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輪回圖
生死流轉,又稱六道輪回,是佛教因緣生法理論中的一個重要部分。信仰佛教的第一步就是深信六道輪回和因果相續,因緣生法,從而產生怖畏心和出離心。這是促進學佛的善士修行的最基本的動力,不瞭解六道輪回,就無從瞭解十二因緣;不瞭解十二因緣,就無法解開生死輪回的環子而得到解脫。有個別信士學佛多年還在原地打轉,追求神通和旁門左道,對於修行不能精進,不能吃苦,究其原因即在於此。佛教認為,人及眾生並非僅有一次生死,而是有前世、後世乃至生生世世,絕大多數皆在生死中流轉,依眾生所具善惡之業的多少,而輪回於六道。這六道是(1)天道;(2)人道;(3)阿修羅道;(4)畜生道;(5)餓鬼道;(6)地獄道。此六道中,前三道為善道,後三道為惡道,又稱“三惡道”、“三塗”。初學佛的人無論大乘小乘,皆從畏懼流轉三惡道受無窮苦而初發出離心,之後,學修大乘之人才有可能發菩提心,入菩薩行。沒有出離心作基礎,發菩提心就是空中樓閣,毫無意義。比如人類,生來不會飛,如果沒有對升空的嚮往,沒有對鳥兒自由飛翔的羡慕與模仿,就永遠不可能發明創造飛機,修行亦然。一個人自己樂於享受人間的五欲,不能自拔,也不想自拔,對於三惡道。三善道,將信將疑,怎麼會自度度他,救度眾生脫離苦海呢?
所以,儘管有個別人,對小乘存有成見,但對修行人必須具備出離心則不能提出異議。那麼,究竟是哪些因素造成了眾生在生死中流轉,又怎樣能獲得覺悟和出離呢?我們此處不做純理論上的論述,而是結合一幅藏傳佛教的《生死流轉圖》(又稱《六道輪回圖》)來詮釋此理。
藏傳佛教十分重視形象思維,眾多的藏傳佛教寺廟都以唐卡畫、壁畫、酥油花、剪堆(又稱堆繡)來解釋佛理,而《生死流轉圖》往往是被畫在各寺廟的大經堂的外壁上,是不可或缺的圖畫之一。《生死流轉圖》的結構嚴謹,寓意深刻,畫面中心部分是一個圓輪,它由一隻大烏龜〖現多解釋為是死主閻羅王——編者注〗所抓執。實際上,按照古代的傳說,是烏龜背負大地,這與漢帛畫上所表現的由蟾蜍背負大地的思路有異曲同工之妙。畫面上的烏龜被畫匠們美化成了護法形象,天衣瓔珞莊嚴其身。圓輪的內涵相當豐富,現參照圖2中所標出的具體位置陳述如下:
圖2中D、E、F、G、H、l六部分是描寫六道輪回的畫面,它們分別是: D圖:天道(天界)。
中間是須彌山,下部是大海,左側是作樂的天人,還有一排天將披甲戴盔手執弓箭,箭的方向指向下圖(即“人非人道”)。據說天界眾生壽命很長,又很富有,其他宗教把“升天”看作最高的終極。但佛教理論說,天神、天仙也有煩惱,他們常常和阿修羅(非人)道作戰,爭奪美女和財富。而且他們壽命終時,或偶有疏漏,還是會流轉到其他五道去。
E圖:人道。圖中有山川。房子、耕作、牛羊等,但人類的生活並不美滿,生下來就一步步走向死亡,中間只有短短的幾十年,還會生病和衰老,不知何時死無常就會突然降臨,所以生、老、病、死都是苦,再加上愛別離、怨憎會。求不得、五蘊熾盛等苦,真是苦不堪言。
F圖:阿修羅道,又稱人非人,非人道。是一種看不見形體的非人類,很富有,阿修羅女美貌無比,就是忌妒心盛,特別愛打仗,所以圖中也有一排阿修羅張弓搭箭指向天界,他們常常用打仗的方式向天界要酒喝,而天界則搶他們的阿修羅女。
G圖:畜生道。水裏有魚、龍,陸地上有象、鹿、牛、馬、羊等。他們大到鯨魚,小到細菌,經常被人類殺死或鞭笞、驅使,它們的生存空間越來越小,一個個物種趨向滅絕而有口難言。
H圖:餓鬼道。生於該道的主要業因是慳吝。餓鬼形象醜陋,腹部大如鼓,咽喉細如針,一切飲食到了口邊都化成火焰,雖饑餓難耐,卻滴水粒食難進。
I圖:地獄道。關於地獄的十八層地獄、八大地獄、十六小地獄等種種說法大家已熟知。畫面上正中(稍下)為兩位鬼卒正在大鐵鑊中煎煮人頭,正中上部是閻羅王正在審案,左側下方是燒熱地獄,右側下方是寒冰地獄,地獄眾生的壽數是人間的無數倍,彼之一日等於人間九百萬年,亦以30日為一月,十二月為一年,在地獄受苦千萬年,可以說是天文數字,故苦無出期。
那麼,是什麼因緣造成眾生在六道中輪回不止呢?
佛教不崇拜超人的主宰大神,六道眾生輪回不止,不是有什麼特殊的外在力量在那裏懲罰或主宰眾生,造成眾生不斷在六道中流轉的惟一的原因,就是眾生自身所造作的“業”。“業”為事業之意,或可理解為“心念”和既成事實的總和。由於我執無明,而生貪。嗔、癡,由貪、嗔、癡三毒的驅動而造諸惡業;由於慈心、悲心、菩提心而造諸善業;還有一些屬於無善無惡的“無記業”,如飲食、便溺等,不過也不絕對,比如有人貪如饕餮,經常以吃生猛海鮮、珍稀動物及宰殺生畜為樂,則是大惡業。
畫面的中心圓中(A),畫著一隻鳥、一條蛇和一口豬,分別代表貪、嗔、癡三毒,說明六道輪回的根本因緣在此。那麼,一個生命體死去,又是怎樣流轉到其他道中去的呢?這就是中陰身之說,在唯識學派和一些顯宗的理論中則稱為“阿賴耶識”。它即是業的無形質的載體,是眾生自無始以來所做善惡業的總資訊庫。畫面中A圓外而有B、C兩個半圓圍繞,即是對中陰身的描繪。B圖中,是善業較多的中陰身,在彩雲中間更高的境界進行;C圖中是承載惡業的中陰身,赤條條地被鬼王牽向地獄及其他惡道。
這樣說還不能算作詳盡,因為從A圖到I圖只是說明了六道輪回的因果關係,具體的更深層的意義還沒有詮釋。故在這些圖的外面,又有一個圓環,用“圖說”的方式來解讀世尊所說十二因緣的教理:
1.畫著一位盲人在行路,代表“無明”;
2.畫著一位陶匠在做陶器,代表“行”;
3.畫著猴子上樹,代表“識”;
4.畫中有船,代表“名色”;
5.畫有空房子,代表‘六入”;
6.男女接觸,代表“觸”;
7.一個人眼睛中箭,代表“受”;
8.一個人飲酒,代表“愛”;
9.畫中一人採摘果子,代表“取”;
10.畫中有帳,男女合歡或畫孕婦,代表“有”;
11.畫中有臨產的孕婦,代表“生”;
12.老人和死屍,代表“老死”。
釋迦牟尼佛現化於世,說法四十九年,其目的是教化一切有情離苦得樂。而造成眾生受苦的因即是眾生往昔由貪、嗔、癡無明暗覆所造的諸多惡業,而離苦得樂的最初動因,應歸結為對十二因緣的理解。有人認為,十二因緣理論只是小乘修行人學習的綱宗,我等修習大乘無須去瞭解。其實無論大、小乘,無論何宗何派,不瞭解因緣生法的理論,不瞭解十二因緣造成生死流轉的內涵,僅僅是燒香磕頭,仍離不開迷信的範疇,而造成生死流轉的根本原因——無明就難以除掉。十二因緣是眾生生死流轉過程的十二個環節。也稱為“十二有支”、“十二緣生”,以無明為最初的起因,無明即愚癡、糊塗、蒙昧而無智慧。由此無明而生行,作諸身、口、意業;由行生識;由識生名色(五蘊);由名色生六入(又稱六處,即眼、耳、鼻、舌、身、意六根);由六入生觸(六根對六塵);由觸而領納,謂為受;由受而生愛;貪愛熾盛而生取(執著的追求);由取而生有;(各種生命活動,受生於三界六道);由有而緣生;由生而得老死。這個眾生生命惡性循環的環子,一天打不開,便一天得不到解脫;隨著無明的催使,眾生浪費著生命,不斷在六道中受苦。這個道理不可能幾句話就講清楚,而在畫面中則通過形象化的手法使我們比較容易理解。整個的圓輪包涵著四聖諦中的苦諦和集諦。我們平時經常掛在嘴邊的“解脫”二字,就是要行者先對六道輪回產生怖畏心,繼而生起出離心(小乘);再進一步回小向大,培植慈悲心,開發菩提心,通過戒、定、慧三學,達到開顯智慧,斷除無明的目的,無明斷則行斷,行斷則識斷……依次類推,最後斷除老死,則生滅永滅,不生不滅,臻於涅槃。一般修行人皆循此道。不過,筆者還有一拙見,即對治十二因緣,無論從哪一環入手,將其斷除(如斷愛),都可依教奉行,臻於解脫。
在畫面的右上方K圖代表四聖諦中的道諦,有很多修行人駕著祥雲走向釋迦牟尼佛說法的宏偉宮殿。
J圖代表滅諦,畫著釋迦牟尼佛用右手指著日、月,表示離苦得樂的滅諦清淨。
想不到一幅畫能表達這麼深刻的佛學理論:三毒中陰境界、六道、十二因緣、四聖諦……把它畫在大經堂的門外,隨時提起行者的中觀正念,實在是非常必要。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