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念佛進步的情形」下

分類:佛法禪理
2012/11/19 21:45



什麼是「念佛進步的情形」下



()口業-不喜歡多說話


我們可以由不喜歡多說話,來看出念佛進步的情形。



老和尚說,念佛有進步的人,會發現自己不喜歡多說話。



首先發現自己不喜歡多講話,自己感覺講話很厭煩,尤其是講話以後,感覺心亂。……慢慢地你就感覺自己,不喜歡和人諍競。遇到有諍競的事的時候,自己總想,唉!算了!讓他去吧!你心裏再沒有那種如火如荼的想法了。你慢慢感覺喜歡清淨,不好遊蕩。總喜歡自己清淨念佛,名利心已經很輕了[1]



這裡提到念佛進步,會發現不喜歡多說話,多說話會亂心,為什麼呢?因為說話是很障禪定的(有覺有觀)。我們都有這種經驗,話說久了,心就攝不住了,尤其是講錯話,妄想就會更多,佛號要再提起來就要花一番功夫。


真念佛人也不喜歡和人諍競,想想我今暫住娑婆客,不久當生蓮華中,讓他一步又何妨,老和尚說「你如果遇到強梁之人,不妨忍他三分,讓他三分,甚而言之,敬他三分,目的在使你的佛性圓現。如果你和他計較,那你不過是葬送自己的法身慧命。」[2]又說「世間有很多強梁的人,你不要碰他,要讓他。你可以躲他,他欺負你,或毀謗你,你要忍耐,不要諍辯;你不忍耐,事情越鬧越大,是非越辯越多。」[3]還說「有很多人脾氣很高傲,別人碰他不得。佛說這種人好比毒瘡惡癤,有人碰他就流膿流血。」[4]


所以不要和別人諍競,面對這樣的人,其實要生起慈悲心,那是他的煩惱所現,所以才沒辦法控制自己,反而要升起一份包容心,不要計較,不要結惡緣。因為跟別人結惡緣,那是很傷害自己的,願意原諒別人,就是原諒自己,就可以得大自在,無罣無礙。


念佛內心清淨,不會想向外攀緣到處遊蕩,喜歡清淨念佛,這境界像真歇了禪師「門無過客窗無紙,爐有冷灰席有霜,老僧自有安閒法,八苦交煎也無妨。」



()身業-散發出慈悲的氣質


在身業方面,我們可以由散發出慈悲的氣質,來看出念佛進步的情形。



修行有進步,慢慢地,又有幾種表現,第一個,個性慢慢轉變了,他的氣質慢慢變化了。這沒有奇怪的,因為他隨心而轉,慢慢地轉凡夫成聖賢了。慢慢地,他的聲音和容貌會轉變,他的聲音自然而然的有種和藹、慈悲的聲音;他的容貌自然而然的有一種慈祥,再看他的眼神是和平的,非常慈悲的、祥和的。



這裡提到修行有進步,個性及氣質轉變了,聲音是和藹、慈悲的聲音,容貌慈祥,眼神是和平的。因為「相由心生」,心中常念佛、想佛,久了就像佛那樣慈悲,正所謂「一切唯心造」,又如同《楞嚴經》所說「若眾生心,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去佛不遠,不假方便,自得心開,如染香人身有香氣,此則名曰香光莊嚴。」[1]


所以念佛有進步了,就感染到佛的慈悲與智慧,散發念佛人的氣質。



四、利他-起菩薩行


老和尚說,念佛心清淨之後,另外一種進步情形,是會起度化眾生的心。



所以攝心使心平等,平等以後,慢慢地就會清淨,就會有度化眾生之心。心清淨是無上佛道,念佛攝心得到心清淨,叫上求佛道。欲度化眾生,是下化眾生之心。[2]



心清淨,是上求佛道,欲度化眾生,是下化眾生之心。老和尚說攝心念佛之後,心會平等,內心慢慢地會清淨,起度化眾生的心,就是菩提心,就是上求佛道,下化眾生的心。


在《大般若波羅蜜多經001-200卷》卷九說:



菩薩於一切有情若劣、若勝、若好、若醜起平等心;是菩薩於一切有情起平等心已,復起利益安樂的心;是菩薩於一切有情起利益安樂的心,已於一切法性得平等;是菩薩於於一切法性得平等已,普能安立一切有情,於一切法平等性中作大饒益。[3]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40亦言:「以於眾生心平等故,則能成就圓滿大悲。」[4]也是提到起平等心已,於一切有情能起利益安樂的心。


為什麼起平等心之後,能起利益眾生的心?「無緣大慈,同體大悲」,每一個人生存在這茫茫生死大海中,大家都是同坐在一條船上,從這裡去體會到眾生的苦,自然生起對眾生的慈悲心,如果想救眾生脫離生死苦海,就要好好用功(上求佛道),這樣才有能力救眾生(度化眾生)。老和尚曾說「為什麼要往生?為了要度眾生。為什麼要度眾生?因為眾生就是我的法身。」所以真的想度眾生,就要好好念佛求往生,才有能力之後再回入娑婆度眾生。


五、結論


所以說念佛有沒有進步,不在於你有沒有見佛(外境),而是在意業方面,初煩惱輕,至智慧開發,其中有:遇事不計較,我執輕能隨緣,心近乎平等,漸斷貪愛,不見人我是非,對境來時不起煩惱等情形。口業,則不喜歡多說話。身業,散發慈悲的氣質。進一步,會有度化眾生的心。從這自利-身、口、意三業清淨,及利他-行菩薩行,來看念佛有沒有進步。


在自利方面,意業要能清淨較不容易做到,所以從粗的身、口二業下手。


身業方面,多寬容別人,恭敬一切眾生,把原諒自己的心去原諒別人,把要求別人的心拿來要求自己,如同弘一大師說的「待人如春風,律己如秋氣」。口業方面,訓練自己該說什麼話,想清楚再說,這樣做,慢慢意業也可清淨,而意業清淨又會再推動身口二業造作,形成一種習慣及個性。


對未來修行展望,覺得要好好念佛,自度第一,隨緣度眾,在娑婆世界一天就做該做的事,做有意義的事。心胸放寬一點,不要太在意世間的一切,只是過客而已,將目標擺在西方,那是我們的故鄉。若遇到境界失敗了沒關係,被考倒了沒關係,重新開始,佛法說的「無性」就是這個道理,沒有「天然的釋迦,自然的彌陀」,只要肯努力,就是修行,不斷地跟自己賽跑!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uen7969 的頭像
    suen7969

    人生何處不相逢

    suen796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