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面診內容探秘




2010/01/08 02:21



 


現代面診法是在中醫學理論指導下,結合生物全息論發展起來的。因此在面部相應臟器分佈、診察方法上與傳統中醫面診有所不同。身體的異常變化,可能發生在面部變化出現之前或之後。檢查面部,可發現有骨的形狀、肌肉緊張度、彈性、收縮力的變化,還可有腫脹、皺紋、結痂、缺陷、面部皮膚顔色改變及充血、疼痛等。如欲知哪一臟器有病,只要看一下面部所表示的部位,有無上述異常變化,如有,即表明其對應臟器有疾病,一般判斷如下:


1、如果在面部出現皺紋、斑點和皮色改變,表明所在部位的相應臟器失調。


2、如面部出現小疙瘩、充血、腫脹,表明所在部位的相應臟器遭受病菌感染,侵入血液。


3、黑眼眶,表明腎臟、卵巢或膀胱有病。


4、鞏膜黃染表明肝臟有病。


現代面診方法簡便易掌握,而且診斷準確率亦較高,是現代中醫診斷疾病的主要手段。

 


《現代面診研究》


由於面診在中醫診斷疾病上有很重要的價值,不僅已引起許多現代中醫學者的重視,且對面診雙進一步深入研究的成果,對臨床診斷、治療疾病有重要的價值。


一、面部蟹爪紋斑與疾病


根據臨床觀察,蟹爪紋在面部的斑與主病有一定規律,心病以颞區布紋為主;肝病、肝腎同病以鼻、頰區為主;肺病以顴區為主;腎病以頰區為主;脾病缺乏特異性。經對肺癌、阻塞性肺氣腫、冠心病、腦血管意外、高血壓等觀察,發現面部蟹爪紋的斑和深淺對診斷治療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二、面部色診與危重


面部色診不僅對慢性病有診斷價值,而且對危重病也有診斷意義。如心衰病人面色黧黑,凡心臟病二尖瓣狹窄、閉鎖不全者面色萎黃,雙顴微紅;肝硬變和肝癌病菌人面色甚黑;慢性腎炎尿毒症病人面色黯黑萎黃。總之,色深沉、重晦暗,主內病、重病、久病;色淺光澤明顯主外病、輕病、新病;介於枯晦與明潤之間者,其病不甚;若病色如雲之飛,則病將愈;如博聚凝滯一團,則病進而難治。


三、胃膽疾病與色診


據臨床觀察證明,胃下垂患者臉部多呈青褐色,形如豆狀,色素的深淺與病程長短有關,其色深者為久病。膽囊炎患者鼻翼兩側呈淺黃色或深綠色,豆樣,呈橢圓形。


四、小兒疾病與色診


臨床因小兒脈來疾速,難以憑其診斷疾病,幫以察色為主,如面赤多淚,眼淚汪汪為麻疹之前驅症狀;面青主驚風;面白為中氣不足,多主泄瀉吐痢;面黃為脾虛久傷或濕熱內蘊等,此外,在小兒患急腹症時,面呈灰色;重症白喉患兒呈蠟樣蒼白。

 


《望面部診病法》


(1)面色青紫:

一般來說,面部青紫為缺氧的表現。中醫認為是氣血不通,經脈阻滯。多見於寒症、疼痛、驚風。當小兒高熱時,面部出現青色,以鼻柱與兩眉及口唇四周較易察見,此是驚風的預兆。無論何種原因引起的缺氧,如窒息、先天性心臟病、肺源性心臟病、心力衰竭等都可能出現面色青紫。當胃部或腸痙攣性疼痛、膽道疾病引起的絞痛發作時,亦可使面色青紫。
(另解)面色青紫:是指缺氧和發绀的表現。一般都是由於氧的攝入不足,但血氧飽和度降低的結果,如心力衰竭、肺氣腫、肺心病、先天性心臟病等都可以出現面部青紫;如嚴重呈鐵青色,表示肺部、心臟疾病嚴重,如肺結核晚期,肺心病合併肺內感染,重度心力衰竭等。

 


(2)面色紅:

為血液充盈皮膚脈絡而致。血得熱則行,用脈絡充盈,所以熱症多見赤色。但有實熱、虛熱的不同,實症紅色,常滿面通紅;虛症面紅,多在久病後再現出現,如肺結核午後兩顴發紅。赤色見於面頰及腮上,是心臟有病的表現。瓦斯中毒時,面部也會泛出櫻桃紅色。如面色通紅、伴有口渴舌燥甚至抽搐,常見於急性感染所引起的高熱性疾病。
(另解)面部潮紅:是一種急性熱病的面色,如急性傳染病,高熱性疾病。這種熱病面容除了潮紅之外,還會有口唇周圍的瘡疹,或皮膚上的皮疹等。另一類面紅則不是潮紅,而限於面部某一局部,也能反映某些疾病,如兩面顴部呈紅色,特別是多午後發熱時加重,應注意是否有結核病;兩面頰部潮紅是心臟病的特徵。

 


(3)面色發黃:

面色黃有面色萎黃和面色鮮黃之分。對於面色發黃的兒童首先要區別是因為進食不當引起發黃還是由疾病引起發黃。如食胡蘿蔔過量,或小孩子吃桔子汁時,鼻旁會發黃,停食後即消退。如果不是進食引起發黃,面色萎黃,多是脾胃虛弱。面黃還多見於黃疸病。如鞏膜及全身都為黃色,多為黃疸型肝炎、膽道結石等。此外,新生兒出生後2-5天,皮膚可有發黃的現象,一週內消退,叫生理黃疸。如果一週後黃疸仍不消退或是消退後再重新出現黃疸,這就是疾病現象。
(另解)面色變黃:常常是營養不良,貧血症的表現,如再生障礙性貧血、缺鐵性貧血等。突然加重性面色變黃,表明肝、膽有病,膽汁代謝出現異常,最常見的是人的鞏膜先出現黃染,以後隨著病情加重而出現面部黃疸,如急性傳染性肝炎(包括B肝、C肝…… )、肝硬化、肝癌、胰頭癌、膽管癌、膽道結石、膽囊結石、肝內膽管結石、急性膽道感染、急性梗阻性化膿性膽管炎、毛細膽管周圍炎、急性膽囊炎等,都可見到面色發黃。黃色晦暗,並逐漸加重,屬於陽黃症,多見於肝膽病晚期或是晚期肝、膽、胰的癌瘤。新鮮淺色黃染,或時消時退的黃色,表明病症較輕,治療也容易,癒後良好。

 


(4)面色白:

健康兒童的皮膚是白裏透紅而且細嫩。如果面如白蠟無紅潤之色,多為貧血之病態。如面色蒼白可見於各種原因引起的失血、劇烈腹痛、外寒的惡寒顫慄,寄生蟲病、血液病、休克等。中醫認為,面色蒼白屬於虛症和寒症。蒼白枯槁、唇淡為血虛。
(另解)面色變白:是指失去了原有的白裏透紅和光澤,變成失去血色的白,這應考慮身體某個部位血液丟失過多,使面部血管的血液減少而變得蒼白,如失血性休克等;也有因劇烈的疼痛而造成的休克而出現面部色白,有時出現冷汗、神志不清等症狀。

 


(5)面色發黑:

面色暗黑多是慢性病的徵兆,患腎上腺皮質功能減退症、慢性心肺功能不全、慢性腎功能不全、肝硬化者可出現面色變黑的現象。此外,長期使用某些藥物如砷劑等,亦可引起不同程度的面色變黑,但停藥後又恢復正常。中醫認為,面色黑多是寒重或血瘀的表現。
(另解)面色變黑灰暗而無光澤:可以考慮既有藥物的毒性作用引起的,又是慢性疾病的徵兆。前者在停藥後或經治療後會很快恢復,但後者大部是晚期重症肝、腎疾病的表現,如慢性腎功能衰竭——尿毒症、肝硬化、肝癌、肝膽疾病晚期、腎上腺皮質功能衰竭等,都會出現面色黑暗,無光澤。所以,當發現面色逐漸變黑時,應進一步做全面體檢。

 


望面色要注意區別正常顔色的客色與病色,中醫所說的客色即是健康兒童的面部隨著季節、氣候的變化,或由運動、情緒變化、日曬、情緒激動、哭鬧時都能引起暫時的面部潮紅;寒冷、驚恐等刺激引起的毛細血管強烈收縮,則可使面色變得蒼白。

 


《望面部容貌法》


①癱瘓面容。是指當腦或面部的神經功能障礙時,神經營養喪失,面肌運動失靈,癱瘓側面部沒有表情,前額皺紋消失,口角下墜,鼻唇溝變淺或消失,不能閉口吹氣,眼裂增寬或閉合不全,流淚等。一旦發現面癱或有麻木感,應及時去醫院檢查,看是否有腦血管疾病(腦溢血或腦栓塞)。


②面部浮腫。這是許多疾病的徵候。病情較輕時,首先出現兩側眼瞼浮腫,隨著病情加重,上眼瞼下垂,眼裂變小,用手指按壓前額部皮膚,或用手指捏擠眼瞼部皮膚均有壓痕或皮膚皺痕,證明有浮腫存在。面部浮腫多見於腎炎(急、慢性腎炎)、心臟病、腎病綜合症,以及重度神經衰弱等。


③痙攣面容。此種面容見於半側面部肌肉經常性抽搐,呈陣發性無規律(有的病人口角也出現陣發性)痙攣,使整個面部變形,給人以痛苦感覺。多見於三叉神經痛,面神經癱瘓恢復期,面部神經障礙、面肌痙攣症等。


④甲狀腺面容。甲狀腺機能亢進症病人,兩眼球向外突出,眼裂增大,好似眼球比正常人增大很多,有的病人頸部粗腫,而呈現特有的面容。


⑤消瘦面容。多見於惡性腫瘤晚期、糖尿病、結核病等,引起面部肌肉消瘦,營養狀態差、表情痛苦、冷漠,面色萎黃,兩眼失神,眼窩下陷,對周圍事物反應遲鈍。


應當說明,望診所見是身體或疾病變化的外在現象,只能把這些現象作為診斷的向導,還必須結合其他診法,才能得出正確的診斷。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uen796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