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得欣賞,遊戲培養幽默寶寶
幽默雖是個抽象的詞句,但具有幽默感的人似乎就能與開朗畫上等號,究竟什麼才是幽默感,家長又要如何培養孩子的幽默感呢?幼兒保育系教師對「幽默」提出解釋:「把兩個不一致、不和諧、不尋常的現象或物品串在一起,製造驚奇,就是幽默。」例如,當年幼的孩子聽到玩具狗居然出現貓咪「喵~喵~」的叫聲,若能會心一笑,就是幽默的基礎展現。
幽默的好處
幽默是種溝通模式,讓孩子建立好的溝通模式就是學習,很多研究都顯示,具有幽默感的孩子,學習能力較佳,且能化解尷尬、輕鬆化解壓力,變通性與抗壓性也較一般的孩子來得強,同時,還能培養創造力。
幼兒保育系教師表示,幽默感的層次有兩種,一種是層次較低的「能理解別人的幽默」,另一種則是屬於較高層次「能製造幽默」。從歷來許多具有成就的知名領袖級人物身上,就可以發現幾乎都同高度的幽默處世方式。
到底幽默有多重要?
幽默除了有助於人際互動外,對調整自己的身心都有很大的幫助,以下歸納幾個擁有幽默的絕佳理由:
1.幫助身心健康
當體會幽默時所產生的「笑感」,可以增加人體血液中的氧氣交換率,是一種能讓體內各種臟器得到「按摩效果」的方式,又能降低血液中引起壓力的荷爾蒙濃度,讓人得到情緒上的舒緩。
2.舒緩情緒的良方
幽默能舒緩情緒,在遇到不如意或難堪時,適時出現的自嘲式幽默,可讓人輕鬆面對負面情緒,化低潮為無形。
3.待人處世的潤滑劑
有助人際間的互動,發生衝突時,能化解緊張的氣氛,當團體中有著幽默的氛圍時,總能讓人感受幽默感者帶來的歡樂氣氛。
4.讓事情圓滿達成
幽默能吸引旁人的注意,在事情的處理上,若能帶點幽默感,也有助於讓事情順利進行。
然而,很多不具幽默感的人,常會把幽默當作「無所謂」、「不在乎」,甚至「處世不認真」、「不正經」,幼兒保育系教師強調,真正的幽默只是利用輕鬆的態度觀看世界、面對人生,並不是逃避,當然也不能傷害他人,如果用錯地方,就容易「將低俗比作幽默」。
0~3歲寶寶的幽默培養法
從歷史文獻的資料上來看,很難測量孩子是否具有幽默感,因為沒有所謂的量表可以測量幽默感的強度,幼兒保育系教師指出,幽默感只是一種心理狀態的顯現,本來就難以測量,因此很難推估是否屬於天生氣質的一種,不過,想觀察與培養,仍有其方法。
0~1歲
有研究顯示,嬰幼兒在出生後的幾個星期內,就已經具有粗淺的幽默感,懂得肢體動作的幽默,父母若逗弄他、或在他面前扮鬼臉時所露出的笑容,就表示已經能解讀父母的表情,這就是最早的幽默基礎。
這個階段的孩子能體會粗淺的幽默,想要培養他的幽默感,可以多跟寶寶玩「peekaboo(反覆遮臉又露臉的躲貓貓遊戲)」的小遊戲。
1~3歲
孩子1歲以後,幼兒的智力開始成長,具備了基本的認知能力,這時,已經能了解事物間的關聯性,分辨簡單的幽默,因此,當出現的情形跟正常狀況發生衝突時,就會覺得好笑,因為這並非他預期中會發生的,不過,這個階段還無法自己製造幽默。
1. 假裝遊戲、象徵遊戲:拿起他的腳ㄚ當做電話,假裝跟他打電話聊天。
2. 戴面具玩角色扮演:帶上小動物的面具,跟他玩角色扮演小遊戲。
3. 躲貓貓遊戲:對已經會走路的寶寶,也可開始玩躲貓貓的遊戲,或許剛開始還不會找人,但當孩子開始會找你時,就表示已經擁有「物體恆存」的觀念囉!(註一)
何謂「物體恆存」?
「物體恆存」是瑞士著名的認知心理學家皮亞傑描述嬰幼兒時期認知發展狀態的專有名詞,他觀察到如果把一塊布遮在正伸手準備拿玩具的六、七個月大的小寶寶眼前,寶寶就會停止伸手的動作,彷彿那個玩具根本不存在,而這種概念大約在寶寶八個月大時開始萌芽。在這之前,某個東西如果在寶寶面前消失了,寶寶的反應會像若無其事般,也不會去「找」。
留言列表