彌醯的獨修挫折
有一次,尊者彌迦奢羅問佛陀:
世尊!怎樣才是獨住?怎樣又是有同伴同住?
佛陀回答說:
彌迦奢羅!當眼等六根,認識了色等六境時,
如果因合意、可愛、愉悅而誘發了欲愛,
以致對境界喜悅、讚美而念戀不忘,
這就是生起愛染心了。一旦有了愛染心,
就有了障礙繫縛。
像這樣,被喜悅、愛染繫縛的比丘,
即使獨自在樹林等僻靜處居住,也還是有伴同住,
為什麼呢?
渴愛就是他的同伴。
反之,如果對合意、可愛、愉悅的境界,
不喜悅、不讚美、不戀著,沒有愛染而心不被繫縛,
這樣的比丘,即使與其他比丘同住,
或住在一般人的村子裡,也叫作獨住,為什麼呢?
因為他沒有渴愛這樣的同伴。
※ ※ ※
有一次,佛陀遊化到摩揭陀國境內的闍鬥村,
住在村落外的菴婆林內,尊者彌醯為佛陀的侍者。
這天一早,尊者彌醯進入闍鬥村乞食。
回程時,路過金鞞河邊,看到一片環境幽雅的菴婆林,
心想:
這片林地地勢平坦幽靜,又有清澈的河水流過,
對一位精進的修行人來說,實在是一個理想的好地方,
我應當來這裡修行,好好精進一番。
尊者彌醯回去吃飽後,
就收拾了隨身物品,
將坐墊披在肩上,來向佛陀請求允許他前往。
然而,
當時只有尊者彌醯隨佛陀同住,
其他比丘都還沒到,所以佛陀要求尊者彌醯暫緩幾天,
等其他比丘到達後再離開,以免身旁沒有侍者。
可是,
尊者彌醯卻等不及趕著要去那個他認為的好地方,
所以對佛陀說:
世尊!
您已經是個解脫者了,應修應證的,
都已修已證,再也沒有什麼作為可以對您有所增益了。
而我呢,
當修當證的還很多,如果能到一個好地方,
讓我好好地精進修行,
一定會很有進步。請世尊允許我離開,
到那一片菴婆林去精進吧!
佛陀還是希望尊者彌醯暫緩離開。
可是,
堅決的彌醯尊者,仍然作了第三次請求。
這時,佛陀只好說:
彌醯!
你一再說要去精進修行,我還能說什麼呢?
就隨你的意願去吧!
辭別了佛陀,尊者彌醯來到那片幽靜的林地,
選在一棵樹下禪修。
禪修中,
尊者彌醯還是禁不住生起欲念、恚念、害念等三惡念來。
此時,
尊者彌醯心想:怎麼會這樣呢?
我這麼有信心地出家精進修學,
還是斷除不了這三惡念的染著。
想著想著,
尊者彌醯又想念起佛陀來了,
所以又回去見佛陀。
見了佛陀,尊者彌醯將他在獨修中,
不禁生起三惡念的情形,誠實地向佛陀報告。
顯然,
從進入解脫修習的層面來看,尊者彌醯還不夠成熟,
沒有能力獨修,
所以,
佛陀說了:
彌醯!
有五法,
可以讓尚未做好修行解脫準備的人,趨於成熟:
一、親近善知識,在善知識指導下修學。
二、遵守波羅提木叉,舉止符合威儀,
即使對微細罪, 也以戒慎恐懼的態度遵守。
三、熟悉佛法各種法義、論理,並且深入理解、接納。
四、堅定精進,主動學習各種方法,
以斷除自己的惡行,增長善行。
五、善觀生滅無常,成就趣向滅苦的智慧。
彌醯!
有了這五法的修學後,
還要繼續修習四法:
一、修習不淨觀,以斷除貪欲。
二、修習慈悲觀,以斷除瞋恚。
三、修習入出息念,以斷除散亂心。
四、修習無常想,以斷我慢。
彌醯!
如果能夠親近善知識,有善知識的指導修學,
那一定能夠勤修禁戒,遵守波羅提木叉,
舉止符合威儀,對微細罪以戒慎恐懼的態度遵守;
熟悉佛法各種法義、論理,
深入理解、接納;堅定精進,
主動學習各種方法,以斷除惡行,
增長善行;善觀生滅無常,成就趣向滅苦的智慧;
勤修不淨觀斷除貪欲;勤修慈悲觀斷除瞋恚;
勤修入出息念斷除散亂心;勤修無常想斷我慢。
彌醯!
如果比丘修得無常想,必定可以由此而建立無我想,
若比丘得無我想,就能夠由此而斷除我慢,
成就涅槃解脫了。」
http://agama.buddhason.org/book/as/as02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