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空法師:淨土大經解演義 第七十六集

2013/05/07 08:12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大乘無量壽經解》第八十一面,第八十一面第五行最後一句看起:


  「又以此乘,能盡一切諸法邊底,故名為大」。這繼續我們來學習,什麼叫大乘?世尊當年在世講經教學四十九年,前面十二年講阿含,那是小乘,從方等以後就是屬於大乘。所以諸位可以能夠體會得到,四十九年當中,十二年小乘,小乘是大乘的基礎,小乘偏重在紮根的教育,倫理、道德、因果,這些小乘非常完備,是很好的普世教育。我們現在講國民教育,這是普及的教育,能奠定一個人做人的基本條件,內容是以五戒十善為根本。五戒十善雖然看起來很簡單,只有幾條,可是你要把它展開用在日常生活上,你看看小乘四果四向,他們應用在日常生活當中就變成三千威儀,你能夠小看它嗎?回過頭來,我們再看看儒家的《弟子規》,這是這些年來已經一些人覺悟了,認真的學習得到真實的利益。文字內容一共只說了一百一十三樁事,好像是比佛法裏面的五戒十善講得多。五戒十善展開來有三千條,這一百一十三條展開來能比三千威儀少嗎?怎樣展開那是你的智慧,我們中國人講「舉一反三,聞一知十」,就這個道理。大乘佛法裏面講「一聞千悟」,這都是說你學了會用。怎麼樣才能展開?諺語所謂「活學活用」,你會用,你天天想它,天天想我今天從早到晚,生活、工作、處事待人接物,一條一條去對,哪些地方我做到,哪些地方沒有做到,慢慢你就會發現,一條就變十條,十條變一百條。有沒有底限?沒有,真的沒有。菩薩能把十善業變成八萬四千條,八萬細行,是什麼?就是十善業道。這就說明菩薩智慧、菩薩的心,比阿羅漢智慧大,比阿羅漢心要細。所以那才叫圓滿!十善圓滿就成佛,為什麼?性德圓滿流露。總是得要會用心才行,要真幹。真幹,在佛法裏面還有不可思議的,佛菩薩威神加持你,自自然然得到感應,你真正才得到法喜充滿。


  現在很多學佛同學退轉,這是正常的。一千個人學佛,裏頭有一、二個不退轉就了不起,所以退轉是正常現象。他為什麼會退轉?那個人為什麼不退轉?這是佛家講的,你有沒有嘗到法味。沒有嘗到法味,學的時候學得很辛苦,學的時候有很多問號在裏面,遇到挫折退心是很正常的現象。那麼學,學了他不退心,他能一直堅持下去,他嘗到味道了。怎麼樣才能嘗到味道?古人講得很多,講得很簡單,講得很明白,愈是重要的東西愈簡單。你看《三字經》上就三個字「貴以專」,世出世間法都重視這個原則。專,在佛法講是三昧,你學《無量壽經》專,一心定在這上,你得的是念佛三昧;學《華嚴經》,一心定在華嚴裏面,得華嚴三昧。所以你一定要記住,佛在《般若經》,就是在《金剛經》上所講的「法門平等,無有高下」,這個法門沒有指定是哪個法門,換句話說,這個法門就包括一切,包括一切佛法,世尊四十九年所說的,包括其他一切法,世出世間一切法全在裏頭。他沒有說法門平等,無有高下,這世法例外,他沒有這個說法;沒有這個說法也包在裏面。我們想一想,如果我把心放在《論語》上,一心專注在那裏,能不能開悟?能!一個道理。古時候,這是老師教學,因為那個時候師生關係跟現在不一樣,那個時候真的有師生關係,現在沒有了,師道沒有了。老師對學生是負責任的,負責任要把學生教到開悟,這個老師才算盡責;但是學生要不能配合,那是一點辦法都沒有。所以師資之道,在現在社會上沒有了。《論語》可以開悟,可以得三昧,可以開悟。基督教的《新舊約》能不能開悟?能。《古蘭經》能,哪個經典都可以,哪一部典籍都一樣,只要你真正懂得「專」,專攻一門。


  你看看惠能大師給我們表演的,他不認識字,沒念過書,他也大徹大悟。不認識字,沒念過書,你不能說他沒有學,他學什麼?給諸位說,學《金剛經》。《金剛經》沒有學圓滿,他只學裏頭幾句,你看看厲不厲害?專注那幾句,他開悟了。《壇經》上記載的大家都看過,他賣柴,柴賣掉之後,拿到錢要離開,那是一個小客棧,走出來,聽到裏面有人念經,他能聽得懂。聽了之後覺得很有意思,然後就進去敲門,問裏面人:你剛才念的是什麼?他說:我念《金剛經》。他聽了有感受,他就把他聽到的講解給他聽,給張居士聽。他一聽之後,覺得這個人了不起。你看不認識字,什麼都沒學過,偶爾聽幾句,他就能深入義味,這個「義」是義理,「味」是法味,他就嘗到了。當然《壇經》上沒那麼詳細的記載,肯定的,在那裏談得很投緣,談得叫張居士五體投地,佩服他,勸他到黃梅去參學。他很可憐,家裏還有一個老母親,母子相依為命,天天靠賣柴過生活。他要到黃梅去學習的話,母親誰養?這些學佛的朋友們,邀了一些人大家湊錢,湊了 十兩 銀子給他,安家費夠了,他可以放心去。為什麼他有這個能力,我們一般人沒有?這個要講什麼?這個要講清淨心。他的心清淨,他沒有雜念,孝子,心目當中只有母親,每天憑勞力賺一點錢養母親,除此之外沒有雜念,這是第一個條件。第二個條件,這個人忠厚老成,我們講思想簡單。第三個條件,佛經上講的,他有很深厚的善根,一遇到緣,這個善根從阿賴耶識裏面提起來。所以在黃梅八個月,其實他哪需要八個月,那八個月是五祖忍和尚鍛煉他,修八個月苦行,種福。佛法福慧雙修,有慧沒福不行。福是什麼?服勞役,我們今天講做義工,三寶道場做義工是修福。老師給他設計的,別人不知道,他清楚、他明白。八個月不許進禪堂,也不許到講堂,天天就是破柴舂米,分給他這個工作,幹了八個月。明白的人,這裏頭全是禪機,不明白的人,他在那裏做義工,現在的話做義工。到最後傳法,老和尚把法傳給他,而沒有傳給別人,沒有別的,貴以專。


  這個地方講大乘,大乘能盡一切諸法邊底。諸法有沒有邊底?沒有邊,也沒有底。這我們在《華嚴經》上讀到,真大,那不是小。這一句就是大乘教裏面講的明心見性。大乘是從自性裏面流露出來的,自性如何能夠證得?大乘經教裏面,佛給我們講得很好,放下執著,放下分別,放下起心動念,自性就見到。每個人都能,不是哪個人有專利。所以佛說得好,「一切眾生本來是佛」,又說「一切眾生本來成佛」,本來是,只要你肯放下,徹底放下,不能有絲毫猶豫。一切眾生放下就回歸了,就這三種障礙,障礙你的智慧,障礙你的德能。德能是我們一般人講的神通,六根的妙用。眼,張開眼,看到什麼?看到遍法界虛空界。我們現在隔一張紙就看不過去,這障礙。這是什麼?自性的本能,沒起無明之前,惠能大師講得很好,本自具足,智慧、德能、相好統統具足,沒有一樣不具足;起了無明,能生萬法,所以萬法生起來了。你千萬要記住,不能說它有,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是真的,一點都不假。


  《般若經》,我過去看了一遍,寫了十二個字,我的總結,六百卷《大般若》,佛講的什麼?佛講了二十二年,裏面我總結十二個字,「一切法無所有,畢竟空,不可得」。實在講,這就是《金剛經》上所說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一切法可以受用,不能有控制的念頭,不能有佔有的念頭,那就叫妙用。起心動念我想佔有、想控制,那就造業,這錯了。為什麼?它不是真的,你佔有不了,刹那生滅。


  我們讀了彌勒菩薩的報告,彌勒菩薩向釋迦牟尼佛報告,「一彈指有三十二億百千念」,也就是說波動,微細的波動現象。這一彈指裏頭多少的波動、頻率?三十二億百千。百千是單位,我們用一般的計算是三百二十兆。這一彈指頻率有三百二十兆,這叫無明。每一個波動的現象都具足三種周遍,周遍法界、出生無盡,這真的。不只是出生,我們眼前,我們六根接觸到這個環境,不止。像《華嚴經》上講的華藏世界,「世界成就品」裏面所講的,就是在極其微細的一個波動裏面全出現了,沒有先後,叫一時頓現,現十法界依正莊嚴,現諸佛如來的實報莊嚴土。換句話說,現極樂世界,現華藏世界,全是那一念。沒有這一念的時候,自性裏頭沒有這個現象,什麼現象都沒有。能大師說的,「本自具足」,我們淨宗講「常寂光」,裏面什麼現象都沒有,你不能說它沒有,為什麼?它能現,只要一動,它就能現。現的時候,你不能說它有,為什麼?刹那生滅,太快了,根本就不可得。法相唯識裏面講宇宙之間有什麼?只有識,叫唯識,唯獨有識,識就是阿賴耶。就是今天科學家講的這三細相,他講物質、能量、資訊,就是阿賴耶的三細相。所以不能說有,也不能說無。


  用什麼樣的心態來對待?用清淨平等覺,那你過的生活就是諸佛如來、法身大士的生活,不一樣了。我們這一生能不能得到?答案是肯定的,只要你能夠依教修行,你能得到。方法無量無邊,不是一種,但是任何一種方法,就是專注,這是個關鍵,鍥而不捨,你就能得到;常常換就很困難。常常換,常常選擇路子,這就非常困難。你只一條路,好像這個圓一樣,你在圓的面任何一點,只要是垂直,九十度垂直,一定達到圓心。到圓心就是明心見性,就是一切都通達。角度不對就偏了,就到不了圓心;常常換位置就很難達到圓心,就這麼個道理。我們這麼多年的學習,這些原理原則我們都明白了。現在差的是什麼?功夫不夠,實在講是專注不夠。要專注夠的話,哪有不成就的道理!還有就是我們的放下不夠。愈學是愈有進步,從哪里看出來?愈學放下愈多,這就是你真的進步。不再有妄想,不再有分別執著,這是個初步功夫。六根在六塵境界裏,不再起心動念,這功夫深了,那就不是一般的功夫。所以能盡一切諸法邊底,這個話也不是假的。真見到性,見到自性了,自性是一切法的底邊,一切法沒底邊。大乘在這一句裏面講,明心見性就是大乘。大乘法裏頭,所有一切法,終極的目標就是一個,就是明心見性。我們念佛求生淨土,求生淨土為什麼?還是為明心見性。我們業障深重,在這個世間修行,見不了性,也明不了心,怎麼辦?換一個道場,換一個修學環境,到極樂世界去。到那個地方親近阿彌陀佛,在阿彌陀佛會下明心見性。這是我們不能不知道的!到極樂世界不是為別的,就為這樁事情。如果你有能力在這個地方明心見性,那極樂世界去不去沒有關係。這都是事實!這個世間見不了,諸佛菩薩告訴我們,到那邊去容易。頭一個給你保證的,你壽命無量。在這個地方壽命太短,修學在這麼短的時間成就不容易。所以我們有無量壽這個壽命,這一生就是穩穩當當成就。所以無量壽是淨宗第一德,沒有壽命什麼都不能成就。頭一個就是要有壽命,你才有時間學習。


  我們再往下面看,老居士接著給我們說:「又如般若經中,佛自說摩訶衍無量無邊,以是因緣故名為大」。摩訶衍是梵語,翻成中國意思就是大乘。確實這無量無邊是事實。再看《寶積經》裏面講:「諸佛如來正真正覺所行之道,彼乘名為大乘」。正,不邪,不偏不邪,這叫正;正真,真就不是假的,覺就不迷。破一品無明見一分法身,以上這些法身大士,在《華嚴》經上說,《華嚴》是圓教,初住以上,就是天臺大師所說的「分證即佛」。他們的知見,他們的言行,就是這個地方所講的正真正覺。性德圓滿的流露,佛經上有個術語叫「法爾如是」。法爾如是就是完全是自自然然的,沒有一絲毫勉強在裏頭,自然的,它就是這樣的,這就是大乘。經典裏面給我們說這些大乘的意義。


  「以上經論明大乘者,唯如來與大菩薩能乘,大者所乘故。又所乘之道,是諸佛如來之所行,所乘者大,故名大乘」。這是引經據典,是佛在四十九年各個不同的地方、不同的會所說的。「又此大者,當體得名,常遍為義。體無邊涯,絕諸對待。橫該十方,豎通三世。過去無始,未來無終。無有一法先之,唯此先於諸法」。這是講大乘的體。大乘法當體得名,這個體是什麼意思?常遍兩個字,常是永恆,我們常講不生不滅;遍是周遍法界,我們講它無時不在、無處不在,它是一切法的本體,一切法是從它變現出來的,它是自性。實在講它不是物質,它也不是精神,它什麼都不是,但是一切諸法都從它而生,從它而現。我們要想用個比喻來對比,找不到,比喻只能比喻個彷佛,沒有辦法比到真實。我們在學習過程當中,常常用電視螢幕來做比喻,把電視螢幕比喻作自性,螢幕什麼都沒有,乾乾淨淨,它什麼也不是;但是我們頻道按下去,它就現形相,音聲色相全現起來。這一個電視螢幕上可能有幾百個頻道,內容確實是多彩多姿,非常豐富。你不按頻道的時候,什麼也沒有,那就是自性。你不能說它沒有,能大師所說的「本自具足」;頻道按下去之後,「能生萬法」。所有這些畫面,沒有一點一滴是一個像微塵那麼小點離開螢幕,都沒有,離開螢幕它就不能現,它現不出來,一定要依靠這個螢幕。包括虛空,我們講時間空間,都從這螢幕裏示現出來的。沒有這個螢幕,時空都沒有。


  佛經上常說的一切法,在佛法裏是用百法做代表。相宗的《百法明門論》,把一切法歸納為這一百類,每一類都是無量無邊,都是無數無盡的。為了教學方便起見,用這個歸納的方法。我們凡夫被這個境界迷了,以為是真的,在這裏面起心動念,分別執著,這就麻煩,迷在裏頭,愈迷愈深,很不容易覺悟。有些根很利的,一接觸他就覺悟,他就回頭了,那不是一生一世的修學功夫,總得好多世的修行,才能起一點作用。理論上講很簡單,理論增長了我們的信心,迷悟只在一念,一念放下就覺悟了,就是這一念放不下。我什麼念頭都沒有,什麼念頭都沒有落在無明裏頭,還是不行。所以這個世間不少修行人,功夫不錯,能夠修到非想非非想天,無色界,以為自己入般涅槃,以為自己見性。因為什麼?他那個什麼念頭都沒有了,真的是妄想、分別、執著全沒有了,這不就見性?其實他誤會了,他並沒有真放下。可見得這個事情不簡單。走上了岔路,走上了迷途,以為是正道。到定功消失的時候煩惱起現行,這個時候怎麼樣?這時候謗佛、謗法、謗僧,佛騙了我,說我修行到妄想分別執著統統放下就見性,我全部都放下,我見了性,怎麼又會起煩惱?這誤會,走錯路子,把無明當作自性。這樣的境界怎麼辨別?無色界天裏面的境界,以及四禪天裏面的無想天都是相同的境界,念是沒有了,好像分別執著、起心動念都沒有,可是怎樣?心是定了,對外面的事情不知道,迷而不覺,這不是真的。真正的禪定不是這個,真正的禪定,心是定的,外面事情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覺而不迷,那就是正道,正真正覺。


  你所覺的,怎樣才知道它是正真?釋迦牟尼佛講的這個經典就是一個標準。你覺的那個境界,你再看看釋迦牟尼佛所講的,如果完全相同,你的覺是正真正覺。如果你所覺的跟釋迦牟尼佛講的不一樣,那就錯了,那你是邪覺,不是正覺,你錯了。所以開悟之後,經典是證明,給你作證的,做證據的。佛佛道同,開悟就真的成佛了,今佛與古佛一點差別都沒有。所以今佛如同古佛再來,這是如來的一個意思。我們在沒有開悟的時候讀經是修定,開了悟之後,讀經是來對照,我入的境界有沒有錯誤?作用不一樣。那你就想想,讀經目的是在得定,你要怎麼讀法?八萬四千法門,讀經是修定的一種法門。恭恭敬敬的閱讀,這一部經從頭念到尾,如果經的分量小,你就多念幾遍,念完從頭再念,你修定的時間就長。分量大的,像《法華》、像《楞嚴》,一天一遍,那一遍讀得很熟也得要六個小時,它分量大。《華嚴》這是最大部頭,一般念《華嚴經》的,一天念八個小時,他念得慢,敲著木魚一個字一個字念,一部《華嚴經》大概要一個多星期才能念完。念的時候恭恭敬敬,一個字一個字的念,決定不能想經典裏的意思,你一雜著妄想在裏頭,定就失掉,是來修定的。也就是戒定慧一次完成,這叫念誦,不能想意思,沒有意思。用這個方法,把你的妄念打掉,一天能夠定上幾個小時,沒有妄念。這樣修學個幾年,妄念自然就沒有了。到妄念沒有了,這經就不必念,方法!妄念能夠長時間不起作用,就會開悟,不定是什麼緣分,一接觸豁然大悟,有這種功效。


  所以性體這個東西不生不滅,周遍法界,法界在它裏面,它比法界廣大。《楞嚴經》上一個比喻,把自性比喻作虛空,把虛空比喻一片雲彩,那雲彩在太空裏面。虛空大,還是雲彩大?佛這個比喻告訴我們,虛空在自性裏面,就像雲彩在太空。自性是真正的自己,這個要知道,學佛就是回歸自性。體無邊涯(體是自性),絕諸對待,這句話重要。對待就是什麼?對立。我們今天講相對,沒有相對的。我們今天見不了性,這也是嚴重障礙。為什麼?我們起心動念都是對立的,跟人對立,跟事對立,跟天地萬物都對立。諸佛菩薩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所以沒有對立的念頭。我們要想成就,從這個地方下手也是很好的一個門道。見惑裏面,這五大類,身見很難斷。邊見,從邊見下手,邊見就是對待,我們要學。可是這裏頭要有理論依據,為什麼我能跟一切法不對立?你首先要肯定一切法跟我是一體,對立才能沒有。一體這個說法,佛教沒到中國來之前,我們老祖宗說過,《老子》裏面講過。老子那個時候佛法沒到中國來,老子講過,「天地與我同根,萬物與我一體」。《還源觀》上不是講這個嗎?你能說老子不是佛?他怎麼能說出這個話出來?能說出這個話出來的話,他還有對待?沒有。確確實實在心目當中,遍法界虛空界跟自己渾然一體,性德才能顯出來。


  一切眾生跟我是一體,這個眾生造作罪業,誰在造?我在造。那個眾生在修善,誰在修善?我在修善。你對待一切眾生心肯定是清淨平等覺,絕對不會起心動念,清清楚楚、明明了了。修善的,幫助他增長,造惡的,要以善巧方便幫助他回頭,你不會去責備他。你有智慧、你有善巧方便幫他回頭,也就好像我們身體上,我們身體都知道這細胞堆積成的。細胞是這些分子、原子、電子,愈說就愈多。如果我們這個細胞有一部分變成病毒,那就好像什麼?我們做壞事,眾生做壞事,迷失了自性,他變成病毒。知道我們是一體,幫助他恢復正常,就沒事,不可以責備他。用什麼方法幫助他恢復正常?教學。諸佛如來天天在教學,極樂世界教學從來沒有中斷,華藏世界亦複如是。慢慢教,認真教,都回頭了。你不教,他就隨業流轉,他就變壞了。中國古人講的「近朱則赤,近墨則黑」。一個人能不受環境干擾,那是聖人,那不是凡人。凡人肯定受環境影響,這也是我們為什麼要選擇到極樂世界的原因,極樂世界環境好,純善沒有惡。所以我們縱然是惡的習氣有,帶到極樂世界,帶業往生,那一邊沒有惡緣,所以雖有惡習氣,不會發作,沒有惡緣。在那裏住的時間長久了,自自然然這個惡的習氣就沒有。惡的習氣,那個原始的惡習氣就是阿賴耶的四大煩惱,可以說是原始的習氣,與生俱來的。從什麼時候出現的?《還源觀》上給我們講,從一體起二用,起二用的時候就有了,就生起來。末那,四大煩惱常相隨,我見就是我執,執著身是我;我愛,貪;我慢,瞋恚;我癡。你看貪瞋癡,貪瞋癡跟我同時起來的。迷了,這是自性最早的病毒,所以佛稱這三個東西叫三毒煩惱。明心見性就沒有了,明心見性是什麼?轉煩惱成菩提,轉識成智。


  下面這個幾句好懂,橫該十方,豎通三世;過去無始,未來無終。無有一法先之,它在前,沒有一法在它之前,它是自性,唯此先於諸法。這個意思,這個大就是《還源觀》上講的自性清淨圓明體,這個是大,「如傅大士偈:有物先天地,無形本寂寥。故強名為大」。傅大士也是再來人,傳說他是彌勒菩薩化身,在家居士,給我們示現的修行證果。這兩句話跟老子的味道非常接近,有物先天地,這個「物」是什麼?自性。無形,這個物沒有形,也就是我們現在講的,它不是物質,它也不是精神,它什麼都不是;我們六根接觸不到,連想都想不到,六根接觸不到,這叫寂寥,清淨寂滅。強名,勉強給它起個名字叫大。這些統統都是說的自性。換句話說,從自性裏面流露出來的,這叫大乘。大乘法出自自性,回歸自性。這是自己,不是別人。


  「如《涅槃經》雲:所言大者,名之為常。又雲:所言大者,其性廣博,猶如虛空。今此經中大乘二字,正喻是心是佛、是心作佛之淨宗第一義諦」。從諸經裏面,統統講的是自性,我們這部經也不離自性。黃老居士把經中大乘做為比喻,這就是經中的人法喻。諸經立題不外乎這三個原則,我們這個經裏頭是具足有人,下面會講到。大乘是比喻「是心是佛,是心作佛」,這個心是真心。我們用真心就作佛,真心是佛,本來是佛,用真心那你就是作佛,用妄心這是凡夫。妄心有起心動念、妄想分別,有執著,真心沒有。我們今天的心是真妄和合,妄心離不開真心,它從真心變出來的。為什麼稱妄?因為它帶著妄想分別執著。妄想分別執著是真心裏頭沒有的,從起心動念上變現出,我們用現在話講病毒,這個細胞帶了病毒。如果我們能夠把妄想分別執著放下,我不用這個東西,我用真正的心,那你就恢復正常。真正的心就是現在講的菩提心。我們日常生活處事待人接物用真誠心就對了,真誠心是真心,是佛,是佛心。真,不是假的;誠則不虛。用真心對自己,用真心對別人。用真心對自己是什麼樣子?清淨平等覺,是對自己。對別人是慈悲,慈悲沒有條件,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為什麼沒有條件?自他是一體,一體就沒有條件。所以這個慈悲,慈悲裏頭是指真誠,真誠的慈悲,清淨的慈悲,平等的慈悲,正覺的慈悲。諸佛如來、法身菩薩對一切眾生是用這個慈悲心。我們要記住,我們要學習。真誠的慈悲,清淨的慈悲,清淨沒有染汙,真誠不是虛假的,平等裏頭沒有高下的,正覺裏頭沒有迷惑的;慈悲就是愛,那個愛才叫純淨純善,沒有絲毫副作用。能用這個心就是佛菩薩。


  菩提心不發,你是凡夫,你出不了六道,出不了十法界;菩提心一發,不但超越六道,超越十法界。所以大乘的基本條件,頭一個就是發菩提心。菩提心不發,不是大乘。可是咱們淨宗法門是大乘教,不發菩提心,念一輩子佛,不能往生,這個關係重要!怎麼知道?你看這個經上「三輩往生」、「往生正因」這兩品裏面所講的,無論是上輩、中輩、下輩,乃至你修學其他法門,慈舟法師科判定的為一心三輩。就是任何法門,你只用這個菩提心去修,將這個功德回向求生淨土,統統得生。極樂世界法門廣大,沒有偏見,無論修學哪個法門,乃至修學其他宗教,你只要臨終把修學功德回向求生淨土,全都能去,真了不起!在日常生活當中,我們就要學。學用大慈悲心處事待人接物,這個心地常常要反省清淨不清淨?什麼叫不清淨?裏頭還有七情五欲就不清淨。平不平等?裏頭還有高下就不平等。不清淨、不平等,你就帶著迷,你就不覺。由此可知,古德講的「經書不可不讀」,特別是佛的經書。為什麼?只有常常讀經,常常聽講,大家在一起分享,互相勉勵,把我們的菩提心找出來,這個東西重要。「發菩提心,一向專念」,這是三輩往生必須的條件。你看下輩、中輩、上輩統統都是發菩提心,一向專念,所以菩提心不發不行。


  我們有時候看到,很多一些老太婆、老阿公,念佛真往生了,走的時候,瑞相稀有,預知時至,站著走,坐著走的。他不知道什麼叫菩提心,你問他不知道,他只會念阿彌陀佛,他不知道什麼叫菩提心。細心觀察他的起心動念、待人接物,他真有菩提心。他對待人真的是平等,真的是慈悲,你細心去觀察,你就發現了。你問他什麼是菩提心,他不懂,他不知道什麼叫菩提心,他真是用真心、誠懇心待人,所以他能往生。你細心觀察往生的人,他有沒有傲慢?他有沒有自以為是?有這種心的人,不能往生,念佛念得再好,都去不了。這是我們不能不曉得的。我們要把這些毛病習氣統統放下,這是業障。要常常反省,細心去觀察,我待人接物有沒有這些毛病?毛病有,自己發現不了,人家也不會告訴你。為什麼?告訴你,你不接受,就跟你結冤仇了,何必告訴你。老師對學生都不告訴。


  我在台中跟李老師十年,我看到了,老師對學生,有的學生,老師對他很凶,有打有罵;有些學生,老師對他很客氣,犯什麼過錯,提都不提。我們看了奇怪,時間久了,懷疑!這個懷疑被老師看出來了,沒有人的時候,他就找我,跟我講:你看到是不是有懷疑?是有。他跟你講,什麼人應該講,什麼人不應該講?能接受的應該講,講到什麼程度?要知道他能接受到什麼程度。這叫觀機,這是學問,這是功夫。真肯學的,真聽話的,對老師真恭敬的,真教。沒有到這個純度,你給他講,陽奉陰違,老師就警覺到了,對他要有分寸。犯些過失,不講,為什麼?不跟人結冤仇。他如果有產生怨恨,那個怨恨將來他冤冤相報,沒完沒了,何必跟他結怨?讓他生歡喜心,慢慢跟著學習。時間長了,也許他會覺悟。所以度化眾生契機契理,機是根機,一定要知道。佛度有緣人,那個真的好學生,對老師真的有恭敬,打都打不走,怎麼會走?那個老師就一定要認真教他。說幾句,很不高興,老師不會理他,再不說他了。所以我們看到老師跟這些學生不同的待遇,這才明瞭應該要學習。


  現在在這個時代,到哪里去找一個學生,天天找麻煩,他還歡喜跟著你的,找不到!到哪里去找?《禪林寶訓》裏面,我還記得有個公案,名字我忘記了,這大概總三、四十年之前看的,我還曾經講過,只講過一遍。有個出家人親近一個老和尚,是個大德,老和尚看到這個年輕人就不高興。可是這個人,講經他天天都來聽,聽得很認真。老和尚無緣無故,他也沒有犯什麼錯,責備他、呵斥他,他還是那麼恭敬,還是不走。老和尚叫底下的人把他趕走,叫他以後不要來。被趕走了。趕走,實際上沒走,他每次聽經在門外,在視窗底下,不讓老和尚看見,還是聽。過了幾年,老和尚年歲大了,要傳法。他也躲在門外,老和尚叫傳法,傳給誰?去到門外,把那個人找回來,傳給他,大家才曉得。這是什麼?他有這些煩惱習氣,必須要用方法折磨他,消他的業障。所以古人,特別是選擇傳法的人,非常謹慎,非常嚴格,這個法世世代代相傳,傳下去了,現在沒有了。


  現在用古人這個方法,年輕人受不了,不能接受,所以法就斷了、法就滅了。現在要求什麼?自動自發。少了,真叫鳳毛麟角。真正發大心,這是什麼?對這個法認識。不認識,不知道這個東西好,你在這個社會上,你能不變心嗎?重名厚利,人心馬上就變了。你學佛,學到最後怎麼樣?貧窮潦倒,學到沒有人理你,你自己生活都不能保障,這時候怎麼辦?你還學不學?還要堅持,這個人肯定往生極樂世界作佛去了。如果在這個環境裏面,他退轉了,他就又搞六道輪回去了。在這個時候能堅持,可不是簡單事情,他要不在這個法裏頭,嘗試到真味,真正理解,真有慈悲心,學好之後,幫助一切苦難眾生,續佛慧命,他就支持不了,他會變心;不是容易事情,不能受盡苦難、受盡折磨、受盡羞辱。像忍辱仙人一樣,遇到歌利王割截身體,信心不退,他成佛了。歌利王殺了他,他成佛了。這個故事在《大般涅槃經》裏面講得很詳細。真正知道這個好,在世界上再找不到有這樣東西了,它真正能幫助我脫離六道輪回,真正能幫助我消除無始劫的業障,所以經典稱為法寶。我們可以說只有這個寶是真的,其他世間的寶都是假的,都不是真的。你要有這種認知,我一點也沒有錯誤,那真解決問題了。


  好像是在上個月,有個同修,我記不得是誰,送我一本書,就這本書,《凱撒軍團》這本書。我看了,看了很受教育,這個事是真的不是假的。這個軍團,二千一百年前,羅馬凱撒大帝派出來的。幹什麼?想征服中國。從羅馬出發到中國來,走路,走了三年,到河西走廊,就是現在甘肅這一帶。走這麼長的路,那個時候走路,沒有交通工具,沒有車;三分之二是騎兵,騎馬的,還有三分之一是步兵。到達中國來的時候,人大概就死了,在路上死了三分之一。到達新疆的時候,在那邊打了幾次仗,死了很多人;到河西走廊的時候,那個軍隊十萬多人,大概只剩一萬多人的樣子。幾次戰爭到最後真的全軍覆沒,只剩兩百多人,全部自殺,二千一百年前。這個軍團裏面的鬼魂,現在是孤魂野鬼,很活躍。告訴我們一個什麼事實?身有生滅,靈魂不滅。那我們知道靈魂不死,身有生死,靈魂不死。咱們要替不死的那個打算,身生死不要緊,我們死了以後到哪里去?這是大問題。死了以後,當然最殊勝的是到極樂世界親近阿彌陀佛,我們今天走的這個路子,這是一條無比光明大道。到極樂世界去幹什麼?就跟惠能大師見五祖一樣,我來作佛的。我們到極樂世界看到阿彌陀佛,你來幹什麼?我來作佛的。阿彌陀佛一定很歡喜。所以記住,念佛往生極樂世界幹什麼?去作佛的。不是作佛的,人家不收你。你一說我來作佛的,這叫菩提心發足了,那真的發菩提心,我們到極樂世界去作佛去。


  從前李老師教我們,告訴我們這些年輕人,聰明人要有前後眼,看到過去,看到未來。過去在六道輪回造種種罪業,現在我們看到極樂世界,那我們將來要選擇這條路。這一生當中,什麼都能放下,我一定要把這條路走到底,走成功。那你就一點都不錯了。要學種種法門到極樂世界再學,今天所有一切精力、時間全部用在求生淨土上,決定成功。大經大論都想學,法門無量誓願學。所以我過去常講四弘誓願,咱們現在就修前面兩條,「眾生無邊誓願度」,這個要發,「煩惱無盡誓願斷」,咱們去幹這個;「法門無量誓願學,佛道無上誓願成」,這兩願留到極樂世界,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再完成這兩願。穩穩當當!現在我們利用高科技,我們用網路、用衛星電視,我看將來,我的看法不會超過五年,寬頻網路進步太快,取代衛星就更方便。衛星的成本高,寬頻網路便宜,逐漸成本降低了。無論在世界哪個角落,咱們用這個工具,都像在一起學習一樣。這是一樁好事!講經的人少了,但是這個工具彌補了。還是希望真正發心的人,認真學教,續佛慧命,正法久住。靠誰?你期望靠任何人都靠不住,靠自己。我行嗎?只要你發心就行。為什麼?諸佛如來加持你。你不發心,他想加持加不上。真發心,真加持。實在說,我們有什麼能力?無論在德行、在學術跟古人一比差太遠了!這真的,不是假的。這麼多年在講臺上,跟大家在一起學習,全都是三寶加持。我跟大家講真話,三寶為什麼要加持我?沒人幹,我發心幹,就加持上。你要發心幹,他就加持你;他發心幹,佛就加持他。佛沒有偏心,誰真發心就得到真加持。這裏頭有一條是佛菩薩加持你的最大的障礙,名聞利養,有了這個東西在裏頭,夾雜在裏頭,佛加持的力量就沒有了。你只要能夠遠離名聞利養,那個加持就非常明顯,非常的強烈。所以發心就行了。


  今此經中,這大乘兩個字比喻的是「是心是佛,是心作佛」,這是淨宗第一義。「能念之心,本來是佛,是能乘者大。起心念佛,念念作佛,故所乘者大」。這兩句話是淨宗的精髓,我們要特別留意。淨宗的信心要從這個地方建立,中峰禪師在《三時繫念》的開示裏頭,有兩句話說得非常好,「我心即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即是我心」,跟這個話意思完全相同,聽起來還更親切。「此方即是淨土,淨土即是此方」,為什麼?心淨則佛土淨。我一個人心清淨,別人心不清淨,這還是淨土嗎?是淨土。你清淨心,你住在這個地方感覺的就是淨土。為什麼?境隨心轉。你清淨心不能轉境界的話,說明你的心並不是真清淨,真清淨真轉境界。釋迦佛當年在世,我們看到是跟我們住的一樣,一樣環境。實際上是什麼?實際上他住淨土,我們看不到。我們凡夫看到釋迦牟尼佛晚上休息,在大樹底下打坐,樹底下墊的一些草,用草鋪一個座,他在那裏打坐。菩薩看到不是的,菩薩看到的,釋迦牟尼佛坐在金剛寶座上,不是坐在地下。到底哪個看的是真的?都是真的,都不是假的。釋迦牟尼佛那個寶座是你心裏頭現的,你心清淨,就看到寶座;你心不清淨,看到他草鋪的座子。說明真的境隨心轉,一點都不假。


  所以我們相信,身體不好,沒有關係。現在科學家也告訴我們,跟佛法講的完全一樣,只要把心態調整,你的病就好了。中國有些有名的老中醫,他們在診斷治療,告訴我們,病治好,百分之七十是心態,醫藥起作用只能占百分之三十。所以心態好,這個得病很容易治好;心態要不好,神仙都治不了。不是別人心態能轉你,是自己轉自己,這個很重要。所以我們相信,我們的心態好,身上什麼毛病都沒有。我們心態好,我們住在這個地方,這個地方的山河大地不會出災變。為什麼?環境也隨我們心轉。我們的協會,這幾天邀集一些志同道合的同參道友,我們大家一起認真的來修六和敬。目的是什麼?目的對自己來講,身心健康,家庭和睦,事業順利,萬事如意,還有更大的一個作用,香港、廣東這一帶的地區沒有災難。我們這心態一轉會產生這麼大的力量。你看自度就度了人,自救也就救了這個地區。這是迷信嗎?從前一般人聽了是迷信,現在有科學證明。昨天有同學在網路上下載一篇就講這個事情,太好了!量子科學家講的。我們能相信,我們能夠接受。


  所以下面說,「又能修者,即是心是佛之心;所修者,即是心作佛之心。能修所修,只是一心。即心即佛,心佛不二」。這些都是佛在經教上教導我們。我們學了這麼多年,對經教有信心。為什麼?佛法殊勝的功德利益,我們得到了,一點都不假。老師沒騙我,告訴我,「學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那我得到了,愈到晚年愈自在。明年,我學佛都六十年了,明年整整六十年,講經五十三年。我學佛七年出來講經,講經教學,一生沒有改變方向,就是學釋迦牟尼佛。釋迦牟尼佛給我們示現的,是私塾的老師,因為他沒有正式辦學校。私塾老師,他學生很多,我們在經上常常看到的,一千二百五十五人,常隨弟子。不是常隨的,臨時來的,我想不在這之下。所以他也很快樂,這麼多人跟他學習,法緣殊勝,法喜充滿,所以他愈教愈高興,四十九年沒有一天休息。佛滅度之後,一直到現在影響這麼大,這影響到全世界。正法久住,續佛慧命靠我們這一代人,真正發心,要真幹。


  現在世界佛教有六種形態,我們要認識清楚。我們走的路是釋迦牟尼佛的教育,我們學佛是接受釋迦牟尼佛的教育。我們得到教育的好處,我們發心把釋迦牟尼佛稱性的教育,應當要發揚光大,要普度眾生。那就是一定要學釋迦牟尼佛,我成就了,就得講經,就得要教學。到哪里去講?到人家家裏去講。人家家裏二、三個人,那二、三個就是我的聽眾。每個星期不要太多,太多人家煩你,不喜歡,把你趕走了。一天,一個星期一天,固定的,你去找幾家,星期一到張三家去,星期二到李四家去。你天天都在練講,慢慢就講成功。這些聽眾幫助你。可以同樣講一部經,你看,一個星期七家,一個星期同樣東西講七遍,好!能夠保持三年,你的根基就紮穩。講完之後要請聽眾指導,要虛心接受;講完之後再研究討論、分享,效果就很殊勝。我們過去在台中學經教就用這個方法。所以跟佛友要結善緣,為什麼?他讓我到他家裏去講,結法緣。老師沒有辦法,蓮社圖書館講堂就一個,學講經的同學二十多人,那怎麼分配?講堂分配講經,一年難得分到一次,所以時間太少。太少,一暴十寒,學不到東西,這個東西要天天干。天天干的辦法就是多結善緣,到同修家裏去講。真的,鍥而不捨,他就會成功。這幾句非常重要,能修所修,只是一心。即心即佛,心佛不二。


  「又可雲,能修者,即是心是佛之佛;所修者,即是心作佛之佛。自佛他佛,只是一佛。自他不二,自他宛然。能所不二,修證不無。超情離見,強名為大」。這幾句意思就深了,但是所講的句句是真話。能修,確實是心是佛之佛,這個佛是誰?自己。所修,是心作佛之佛。是心是佛之佛,是你的自性佛,你自性本來是佛,可是現在迷了。迷失了自性,那就得所修。所修,是心作佛之佛,我們今天最重要是作佛。你本來是佛,現在又要作佛,你想想看,你能作佛嗎?能,為什麼?你本來是佛,你怎麼不能作佛?聖凡總在一念之間,一念覺就是佛。我今天憑什麼覺?憑《大乘無量壽經》。只要你不捨棄《大乘無量壽經》,這經説明你覺。我們天天在學習就是幫助我們覺悟,不要找別的麻煩,就這一部經。但是真正要成就,基礎要好。古人好,難得!從小就把這個根基紮好了。我們這一代、上面幾代,都疏忽了這樁事情。我們一定要把《弟子規》、《感應篇》、《十善業》,《十善業》可以用我節錄的節本,非常簡單。我節錄的好像大概只有六百多字,我看印出來的時候在一張紙上,《十善業道經節本》。過去蕅益大師有一個節本,適用在那個時代,我的節本適用在現在社會。所以你只要有《弟子規》、《感應篇》的根,《感應篇》裏面講的善惡果報,一共講了一百九十五樁事情,《弟子規》裏面是一百一十三樁事情。先把它念熟,然後用這個常常檢點我們的起心動念、言語造作,斷一切惡,修一切善,再學十善業道,一點都不難。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uen7969 的頭像
    suen7969

    人生何處不相逢

    suen796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