一家之言的人,應該是一位主觀的人。換言之,舒曼個人色彩極濃,故不能以「客觀態度」入門聆聽他的作品。他更不是一位「老少咸宜」的作曲家,因為他從來也沒想過要滿足所有人的口味。


為什麼會如此?
「我無法認同那些生命與作品不能合而為一的人!」
舒曼要求的是,「100%純度」!
















 年代:1810~1856
 國籍:德國
 定位: 
.浪漫時期音樂先鋒
.史上最寬容的樂評家
.名副其實的「鋼琴詩人」!
 名言錄:
.「任何事物都會讓我產生
    創作的靈感…」─舒曼
.舒曼曾經說過一句話:「各位,
    請脫帽致敬吧!在你們面前的是
    位天才!」一夕捧紅了,沒沒
    無聞的蕭邦!



羅伯?舒曼
(Robert Schumann)


 

 


樂壇,
怎麼也有1
文藝青年!  


在二十世紀的中國和台灣,
文壇經常出現一群頭上長反骨的「異類」,
人們稱他們是「文藝青年」。


這些人的特徵是,
年輕、單純、理想性高、叛逆、崇尚心靈自由、高舉改革大旗,
喜歡辦報、辦雜誌、寫評論,
不見容於主流體制,
有些人遭到整肅,下場淒慘;
有些人藏身不同領域,終生不改其志。


舒曼,是古典音樂史上少見的「文藝青年」,
西元1810年出生於文風鼎盛、音樂家輩出的德國。
那一年,「鋼琴詩人」蕭邦,
也在波蘭誕生!


舒曼二十歲才立志當音樂家,沒有顯赫音樂血統,
自然也就沒有包袱。
他揮舞浪漫主義大旗,向過去古典形式主義挑戰,
主張「內容重於形式」、
「打破對大型作品的迷思」和「在文學與音樂之間找到更好的平衡點」。


他發現,
「貝多芬、舒伯特、韋伯才剛走」,
為什麼樂壇就墮落了?
於是決定起而行,辦雜誌、寫樂評,
「親手推動進步,再一次讓音樂榮耀世人」!


蕭邦、布拉姆斯,
在他大力背書下,成為一代宗師…
巴哈被遺忘百年之後,由他重新定位,追封「音樂之父」…
舒伯特的藝術歌曲,他則繼續乘勝追擊,形式更加完整…

只是舒曼屬於「下場不好」的「文藝青年」,
作品不成功,但有價值。
他因為反傳統而得罪保守人士,
所以作品價值,在他過世後許久才被承認,
而最讓人遺憾的是,
從過去至今,
仍有許多人以他罹患精神病為由,貶低他的音樂!


能成一家之言,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要被攻擊得體無完膚,卻是非常地容易。
這兩種特色,舒曼都有,
所以他一定是「文藝青年」!


 


今天的流行,明天的古典!


 


 












 交響練習曲
此曲是一首自由變奏曲形式的練習曲,由舒曼自己命名,他受到蕭邦練習曲的影響,於是決定把自己最有把握、最得意的變奏技巧提升到更高的藝術境界。他根據一名業餘作曲家弗利肯男爵所創作的主題,發展成這首具有變奏曲風格之練習曲,全曲兼具了練習曲、變奏曲,以及管弦樂的性格,因此演奏技巧相當艱難。舒曼自己表示,整部作品演奏起來,有如交響曲般的感覺,因此命名為「交響練習曲」。


 兒時情景
這是舒曼以兒童為主題的代表性鋼琴作品,由十三首小曲構成,曲風小巧可愛,包含最著名的「夢幻曲」。本作品演奏難度比較不高,演奏時間也不算長,因而成為廣受喜愛的組曲。本曲是為了「大人的回憶」而作的,舒曼曾說過,妻子克拉拉經常把他當成小孩子看待,而這也是本作品集的創作動機。透過這淺顯的鋼琴作品,舒曼純真的童心表露無遺。





重要入門曲目推薦:












哥雅(Francisco Goya)畫作,
「惡夢」草圖


 
 「曼弗雷德」序曲
舒曼受到浪漫主義文學的感動,除了曾為歌德名著「浮士德」譜寫配樂之外,還為拜倫轟動一時的詩劇「曼弗雷德」創作序曲。詩劇的主角曼弗雷德,是一位標準的浪漫主義者,為人生種種苦惱所困,而進入放逐自我的流浪之旅,並在旅程結束後獲得救贖。雖然擁有明確的故事主題,但舒曼的「曼弗雷德」序曲卻非標題音樂,而是以較抽象的方式,描繪出舒曼腦海中的曼弗雷德,音樂並非以明確的故事性取勝,而是充滿了浪漫的想像空間。布拉姆斯(Johannes Brahms, 1833~1897)當年曾親身聆聽這部作品並深受感動,後來便創作出「第一號交響曲」的第一樂章。


 第一號交響曲「春」
舒曼早期的創作,多是以鋼琴作品為主,直到1840年與相戀已久的克拉拉(Clara Schumann, 1819~1896)結婚後,才開始大量嘗試不同樂曲形式的創作,包括聲樂歌曲、室內樂曲,以及交響曲等。而第一號交響曲「春」,則是舒曼對此類樂曲的首度嘗試,以貝托嘉的「春之詩」為靈感,所寫下以春天為主題的交響曲。雖然舒曼是以寫鋼琴曲的思考方式來創作交響曲,在作品架構上並不如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 1770~1827)、舒伯特(Franz Schubert, 1797~1828)來得完整,但仍具有其獨特的創意與價值。


 第二號交響曲
舒曼這首交響曲創作於1845至1846年之間,雖然寫作過程並不順利,但創作期間他的健康與心情卻逐漸好轉。舒曼曾說:「此首交響曲是我在生病的狀況下創作的,只要聽一下這首曲子就可了解當我好不容易寫到最後一個樂章時,我突然感覺身體好很多了,等到整部作品完成後,我也完全康復。」此曲分為四個樂章,充滿抒情的哀愁與莊嚴的音響風格。


 第三號交響曲「萊茵」
1850年,舒曼自德勒斯登移居杜塞朵夫,為這萊茵地區的明媚風光所陶醉,而提筆將此印象寫在這首交響曲中。第一樂章有段生動的開頭,帶給聽眾明朗的第一印象;第二樂章則用萊茵地方的民謠「飲酒歌」為詼諧曲主題,充滿和平愉快的情調;第三樂章則以A-B-B-A的曲式,呈現輕柔的音型;第四樂章莊嚴壯麗,這是舒曼在參加當地大主教晉升樞機主教的宗教儀式,受到感動所寫的;最後的第五樂章,則是描繪前段莊嚴的慶典儀式後,群眾歡欣鼓舞的情景。













象徵主義畫作「聽舒曼的音樂」,
克諾弗(Fernad Khoff)繪。


 
 第四號交響曲
此曲創作於1841年,舒曼的妻子克拉拉曾在日記裡提到,「這是從他內心深處所創造出來的」。然而,此曲初演時並未如「第一號交響曲」一樣獲得好評,直到十年後,舒曼將配器法及音樂細節皆予以修正,「第四號交響曲」才又重現舞台,並獲得聽眾的熱烈喝采。這首交響曲的特色是四個樂章不間斷地演奏。第二樂章的浪漫曲以三段體寫成,主部的主題是以大提琴和雙簧管所演奏出來的哀愁民謠旋律,而中段則有小提琴獨奏的三連音符,旋律細膩動人,是舒曼交響曲作品趨於成熟之作。


 A小調鋼琴協奏曲
舒曼僅創作了一首鋼琴協奏曲,並曾向妻子克拉拉表示:「這是一首內涵重於炫技的作品」。全曲有三個樂章,開頭的鋼琴強音讓人印象深刻,而挪威作曲家葛利格(Edvard Grieg, 1843~1907)的「A小調鋼琴協奏曲」第一樂章開頭,鋼琴的強音也有異曲同工之妙。此外,在第一樂章的裝飾奏中,舒曼設計鋼琴以震音將管弦樂引導到結尾,並重複擴大至主題,十分巧妙,華麗的技巧以及細膩的浪漫色彩在此充分融合。


 A小調大提琴協奏曲
此曲創作於1850年左右,與德弗札克(Antonon Dvorak, 1841~1904)的「B小調大提琴協奏曲」、海頓(Franz Joseph Haydn, 1732~1809)「D大調第二號大提琴協奏曲」並稱為「三大大提琴協奏曲」,也是浪漫樂派的大提琴協奏曲代表之作之一。這首協奏曲不過份強調大提琴的華麗技巧,而是自然地將大提琴的音色融入管弦樂團中,達成優美的和諧性。在原始的樂譜當中,舒曼註記有「附管弦樂伴奏」的說明,管弦樂始終處於伴奏的任務,因此大提琴的明朗音色經常得以清楚地呈現,這也是舒曼這首協奏曲獨特之處。

 小提琴協奏曲
這部作品是舒曼晚年的創作,當時他的精神狀況日漸衰弱,甚至還斷斷續續出現非常人之舉,不過病情穩定時,舒曼又繼續創作。小提琴協奏曲就是在這樣不穩定的狀況下完成的,在作品的樂思上,舒曼展現無限真摯的浪漫情懷,同時在演奏這首作品時需要高難度的小提琴技巧。雖然完稿後被埋沒了八十多年,但目前已被認為是浪漫時期珍貴的小提琴協奏曲之一。


 鋼琴五重奏
這是舒曼室內樂作品中,規模最大的一部,樂曲具有平易近人的浪漫性格,以及樂器的華麗音響。編制上的五個樂器處理,舒曼都充分考慮到均衡的問題,他以擅長的鋼琴性格為中心,使得鋼琴握有主導的地位,曲風明快,富浪漫氣息,是最常被演奏的鋼琴五重奏之一。布拉姆斯的鋼琴五重奏,在風格上也受到此曲的影響。


 









畫作「向舒曼致敬」,
方坦拉圖(Henri Jean Fantin-Latour)繪。


 第一號鋼琴三重奏
此曲約創作於1847年左右,是舒曼鋼琴三重奏中最受到歡迎的一首。創作期間舒曼正處於精神不穩定的狀況中,因此曲中交織著晦暗、熱情的複雜情緒,充滿浪漫性格。雖然如此,不過樂曲的主題卻意外地容易了解,曲調的處理很謹慎,除了氣氛偏於陰暗,但仍然很迷人。


 連篇歌曲「詩人之戀」
舒曼繼舒伯特之後,同樣致力於德文藝術歌曲的創作,作品中最特別之處,是讓鋼琴與人聲融合成纖細浪漫的音響。舒曼於1804年,根據海涅(Heinrich Heine, 1797~1856)的十六首詩為歌詞,譜成「詩人之戀」歌曲集,描寫一位陷入情網的青年,回憶失戀青春的酸甜苦辣經歷,所發展成的一個故事。舒曼創作此曲時,已經與克拉拉結婚,根據他的說法,這部作品中,也重疊著自己與妻子之間的戀情。整體而言,「詩人之戀」充滿著詩意,以及德國浪漫主義的魅力。


 女人的愛情與生活
這是舒曼最著名的連篇歌曲集之一,也是舒曼唯一為女聲而寫的連篇歌曲集。與另一部連篇歌曲集「詩人之戀」一樣,也是於1840年完成。舒曼根據詩人夏米索的詩歌譜寫,一共有八首歌曲,以真摯抒情的筆調描繪婦人一生中從少女時代的憧憬、結婚生子到丈夫去世。舒曼創作的同時,剛好就在與克拉拉結婚的前夕,詩作當中的的描述,讓舒曼想起自己和克拉拉的經歷,恰巧的是,內容也的確預言了克拉拉一生的經過,令人不勝唏噓。





 
 C大調幻想曲,作品17
此曲是舒曼在結婚前,對克拉拉最深情的告白,也是他最具有幻想風格、洋溢浪漫情感的作品之一。除了表達愛情之外,這首曲子也跨入到之前奏鳴曲、幻想小曲、或其他作品所未曾達到的境界。舒曼不再受到奏鳴曲式的約束,而是以全然自由和即興的方式譜寫。整首幻想曲中,除了第二樂章的一部分之外,和聲的效果要比對位法來得強烈。所以有人評論說,舒曼把孟德爾頌(Felix Mendelssohn-Bartholdy, 1809~1847)的無言歌樣式,推進為大曲式當中,沒有一部作品像這首「C大調幻想曲」一樣趣味盎然。


 阿貝格變奏曲
舒曼成為音樂家後所發表的第一首作品,就是「阿貝格變奏曲」。此曲創作於1830年左右,「阿貝格」其實是一名美麗富家千金的名字。當時舒曼的一個朋友非常喜歡她,於是舒曼就把她名字的五個字母「A-B-E-G-G」對應成「A-B-E-G」四個音名,並作為音樂的動機,寫下優美的主題旋律與變奏。曲子的主題為生氣蓬勃、3/4拍子的小行板,而第一變奏在細微的動態中隱藏主題;第二變奏在左、右手交互呈出現明快的主題變奏;第三變奏為右手以十六分音符的三連音來表現;第四變奏則巧妙地使用裝飾音。至於終曲則是充滿幻想曲風格的F大調快板。


 大衛同盟舞曲集
所謂的「大衛同盟」其實是舒曼塑造的團體,成員是一群想要對抗世俗音樂,推廣嚴肅音樂的音樂人,包括妻子克拉拉以及音樂家好友孟德爾頌、蕭邦(Frederic Francois Chopin, 1810~1849),而舒曼自己則化身為當中兩個具有對比性格的人物,分別是沉思冥想的奧賽斯比和活潑明朗的佛雷斯坦,在以十八首小曲組成的大衛同盟舞曲集中,舒曼就用這兩種風格來輪流創作。


  










「狂歡節」芭蕾舞畫作,
桃樂西 穆拉克(Dorothy Mullock)繪




 


 


 


 


 


 


 


 


 


 


 


 「狂歡節」鋼琴曲集


「狂歡節」為每年天主教國家例行的民間祭典,就像迎神賽會一樣,而舒曼的這組「狂歡節」鋼琴曲集,由二十首小曲子串聯而成,每首曲子各自有標題,描寫在狂歡節的最後一天,輪番上陣狂歡的各種人物。包括穿著白衣服的丑角、穿著彩色衣裳的小丑,以及婀娜多姿嬌美的少女們,甚至是化妝成蝴蝶的演員,還有遊行隊伍中的戀人們。


 


 




舒曼:A小調鋼琴協奏曲










克拉拉?舒曼一生都在彈奏這首音樂
充滿感情的音樂,
你聽不見音符!


在十九世紀標榜炫技風格的年代,
作曲家舒曼不想賣弄鋼琴技巧,
堅持要寫出一首延伸情感的
鋼琴協奏曲。


經過十多年的醞釀,
舒曼終於完成這首,
為妻子克拉拉而寫的A小調鋼琴協奏曲。


背負克拉拉的深切期許,
「A小調鋼琴協奏曲」是舒曼甜蜜的負荷。
如同舒曼在許多作品中展現的,用情至深…
熱切奔放的是他, 
深沉內斂的也是他,
即使衝突對立,都能在音符的交會間獲得解決。


李斯特(Franz von Liszt, 1811~1886)曾經形容,
「舒曼的A小調鋼琴協奏曲,是一首沒有鋼琴的鋼琴協奏曲」。
然而,事實卻證明,這部作品,不但能在一片炫耀技巧的樂曲中突破重圍,
也再一次告訴我們,在藝術創作中,「用情」的重要性,
唯有堅持專注,才能擁有無限的生命。


所以,這首曲子不是音樂,是情書…








相關曲目:
 舒曼,C大調幻想曲, Op.17
 舒曼,第一號交響曲「春」



進階建議:
 舒曼,D小調小提琴協奏曲
 舒曼,A小調大提琴協奏曲

 






 


 


舒曼:A小調大提琴協奏曲











 古典音樂史上三大大提琴協奏曲,包括了海頓、舒曼和德弗札克的作品,技巧困難,風格各異。


1850年,四十歲的舒曼擔任德國杜塞朵夫市的樂團指揮,
創作力旺盛,
但當他在創作「A小調大提琴協奏曲」時,
卻因為健康狀況不好,又缺少適當的詮釋者,
所以在他生前從未演出過。


舒曼創作這首協奏曲時,應該並未刻意預告未來,
不過在第一樂章的主題裡,
卻似乎隱藏著一股陰暗的情緒,
六年後,舒曼的一生以悲劇收場…


舒曼的「A小調大提琴協奏曲」共有三個樂章,
中間不停地連續演奏,
獨奏大提琴不以炫技為目的,
在管弦樂團的陪襯下,時而充分吟唱,時而遊走其中,
這種作法,在同類作品中,無前例可尋。


第一樂章在弦樂撥奏的引導下,
大提琴隨即拉奏主題,
幾乎無休止地穿梭在五線譜上;
簡短的第二樂章,猶如間奏曲一般,
由大提琴獨奏主導優美的旋律;
活力充沛的第三樂章,大提琴以艱深的技巧與管弦樂對話,樂章結尾的裝飾奏,也非常活躍。


表面的華麗,不是最難的技巧,
對於舒曼而言,內化的深思熟慮,才能真正凸顯浪漫的精神。
透過「A小調大提琴協奏曲」,舒曼為「浪漫」下了重要的註解,
也為大提琴的演奏,開拓更多的可能!








相關曲目:
 
海頓,D大調第二號大提琴協奏曲
  德弗札克,B小調大提琴協奏曲



進階建議:
 艾爾加,E小調大提琴協奏曲
  聖桑,A小調第一號大提琴協奏曲
 




 




舒曼「兒時情景」


浪漫時期的鋼琴獨奏音樂,除了風格變化增加之外,
也因為製造技術的改良而普及,更成為許多音樂家作曲和抒發心情的媒介。


舒曼個性敏感、富於幻想,所以用鋼琴創作了許多的小品,
1838年,他完成了鋼琴曲集「兒時情景」,
這一組共十三首的作品,是舒曼對兒時快樂的回憶。
當時他尚未與克拉拉結婚,
在克拉拉的眼中,舒曼充滿孩子氣,喜歡孩子的純真。
舒曼也在寫給克拉拉的信裡說:
「沒有別的作品像這些音樂一樣,真正從我心底流洩出來。」


為了方便演奏和理解,舒曼事後為每一首小曲追加了標題:










 
 1.『陌生的國家和人民』:表現小孩對遠方
               神祕國度的嚮往,曲子有點神祕。
 2.『說故事』:曲風輕快,描寫孩子聽故事
               時,睜大眼睛的可愛模樣。
 3.『捉迷藏』:孩子玩捉迷藏的遊戲,
               有人拚命逃,有人拚命追,十分開心。
 4.『乞求』:玩累了的孩子向父母親要東西
               吃,一邊低聲撒嬌,一邊重複著要求。
 5.『大滿足』:描述孩子得到想要的東西
               時,那種幸福得意的樣子。
 6.『大事』:孩子們也會圍在一起,彼此
              皺著眉頭,嚴肅討論他們的「大事」,
              比如說他們對老師的惡作劇被發現了,
              該怎麼辦呢?
 7.『夢幻曲』:曲子表現孩子的想像力就
              如同煙霧一樣向四面八方擴展開來,
              旋律雖然單純,但和聲卻豐富無比。
 8.『暖爐邊』:描寫一家人圍在暖爐邊,閒話家常,享受天倫之樂。
 9.『騎木馬』:描寫孩子們騎上木馬後,想像自已雄赳赳、氣昂昂的樣子。
 10.『假正經』:有時孩子們會裝作小大人的模樣、還神祕兮兮的樣子。
 11.『鬼來了』:黑夜裡,孩子們常用可怕的聲音, 若有其事地嚇唬別人說:
               「鬼來了」,於是在陰森的氣氛中大家嚇成一團。
 12.『睡覺』:該就寢了,孩子們鑽進被窩裡,聽著搖籃曲進入夢鄉。
 13.『詩人講的話』:孩子們在夢中遇到一位詩人,他講了一些生動的故事,
                 但是醒來之後就再也不記得了。這是一首寧靜的終曲。
 








相關曲目:
 
舒曼,狂歡節 Op.9
 舒曼,蝴蝶



進階建議:
 舒曼,交響練習曲
 
舒曼藝術歌曲集「連篇歌曲」,作品24 




 


 
 

舒曼的藝術歌曲 
       









舒曼寫了許多歌曲送給克拉拉,
此為出版曲集之一


浪漫時期的藝術歌曲,
以奧地利作曲家舒伯特、
和德國作曲家舒曼的作品最為著名,
而其中舒曼又受到舒伯特相當大的影響,
因而兩人的曲風有些類似。


不過,由於舒曼生性敏感,從小大量閱讀各種詩集,文筆極佳,所以對於文字意境的變化,掌握得更加細膩。
舒曼創作藝術歌曲時,並非只是結合旋律和伴奏,他會以詩人的角度,去思考如何用音樂傳達箇中的意境,對舒曼來說,詩和音樂,同等重要。


雖然舒曼的歌曲在形式上,以鋼琴為配器,
但概念上,鋼琴不只是伴奏,
還有重要的表達作用,
而且他經常會在歌曲前後,加入序奏和尾奏,加強了歌曲的器樂比重,
除了和舒伯特大為不同之外,對藝術歌曲的發展,也有很大的貢獻。


舒曼最著名的藝術歌曲,包括連篇歌曲集「女人的愛情與生活」,以及「詩人之戀」,
這些歌曲的創作動機,都離不開他對克拉拉的愛情。
而且兩部歌曲集的結尾,都有很長的鋼琴尾奏,產生餘韻繚繞的效果。


除此之外,舒曼還有根據德國浪漫派詩人海涅作品完成的九首「聲樂套曲」、
二十六首「桃金孃之花」等等,都是耐人尋味的作品。








相關曲目:
  
舒曼:連篇歌曲集
       「女人的愛情與生活」

 
舒曼:連篇歌曲集「詩人之戀」



進階建議:
 舒伯特:「魔王」
 舒伯特:連篇藝術歌曲「冬之旅」
      
--『春之夢』





 
 


一代才女克拉拉










這張百元馬克,證明克拉拉?舒曼在德國的份量!
克拉拉.舒曼(1819~1896),
這位十九世紀馳名歐洲的
德國女鋼琴家,
是位不折不扣的才女。


克拉拉五歲就學鋼琴,
父親似乎有意將他塑造成女神童。
他很小就開始在歐洲巡迴演奏,
極為成功,
除了演奏之外,
他還具備聲樂、小提琴、
管弦樂法、對位法、作曲等能力,
甚至出版過鋼琴獨奏音樂。


十九世紀的德國樂壇,並不重視女性作曲家,於是克拉拉便以鋼琴家與教學為業。
作為一位鋼琴家,克拉拉不但技巧精湛,詮釋上也帶有深度。
不過,或許是因為他受的是正統的音樂教育,所以大多嚴格按照樂譜指示來彈奏;

他演奏的曲目多元,除了率先在德國演出蕭邦的作品外,
更是舒曼和布拉姆斯—這兩位他生命中最重要的男性—作品的詮釋者,
舒曼許多的創意,來自於對克拉拉的愛情,
布拉姆斯更經常向克拉拉徵詢自己創作的意見…


克拉拉曾在日記裡說到:「我曾認為自己才氣縱橫,但後來我放棄了這個想法;
一個女人不應該有作曲的欲望,即使有能力也是一樣,既然如此,我還能期盼什麼呢?
聽起來或許有些自負,然而,這是我父親早年讓我變成這樣的。」


身為才女,克拉拉是痛苦的,因為舒曼臥病,食指浩繁,
他必須扛起家計,四處奔波演奏,才華無法盡情施展。
有人認為,克拉拉的作品,和莫札特、貝多芬同年時相較,

毫不遜色,若此說法成立,豈不令人更加惋惜!

相關曲目:
 
 克拉拉?舒曼:B小調浪漫曲
  克拉拉?舒曼:D小調詼諧曲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uen7969 的頭像
suen7969

人生何處不相逢

suen796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留言列表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